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书的次数多了,又加上其看法不但独到,而且还很有建设性意见,就引起了武则天的重视,数次受到武则天的亲自接见,就当今天下大势,与之进行交流。

    慢慢地,陈子昂就官升右拾遗了。

    陈子昂在此次征讨契丹中,本不是主角,但是他的个人经历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便啰嗦了一番,多给了一些笔墨。目的呢,只有一个,就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想做什么事情,如果你有什么理想,那就赶紧来付诸实践吧,从来不要因为自己的年龄而担心自己的能力。

    古人行,我们更行!

    此次出征契丹,陈子昂被委任为清边道大总管武攸宜总管府的参谋。在出征前。陈子昂再次上书武则天,就武则天的《天下令》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陈子昂认为:您用囚犯和临时赎来得家奴组成征讨大军。首先,这是病急乱投医。不但现在囚犯和家奴人数很少,而且这些人多是怯懦胆小之辈,“未足可用”。其次,说好听的这叫一支大军,实际全是一批乌合之众,拿出来,丢人,丢国,“损国大体”。

    陈子昂知道。如果就这样把奏章呈给武则天的话,肯定会激怒这个女人。在表达担忧(实际是批评)之后,陈子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今天下忠臣勇士,万分未用其一,契丹小孽,假命待诛。”大意就是,现在国内的忠臣义士,正在为国家效力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只要朝廷下个命令把这些人召集来。就能灭掉契丹。

    可惜,盛怒之下的武则天没有理会陈子昂的这份奏章。

    主帅无能,士兵杂莠。

    这支大军浩浩荡荡开往前线去了!

    让我们所有人大为惊讶的是,这支大军首战取胜了!

    公元696年。大唐,檀州

    听闻武攸宜率军前来,孙万荣打算给武攸宜一个惊喜——夜袭檀州。趁唐军立足未稳之际!

    孙万荣率数万精卒,在夜幕的掩护下。衔枚奔袭而来,防备大意的唐军一片混乱——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武攸宜这样的主帅,不乱才怪。

    唐军即将崩溃之时,副总管张九节挺身而出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张九节临阵招募了数百敢死队员。

    在一批囚犯和家奴中,招募数百死士应该不难,这些人别无他求,反正烂命一条,机会好的话,活下来还能得到一大笔赏钱。

    老子为了赏钱,命都不要了,还怕你们?唐军敢死队员逆击而上!

    此时,钱是万能的,至少没有比钱更好的方法能让这些乌合之众爆发超能力了。

    胜利在望的孙万荣被翻盘了,契丹军大败而逃。

    确切地说,契丹不是败在唐军手上,也不是败在张九节手上,而是败在金钱手上!

    钱,真是个好玩意儿!

    孙万荣,这次檀州之败只是个开始,接下来,你也会收到惊喜,比你给武攸宜的惊喜更大的惊喜,你绝对意想不到!

    公元696年十月二十二日(契丹反唐五个月后)

    李尽忠死了。

    诸位不用猜测了,李尽忠不是死于武则天之手,也不是死于唐军之手,而是自然死,老死了。

    于是契丹就推举孙万荣为新的首领,继续他们的反唐大业。

    临危受命。

    孙万荣将不负众望,他将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担当得起如此重担!

    只是,一个第三方势力的加入,给了孙万荣一个措手不及。

    第三方势力:后突厥。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就是唐与契丹,渔翁就是后突厥。

    正当武则天被契丹折磨地头大的时候,后突厥出现了。

    在后突厥介入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突厥的秉性,这有利于我们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否则,你会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太宗李世民曾说过:“突厥,……君臣惟利是视。”

    太宗李世民还说过:“(突厥)与我邻而弃信扰边……”

    蔡国公杜如晦曾经说过:“夷狄无信,我虽如约,彼常负之,……”

    郑国公魏征则概括地比较全面,可以作为突厥的“自我评价”之语:“突厥世为中国仇,……。彼鸟兽野心,非我族类,弱则伏,强则叛,其天性也。”

    突厥就这么个秉性,虽然唐史有诋毁人家的嫌疑,但是也非完全的诽谤!

    后突厥此时的可汗是默啜可汗,姓阿史那氏,名环,全名阿史那环,这个人介绍起来很简单——很有代表性——典型的突厥人:反复无常。

    只有了解了默啜的这一性格特dian,我们不会疑惑于其以下的所作所为。

    那我们一步步来见识一下。

    第一次亮相:率众寇边

    3年前(公元696年),默啜的哥哥、后突厥的老可汗骨咄禄病死,默啜欺负其侄子年幼,就自立为可汗了。冬月刚坐上可汗的宝座,腊月他就带兵来打灵州(今宁夏灵武附近)。

    前面说过,女人是不好欺负的,更何况这个女人是武则天。

    武则天也不客气,直接派右鹰扬卫大将军李多祚予以反击,李多祚不辱使命,击败了默啜。

    默啜可是捅了马蜂窝。

    默啜被击败后,武则天还不解气,在随后的公元694年,派出了阵容仅次于“二十八将大军”的“十八将大军”。

    声势甚是浩大,主帅为武则天的小情人、江湖货郎薛怀义。这十八将军里面有几个名气不小的,如契苾明(独耳将军契苾何力的儿子)、沙吒忠义(与黑齿常之合力击退过苏定方)、百战余雄李多祚、兵部尚书王孝杰、安西都护田扬名等等等等,不是让吐蕃头疼的,就是让突厥做噩梦的,随便拿出一个都是能征善战的主——除了主帅薛怀义。

    以前说过一句话,一只羊带领着一群狼,那么这群狼也就变成羊了。

    羊遇到狼(突厥),后果可想而知。

    还好的是,薛怀义没有让他的老相好武则天失望,竟然从突厥全师而回了,未曾遭受任何损失。

    江湖货郎这么厉害啊?

    非也!因为他出去转了一圈压根儿就没碰到默啜(不见虏,还)。

    武则天怎肯罢休,于公元695年再次派出兵部尚书王孝杰驻扎边境,防备突厥,伺机出击。

    第二次亮相:率众请降

    没有任何征兆,于当年底(公元695年),默啜却遣使请降了。

    第三次亮相:率众叛唐

    (接下来,默啜的表现,会让你明白,为什么说他是典型的突厥人——反复无常)

    刚刚投降了不到一年,默啜却突然背信弃义了——“突厥寇凉州”

    这里有个小插曲,是不能省略的。

    当时凉州都督许钦明正在城外视差工作,事先没有任何预警,数万突厥大军突然兵临城下,将凉州(今甘肃武威)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一围,城外的许钦明也进不去了。

    端的是一条好汉,许钦明带着几个随从直接杀入敌阵,终因寡不敌众,力屈被擒。(未完待续。。)

第301章【征战天下】() 
许钦明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先在此附带提一下。

    另,许钦明是许钦的弟弟。

    第四次亮相:与唐联盟

    刚刚叛唐不到一个月,默啜又来了,这次不是来“寇边”,而是为了亲事来的。两桩亲事,第一桩,认亲,认武则天做干娘;第二桩,提亲,为自己的女儿求婚。

    按中国的传统,但凡是亲事,总得有聘礼之类的吧,默啜出手很大方,他准备了两份大礼,第一份大礼是,将原来归降突厥的河西地区人口全国还给大唐;相对第一份大礼,这第二份大礼才是武则天最需要的:“率其部众为国讨契丹”。

    默啜真是个人才,知道对方最需要什么,能够抓住目标客户的心理。

    像他这样的人,我觉得,就是生在现代,也绝对是个官场好手、商场精英!

    首先,抛弃恩怨纠葛,不计前嫌,无论敌友,为了共同的利益,

    都能够一致向前看;

    其次,投其所好,会来事儿。这也是当下人人最需要的一项技能,这项技能有个专用术语——情商。

    默啜即将出击契丹,完全出乎孙万荣的意料之外,对于这一突然事件,他是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的。因为孙万荣根本就找不出这一事件的突发理由。

    在契丹起兵反唐时,突厥是持支持态度的,如今突然变卦,着实让人纳闷。

    默啜率兵在孙万荣毫无防备之时,突袭契丹老巢,大败契丹军,并把李尽忠和孙万荣的老婆孩子一起抓走了。

    武则天听闻契丹老巢被端了,大喜,进封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突厥到底不是大唐的常备军。不可能听从大唐的调遣长期对契丹用兵,得了便宜之后,就撤兵了。

    后果。就要武则天来承担了。

    老巢被抄、老婆孩子被抓,孙万荣决心复仇。当然了,他绝对不敢找默啜算账,那是个绝对不能惹的主。于是,孙万荣把气全部撒在大唐身上,开始了疯狂的报复行动。

    “孙万荣,……贡献冀州,杀刺史陆宝积,屠吏民数千人。”

    之后。兵锋一转,又进攻瀛。

    大家可以打开地图,看看冀州、瀛洲在什么位置——山东河北交界地带。孙万荣竟然视武攸宜的重兵集团如无物。举兵深入,大闹防备薄弱的河北诸州。

    我们在本部分开头看到的狄仁杰接任魏州刺史一幕,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我泱泱大唐,能让你契丹如此羞辱?欺我朝中无人?

    时间退回到十八年前,即公元678年,大唐仪风三年。

    吐蕃,都城,战俘营。

    吐蕃王赞普正在此巡视。这里关押着大批在大非川俘虏的唐军官兵。

    我吐蕃以“不当中国万分之一”的力量,在相同的地点连续击败大唐两次。第一次大非川之战,击败了名将薛仁贵。全歼五万唐军;这一次斩获更大,面对十八万唐军,我们吐蕃依然取胜,并且俘虏了其工部尚书、左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以下大批官兵。

    作为胜方的吐蕃王,在布满了大量战利品和俘虏的战俘营里巡视时,我相信他是意气风发、喜笑颜开的。

    面对胜利,从来都是如此,任何人都是!

    但是,当吐蕃王见到其中一名战俘时。他却立刻收敛起了笑脸,表情渐渐肃穆起来。而且表情中还带着一丝恭敬的态度,一改刚刚谈笑风生的样子。

    跟随的侍从们吃惊了。他们不知道这位战俘是什么人物,能够让自己的赞普如此敬重!

    更让侍从们惊讶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吐蕃王赞普赤都松赞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位战俘几秒钟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边哭边走上前去,双手扶住这位战俘的肩膀,上下细细打量着。

    最惊讶的是这位唐军战俘,这一突发事件让他手足无措,他自己也莫名其妙了,吐蕃王这是怎么了?为什么看到我就像死了亲爹一样?他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很快,当这名战俘听到吐蕃王在大哭声里说出的一句含糊不清的话时,他不疑惑了——“貌类吾父”,吐蕃王边哭边说道。

    原来自己长的像吐蕃王的父亲啊。吐蕃王继续说道:“我父亲两年前去世了,而你长的像极了他,看到你,就想起了我爹,睹人思情,情不自禁,忍不住就伤感了。”

    嘘……,这名战俘总算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松了一口气。吐蕃王还真是死了亲爹啊。

    这之后,吐蕃王就把这名俘虏从战俘营接到王宫里住下,当成自己的亲爹一样,好吃好喝的招待起来了,态度甚是恭敬!(“厚加敬礼

    这名战俘就这样子在吐蕃好吃好喝着,过着“太上皇”般的生活,虽然身份是俘虏,但是因为长了一张争气的脸,不但没吃苦受罪,反而还被吐蕃王一直恭敬着。

    平时,每当吐蕃王怀念他爹的时候,就来看看他,“笑的时候特像爹,不笑的时候特像爹临走时的样子”。

    这也不怪吐蕃王,在那个年代,吐蕃的绘画水平很一般,也没留下什么“遗照”之类的,有这么一张跟活人似的“遗照”,拜祭起来方便多了。

    过了几年,这名战俘就被吐蕃王释放了,遣还大唐了(寻得归)。

    毕竟,虽然长的像亲爹,但到底不是亲爹,一直留这里也不是回事儿,再说了,随着时间的消逝,吐蕃王也不是个孩子了,对先人的思念也不像初始时那么浓烈了。

    这名幸运的战俘叫做:王孝杰。时任大唐反击吐蕃之洮河道副总管,于大非川之战中兵败被俘。

    王孝杰简历

    姓名:王孝杰

    出生年:约632年

    仕途履历:

    公元678年,洮河道行军副总管,随刘审礼反击吐蕃之入寇;

    武则***时,右鹰扬卫将军;

    公元692年,武威道行军总管。左卫大将军(正三品);

    公元693年,夏官(鸾台三品(宰相)。封爵清源男;

    公元694年,瀚海道行军总管。出击突厥;

    公元695年正月,朔方道行军总管,再击突厥;

    公元695年七月,肃边道行军大总管,反击吐蕃之入寇;

    公元696年三月,在素罗汗山败于吐蕃之手,被贬官为庶人(平民)。

    主要战功:

    收复自670年后,两次陷于吐蕃的安西四镇。使得大唐在龟兹复置安西都护府;其他如击突厥、战吐蕃的功绩相对收复安西四镇就黯然多了,不介绍了。

    现在王孝杰被贬官为平民百姓,无所事事。对于一个曾经戎马倥偬且战功显赫的将领来说,这种日子是最无聊、也是最难熬的。

    这种日子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萧杀的战场。

    大漠孤烟、军旗猎猎才是我最向往的景色;

    万马嘶鸣、战鼓轰然才是我最期待的乐声;

    策马疾驰、冲锋陷阵、刀剑激碰、血浸战袍才能够让我热血沸腾;

    当年英国公李世勣74岁高龄尚且率兵灭亡高句丽,而我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