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宝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上宝篆- 第3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声音之中充满了灵性和神性,层层叠叠,好像是一个人发出,又好似万物众生开口,劫云的运转也是因此出现了片刻的停滞,随后无穷雷光汇聚,化作一道纯粹的雷霆之光落下。

    在这道雷光之中,李浩成看到了元磁乾天神雷、冷焰癸水神雷、五火诛仙神雷、五音太阴神雷、玄冥一气无相坤灵神雷、乾清上元太乙神雷、三阳乾焰丙火神雷、极地元磁神雷、万幻如意仙雷、太乙赤血神雷、五行阴煞地极阴雷、玄冰阴煞冻灵煞雷……

    一切李海成认识,不认识,熟悉,不熟悉的神雷、阴雷、煞雷、天雷不断显露,成千上万,宛如穷尽了诸天所有可能出现的雷火,从虚空之上坠落。

    浑身冰冷的李浩成,望着虚空之中恐怖的雷霆,反而没有什么畏惧,比起先前那即将出现的眼眸,这万千雷霆反而算不上什么。

    太虚万象图飞出,同样的万千雷霆浮现,虽然万象图演化出的万千雷霆威能远远比不上从天而降的万千霹雳,却恰到好处的不断干扰抵消那些霹雳的威能,打乱了凝聚成一体的雷霆神光。

    站在虚空之中的李浩成就这样看着雷霆不断衍生破灭,纹丝不动,直到最后万雷破灭,李浩成也是没有动弹半步。不过,长时间法力的消耗,也是让他的身体看上去有些虚幻,显得不真实。

    可他的心神却极端的活跃,劫数过后,仙道气数对于他的压制消散,并且自动赐下一缕气息,算是仙道大能对于后继之人的鼓励。

    李浩成借助这缕气息,彻底同冥冥之中的太虚之境产生联系,其中万千道则流转,先天元炁孕育,心神落入其中,宛如落入女子腹中,感受胎儿心跳,又像是游离在万事万物当中,一种似近实远,似远实近,难以触摸,难以描述的感觉充斥着他的心神。

    没有犹豫、紧张和狂喜之类的想法,也没有坦然、明澈和淡然的情绪,李浩成的心神就是自然而然的融入太虚之境。心神摇晃,哪怕有着玉符清光的加持,李浩成也无法立刻适应生命本质带来的变化,当他从自身升华过程中清醒过来时,眼前的虚空,在他眼中再也不是过去那般。

    过去,李浩成灵觉敏锐,实力强大,但观测虚空之时,也只能根据天地坐标感应虚空方位,可如今,他已经能隐约感觉到诸天万道的运转,那种玄之又玄的感应,让他不禁感慨道:“这就是天仙境界?”

    “这可不是天仙境界的特性!”一个让李浩成十分耳熟的声音从他背后响起。

    转头看去,就是看到一位人身蛇尾的女神,这位女神的形象难以形容,祂给人一种神圣的母性,不是无生老母那种对于万物充满吸引,宛如最终归宿的母性,而是一种汇聚诸天生灵一切关乎于爱、仁、善、美、生命,乃至于造化的气息,任何人见到祂都会有一种本能的亲近。

    “您是?”李浩成不由自主的用上敬称。

    “我最初的名字已经忘了!”女神望着虚空,答非所问的回答了一句,然后又道:“但,你可以称呼我为女希,或者娲皇。”

    李浩成轻声重复道:“娲皇?”

    “怎么?被吓到了?也对,这个名字在你的故乡,应该具有很特殊的意义才对。”女神笑了笑,望着李浩成轻笑道:“你既然已经见过了叶江离,想来也知道诸天之中一些隐秘,他曾经和你说过地皇又一个姐妹?”

    “那就是您?”

    “对!不过,那时候的我还不是娲皇,也不是女希,如今的名字是我在造化之道大成之后,跨出诸天宇宙之后得到的。那个时候……”娲皇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祂嘴角微微勾起,有些感慨道:“我见到了一切造化道则的源头,并且有幸从祂那里,继承了女希和娲皇的名号。”

    李浩成心神震荡,娲皇话语中的意思,他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但正是因为听了出来,他才感觉到惊讶,照娲皇话语的意思,地星传说之中的创世之神、造物之母、万灵之宗、人界福主是真实存在的。

    “你看上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也罢,我就从头开始和你讲吧!”娲皇伸手一划,带着李浩成来到一处玄妙的所在,开始为他诉说前因后果。

    原来,一切的事情还要从创世圣皇说起。

    昔日创世圣皇离开之后,留下了一条通往地星的通道。

    一开始,对于这条通道,无论是天父还是地母,都是选择将其保留,认为这是日后追寻父神道路的唯一途径。

    但后来,天父和地母又是发现,通道对面竟然时不时的流出些许的道则,不断完善天地运转,还有一些先天神圣从中得到了灵感,创立了最初的仙道、佛道、妖道和魔道。

    当然,那时候执掌天地的乃是诸神,后天生灵数量十分稀少,并且这些后天生灵大多是神祇的造物,生来具有强大的力量和虔诚的信仰,因此无论是仙佛妖魔,在那个时候都是属于神道的分支。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某一天,一群外域之人通过当年创世圣皇留下的通道降临到诸天宇宙,他们似乎是某个强大存在的道兵,所作所为无善恶正邪的说法,只是单纯的为了掠夺本源而动手破坏天地道则。

    震怒的诸神出手将他们诛杀,再以他们的本源,修复天地的损失。

    这下子却捅了马蜂窝,当时还没有经验的诸神并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将那些道兵的本源融入天地,等于是在天地之中埋下钉子,让对面的那位能够锚定宇宙,不断入侵。

    那时候的诸神基本都是先天神圣,有着强大的威能和可怕的权柄,但对面的道兵也不差,不少道兵都到达了不朽境的门槛,以人海战术,硬生生的怼死了好几位神祇。

    战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向着外来者倾斜。

    最终,发现其中玄妙的地母以自我牺牲作为代价,封锁了通道,斩断了对方入侵的途径,终结了那场最初的浩劫。

    也正是因为那场浩劫,让诸神看清了宇宙间交流的本质。

    为此,已经被尊为天皇的天父汇聚诸神之力,彻底铸就了天皇位格,然后扶持得到地母传承的地皇,开辟最初的阴世,沉淀亡者魂魄,消融其中气息,构建针对本源入侵的防御体系,还帮助配合娲皇创造万灵,借助后天万灵之力,登临巅峰的人皇,与天地体系外,加上人道一系,形成天地人三才格局,建立最初的诸神盛世。

    但,这一场盛世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当年那些道兵的入侵,虽然对天地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伤,但他们带来的传承,同样让诸神看到了其他道途的可能性。

    当时,诸神之中位格最高的几位皇者,因为迟迟无法更进一步,开始借助后天万灵,实验这些道路。

    自此,仙道、佛道、妖道、魔道和后天神道开始迅速发展,最终第一场近乎玩笑似的天人之争开启。

    所谓天人之争,最大的核心问题在于“天大,还是人大”。

    而这个问题,又不得不联系上诸神的来历。

    最初的神祇,都是先天神圣,祂们每一个都代表了一种天地道则,祂们的一举一动,莫不是为了天地衍生进化,万物本源精进。

    而后天万灵是什么?是人皇辅佐娲皇,创造而出的造物,说白了后天万灵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娲皇造化之道的衍生,是造化之道在外的一种具象。

    后来万灵虽然诞生了灵性,但本质上来讲,他们在那时候的先天神圣眼中依旧算不上什么,万灵混合在一起,不能代表造化之道,也不能代表灵性之道,最多算是两种大道交融过程当中,演化出的新生产物,并且能够为诸神提供信仰愿力而已。

    至于人皇的人道,那本质是神道秩序的衍生,后天万灵最多起到了最初的构建和后续的填充作用,需要的话随时可以代替,这样的情况下,诸神又怎么可能将后天万灵放在眼中。

    有着这种对近乎于凡俗之人无视蝼蚁想法的“傲慢”态度,诸神自然看不到他们的悲苦,以至于得到力量后的后天万灵不愿意继续忍受,他们发起了反叛。

    但先天神圣的力量,同后天万灵相比,宛如大日如流萤,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并且并非所有拥有力量的后天生灵都愿意动手。

    因此,那一场玩笑似的反叛,诸神甚至都没有一个亲自下场,便以祂们大获全胜作为落幕。

    但,也是那场争斗,让作为后天万灵创造者的娲皇和人皇看到了后天万灵的处境进,作为最接近后天万灵的两位神祇祂们同诸神商议,花费了数千年的时间,才为后天万灵争取到了一点利益,定下了最初的神约。

    “万灵作为娲皇的造物,乃是诸神的信徒,亦是诸神之子,应当遵循诸神的道路前进,而诸神对于这种生灵,也应该给予庇佑,承认他们最基本的生命价值,在他们不侵犯诸神利益的情况下,诸神不得主动对后天万灵动手。”。。

    可让人皇和娲皇都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场由祂们两个费尽心思,为后天万灵争取来的利益,最终引起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天人之争”。

    如果说,第一次“天人之争”是因为后天万灵活不下去,不得已的选择,那么第二次“天人之争”都是后天万灵为了争取更多利益而发起的叛乱。

    有着基本的生命保障,又有着人皇的指导,后天万灵逐渐构建了文明和秩序,他们开始不满足自身的地位,他们希望得到诸神更多的承认,而根据过去的“经验”,他们选择了再次反叛。

    这一次,有着更长时间准备,以及更多资源储备的后天万灵掀起的争斗,虽然一样很快就是被再次压下去。

    但引起的后续变化却十分麻烦,用一些人的话语来讲,那是人(防)权主(防)义的诞生,但在诸神看来,却是一群连自身欲望都无法掌控的蝼蚁得寸进尺的表现。

    震怒的诸神,给予了万灵最沉痛的惩罚,无数生灵孕育出的文明和传承在那次诸神震怒之中破灭,他们的血脉甚至直接灭绝。

    仁慈的娲皇因为万灵的举动而陷入对于自身选择的疑惑,处于沉默状态,想要救助万灵的人皇则是被诸神合力弹劾,失去两大靠山的后天万灵被逼无奈之下,做出了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选择。

    他们联系上了外域。

第一百五十一章 道无止境() 
“联系外域?”

    李浩成微微一惊,娲皇面色平静道“那个时候,我们都没有猜到,当年被母神以生命作为代价封印的通道,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再次裂开了一道裂缝。对面的那位强者,再次将一些东西传递了过来,或是作为坐标,或是作为破开封印的凿子。这些东西很特殊,大多不起眼,却蕴藏着指引情感的力量,唯有具有野性,或者情感极端丰富的人才会注意到它们,而这些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或是以其余生灵,或是以自身族群,甚至有些人单纯为了报复,将自身都作为献祭,进一步撕裂了通道上的缝隙。”

    李浩成沉默了片刻,很难说当初那群后天生灵的想法是对是错。

    从诸神的角度看,他们没有错,而作为被庇佑者和后来的破灭天地之灵,后天万灵罪大恶极

    但在后天生灵看来却不一样,虽然娲皇没有明言那时候后天生灵的处境,但想想一下当时的环境,以及一些比较现实的逻辑问题,那时候的万灵处境也是能够有所猜测。

    所以,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利,其实不单单的为了自己,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族群,甚至文明的演化。因此,在他们看来,他们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双方观念的差距,让这个原本可以简单解决的事情,变得复杂,最后再次引来了入侵者。

    一个个道兵再次降临,虽然质量上比起原先差了不少,但他们却很好的为后天万灵开启第三次“天人之争”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让更多道兵降临,开辟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当然,这群道兵的降临,除去为诸神打来了大量的麻烦,同时也是带来了不少信息。

    比如娲皇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当时心情郁闷的祂,化身为一个生灵降临在某个部落之中,听到一个道兵称呼自己为土著,并且行事十分的有趣。

    看似蛮横的举动之中,充满了某种秩序衍生而出的东西。

    那种东西,在现在被称呼为礼仪。

    也是通过了那个道兵,娲皇知道了这些人背后的存在,一位执掌着无限可能性,喜欢掠夺和复制他人道路的神祇。

    这些道兵既是祂的玩具,也是祂的眷属,道兵的成长,其实就是那位神祇权柄向外衍生的一种可能。

    这一点倒是有点类似于“一炁化三清”,只是比起“一炁化三清”的润物细无声,这种开拓道路的方式十分的霸道,也容易失控。

    毕竟到了不朽境界,哪怕是成为作为道祖、天尊衍生而出的道君和大道君,也是有着自己的意志,祂们虽然基本不可能反抗自身上位的神圣,但基本不可能,不代表完全不可能。

    就娲皇所知,就有六七种下属道君摆脱上位天尊的方法。

    “所以,后来你们就帮助一些道兵摆脱了那位神祇的操控?”李浩成听着熟悉的套路,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娲皇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道“其实现在,魔道、佛道、仙道,甚至神道之中不少没有人登临散去的不朽境尊位,都是那时候衍生而出。”

    那么那些凝聚尊位之人现在在哪里?李浩成的问题卡在喉咙里,隐约猜到了那些人的结局。

    莫过于离开诸天,或者宛如秦皇末帝一般,被封印在某地,等待别人占据原本属于祂的先天元炁,侵占祂的道路,破灭祂一切回归到可能。

    看出李浩成的惊讶,娲皇继续道“那一场战斗持续了很多年,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能够直接以碾压的方式获得胜利,但不少思索其余道路的先天神圣,在发现那些道兵身上的修行体系后,选择了静观其变,最终险些养虎为患。虽然我们最后还是胜利了,可的坐标也是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