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朝那些事儿-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叔胤水陆并进,然而由于大雾弥漫不辨方向,居然走岔了道,等与韦桀会合已经到了半夜。时间越来越紧迫。诸军奋力垒栅。

    然而,天亮的时候韦桀的营栅依然没有完成。

    贼军斥候报告有援军在青塘建营,侯景登上禅灵寺门楼观察梁军动静,见梁军的营栅尚未合龙,侯景知道,倘若营栅垒成。再攻打就困难了,战机稍逊即逝,侯景立即率大军渡河出击。

    索虏倾巢杀来的消息传到青塘,梁军副将王长茂劝韦粲据栅防守,但韦粲有刘叔胤相助底气硬了。认为可以与侯景一战。

    韦粲命大将郑逸正面迎敌,刘叔胤从水路绕过去从后面进攻,前后夹击贼兵。

    然而韦粲没有想到,柳仲礼也没有料到的是,刘叔胤是个大软蛋。

    大敌当前,他磨磨蹭蹭逗留不前,郑逸孤军迎敌被侯景击败,侯景乘胜追击。一直杀到韦粲未完工的营栅,韦粲率子弟兵奋力死战。

    侯景进攻青塘的消息传到柳仲礼大营的时候,柳仲礼正在吃饭。军情紧急,他将筷子一扔,来不及披甲即策马而去,左右七十余骑紧紧相随。

    还是晚了,等柳仲礼赶到的时候,韦粲已经战死。柳仲礼率所部骑兵往来奔驰乱踏,手中长矛飞舞。叛军数百人登时毙命,投水而死者不下上千人。

    柳仲礼跨马挺矛直取侯景。侯景的功夫跟柳仲礼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眼看侯景就要成为矛下之鬼,靠得最近的贼军大将支伯仁见侯景危急不及救援,索性来个鱼死网破,也不管侯景能不能被刺死,只顾自后挥长刀狠狠地砍向柳仲礼的后背,柳仲礼躲闪不及,后肩被砍中,长矛一偏,侯景闪在一旁。

    屋漏偏逢连阴雨,重伤之下,柳仲礼的战马又陷在泥中动弹不得,众贼各举长矛一齐刺过来。

    柳仲礼把眼一闭,心道:我柳仲礼一世英名,想不到命丧于此。

    关键时刻,梁军骑将郭山冲过来将柳仲礼救走,贼军撇下惊魂未定的柳大都督退走了。

    这次战役对侯柳两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此侯景再也不敢轻易渡河作战,但柳仲礼从此英雄气短,也不敢主动进攻了,两人竟然惺惺相惜。

    邵陵王萧纶收拾散卒与东扬州刺史临城公萧大连、新淦公萧大成等自东道并至,列营于航南,他们见诸军奉柳仲礼为主,也宣布受柳仲礼调度。

    本以为有这样一个名将指挥可以扬眉吐气一雪前耻,然而,萧纶错了。

    援军兵马大盛,然而,令萧纶气愤的是,柳仲礼根本不召集众将议事,每日里只是在营中饮酒作乐,再也不提进攻的事。

    邵陵王亲自前来求见等在辕门外多时也没见着,把萧纶气得不轻,心中对柳仲礼恨之入骨。

    对于柳仲礼的质变,常令人感觉匪夷所思,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就因为一战失利就彻底改变了性格,最后连老父亲在城头的呼救也置之不理,显得非常不合情理。我反复阅读了《南史》的这段记载,好像读懂了,如果让一个人的性情发生巨变,那一定是曾经发生过什么。

    在导致柳仲礼前后判若两人的青塘之战中,当柳仲礼背部中刀,战马陷入泥中,侯景叛军一拥而上刀枪齐聚刺过来的时候,史书中交代骑将郭山冲过来救了他。这段记录相当可疑,除非郭山是超人。

    如果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柳仲礼肩部受伤战马陷入泥淖中,叛军一拥而上数十把长矛刺向柳仲礼的时候,旁边的侯景忽然动了惺惺相惜之情,大吼一声:不要伤害柳大都督。众叛军闻声撤回了刀矛,郭山冲过来将柳仲礼救走。临走,柳仲礼看了侯景一眼,羞愧、感激交织在一起。

    捡了一条命的柳仲礼从此英雄气短,再也不肯与侯景交手,甚至侯景还隔着城墙将一枚玉环扔给他做纪念。

    一切似乎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荆州救兵萧方等、王僧辩、吴晔、天门太守樊文皎、高州刺史李迁仕、前司州刺史羊鸦仁各率人马赶到。

    既然柳仲礼不肯指挥,部分援军决定主动出击。

    鄱阳王世子萧嗣、永安侯萧确、羊鸦仁、李迁仕、樊文皎率众度淮,一举攻破了贼东府城前栅,然后在青溪水东安营。可惜。好景不长,李迁仕、樊文皎率五千锐卒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到了菰首桥东,被侯景大将宋子仙伏击,樊文皎战死。李迁仕单骑逃回。

    从此援兵谁也不敢单独行动了。

    援军虽多却各怀鬼胎,邵陵王萧纶与柳仲礼苦大仇深,临城公萧大连跟永安侯萧确水火不容,内部矛盾既多,梁军军纪又差,烧杀抢掠跟贼兵无异。在建康百姓眼里不管是索虏还是官军跟土匪都一般模样,所以梁军并没有得到建康百姓的支持。

    台城被围已经三个多月了,当初侯景进攻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守城需要粮食,所以城中储藏了四十万斛米。并把各个衙门府库里的钱帛五十万亿都运进了德阳堂,但是大家匆忙之下忘了两样东西:柴禾和鱼盐。

    总不能吃生米吧,没办法大家只好把尚书省拆了用木料当劈柴烧饭,又撤掉草席喂马。草吃完了,只好给马喂饭,军士们吃不上肉,就煮牛皮铠甲、逮老鼠、捕捉雀鸟吃。没有盐的滋味不好受,大内御厨还有些干苔。味道酸咸,战士们也抢着吃了。

    再后来,军人们在皇宫大殿内杀马。肉少人多不够分,有人就在马肉里面又掺杂些人肉,而那些死了多日的人已经开始变质,所以吃人肉的人往往得病。

    各路大军到了一月有余而不能解围,城中缺粮少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的。由于死人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很快变质发臭。到处是腐烂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臭气。瘟疫爆发了,城中病死的人越来越多,台城越来越像人间地狱。

    城里的日子艰难,城外的叛军日子也不好过,附近的百姓早被搜刮一空,东府城里倒是还有一年的存粮,但是被援军断了路干着急。

    侯景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如果援军齐心协力,与城内守军里应外合,江南的一场浩劫也许就可以避免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城中守军日子难捱,援军进退不得,攻城的叛军日子也不好过,三方陷入僵局,现在比的是谁能够耗过谁,谁能把谁拖死。

    侯景感觉自己要崩溃了,当初渡江的时候自己手下只有区区八千人马,现在包围台城的队伍达到了十万之多,这让他既高兴又烦恼,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是大事,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拼命吧。

    兵马强盛的荆州兵在萧绎的亲自率领下从水路东下日益逼近,侯景对此颇为忌惮。

    谋士王伟献上一条缓兵之计:“台城一时半会拿不下,我军又面临断粮,不如假装求和,借着和谈派人到东府城将储存的粮米运到石头城,援军各部害怕承担破坏和谈的罪名一定没有人敢出面干涉。粮食有了,士兵们也趁机好好休整,加紧修缮攻城器具,等城中守军懈怠了,我们自可一击成功。盟约,不就是一张纸吗,城破了,谁还会想到背弃盟约的事。”

    “好计,好计。”侯景连连点头。

    于是任约、于子悦奉命到城下向城里报信,表明侯景求和之意。

    城中以太子萧纲为首的文武官员们积极响应,他们太疲惫了,太希望得到一丝喘息的时间,现在贼兵主动求和,正是大家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同一个叛臣讲和,朝廷的脸面何在?

    只有萧衍对此保持了清醒的认识,然而尽管老皇帝满心不乐意,但拗不过太子和大臣们只好让萧纲全权处理和谈事宜。

    双方似乎都拿出了诚意,谈判进行地很顺利,关键是梁朝廷的要求不高:只要侯景愿意撤兵,其他一切都好说。

    为了把假的弄得跟真的一样,侯景不断地讨价还价,最终双方互相退让一步,合约终于谈成了!

    双方约定,侯景撤兵后,朝廷割让江右四州之地给侯景,侯景可以继续做他的河南王。为了保证合约的履行,双方交换人质,萧纲太子的嫡长子宣城王萧大器出城为质,侯景仪同于子悦、左丞王伟入城为质。

    谈判结果交给城中文武大臣们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萧大器是嫡子,未来的储君,不宜做人质,改送石城公萧大款出城。

    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果,既然和谈成功,各方停战。城中传出旨意,各路兵马暂停进攻,以侯景为大丞相,都督江西四州诸军事,豫州牧、河南王。

    双方在西华门外设坛盟誓,梁朝仆射王克、上甲侯萧韶、吏部郎萧瑳与于子悦、任约、王伟登坛结盟。侯景出栅门口,左卫将军柳津出西华门,两人遥对歃血而盟,如此充满不信任的结盟能维持多久?

    如此互相不信任的盟约又能维持多久。(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九章【陷落】() 
盟约既成,城内的人眼巴巴等着叛军撤离,然而,一连几天过去了,不但看不见叛军撤走的迹象,甚至连包围台城的长围也没有拆除的意思。

    城中的人不知道的是,侯景所部正在加紧时间修理铠甲兵器,为下一次进攻做准备。

    等来等去真等急了,萧纲派人出城催促,但侯景有的是理由,一会说“没有船无法马上渡江”,一会又说“担心梁军偷袭”,一会又说“石城公分量不够,让他回去换宣城公来护送才能放心撤兵”,反正借口一大筐子,就是不见行动。

    太子萧纲也是个聪明人,明明知道侯景的说法是托词,但心中仍怀有一线希望,说什么侯景也是做过东魏堂堂的司徒、河南大行台的人,做事怎么会言而无信呢?要相信河南王一定会撤兵的,大家只能在痛苦煎熬中继续等待。

    这时候,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萧会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萧退、西昌侯世子萧彧率众三万,顿军马邛州。

    侯景担心北军断了自己的水路,请朝廷下旨让诸军全部驻扎到南岸,既然已经缔结了合约就得拿出诚意,于是皇帝下令北部援军停留在江潭苑一带。

    侯景又得寸进尺,又上表说东魏齐王高澄已经夺走了寿阳和钟离,让朝廷借广陵、谯州给自己,等自己夺回寿阳后再还回来。

    面对侯景的无理要求,城中再次妥协答应了;后世很多人指责萧纲是投降派,其实设身处地替他想一想,就是不答应又能怎么办。城外的窝囊废援兵原也指望不上,把希望寄托在侯景身上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湘东王萧绎驻军郢州的武城,湘州刺史河东王誉顿军于青草湖,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慥停在西峡口,对外宣称等待四方援兵。一连停留了好多天。

    王伟听说荆州主力逗留途中,又知道建康援军虽多却互不统属,各怀心思,而东府城的米也已经全部运进石头城,和谈的目的已经达到,是时候对萧衍老儿作最后一击了。

    于是王伟怂恿侯景背盟。萧正德也在旁边帮腔,王伟又代侯景写下檄文,讨伐萧衍犯下的十大罪行,王伟妙笔生花,把萧衍气得差点昏死过去。

    贼兵再次发动攻城。城内向城外援军发出了警报。

    四个月前,建康还是一座繁花似锦的大城市,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城内十万男女,带甲武士两万,只剩下了不到四千人,路上到处都是尸体,沟壑里都是腐烂后的汁液。臭不可闻,饶是如此,城内依然盼城外的救兵破贼。

    可是城外的大都督柳仲礼每日仍高歌燕舞。任凭诸将请战,一概置之不理。

    南安侯萧骏劝道:皇城危急存亡,都督不管不问,倘若守不住,我等有何面目见天下义士。

    让萧骏无语的是,激将法对柳仲礼这种心如死灰的人根本不管用。柳仲礼依然该喝酒喝酒,该玩女人玩女人。仍然醉生梦死。

    萧骏见这位大都督已经不可救药了,知道再劝也没有用。但是城中危急,怎么办?想来想去他去找萧纶,让萧纶兵分三路,三道俱进,攻贼兵不备或可一击成功。但萧纶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哪里敢再轻军冒进?

    城里的老柳津迟迟见不到援军的行动,真急了,他不顾年迈登上城楼高呼:仲礼我儿,尔君父有难而不救,百年之后人们如何看你?

    柳仲礼充耳不闻。

    气得柳津对跑到皇宫对萧衍说:大事去了,你有邵陵这样的好儿子,我有仲礼这样的逆子,一个个不忠不孝,贼兵平不了。

    援军中也有实在看不下去的人,南康王萧会理约羊鸦仁、赵伯超趁夜渡河进击,商量好了三人按时进兵,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萧会理和羊鸦仁集结兵力渡河后发现羊鸦仁未到,他们就等,但一直等到天亮羊鸦仁还是不见踪影,这时候贼兵斥候发现了他们的动静,侯景派宋子仙率军来战,赵伯超再一次变成了逃跑将军,孤军奋战的萧会理也大败而逃,梁军战死淹死的达五千余人,侯景将五千人的脑袋全部割下来依次摆放在台城外,以此震慑城内外的梁军。

    城外没有人敢再打了,侯景得以专心攻城。

    侯景再次引湖水灌城,包围台城的贼兵百道俱进,昼夜不停,一直没得到补给的梁军已经达到了生命的极限,他们再也没有能力继续抵抗了,台城终于沦陷,侯景占据宫殿,假传圣旨,以自己为大丞相、大都督,执掌军政大权。

    由于担心瘟疫横行,侯景入城后立即下令处理城中到处都是的尸体,贼兵把尸体和还有半口气的人堆在一起,一把火烧了,臭气传出十余里。

    攻入台城后,侯景并没有血洗宫廷,似乎也没有让自己拥戴的主公正式即位的打算,事情很清楚,侯景虽然识字不多却属于心眼多的人,他知道萧正德的威望根本不足以服众,倘若自己咔嚓一下把萧衍老皇帝收拾了,自己就成了彻底的乱臣贼子,再也不能借皇帝的招牌以正义的名义对付天下诸侯了。

    侯景要亲自导演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戏,要演好这出戏,萧正德不得不牺牲了,现在,萧正德的利用价值已经过期了。

    所以,满怀希望的萧正德没有等到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