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送范辉偈侨送罚蔷τ肷痛汀S谑牵呛艉白懦辶松侠矗锹砩暇突崦靼滓桓龅览恚豪в谏搅值男凼ㄒ谰墒切凼āR簧鹊笨照ㄏ欤钚胁呗矶觯崦谏恚_目喷火。

    “欲取我人头者,上来!”在这一刻,当日在水断桥喝退曹兵的张飞光临现场,在这一刻,曾经乌江河畔,叱得汉兵人马俱惊,退避数里的项羽重现江湖。马惊,人恐。

    怔了一会,追兵纷纷调转马头,只一会,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此人太凶残,还是多叫些兄弟来。喝退兵马,继续前进,杨玄感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是的,现在的我是追兵的杀号目标,跟在我的身边只有死路一条。

    杨玄感没有阻止随从的离开,最后,他的身边只有弟弟杨积善。连马都放弃了逃亡。坐骑嘶呜一声,仆倒在地。战马拼杀数天而没有休息,终于支撑

    那就步行吧。兄弟俩互相支撑着,迈向自己都不知道的前路。直到马蹄声再次传来。这一回,显然比上一次来的人更多。

    杨玄感站住了,对杨积善说道:弟弟,不用走了。就在这里吧。愧疚写在杨玄感的脸好,迷茫中,杨玄感的脸前似乎浮现出父亲杨素的面容。

    很多年前,我还很小,父亲还很年轻,父亲一遍遍跟人解释:吾儿不痴也。很多年前,父亲领着我们骑射郊外,猎鹰逐免。很多年前,父亲将李密带到家里,让我们向他学习。很多年前,父亲拒绝了医治,选择了死亡。

    一切的一切,父亲都是为了这个家庭,为了保护我们,而我却将你用生命守护的家族引向了灭亡。父亲,对不起,我失败了,我实在是大痴。

    也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弟弟生的希望吧。杨玄感抽出剑,递给了杨积善,为了让弟弟动手,他编了一个被后人认为甚是悲壮的话。

    “我不能忍受被别人杀死的羞辱,你现在马上杀了我!”杨玄感的故事结束了,这位第一个站出来反抗杨广暴政的贵族在二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他的造反历程。他并不是庸才,他性格慷慨,勇猛善战,对部下也十分体恤,很多人愿意为他死战。

    但他意志不够坚强,做事不够果断,脾气过于急躁,内心也不够狠辣,这样的人是无法在造反这个领域做出成绩的。李密比他更适和这个领域。

    在此之前,他做为一名师爷,满腹奇计却不被采纳,这是让人痛苦的,但乱世不会让一个奇才虚度,他终有机会掌控局面,从而实践他的智谋。

    当然,按照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将苦其心志的原理,在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之前,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是一段满布痛苦与磨难的旅程。只有经过这样的洗礼,才会洗去他身上的贵公子气,从而真正成为一个强者。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起义】() 
命运到底是什么?是我们造就命运,还是命运在支配我们?李密翻了一下身子,脑海里想着这个问题。进小说书友qq群124409236小说半年以前,他还是世袭的蒲山公,享有朝廷的高福利,三个月以前,他还以为命运向他张开了怀抱。可眼下,他却身为囚徒。那天被隋朝大军击败之后,李密化装改名准备逃走,但很快就被识破伪装,这大概跟李密的外表有关,白的人有多种易容手段,黑的似乎并不多。

    现在,他要被押送到杨广行宫所在地高阳,接受杨广的裁决,以杨广的性格,李密应该很快就可以去见杨玄感。此时,正是隆冬的早晨,门外的草地上,凝结着一珠朝露,微风吹来,草木轻摇,朝露滚将下去,碎成一地。

    “吾等之命,同于朝露兮!”嘴里念叨着,李密用脚尖捅了捅旁边睡成猪的狱友,狱友睡来,嘟囔着问道:“什么?”“吾等之命,同于朝露兮!”李密稍提高了声音。狱友翻个白眼,对这个无聊的问题不予回应,什么时候了,还玩风花雪月,朝露夕阳这样的小情调?

    侧过身去,狱友留给李密一个深沉的背影,准备再沉睡下去,日子不多了,他大概不想做一个缺睡鬼,但很快,他又翻过身来

    因为李密慢悠悠又说了一句:“到了高阳我们就死定了,趁现在还在路上有机会脱身,何必束手等死。”越狱,狱友们是感兴趣的。他们纷纷围了上来。生的希望已经出现。

    李密在唉叹朝露之易逝之时,早已经打定越狱的主意,而朝露粉碎的那一刻。李密也想好越狱的计划。李密向众人全盘托出越狱的计划,然后指出越狱中需要一个重要地道具:钱。最后,李密很不好意思的表示自己囊中羞涩。

    这不是李密藏私。李密是真没有钱。李密不穷,他本人是高干出身,但他身上从来不带现银这种累赘,以前凭这身份,犹似金卡在手,随时透支,现在身为囚犯,押送人员当然是不备刷卡机的。幸亏,有人重视现金。

    听完李密的计划。狱友们纷纷慷慨解上衣,从内衣里掏出大包小包来,打开一看,金灿灿的黄金。看来,前段时间跟着杨玄感闹革命,兄弟们还是赚了不少外快的。

    按历史所记,这是李密第一次展现他的超人感染力,他只用一个口头计划书,就套来了真金白银的风险投资。现在。他又要用这些投资去打动另一批人:守卫。这个难度颇高,狱友有共同求生的**,而守卫跟李密天生对立,就是想收买。也得让人家敢收钱。李密朝外面的守卫招手。

    看守的兄弟正聚在一起喝闷酒,时不时骂骂领导,发点闷气。因为他们接的这一趟活是苦差事。一般来说,押送犯人是有外快可赚的。要么犯人的亲属有关照银子,要么犯人的死敌有特别“关照”银子。但像李密这种逆谋的犯人,不但亲属都躲得远远得,连仇人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没有苦主也没有对头,自然就没有好处。阴冷的天气里,押送着毫无价值的货物,难免会有些不快,直到李密像他们提出了一个无法拒绝的建议。

    李密将守卫请来,拿出金银:“等我们死了之后,这些金银都留给诸公,我们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给我们收下尸,以免暴尸野外,成了孤魂野鬼。”这相当于一种赠与遗嘱,可以享有继承一大笔财富的权利,却只要付出少许体力劳动。

    这个寒冷的冬天,李密给这些守卫送去了久违的温暖。这些金银,以工资计,守卫们估计得干个十年八年才能赚到手,还得省吃俭用。本来充满牢骚的出差因为这一笔意外之财的出现而发生了转变。守卫们没有犹豫,十分仗义地同意了这一方案。

    在这一刻,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是看守与囚犯的关系,不再是逃跑与防逃跑的关系。现在,他们是为了让口头协议得以付之实施而共同努力的工作伙伴。这是一个微妙的转变,虽然目标都是送李密们上断头台,但关系已经从对立变成了合作。

    很快,这些守卫跟李密们打成一遍,行到关外,人烟稀少,管制松驰之处,守卫们卸下对方的枷锁,置办些酒食(当然,钱还得李密们掏),有时,李密们多花点钱,还能包个通宵,喝到天亮。人之将死,其言也哀,人之将死,其欲宜纵。望着这群醉生梦死的囚犯,守卫们不禁生出同情来。

    邯郸,郊外的某个村庄,某个农舍,夜已深。李密小心的抬起半个身子,咪着眼望了望外面,在不久之前,这里又举办了一场庆余生迎死亡晚会,照情况看,守卫们应该是与犯同欢了。守卫七倒八歪,已然与杜康同游。李密翻起身子,慢慢挪到门口,仔细看了一下,确定现在就打雷对方也不一定醒。苦苦等等的越狱时机终于到了。

    那就够逃吧,但房门已经上锁,村舍虽然简陋,可房门外控盗贼,内保机密,倒是真材实料的木材,冒然暴力破解,不是不可为,只是难兔弄出声响,要是把守卫们从太虚幻境之地召回来就不好了。看了一会,李密把目光盯在了墙角,嘴角里蹦出两个字:挖墙。挖人墙角,君子不齿,这伙亡命之徒早已经忘记一切,齐心协力之下,又或者农舍的墙本是豆腐渣做的,不一会就挖出足够人通行的大洞。

    狱友钻墙而去,李密爬出来,大口的呼吸着新鲜而自由的空气,仿佛又重生了一回,正要迈开大步,突然想起什么,又回过头,低下身子,把头伸进墙洞,小声向里面招呼:“快走啊!”里面还有一人,对狱友们的胜利大逃亡不为所动。端然危坐,大有把牢底坐穿的意思。

    这位兄弟是韦福嗣。诸位或许还记得,此人是以前被杨玄感收降的内史舍人。李密曾经建议杨玄感除掉此人。

    在杨玄感西进长安时,韦福嗣终于暴露了意志不坚定的本性,半路开了溜,逃回了东都,但显然,投降是没用的,参加杨玄感队伍的事情被揭发后,他有幸加入到这一支北上送死大队。这证明李密为人实在不错,虽然他曾经劝杨玄感杀掉韦福嗣。但在韦福嗣也成为囚犯之后,他却逃跑不忘兄弟。韦福嗣没有动。

    在他的意识里,他跟李密们是有区别的。“你们走吧,我没有罪,天子见到我也不过责备我一下而已。”

    李密盯着韦福嗣,在那张的脸上,他已经看到了死亡,本想开口说点什么,但他最终发现。人要寻死,拦是拦不住的。于是,李密转身离开,消失在夜色中。顺便说一下。韦福嗣来到高阳之后,被乱箭射死,与他一同送命的。还有杨玄感之弟杨积善。宽恕,从来都不是杨广的性格。这一点。韦福嗣不懂,杨玄感不懂。李密大概是懂的。李密又踏上了逃亡的道路,事实证明,他实在愧对单名一个密字。

    李密又被抓了。想来,李密已经成了隋朝头号通缉犯,各地都有李密的图名,加之整容术在隋朝尚没有发扬光大。这才导致李密无所遁形。

    这一次,李密享受单独押送的待遇,没有狱友可以帮忙,自然也没有金钱可以收买押送。据记载,押送人员要将李密送到他的老上司宇文述那里,宇文述是不会跟李密讲交情的,等侍他的只有项上一刀。走到路上,李密突然报告腿上有伤。我们都知道,这是在玩花样,但李密的运气实在很好,押送他的两位公人竟然接受了这个报告。

    事实上,这两位公人确实不错,他们没有为难李密,既没有给李密泡烫水脚,也没有请他穿新麻鞋,更没有把李密骗到野猪林,一棍结果了。

    一路上,两位公人充分照顾李密的脚伤,将李密的枷锁取了下来,一天只走二十里,照这个速度,要送到宇文述那里,只怕宇文述都没命来斩李密,交待一下,此时,是大业十一年正月(615),宇文述病死在第二年。实心眼的公人碰到缺心眼的李密,注定是要吃亏的。

    行到一个水涧,李密跛着脚沿着岸边前进,突然一蹶足,以一个漂亮的猛虎扑食式摔进了水里。水花溅开,一会,水又归复平静,只见李密直挺挺躺在水里,一动不动。

    就算中国移动我也不动。这把两位老实的公人吓坏了,要把李密淹死了算谁的,于是,两位纷纷跑到岸边,伸出长枪,捅一捅水里的李密。

    猛然间,李密跳将起来,顺势抓住了枪头,拼命一拉,就这样,两位公人不幸就被缴了械。李密回枪,刺向了两位公人。出手那一刻,李密有些犹豫,对方并没有为难自己,自己何苦取人性命?

    但这个念头一闪而过。自己要活命,就要逃跑,现在不杀他们,他们也因走失囚犯之罪而死,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必因我而死。如此,不如亲手杀了他们,也好让他们混个烈士,家里领点抚恤金。想到这里,李密狠下心来,连施二枪,捅倒两位,然后爬上岸,复又逃得无影无踪。

    这说明,李密绝不一个心软的人,他有向所有人挥刃的勇气,有舍弃一切的残酷,这样的人往往是历史笔诛墨伐的对象,但诸位,很遗憾,历史从来不是道德家的修罗场。如果不信,曹操,德川家康们将为我辩解。

    李密,接着逃亡吧,遁入丛林中,隐身在夜色里,只是天下之大,那里才是你的容身之所?很快,李密也想明白了,世界之大,已经没有他的立足之地,如果说一定要有,那只有找**武装了。幸运的是,这样的**武装并不难找,在村头随便找个人问问,都能打听出一大堆。

    造反的根源性研究在追踪李密的逃亡路线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现而今眼目下,天下的大势。此时的天下,反抗的火焰已成燎原之势。所谓的三十六路草寇。七十二路烟尘还是往稳定大局上说。

    据后来的史学家统计,隋朝末年的各地义军共有一百八十六起。这些义军各据一方,少则数万。多的十余万,各有名号,如知世郎、阿舅贼、东海公、摸羊公、乞见敌、嫌头方、彻眷顽、不惜死等等,队伍还有番号,诸如黑社、白社、青社、胡社、忽云贼、忽律贼等等,充分体现了起义军大无畏跟隋朝死磕的精神。

    以数量和规模论,隋未的起义可谓空前绝后,而分析隋末为什么有这么多起义,则是一个严肃但又不能忽略的问题。百姓为什么要造反?造反不是请客吃饭。是随时会掉脑袋的,被官军缉捕会战死,被俘虏了会送到菜市口斩头示众,跟别的山头火并会死,攻不下城池,抢不到粮仓还有可能会饿死,但到了某个历史时期,依旧有无数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投入到起义的大军中。

    深究其原因,估计能写出一长篇大论。但中国人素来有智慧,重简洁,一句话使可以解释其原因:官逼民反。

    在中国封建社会,大概可以分为两大阶层。一是劳动阶层,一是食利阶层(总头目一般是皇帝),劳动阶层自然靠劳动获取生活必需。而食利阶层通过田赋,劳役。税收等各种手段从劳动阶层中获取一部分劳动成果。一般来说,食利阶层都是少数派。他们获取得劳动阶层的一小部分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而劳动阶层交纳一部分所得并不会影响到生存。

    就封建社会而言,交纳的多少决定了社会的和谐度,而底线就是生存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