《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长孙晟当时在窦荣定军中担任偏将,他派人离间阿波,并促使阿波遣使随长孙晟入朝请和。沙钵略素来嫌忌阿波骁勇骠悍,他自白道败归途中,听说阿波向隋晴和,于是举兵掩袭北边阿波所部,大破之,杀阿波之母。

    阿波向西投奔达头可汗。达头勃然大怒,就派阿波率军攻打沙钵略。阿波的部属纷纷前来,将近十万骑兵。阿波屡败沙钵略,重新收复了失地,兵势更盛。突厥贪汗可汗一向与阿波和睦,沙钵略夺了他的部落之后,贪汗也逃奔达头可汗。

    沙钵略的堂弟地勤察因与沙钵略有矛盾,就率部叛归阿波。此后双方互相死掐,用兵不断,各派使节向隋请和求援,隋文帝理都不理,任他们狗咬狗。

    开皇三年六月,突厥进犯幽州、总管李崇率三千人拒战,全军覆没。七月,任命周摇为幽州总管,八月,尚书仆射高颎出宁州道(今甘肃宁县),内史监虞庆则出原州道(今宁夏固县),两路攻打突厥。

    此次出兵,以攻代守,阻止突厥南下幽州。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二月,达头向隋请降,沙钵略屡败于隋,也向隋请和。千金公主宇文氏也请求改姓杨氏,作隋文帝的女儿。

    于是隋文帝派遣开府仪同三司徐平和出使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晋王杨广请求乘突厥内外交困之机出兵讨伐,隋文帝不许。

    沙钵略既为达头可汗困扰,又畏惧契丹逐渐强大,于是遣使向隋告急,请求允许他率所属部落迁徙到大漠南面,在白道川一带暂住。隋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命令晋王杨广发兵接应,并供给他衣服食品,赏赐他车驾服饰及乐器。

    沙钵略借助隋兵的声势,率军向西击败阿波。可阿波所部乘沙钵略可汗后方兵力空虚之机发兵偷袭,虏走了他的妻儿家小;隋军击败阿波,并将所缴获的人畜物品全部给予了沙钵略。

    沙钵略大喜,上表说:“大隋皇帝真皇帝也,我情愿屈膝跪拜,永做大隋的藩附属国。”于是派他的儿子库合真入朝为质。不久,沙钵略去世,留下遗言令立弟弟叶护处罗侯为可汗,是为莫何可汗。

    隋文帝派车骑将军长孙晟为使者,持节册拜莫何可汗,并赏赐给他鼓吹、幡旗。莫何打着隋朝所赏赐的幡旗,进攻阿波。

    阿波的军队被隋军打怕了,远远望见隋军的旗帜以为莫何得到了隋军的助战,纷纷望风降附。莫何于是生擒阿波,并派使者向隋朝上书,请示如何处置他。隋文帝赦免了阿波。后来,处罗侯在西征中中流矢而卒,沙钵略子雍虞闾得立,是为都蓝可汗。

    隋文帝依然奉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将宗室女嫁于都蓝之弟突利可汗,以此来离间都蓝可汗。都蓝果被激怒,都蓝与达头举兵攻突利,尽杀其兄弟子侄。长孙晟设计挟持突利归朝,隋文帝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居五原。

    隋文帝派越国公杨素出灵州,行军总管韩僧寿出庆州,太平公史万岁出燕州,大将军姚辩出河州,攻打都蓝。师未出塞,而都蓝被其麾下所杀,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屡屡为隋军所败。仁寿三年,步迦所部大乱,铁勒、仆骨等十余部归附启民。

    步迦逃奔吐谷浑,启民成为**可汗,启民上表表示:“千万世长与大隋典羊马也。”至此,**完全依附隋朝,北部边疆基本安宁。

    隋文帝的悍内助--文献独孤皇后

    在我国历史上,隋朝与秦朝颇有类似之处:都是在长期的战乱分裂中建立大一统帝国的;都是延及二世被杀国亡的;并且都还有一个短暂的三世作为过渡;秦、隋之后的汉、唐都开创了长期稳固繁荣的局面。大的格局相似,其细节自然又各自不同。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差异,是秦始皇以其狼虎之性,淹没掩盖了整个六宫粉黛的声名;而隋文帝以其简约平朴,却独享和造就了一个仁慈明决的悍内助文献独孤皇后,令后世妇女扫眉而出。

    独孤皇后,河南洛阳人,是后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信与杨坚同朝奉君,那杨坚却天生异相。《隋书·高祖本记》称其“文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哟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即使不懂相面之术,也知定是无比尊贵之人。

    独孤信欣欣然便把女儿嫁给了他。独孤氏初入杨门,年才十四,但也柔顺恭孝,不失妇道。杨坚与之两情相洽,立誓不与其他女子再生孩子,这在封建社会也算得誓约非小了。

    独孤氏一门亲贵,她的姐姐后来成了周明帝的皇后,再后来,她与杨坚的大女儿又成了周宣帝的皇后,贵戚之盛,莫与之比。

    周宣帝朝,杨坚作为国丈,官拜上柱国、大司马,位尊望隆,宣帝是既忌之且恨之。独孤氏却偏能谦恭自守,当世称为贤妇。及周宣帝崩,周静帝以幼冲践祚,杨坚便以假黄钺、左大丞相职入总百揆,掌理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独孤氏居处闺闱,却也明辨时局,力劝杨坚即皇帝位,说:“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杨坚遂三辞三让而受禅,建立隋朝,独孤氏理所当然成了皇后。这独孤氏即了皇后位,也确能母仪天下。

    当时突厥与中国互市,尝有明珠一筐,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就撺掇皇后买了它。

    岂知皇后凛然道:“这些东西不是我所需要的。现在边患无穷,将士疲劳,不如拿这八百万分赏前方将士吧。”此言一出,百官莫不钦服。另外,每年在大理决囚时,独孤皇后总要涕流满面,悲不能已。仁慈如此,却也明决是非,不枉私情。

    大都督崔长仁是皇后的表兄弟,犯法当斩。隋文帝认为是皇后的亲戚,就想赦免了他。

    皇后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于是崔长仁就依法斩了首。还有一个异母兄弟独孤陀,以猫鬼巫蛊,厌咒皇后,也当斩首。皇后三日不食,为之请命,说:“独孤陀假如是蠹政害民,按律斩首,我不敢说什么。

    但现在是诅咒我个人,我不忍心以此害了他。”于是独孤陀就被免除了死刑。

    所以说独孤皇后既明决,又复仁慈,深晓事理,是个很不错的皇后。在辅佐隋文帝执政中,独孤皇后也颇有作为。

    文帝每次临朝,皇后必与皇帝一起乘辇车同去,到了朝阁外,皇帝进去了,皇后就留在外面等候。等候的同时,也颇不清闲,常使派宦官传递朝会信息,“政有所失,随则匡谏,多所弘益。”

    皇帝退朝回宫,两个人就“同返燕寝,相顾欣然。”纵观中国历史,两口子如此共掌朝纲,恩爱无加,可说是绝无仅有了。夫妻俩经常在一起讨论政事,对问题的看法经常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隋文帝对她是既宠之,又惮之。当时宫中称为“二圣”。这种情形,偏没人说她是妇人干政,原因在于独孤氏只做襄助参谋,而决不揽权御事。当时有司奏请:依《周礼》,“百官之妻,命于王后。”岂料皇后回答:“这是妇人干预朝政的开端,此例断不可开。”

    当即就一口回绝了。故“内助”之名切实,之所以加一“悍”字,是因为以下的缘故。独孤皇后虽然贤德,妒忌之心却不稍逊。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都是她一人生养,此外再无异生之子,这在封建帝王中是十分罕见的。绕是如此,独孤皇后依然监督弥甚。

    **佳丽无数,隋文帝终日面对,却不敢稍所幸御。终于有一天出了意外。时叛臣尉迟迥的孙女被没入宫,颇有美姿,杨坚见而大悦,一个把持不住,就临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后,就趁着文帝上朝,偷偷把尉迟小姐给杀了。

    文帝散朝,兴冲冲跑回**,满拟重弹佳调,再付巫山,却不料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不由得悲极生怒,怨愤无名,就一个人骑了马,从苑中突骑而出,也不择路径,顺着山谷一直狂奔了二十余里。此一节,很像现代爱情电影中的某一个情节了。

    后来左丞相高颕、右丞相杨素等一路追踪,扣马苦谏,杨坚才长叹道:“吾贵为天子,则不得自由!”高颖劝道:“陛下岂得以一妇人而轻天下!”这才怒意稍解。驻马良久,到半夜这才策马返回。

    来到宫中,独孤皇后却还在宫中端坐等待,并且专门摆下一桌酒席,向夫君“流涕拜谢”,高颖、杨素乘间调和,这一段醋海风波方才平息。

    但高颖因说皇后是“一妇人”,从此便得罪了皇后,由亲到疏,渐见冷淡,尤其后来高颖的小妾生了个男孩,这个古代的女权主义者勃然大怒,从此就在隋文帝的耳旁多所僭毁,高颖由是竟黜。

    其他朝中大臣如妾怀孕,独孤氏照例受不了,必劝文帝申斥之。其“悍”劲之足,不但是严管夫君,竟连别人家里的事也要横加干涉。太子杨勇却偏多内宠,且尤其喜欢小妾云氏。

    后来正室元妃因心脏病发作死了,云氏更是万千宠爱集于一身。这就正好触了皇后的霉头。

    又偏有二儿子晋王杨广,非常善于矫饰,刻意地不喜欢侧室,而只与正室萧妃一人共居,独孤皇后就大大地喜欢。两相比较,优劣立判。后来杨勇终于被废,杨广如愿以偿地做了太子,盖兆于此。史书称,“皆后之谋也”。

    可以说独孤皇后的“悍妇”本色也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竟波及到皇位继承的废立大事。独孤皇后五十岁而崩,比隋文帝早死了两年,谥号文献。合其一生,能博“悍内助”之名,千古之下,一人而已。

    手机: 电脑:

第四十七章【圣人】() 
唐朝那些事儿;第四十七章【圣人】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宋耀如(—)一家,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大家族。濠奿榛尚这一家族的“宋氏三姐妹”——蔼龄(1889—1973)、庆龄(1893—1981)、美龄(1897—2oo3)地位显赫。大姐宋蔼龄1914年嫁于孔祥熙,二姐宋庆龄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三妹宋美龄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

    其中两位“第一夫人”,一位部长夫人。因此宋耀如有“中国第一岳父”之美誉。独孤信,出生在一个小鲜卑部落的酋长之家,原名独孤如愿。说到这个人,偶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著名的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时,将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南迁到了洛阳。此后北方的六个军事重镇变得不重要了。

    从前镇守六镇的全是贵族子弟,现在新添的尽是些流放犯。少爷兵们眼见工资奖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后落得跟流放的一个待遇,能不恼火吗!大呼造反有理,六镇相继叛乱。

    千万别小看了这场起义,北齐高氏,北周宇文氏,统一中国的隋朝杨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镇烽火中打出头的。大帅哥独孤如愿也是这般登场的。

    在起义第一轮,独孤如愿站在朝廷这边,跟着亲政府的贺拔氏父子杀死了起义将领卫可孤,出了点小名气。起义第二轮中,不知怎么地进了葛荣领导的**武装。

    后来葛荣失败,独孤如愿跟着大伙一起被权臣尔朱荣收编。别抱怨他老是换主子,打来打去的那些将军们全不是好东西,小兵用不着讲什么主义,谁给饭吃就跟谁,人人如此。

    从后来的发展可看出独孤如愿不但无反骨,反而是个很讲义气的人。尔朱荣见小伙子精于骑射,一表人才,提拔他当别将。

    人长得醒目就是好,同样从葛荣那里投奔尔朱荣的高欢,因为形容??,不起眼,只能充帐下随卒一名。高欢一世枭雄,当年却吃过以貌取人的亏。这时候独孤如愿才二十来岁,军中称之“独孤郎”,讲究修饰打扮,又喜欢耍帅,曾在阵前匹马挑战,力擒敌将。

    我们读的演义里,打仗都是单挑,其实,实战中单挑极为罕见。这一回是个特例。

    还是帅哥出阵,又有军事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呵呵,可惜没有录象。独孤如愿战场得意,一路升迁。政坛风云变幻,尔朱氏灭门,新一代权臣高欢崛起。

    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贺拔氏合伙除掉高欢。眼看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高欢搞个反间计,挑唆了个笨蛋害死贺拔岳。贺拔氏忙派独孤如愿去接管贺拔岳的军队。独孤如愿走到关中,发现那些兵士们已经给自己找好了个统帅,一看居然是小时候一块玩的黑獭。老相识,一切都好说,独孤如愿便又回洛阳去了。

    黑獭,大名宇文泰,管了几个兵,野心倏??一下子冲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认后便在关中盘踞下来,不听高欢指手画脚。北魏皇帝对高欢忍无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独孤如愿一听到消息,老爹老妈老婆孩子全顾不上了,单骑追随而去。

    是因为对老东家贺拔氏遭遇感到不平,还是出于跟黑獭的义气,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吗?以至于抛家弃子,从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别。

    儿子独孤罗被高氏投入监狱,一关二十几年,终于一天重见天日,因为西边的父亲死了。留?走?一个政治赌局。每个人都要从“高欢”和“宇文泰”之间选一个投注。

    就当时来说,高欢无论哪方面都是占优势的,西迁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

    就是贺拔氏的当家贺拔胜也是骑墙态度。用事后诸葛亮的眼睛来看,独孤如愿投得多么正确!在宇文泰扶持起来的西魏基础上,发展出北周,隋,跟让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唐。

    隋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女婿杨坚,唐朝的建立者是独孤如愿的外孙李渊。瞧人家独孤将军什么眼光!从此独孤如愿为宇文家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其中也曾因为打了败仗跑到江南梁朝休养。

    三年后,梁武帝准他北上,问他是否会去父母生活的山东(指高欢领导的东魏),独孤如愿答得坦荡:事君无二。

    一心一意,继续给宇文氏卖命。独孤如愿有谋略,最冒尖处是在文治方面。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几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政通人和,经济繁荣,远近跑来归附的流民有数万家之多。某日,独孤如愿到郊外打猎,等到晚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