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宝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上宝篆-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不伤先天灵光的情况下,把别人打的魂飞魄散也没人管你。

    但你要是伤及蕴藏在魂魄当中的先天灵光,就不要怪冥神和天神合伙给你穿小鞋子,在你日后渡劫的时候阴你一把。

    人仙三转的魔火道人,已经开始凝聚升华神魂,比起一般人的魂魄要坚韧太多,哪怕在经历过阴世惩罚,下一世也比常人适合修行,日后若是他人有心,说不得会被拿来做文章。

    若是一般人,面对这种情况,哪怕有心斩草除根,也没本事打散魂魄而不伤灵光,只能选择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污秽洗对方神魂上凝聚的道韵,让其半辈苦修付之东流,降低他未来几世再入修行界的可能。

    但李浩成不一样,那枚将他从地星带来此界神秘玉符,在他这次觉醒前尘之后,出现了新的变化。

    根据李浩成的感悟,这玉符的变化,竟然是在不伤及先天真灵的情况下,洗去他人神魂,将烙印于神魂之上的道韵重新凝聚成符篆。

    根据玉符传来的信息,这种纯粹由道韵凝聚出来的符篆,可以用于学习观摩,也可以将其再次打散缓缓吸收道韵,甚至直接吸收也不成问题,最重要的是,无论怎么使用都毫无隐患。

    想了又想,李浩成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吸收魔火道人神魂中提取出的符篆,他收回玉符,转头清理战场,将魔火道人留下的东西收拢一番后,就是回到玉泉观,歇息的空余也是查看自己的战利品。

第五章 玉露道经() 
盘膝坐在蒲团上的李浩成,从乾坤袋中取出几样东西。

    一盏青铜古灯,一卷兽皮古籍,一册道经,几个玉瓶。

    这是李浩成眼中魔火道人留下的东西里,最有价值的几样。

    其中玉瓶里装着的是月露,属于九洲两大常用货币之一玉露的变种,

    所谓玉露,是修士用特殊方法采集天地元气凝聚出来的一种可保存液态元气,根据品质高低,同修行界另一种货币灵石,同样分上中下三品。

    且玉露不同于灵石不可过度开采,只要按照规矩进行采集,哪怕在一个地方凝练数以千计的玉露,也不会对当地元气运行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

    当然了,就好像有人用灵石的伴生矿仿制假灵石,玉露在流通过程当中,也难免有人滥竽充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

    大力推广玉露流通的神道通宝纳珍司财掌运神君甚至联合各大势力,明确表示一滴标准玉露,也就是下品玉露蕴藏的灵气和灵气纯度,不能低于一块标准的下品灵石,上中下三品玉露之间的兑换和规格也要按灵石的规格进行。

    此次之外,司财掌运神君还联合几位擅长诅咒言灵的古神对玉露这个概念下了神咒,只要有人在这方面造假,就会引起神咒反应,大幅度提高造假的成本,最大程度上确保玉露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不过这种标准也只是标准,实际上玉露在兑换过程当中还是有一定差值,月露虽然归属于中品玉露,但作为玉露的变种,以纯粹太阴月华凝聚的月露,不仅凝练苦难,而且对神魂有着极好的滋养作用,所以兑换时的价格却要比中品玉露高出不少,通常情况下两滴月露可以兑换到三滴中品玉露。

    而那古籍道经中道经无名,记录用的材质似丝非丝,似绸非绸,握在手中,有一股温润的感觉,好似很高大上的感觉,可惜大半内容残缺,高深部分失传,貌似是某卷道经的残章,没前没后,加上各种密语蚀文。

    哪怕李浩成有玉符加持,增长灵觉智慧,看了也合适觉得云里雾里,只是勉强知道这是一篇着重精神修炼的功法,具体的修行和最终追求暂时看不出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卷道经上记载的内容属于仙道秘传。

    另一卷古籍则是《九转火炼神魔秘典》,乃魔火道人主修的功法,同无名道经一样,都是看上去很高大上的东西,实际上十分鸡肋的东西。倒不是说这卷秘典在修行界属于烂大街,不说其中蕴藏的魔神气息,就说古籍本身记载和魔火道人零零散散收集来的上百种魔法和十几种魔焰祭炼方法,七八种秘术,再加上魔火道人在上面留下的修炼心得,落入任何一个人仙境修士手中,都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可现在的问题是,李浩成手中已经有一道以魔火道人神魂道韵凝练的符篆,这让《九转火炼神魔秘典》的价值立马去了七成。

    叹了口气,随手收好玉瓶和道经,李浩成将目光放在最后那盏青铜古灯上。

    在九洲,法器的阶级和修行者的境界一样,各家各派都有各自的说法,不过在大体上,也是有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

    术器、法器、宝器、真器、仙器,这就是九洲法宝的五大品级,其中术器又被称为法物或者符器,一切或是受到灵光加持,或者刻录符箓,产生异能的器物可称为术器,也就是说术器的本质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在外力的影响下,得到了一些异能而已。

    至于更进一步的法器却不一样,法器内部必然已经形成了一道完整的法禁,不仅能变大变小,本质也是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并且随着法器品级的提高,温养时间的加长,法器本身材质也会出现根本性质的变化,这个时候法器便可以被修士吸纳入体内,炼化成本命灵器。

    灵器属于法器的变种,一切生出灵性的法器,都属于灵器,实质上灵器和法器一样,支撑其异能的都是内部的法禁,本质并不会比法器高多少。

    宝器,全称是通灵宝器,也被称为法宝,通常由内部法禁圆满的灵器升华而来,威力远远的大于法器、灵器。

    至于更高一级的真器和仙器,李浩成虽然听李度寒提起过,但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他也不是十分清楚。

    而根据李浩成的见识和观察,他觉得这盏得自魔火道人的青铜古灯原本应该是一件法宝级数的存在,只是因为长时间无人温养,又处于灵气断绝的环境,才会导致灵性泯灭,内部法禁崩溃,退化类似于术器一流的东西,若是温养得当,倒也不是不能回复法宝之身。

    又是一样被魔火道人浪费的好东西。李浩成起身,将古灯放置在玉泉观中央神像下方,随手勾画几道符篆贴上,匹配神像内的香火愿力镇压古灯内的魔火,转身回到静室,打坐调息,待明月高悬之时,才睁开眼。

    看了看天色,李浩成取来好几样用于熬药的器材和盛放药材的锦盒,走到观内用于采集月华的承露台下,面对着北方盘膝坐下。

    抬头遥望明月太阴,李浩成默运秘法,张口一吐,一团凝而不散的纯白色元气从他嘴里吐出,悬于面前三寸虚空,不断翻滚,与此同时随,他唇齿微动,不断开合,若是靠近就会听到他念念有词:“日月玄斗,旋斡化枢,太阴广寒,月魂暧萧,芳艳翳寥,婉虚灵兰,郁华结翘,淳金清莹,昊容素标……急急如律令!”

    李浩成双手一合,手指变化,掐起月君诀,便见空中月光,微微聚合,化做一条长线,落入他面前翻滚的白气之中,二者相合化,逐渐凝聚成一朵月桂宝华,散发着莹莹白光。

    见状,李浩成手决一变,张嘴一吸,月桂宝华重新化元气,随着他轻轻吸气,从他口鼻中流入脏腑,泊泊之声响起。

    片刻,李浩成眉心处泛若隐若现的淡淡月华,并且随着他双收间的手决变化,胸腔内原本平稳的泊泊之声消失不见,转而发出若有若无的轰鸣之声,直到眉间月华散逸,声响才逐渐消停。

    李浩成浑身一阵,张嘴喷出一口寒气,有些心悸道:“没想到上清紫书吞月精法在九洲这么利害,差点把自己坑死。”

    因为天地元气的衰竭,无力供养修行有成之人,所以地星的修行之人,自然而然的把心思打到源源不断的日精月华上,一门门法决衍生而出,想尽一切办法多吞吐两口。

    这些霸道、贪婪,几乎将每一道日精月华都利用到极致的法决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九洲。九洲天地元气充沛,道法显圣,几乎每一缕日月光华中都蕴藏这着弱的大日道韵、太阴真意,无形中拔高了吞吐日月的门槛。

    李浩成也知道自己虽然达到人仙三转,内炼有成的境界,但他只不过勉强达到了吞吐日月精华的门槛,若是有胆子直接以《上清紫书》中记载的吞月精之法,采集月华,绝对会被月华中蕴藏的太阴真意给冰封灵台识海,冻僵五脏六腑。

    所以,在以吞月精法采集月华之后,李浩成又是以玉泉观秘传真法《太阴有无少虚水月妙境》中有暂时封存月华的法门,将其化作月桂宝华,准备慢慢吸取月华精气,却不想月桂宝华入体的刹那,他只觉得五脏六腑彷佛落入冰水之中,那股寒意险些没把他从冥思存神的意境中打落下来。

第六章 县内来人() 
也亏得现在的他已经觉醒前尘,没有因为一时的失误而惊慌失措,成功维持住清明,撑过最难过的第一波寒气,完成了内炼,此刻虽然脏腑微微发凉,但只要外物资源跟得上,那么他内炼圆满的时间便可以大大的缩短。

    李浩成一边暗暗的盘算,一边将几样早就处理好的药材放进药罐内,加入灵泉净水,文火慢熬,重新回到原地盘膝坐下,缓缓运转太阴法力,缓解寒气对脏腑的伤害。

    直到大日升起,东方天际一片微白,有丝丝若有若无的紫意出现时。

    李浩成睁开眼睛,对着天际呼吸吐纳,丝丝紫气被他摄入到体内,不断交换缠绕,化为一口金津玉液吞下,修身补己,温养脏腑。

    十息后,紫气渐老,已经不能再用,李浩成感应了一下脏腑内还残留些微寒意,就是缓缓呼出一口浊气,站起身,缓缓拉开步伐,摆出种种姿势。

    口中配合着默念真言,三十六式天罡六合掌法一一使出,打完之后,李浩成全身一震,只感觉周身窍穴脏腑如电流流过一般的酥麻,原本脏腑内细微的寒意立马消退,骨骼内也是微微瘙痒,似乎有什么东西被逼出。

    这套天罡六合掌是李浩成前世的一门内炼法门,霸道非常,三组一套效果最好,需内炼小成后。

    前世,李浩成虽然因为外在环境的缘故,没有深入修行,可后来他终究是一位伪阳神级修士,这类不蕴含真意的秘法,不需要多少时间,便能轻易领悟,所以一套打下来,毫无错处,各种精妙也是施展出七八成,内脏虽然有些疲惫,却再无阴寒,只是有些疲惫感,他走到药罐边上,经过昨晚三次加水,此刻药罐内的药汤混混沌沌好似米粥一般,拿起药罐一口将药汤吞下。

    李浩成再次盘膝坐下,运转法力,吸收药力,滋补脏腑。

    …………

    “笃!笃!笃!”

    三声轻微的敲门声,李浩成睁开眼睛,有些奇怪这个时候怎么会有人来找他。

    起身,开门一看,是个国字脸的中年男子,这汉子虽然一副下人的打扮,但身上衣服料的子倒不差,李浩成对他点了点头,没有过分热情或者冷淡,平平常常道:“玉泉观已经不接待外人了,敢问这位善人来此,有何贵干?”

    中年男子两手相抱,举胸前,立而不俯,恭敬道:“敢问可是李观主当面?”

    “福生无量天尊。”李浩成回了个拱手礼,说道:“是我。”

    中年男子闻言,从怀里掏出了一封信,双手递了过去,说道:“在下就九平县百家学社送信使,这是我们学社陈社长,命我送来的信。”

    这又是一个九洲不同于地星的地方。

    在九洲,虽然也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但并不是主流,起码李浩成所在的大唐王朝就讲究百家争鸣,按照大唐的教育制度,五方九府八十七郡内,所有县城都设百家学社,管理下属县乡内包括修行之人在内的百家学子;所有郡城设立百家学院,管理下属学社和郡城附近的百家学子;九府府城中除去中央皇都外,都设立百家学府,管理下属学院,以及府城附近的百家学子;皇都设立百家学宫,管理八大学府,以及国都附近的百家学子。

    百家学社看上去只是大唐王朝设立的最低一层教育机构,但学社的社长却是掌管一地教育的最高长官,同时也负责管理管辖范围内的修行之人,是正八品的官员,在县内拥有仅次于县令的权利,同县内二把手县丞相当。

    别的不说,眼前这名汉子一声气血十分凝练,显然也有一身不俗的武艺,伸来的双手表面散发着类似尽数的光泽,展露出不俗的受伤功夫,这两点若是放在地星,起码是一位威震中土的武道大家,可在百家学社当中却只是小有地位的仆人,由此可见学社底蕴。

    九泉山位于九平县管辖范围内,自然李浩成也归九平县百家学社管理,因此李浩成不敢怠慢,同样伸出双手,接过信封,看了下封口处火漆和法印都完好无损,点了点头,说道:“辛苦善人了,还请入观内喝杯清茶,待我给你写个回执。”

    “李观主客气,茶水大可以不必,我还有要事在身,拿了回执便走。”李浩成闻言也没有拒绝,带着中年男子走进玉泉观,写了张证明眼前男子将信交给自己的回执后,就是把中年男子送出门。

    返回道观,李浩成拆开了书信,九平县陈社长写给他的书信,写的可谓是花团锦簇,文采飞扬,但内容却十分简单,意思也很明白,就是上任观主李度寒已经去世有一段时间,作为李度寒的继任者,玉泉观的新任观主,学社要求李浩成能够在九月中旬,也就是李度寒去世一年后,前往县内的百家学社完成登记。

    很正常的通知,没有一条不符合规矩,但李浩成却看出其中的深意。

    一般上,玉泉观作为子孙庙,李浩成本身拥有的道碟有明确写着师承李度寒,在李度寒只有李浩成一个继承人的时候,李浩成天然拥有玉泉观的继承权,学社只要确定李浩成还活着,直接登记在册就好,根本无需李浩成特地跑一趟。

    但九泉山是一处灵地,当年李度寒出名之后,管理此地的九平县才知道自己地境内有居然一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