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宝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上宝篆- 第1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此,你若是不能一次性领悟,那么原先的感悟到的残缺太虚真意只可能干扰你的判断,这类似于佛门所谓的知见障,可比起知见障,又更加难缠。

    毕竟,知见障这种东西,只要你能看破色相之惑,领悟空空之妙也就能够破去。

    可太虚真意却不行,其中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孔太元也不是十分清楚,但他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你能够放下太虚感悟对你的影响,也很难再次领悟太虚真意。

    至于从万千道术神通当中,追求共同的一点,以此重塑太虚真意。在孔太元看来,那更是一个笑话,道貌是什么,这东西既然能够容纳仙神佛魔于一体,可以想象它涉及到的东西有多少,单纯想要从万千道术神通当中寻求那共同的一个点,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

    “没什么是不可能的!”德乾道人闭了闭眼睛,说了一句:“我已经去过了方寸山,见过灵台祖师。祖师在和我讲解太虚真意的时候,就提到了太虚万象图的理念,并且称赞了这一理念,说是为数不多能够以后天成就太虚的妙法。”

    “你真的决定了?”孔太元眼睛微微眯起,方寸山虽然是仙道八山之一,有真仙道之祖庭的称呼,但山上却没有一个仙道宗门。其山主灵台道人是在仙秦时期就已经得证天仙境的老不死,虽然不知道他最初修行的是哪一脉道统,但作为真仙道的创始人之一,灵台道人近万年来对外的表现,都是真仙道的神通道理为主。

    并且,灵台道人修行的法门同太虚法十分类似,他精通百家之学,无论仙神佛魔、诸子百家的神通,他都能信手拈来。

    当然,如果只有这些,方寸山也不会成为仙道八山之一,而然方寸山闻名九洲的原因在于,灵台道人隔三差五就会在方寸山中讲道,前来听道之人只要不把外界争斗带入其中,他从不过问。不过,因为受到九洲诸多超凡势力对修行功法的限制,灵台道人也不好明着讲解各种功法之妙,所以他的讲道通常十分驳杂,除去偶尔说一些真仙道的修行法门外,更多的是说些趋吉避凶、朝真降圣、参禅打坐、采阴补阳的旁门小道。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旁门修士从方寸山走出,闯出名声,甚至有一段时间,号称“九洲旁门三千数,方寸门下占两千”的说法,因此灵台道人也就有了个旁门之祖的外号,大家称呼他的时候也会称其为灵台祖师。

    “决定了!”德乾道人点了点头,叹息道:“也是时候做出个决定了。”

    “那你选好地方了吗?”孔太元看出了德乾道人的决心,顿时露出笑颜,身形一晃来到德乾道人身前,近乎脸贴着脸问道:“要不,你就直接在我的妖国里建立道场得了,反正我妖国中也有不少人族,你若是不喜欢教授那群蠢货,大可以选择那些人族教导,怎么样?”

    “你知道则是不可能的!”德乾道人把孔太元的俊脸推开,笑了笑道:“而且我也已经选好了地方。”

    “哪里啊!”

    

第九章 太虚山门() 
“九宫山。【△網】”德乾道人道人说出一个距离孔太元要过不远的一处灵山。

    孔太元的妖国和其余妖王一样,都是建立于十万大山之中。

    九洲十万大山中的十万,可不是虚指,而是实数。

    一般上来讲,九洲修士口中的十万大山,指的是阻断西方梵州和中央神州,一片由大大小小数万山脉互相纠缠形成的巨大山脉群落,其中山峰,没有百万也有七八十万。

    这些山脉、山峰有的是自然演化,有的是人为造就,毕竟这里从上古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妖族的自留地,从上古妖神开始,在一代代妖族的努力下,十万大山当中的山脉山峰早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阵势,封锁天地元气运行规律的变化,使其更接近于上古蛮荒时代,远比外界暴躁的天地元气,限制了人族在这里的势力,又十分适合还保留着上古血脉的妖族生存,是九洲妖族最大的底蕴。

    而德乾道人口中的九宫山,则是一条由十万大山衍生出去的分支山脉,像这样的分支山脉在西方梵州和中央神州有很多,两大洲的山脉合在一起,大概有近十分之一的山脉同十万大山有关,承担十万大山和外界联系的渠道。

    因此,两大洲的人族大能,自然会对这些山脉十分关注,他们让弟子衍生出去的分支山脉建立宗门,同时又是在十万大山附近布置了无数的后手,为的压制其中妖族的大举出入。

    原本九宫山上也有一个类似于门户一样的宗门存在,可惜的是,那个门派,因为追杀过初出茅庐的孔太元,而被修行有成的孔雀打上门去,后来孔太元更是把自家妖国建立在九宫山附近,吓得那个门派残留的修士纷纷离开。

    为此,孔太元还和不少仙道天骄,地仙长老斗了几十场,铸就了他五行道的威名。

    现在,九宫山基本被人族放弃,被视作孔太元妖国和人类势力的过度地段,因此,那里虽然灵机充沛,却只有几个不知道深浅的鬼仙境散修隐居,德乾道人若是有心,轻而易举就能将他们收复或者驱逐出去。

    “九宫山啊。”孔太元拉长了语调,目光闪烁,他大概知道德乾道人的想法,他选择个位置,除了嫌弃麻烦外,也是希望缓解自己和人族的关系。

    要不然,就德乾道人在太虚法上的成就和对真仙道的研究,只要他愿意,把一处荒山经营成小型福地,也用不了几十年的时间,何必自讨没趣的接下九宫山这个锅?因此,孔太元也就没有继续多说什么,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但孔太元也不希望这个道场和自己完全没有联系,或者说他想要表明态度,告诉别人九宫山依旧没有回到人族手中,这地方依旧是两族的过度地段,省的一些人拿人族大义恶心人。【△網】

    他就是笑道:“话说,两年前我外出回来的时候,刚好路过九宫山,还过去看了几眼,那山脉上所谓的乾、坎、艮、震、中、巽、离、坤、兑九峰虽有些夸大,但却是有那么一点点九宫的神韵,并且当初那个门派留下的布置也没有完全消失,现在那地方已经凝聚了部分正九宫之妙,你要是有心,出手整合一下,再布置一个反九宫阵法,倒也能够形成一方大须弥正反九宫大阵,需不需要我帮忙提供点材料?”

    作为好友,孔太元太清楚德乾道人的性格,看上去挺随和的一个人,在很多事情上有些过于苛刻。不论他原本的打算是什么,除非他原本的想法,没有自己提供的建议要好,那他一定不会拒绝自己的建议,再说了他只是说提供些材料,就算德乾道人不希望自己插手道场的事情,也不会拒绝他的帮助。

    “你愿意出钱,我自然不介意,不过具体情况还需要我亲自去看看。”

    意料之中的回答,孔太元满意的坐了回去,突然他想起来一个问题,望了望镜子中同自己两个儿子交流的李浩成,皱眉道:“我记得你当初准备开辟宗门,是为了传授太虚法门,如今太阴峰又有一个人修成太虚法,你还要按照原本的计划吗?”

    “你什么时候在乎过这种东西?”德乾道人斜眼瞄了孔太元一眼,反问道:“太阴峰有过有太虚法门?历代太虚法门都属于自悟,我传授我领悟的法门和太元仙宗有什么关系?”

    “你不是最在乎太阴峰吗?”似乎被德乾道人的回答吓到了,孔太元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随即哈哈大笑道:“对!对!对!你传授自己领悟的法门和太元仙宗有什么关系!他们要是不服,最多就是再打两场也就是了。”

    听着孔太元着重念出的太元仙宗四个字,德乾道人笑了笑不再说话。

    …………

    在德乾道人和孔太元商量日后太虚一脉山门的时候,李浩成也是和大小青鸾打好关系,知道了他们两兄弟是从妖国中偷跑出来的。

    听到这话的时候,李浩成心中不有冷汗直冒,暗暗庆幸自己没有起什么坏心思,毕竟他可不像这两只青鸾一样天真,不会傻乎乎的认为,它们兄弟两个离开妖国的时候,妖王孔太元一点感觉都没有。

    而且,听着两兄弟的话语,它们两个从出来之后,一路上都没有遇到什么事情,偏偏在遇到他的时候,那么凑巧的碰到一只陆生蜘蛛的捕鸟蛛,这其中要是没有那位地仙境大妖的插手,打死他也不相信。

    说句推算天机的修士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当一切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事情定然会发生,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巧合,有的只是必然。

    唯一让李浩成感到比较安心的就是,他以玉符清光加持灵觉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被窥探的感觉,这意味着孔雀妖王或许通过什么特殊的手段,观察自己的孩子,但一定不可能感受的太过于细致,所以他刚才刹那的心绪变化应该没有被察觉。

    不过让这两个宝贝在外游荡,李浩成又有些不放心,就是问他们愿不愿意回去。

    似乎是被刚才那只捕鸟蛛吓到了,两兄弟商量了一下,就是化作两只拳头大小的青色小鸟飞到李浩成肩膀上,随着他回到坊市之中。

    因为多了两只青鸾,李浩成也不敢在坊市当中久待,同时他需要走,简单推算一下路程之后,就是借用传送阵直接离开,来到东海另外一座坊市,然后几经周转,来到了大唐西北方向的一座城市之中,这里是距离孔太元妖国最近的城市。

    李浩成带着青鸾两兄弟,来到十万大山的边界,看着它们两个引动联系方式后,才是返回城市,使用传送阵回到灵雾山中。

    回到灵雾山道院之中的李浩成,先是看了一下道院近期的变化,进行了简单的调整,随后又是把自己在乱星海坊市炼制的竹简交给骆高寒,让他按照竹简的样式,去炼制一匹制式的法器,发给道院弟子供学习之用。

    最后,李浩成又是处理了一些灵雾山这两天堆积的杂事,修养半日,来到灵雾山炼器室,开炉炼器。

    

第十章 登龙五宴() 
灵雾山,炼器室。

    此时,狭小的环境中,正演化着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奇妙景象,同时整个房间内充斥着一股淡淡的莲香,闻之心神俱醉,烦恼皆无。

    李浩成盘坐在蒲团之上,身前悬浮着一面宝旗,旗长一尺七寸,色呈玄青,上面描绘着无数细细密密的篆文,绽放出丝丝缕缕的光华,璀璨夺目,轻轻摇动间,无数天花绽放落下,化作朵朵莲花,铺满地面。

    同如意葫芦不一样,天花乱坠旗表面光辉纯粹,看上去好像是至精至纯,实际上那些天花莲花,每一片花瓣上都凝聚着十分细腻的篆文,这些篆文不断变化、衍生,随着外界变化而变化,乃是穷尽演变的法宝。

    一推道冠,一缕清辉从李浩成天灵之上升起,将宝旗卷入识海,走出炼器室的时候,就见骆高寒在外已经等候多时了。

    “师兄,本个月后即将开始乡试,到时候应该会举行鹿鸣宴和鹰扬宴,府主派人送来请柬,邀你参加。”

    “你去不就好了吗?”李浩成无所谓耸了耸肩。

    大唐的科举制度,同小九州类似,但又有不同,一切学子先要去参加每年一次的童试,考过的人称为童生,可入百家学社学习;随后是两年一次的院试,过者称呼为秀才,拥有最低等的功名,可入百家学院学习;接着是六年一次乡试,过者称呼为举人,可选择入朝为官,优秀者会收到百家学府的请柬,可入学府继续学习;最后是十二年一次的会试和殿试,这两门考试在大唐被视作是一门,过者成为进士,可入翰林院为官,优秀者也会收到百家学宫的邀请,可以继续学习。

    其中乡、会两试之后,都会有一场宴席,分别是文科鹿鸣宴和琼林宴,武科的鹰扬宴和会武宴。

    其中鹿鸣宴和鹰扬宴由九府府主举办,宴请的是中举之人,琼林宴和会武宴由会主考官和文武大臣主持。

    同时,殿试之后,还有由皇帝主持的烧尾宴,这五宴在大唐合称为登龙五宴。

    “府主亲笔写下请柬,命人送来,师兄若是还在闭关,我倒是能够帮你推脱一二,可你现在已经出光了,再不去,实在不好。”骆高寒轻声劝说,其实他也不喜欢这种有朝廷举办的宴会。

    各大仙门那个不知道登龙五宴的存在是为了什么?除了给学子赐福,借助大势将他们纳入体制外,还不是为了昭显王朝气数,威慑他们这群修士。

    终归是在人家手底下混,李浩成也不好直接拒绝一位地仙境的府主的邀请,就是点头道:“罢了,正好我最近没什么事情,就亲自去走一遭吧!灵雾山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

    北京府,因为距离乡试只有一个星期的时间,所以在整个北京府管辖范围内,拥有秀才功名的人,基本都已经聚集到了府城,准备参加这次大试。

    同时,无数应运而生的诗会也是逐渐接近了尾声,无数秀才在诗会中展露才华,为的就是尽可能的在最后一刻,多摄取一丝气数。

    而文科考试不可能和武科一般,可直接演化出几重幻境,模拟种种情况,让他互相争斗,以此选定名次。

    大唐王朝为了保证文科的公正性,让科举同时受到朝廷官员、百家学宫和人道诸圣共同监制。

    一切文科考试结束后,都会以金银二印,镇压考卷上的文气和气数,交给主考官仔细阅读。

    分出最适合时政的名次后,再分别去除金银二印,对文气和气数的镇压,分别敲定文气名次和气数名次,最后在统一进行划分。三种不同的名次对应的情况各有不同,由主考官敲定的卷文通常会受到朝廷的关注,而文气衍生出来的名次,则是会受到百家学宫的关注,最后气数则是影响前面两项最后名次的东西,因此参考的秀才,无不想法设法多凝聚一些气数,为的就是确保名次。

    走在府城道路上,一路游山玩水,慢悠悠赶到府城的李浩成,眼中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