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愬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担心唐宪宗因此产生误会,决定把李祐送到长安,让皇帝来处理这件事情,事先,他给皇帝上了一个奏章,里面说,
“如果杀了李祐,平定淮西就不会取得成功”,唐宪宗一代英主,当然理解臣子的心情,他赦免了李祐,让李祐回到唐州协助李愬的行动。
李愬见李祐安全返回,十分欣慰,他握住了李祐的双手,动情地说道,“你能回来,这是大唐的福份”。他马上对李祐委以军职,允许李祐佩刀进出自己的军帐,不久,又让李祐担任六院兵马使。李愬的信任和保护,
让李祐感到由衷的温暖,他推心置腹,向李愬献上了奇袭蔡州的计划,这计划与李愬的想法不谋而合,为了稳妥起见,
李愬派人向裴度汇报了这一计划,裴度要李愬见机行事、全权处理。有了上司的充分信任,李愬要做的就是放手一搏了。在这以前,
他废除了“有舍贼谍者屠其家”的旧军令,通过对敌方间谍的怀柔,收集了大量情报,对蔡州内部的情形了如指掌,一切准备就绪,元和十二年阴历十月辛未日,一出千古传奇拉开了大幕。
这天,寒风呼啸,冰凉刺骨,
李祐率领三千人的敢死队出发了,随后是李愬三千人的中军,再后是田进诚三千人的后军,
大军一路向东,线路却一直向众人保密,行出六十里,到达淮西军据守的张柴村(今河南遂平东),唐军将戍卒全部杀掉,以免敌人得到烽火示警,
然后稍事休息,吃些干粮,整理好马具、兵器。李愬让义诚军五百人留守当地,以防备敌人朗山(今河南确山)方向的增援,此时,大雪纷飞,
天寒地冻,大风把军旗都刮破了,马匹战战兢兢,士兵手脚僵硬,李愬这才告诉众人,“到蔡州去抓吴元济”。
张柴村东南七十里就是蔡州城,自从吴少诚割据此地,官军已有三十多年没到过蔡州,诸将听到李愬的命令,大惊失色,监军哭着说道,“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计”。
李愬军令如山,催促众人全速前进,除了分兵五百人去切断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通往蔡州的路桥,其余士兵在风雪之中轻装东进,大雪铺天盖地,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
李愬只有一个指令,前进,前进。敌人万万没有料到如此天气会有官军到访,四更时分,李愬的部队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兵临蔡州城下。
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挖出一个个可供踏足的坎儿,率先登城,兵士们紧随其后,官军手起刀落,干净利落地解决了守城的淮西士兵,只留下了打更的人。
城门大开,官军鱼贯而入,进入了蔡州城。黎明时分,大雪停止了,官军已经攻入了吴元济的外宅,吴元济还在梦乡之中,丝毫没有察觉。
有个淮西兵士冲入里屋,向吴元济告急,“不好了,官军进城了”,
吴元济睡意未醒,以为手下谎报军情,“一定是囚犯在闹事,等天亮了再收拾他们”,语音未落,又有兵士来报,“城门让官军打开了”,
吴元济兀自不信,“大概是洄曲那边的守军找我讨要寒衣”,此时,外面的喊声震天动地,“常侍传令了(常侍是李愬此时的官衔)”,
吴元济听到了上万士兵的回应,这才大吃一惊,“这是什么常侍,跑到这里来传令”,此时,他终于明白了,官军已经到了自己眼皮子底下。
吴元济不甘束手就擒,率领左右亲信负隅顽抗,李愬知道他在等待驻守洄曲的淮西将领董重质派来援军,就抢先采取了行动。
李愬派人抚慰董重质的家人,给他们吃了定心丸,董重质的儿子被派到洄曲向父亲劝降,一举成功,董重质单人匹马,亲自赶赴蔡州,向李愬投降。
切断了吴元济的退路,官军昼夜攻打蔡州牙城,毁其外门,
夺取了军械库,第二天,又放火烧毁了南门,蔡州百姓背负柴草,踊跃相助官军。官军流箭如雨,射到内院里的箭,如同刺猬毛那样密集,
傍晚时分,内院攻破了,吴元济黔驴技穷,在院墙上向李愬请罪,向官军缴械投降,蔡州回到了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中。
李愬派人将吴元济用囚车押送京师,向唐宪宗报捷,一面安定民心,等待裴度的到来。
官军的连连胜利,震慑了叛军的嚣张气焰,申、光二州和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征讨淮西的战役历时四年,耗费巨大,终于因为李愬的雪夜奔袭而一举平定,留下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千古佳话。(未完待续。。)
第321章【大唐将帅28】()
史料上记载,宰相裴度到蔡州,
“李愬具櫜鞬以军礼迎度,拜之路左”,李愬身穿櫜鞬服,以军礼晋见裴度,裴度表示不敢当。櫜鞬服是唐代一种特殊的戎服,形成于西北,这身装束大致是,
头上戴着红抹额,下身穿着袴奴,脚上穿靴,左手握刀,右边佩櫜鞬,“櫜以受箭,鞬以受弓”,櫜鞬是盛弓箭之器,意思就是佩弓带箭,
李愬身为节度使,以这种武将装束迎接宰相,有一种自降身份的意思,表示对朝廷的尊重。李愬告诉裴度,“此方不识上下等威之分久矣,
请公因以示之”,裴度就以宰相之礼受其拜谒,让蔡人见识了早已陌生的朝廷威仪,在场的蔡人皆耸然动容,仿佛又回到了天宝时期。淮西平定后,上下形势一片大好,横海节度使程权请求举族入朝,
得到唐宪宗的批准,沧、景(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回归中央政府的管辖,幽州(今北京)节度使刘总请以所部归附朝廷,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请以二子为质,献德(今山东陵县)、棣(今山东惠民县南)二州,
王承宗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请朝廷命帅,藩镇纷纷向朝廷表达忠心,为朝廷鞍前马后地效劳,唐宪宗一统天下的雄心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元和十二年十一月,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他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弟弟,也被处决。
李愬的功劳得到了唐宪宗的重赏,进封凉国公、上柱国,食邑三千户,食实封五百户,一个儿子成为五品正员官。宰相裴度本就位高权重。社稷安危系于一身,这时也进封为晋国公。
李祐封为神武将军,后来迁至剑南西川行营节度使。他治军有方,“羌戎畏服”。董重质本是吴元济的得力干将。因为李愬曾许其不死,
唐宪宗特予宽恕,贬为春州司户,后来在李愬的要求下,征入武宁军,为军前驱,为平叛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定淮西的战役,振奋人心。群臣纷纷上表要求勒石纪功,唐宪宗就让韩愈撰写碑文,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平淮西碑》,
因为当时是宰相裴度主政,韩愈就把平定淮西的最大功劳归于裴度,碑文在朝廷上得到了群臣的认可,却引起了李愬家人和部属的不满。
石碑刚立不久,就让李愬的部将石孝忠给砸得不成样子,李愬的妻子是唐安公主的女儿,她也要为丈夫争一口闲气。独自进宫向唐宪宗哭诉,
为丈夫摆功,皇亲国戚。皇帝不是招惹不起,但其意见不能不考虑,加之宰相裴度胸怀大度,唐宪宗权衡轻重,就让翰林学士段文昌重写碑文
,这就是史上所称的“段碑”,虽然“段碑”摆平了军功之争,但流传至今、为人称道的依然是韩愈所写的“韩碑”,可见青史铁笔。公道自在人心。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为着光复陇右故地的目标。朝廷将李愬封为凤翔陇右节度使,期望他在边塞建功立业。李愬还没到任,
淄青李师道惹出的麻烦已经让唐宪宗忍无可忍。平定淮西以后,李师道忧心忡忡,为了自保,他上表请长子入侍,
做朝廷的人质,并献出沂、密、海三州,得到朝廷的首肯以后,李师道公然反悔,陈兵威胁朝廷使节。
唐宪宗下令让田弘正等五节度使联手征讨李师道,大军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光是田弘正所部就歼敌数万,李愬身为武宁军节度使,“
理兵有方略”,他让淮西降将董重质充当牙将,整顿队伍,武宁军与李师道的手下历经十一战,抓获贼将五十人,俘斩一万多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李师道的部将刘悟眼见大势已去,反戈一击,
杀死了李师道,到田弘正那里向唐军投降,大唐收复了李师道盘据的淄(今山东淄博南)、青(今山东青州)十二州,再度展现了盛世的辉煌,
唐王朝极盛时期的疆域东至安东,西至咸海,南至越南北部,北到蒙古高原北部,自安史之乱以后,纷乱不止,国土沦丧,只有在唐宪宗元和末年,
大唐才出现了重新统一的局面,这个时候,恢复全盛时期的疆域似乎成了指日可待的事情。
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李愬当上了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兴宁里有了一套皇帝赐予的宅第,也是在这一年,唐宪宗被宦官所害,太子李恒被拥戴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此时的李愬已经取代田弘正成为魏博节度使,而田弘正被朝廷派往成德镇,成为成德节度使。田弘正曾带领魏博军参加平叛,与成德军血战多次,
双方结下了很深的仇怨,此次赴任,不得不带上二千魏博士兵用以自卫。上任不久,朝廷答应调拨的一百万缗军饷迟迟不到位,
军心浮动,气势汹汹,田弘正忧心如焚,无奈之中,他只得让二千士兵返回魏博,田弘正势单力孤,原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庭凑趁机煽动牙兵,
将田弘正及其家属将吏三百余人统统杀害,造成了惊天血案。李愬听到消息,为朝廷失去这一栋梁之材而感到十分悲痛,他下令三军素服,立志为田弘正报仇。
他把自己的宝剑赠给深、冀节度使牛元翼,“我的先人以此剑成就大功,我又以此剑平定蔡州,现在成德镇发生叛乱,希望阁下能以此剑翦除贼寇”,牛元翼信誓旦旦,“愿以众从,竭其死力”,
正当李愬蓄势待发的时候,却突然得了重病,不能理事,朝廷得知情况,派田布来接替他,让他回洛阳养病,长庆元年,李愬在洛阳病逝。享年四十九岁,唐穆宗闻讯十分震惊,追赠他为太尉。
在李晟所有的儿子当中。李愬以仁孝著称,他的一些兄弟仰仗父荫。“率以仆马第宅相矜”,只有他奉己俭素,“所处先人旧宅一院而已”,如此将才,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作为历史上的父子名将,李晟、李愬在当朝都享受了一代功臣应有的荣耀和待遇,皇恩深厚,荫及子孙,
也许正因为少了这层悲剧色彩,他们在民间的声望反而远不及宋朝的杨业、杨延昭父子,由于戏曲和小说的渲染,杨家父子家喻户晓,人人都知道他们精忠报国,
而战功远胜于他们的李晟、李愬父子在百姓心目中就逊色许多。也许这正符合心理学的规律,英雄身处绝路时的悲凉和无奈,最能打动人心。
浑
“九庙无尘八马回。奉天城垒长春苔。咸阳原上英雄骨,半向君家养马来”,
他是大唐诗篇中的英雄,忠勇无双,连他的家奴都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渤海郡王,“香胜烧兰红胜霞,
城中最数令公家。人人散后君须看,归到江南无此花”,他是大唐诗篇中的品位。
家中种植的牡丹冠绝京城,成为一处游览胜景。他不是汉人,却从未被汉人当作外人。他是位高权重的大唐宰相,却被大唐皇帝视为亲人,
一句“上不疑我”令多少臣子羡慕不已,他就是浑褪巧嵘馈⒃僭齑筇频拇媸讨小
浑ü736年—公元799年)出自铁勒九姓中的浑部,世居皋兰州(今宁夏银南黄河河曲两岸),
他的高祖浑阿贪支是浑部的大俟利发,唐太宗贞观年间内附大唐,从此以部为氏,唐朝为了安置铁勒诸姓,在今天的宁夏境内设置了皋兰、祁连等州,
浑氏家族世为皋兰州都督,根据《旧唐书》中《地理志》的描述,其州治在鸣沙城,九姓杂居,在这里繁衍生息。浑母盖谆胧椭湟崭咔浚
投身朔方军中,战功赫赫,一路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宁朔郡王,浑谡庋募彝ブ谐ご螅晌淮褪且饬现械氖虑椤
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十一岁的浑鸥盖撞渭永械亩颈叻溃贩浇诙仁拐牌肭鹂此涣持善滩蛔】鹆送嫘Γ按槟咐戳嗣挥小保谡牌肭鹧劾铮揪褪歉鋈槌粑锤傻男∑êⅰ
事情很快就让张齐丘跌破了眼镜,当年浑土⒘颂垂Γㄎ倌瓯柚玫木Γ
两年后,攻破石堡城,收复龙驹岛,浑疾斡肫渲校⑾铝瞬恍〉恼焦Γ坝鹿谥罹保芸斓鄙狭苏鄢骞悖
并受安思顺的派遣,首次带领偏师深入敌境,大破阿布思部,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就凭军功做到了中郎将的位置。
“安史之乱”爆发后,浑婧佣诙仁防罟忮鲈诤颖逼脚眩诠ゴ虺I匠牵ń窈颖笔√葡兀┑恼揭壑校患渌琅丫缃盍⒔冢⑾率坠Γ蟠蠊奈枇颂凭氖科
唐肃宗在灵州登基后,浑柿焖扛细靶性冢笆毕虺⒈ǖ健K婀右鞘崭戳骄
与安庆绪的叛军浴血奋战,被提拔为武锋军使,又跟随仆固怀恩平定史朝义,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被授予太常卿,食实封两百户。“安史之乱”平定后,安史余部还保持着相当的势力,
仆固怀恩为了养寇自重,朝廷为了求得苟安,容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藩镇赋税不入中央,法令自成一套,唐宪宗时期的《元和国计薄》里记载,
天下方镇四十八道,向中央政府登记户口和纳税的只有南方的一小部分,约为三分之一;天下兵马八十三万,通通由中央政府供给钱粮,
而中央政府掌握的纳税户却只有一百四十万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