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之神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机之神局- 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59章 于有光的笔记() 
翻到的地方夹着几张照片。

    出于本能的反应,我就将照片先拿了起来。

    这些都是七寸规格的照片,应该是用像素比较高的相机照的,冲洗的效果相当不错。

    第一张是一副岩画,看光线效果,好像是在什么岩洞里照的。

    岩画都是些非常简单的白色线条,应该是比较原始的一种岩画,只能看出个大概的意思。画上有两个人,一人站立,一人跪着。

    站着的那个人头部多出了一个东西,很像是一个装饰物,看比例不是很大。只见,他左手竖立在胸前的位置,右手持一根类似棍子一样的细长之物,身体部分画了好些类似羽毛一样的东西,很像一个正在做法的巫师,此刻看来他像是在冥想念咒之类的感觉。

    另一人是双膝跪地,头低垂,双手高举着一个类似于椭圆形的长条状的物体。

    而自站着那人头顶的装饰物上到跪着那人手上那个物体之间斜画了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往站立那人的后上方一直延伸,直线的终端是一个圆圈。

    我看了半天,是一头的雾水,根本就是不知所云。

    只好再看第二张照片。

    本来还是漫不经心地,等我看到这第二张照片时,不由就倒吸了一口凉气:照片里的东西分明就是于友光藏在花盆里的那块‘伏羲之爻’!

    从照片上看,还是刚刚被发掘出来的那一刻,爻片是在一个盒子里,看盒子的外侧面还粘着一些泥土,爻片是用一块红色的类似于锦的东西包裹住的,估计拍照的时候才打开了。

    看样子,这东西很可能是从墓里头出来的,也有可能是别人家里埋着的。我皱了皱眉,作为一个编外人员,怎么可能会拍到这些东西,最后还得到了它?!

    想了一会,我又拿起了第三张照片。

    这一张让我有些意外,竟然是一张风景照!照片的背景是一座小山,占了照片大约四分之三的幅面。山的背景是一片灰白,想来那天应该是多云的天气。

    山很普通,应该也不是很高,除了中部山腰的部分能看到一些枯黄的一丛一丛的野草外,基本没什么植被,只有左下角的位置有一些还是绿色的树木,看视角应该是山脚部分了。整个山体呈红褐色,稍微有一点显眼的就是山顶有一块大石头,其余再也看不出任何特别之处了!

    我有些疑虑,这么一张很普通的一张风景照夹在这里做什么?

    但很快我就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因为我看到了第四张照片。

    这是刚才照片里那块大石头的近照!这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从外表看,除了能看出它是玄武岩之外,实在看不出什么多余的东西了。它就立在山顶上,而且看着还不是很稳当,表面的风化已经相当厉害了,狭缝里还有很多枯草一类的植物,因为没有参照物,看不出它的具体大小。看老半天,也没能看出个所以然来!

    照片已经没有了,只好先放一边了,我又拿起了那个笔记本。

    在夹照片的地方,我很快就看到了这么一段记载:

    9月22日,晴。

    地点:赤峰红山火狐洞不明家族遗址

    发现者:于友光

    发现物:不明石盘

    描述:石盘直径9。78公分,厚0。公分,内孔孔径3。2公分,重0。038千克,黄褐色,质地不明,加工精度极高,不似古代工艺品,见照片。

    发现经过:另附。

    后面又是一堆其他乱七八糟我看不明白的描述,大部分都是专业词语,我也懒得再看,用手机拍下了这部分内容。

    又翻了几页,便看到了另一个我想看到的内容:

    10月3日,多云。

    地点:赤峰红山贺家沟

    发现者:于友光

    发现物:女娲补天之石

    描述:无合适测量工具,见照片

    发现经过:另附

    很明显,他这里说的就是我刚才看过的那两张照片里的东西了。不过,那么一块破石头就叫女娲补天之石,就有些无厘头了!

    我有些好笑,怎么这个于友光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研究啊!出于谨慎,我还是把这部分也拍了一下。

    但直到我将整个笔记本翻完了,却再没发现我感兴趣的内容了。除了那张‘伏羲之爻’的照片外,我几乎没有任何发现,心里不由就有些失落!

    现在,就只剩下了旁边那一摞稿纸了!叹了口气,只得拿起了它。

    这些稿纸都是书城里常见的那种学生练字用的方格纸,其实就是一种信笺纸,大约有好几十张。

    第一张的抬头写着:《关于人类起源的新看法》,估计这就是于友光他父亲所说的论文了!

    我对考古学一直不感兴趣,而且在这方面是几乎文盲,所以看了几行以后就没心思再往下看了,继续无聊地往后一张一张翻。

    这篇论文很长,我差不多翻了二十多页才算翻完,之后应该是另一部分资料了。

    一看扉页的抬头,就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明石盘发掘经过。

    往下仔细看的时候,才慢慢弄了个明白。

    这事发生在去年九月份,于友光因为得到行内朋友的邀请,去参观一个新发现的玉猪龙,那东西其实也很平常了,在红山文化中属于出土比较多的东西。

    于友光去了以后,没几下就没了兴致,因为无聊就独自一人跑到乡下去瞎转悠。他有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只要有机会,他总喜欢在乡下跟老乡们东打听西打听,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考古就是要学会自己发现!

    其实,这么多年来,他这种做法也并未真正发现过什么东西,那次也不例外。

    这天,于友光到了一个叫火狐洞的地方,那个地方人很少,村子里也没剩下几户人家了,大部分还是老人。

    中午时分,他经过一处山脚,忽然内急,看左右没人,就跑到一处堆着石头的地方去方便。

    待他方便完正准备离开的时候,他忽然发现那堆石头中,有些石头上有字。而且,那些带字的石头还不少。于友光是个酷爱工作的人,见有意外的收获当然不肯就此罢休了。

    他将那些带字的石头都收到了一起,并开始拼凑,最后终于给他拼出了一块看似家族训诫的石刻,但已经不完整了,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内容,还是东一点西一点的。从内容上勉强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姬姓家族,家训的内容也很奇怪,好像有个什么爻,又有传承、保护等字样。他看了很久,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只得作罢。为了便于日后的研究,他将那残碑拍了些照片。

    由于没看出什么内容,于友光有些失望之余,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开始在那个地方四处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距离那石堆不到四十米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异常。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沟,斜靠着山体,里面到处都是荆棘和一些小灌木丛,以前应该是用来引水用的沟渠,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给荒废了。于友光本来还没发现什么,他是被沟里的一块青砖给吸引了注意力。因为他一眼就看出了那青砖不是近代的产物,而是宋代常见的那种青石砖。

    这个发现立刻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费了很大的功夫,在那段沟渠里清理出一小块空间,并开始清理青石砖周围的泥土。这青石砖很大,比普通的大了一倍有余,这让于友光有些奇怪,因为这种规格的青石砖他从来就没见过。

    于是,他加大了清理速度,很快,青石砖周围就被清理干净了,但同时,他发现了更多的青石砖的边角。这让于友光非常兴奋,他干得更加起劲儿了。因为这里离村子较远,再加上村里本来就没几个人,所以他在这里忙活根本就没人会关心。

    两个小时后,于友光终于清理出了一大片的区域,足有四五个平方,同时,周边好像也没了那种青石砖。他知道,这里应该是一个类似于窖藏的储物地穴!中国古人历来就有窖藏的习惯,通常以钱物和金银器、瓷器等贵重珍藏物品居多。看样子,他今天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由于手里没有工具,他从旁边削了几根树枝来当撬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开了一块,之后就简单多了。

    等全部打开后,他却愣住了:里面除了了一个小的檀木盒子,什么也没有!

    这地窖的位置选得很好,不易积水,而且,窖顶及整个内腔都是采用了石灰糯米浆混合了三合土构筑而成,密封性相当高,因此,他看到那个紫檀盒子时,那东西居然还没完全腐朽。

    一个长约十五公分,宽十二公分,高约十公分的盒子被放在地穴中央一个青石砖堆成的小台上,估计也是为了防止浸水。于友光跳下去,将那个盒子小心地捧了起来,这才发现,这东西保存得相当好,不但没有腐朽,好像还很坚固,看样子,这盒子的包浆方法比较特殊。

    他又看了看盒子的盖子部分,发现盒身与盖子的结合处还被封了一层火漆,只不过,盒子上搭扣已经完全锈蚀了,几乎看不出它原来的材质。

    这里面应该装了一件极为贵重的物件!

    于友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盒子,慢慢地爬了上来,就在他刚刚爬到地面,还没站稳,草丛里忽然窜出一只山鼠,这忽如其来的动静将于友光吓了一大跳,一个不留神,手里的盒子直接就摔地上了!

    ‘啪啦’一声,于友光吓了个魂飞魄散。要知道,他对所有考古中发现的东西都爱如生命,这么一摔,几乎就将他的魂魄全给摔掉了。

    他慌忙蹲下检查,发现这盒子还真是很结实,居然没被损坏,只是,那道密封用的火漆上裂开了一道缝隙,盒身和盖子已经分开了。于友光不敢有太夸张的动作,他双手捧住,慢慢地转了过来:盒子已经可以打开了!

    于友光心里念了句‘罪过’,就将盒子小心地放在地上,再轻轻地揭开了盒盖

第160章 女娲石() 
盒子里有一个用红锦包着的东西。

    于友光很小心很仔细地将那红锦打开来,终于,他看到了一块类似于璧的东西。

    令他意外的是,以他的专业知识,无论从哪方面去看,他居然无法判断那东西的年代和名称!

    为了保留材料,他就将现状给拍了下来。这也就是我刚才看到的照片。

    稿纸到这里就没有什么多余的内容了,也没有过多的评论和想法,就这样戛然而止!

    我心有不甘,又往后看一页,却发现那又已经是另外的一个部分了。

    只见那抬头写着:女娲补天之石发现过程。

    我本来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怎么感兴趣,再加上已经看过刚才的照片,觉得那纯粹就是瞎扯淡。所以当时并不想看其中的内容。但无意间发现那抬头右下角的地方还有一行小注:人类起源猜想证据之一。

    一看到这一行字,我顿时就来了兴致,立刻就继续看了下去。

    这件事情发生在于友光发现那块‘伏羲之爻’十多天之后。

    因为于友光发现,他所找到的那块石片上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比如那东西既非金属,又非玉石,其加工精度之高,即便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做得那么完美。他曾偷偷请人鉴定过,结果与我们当初发现那块伏羲之爻基本一致:这东西在史前就已经存在了!

    对此,于友光大为震惊,于是就开始着手研究。

    但由于基本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证,他只好再次回到红山,在民间四处打听,看能否获得一些相关的信息。

    他走访了很多村民,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这让他有些灰心。

    但他那倔强的性格却不肯认输,之后仍然继续四处探访。

    就在那一天,他到了一个叫做贺家沟的地方。

    他是上午十点多路过那里的。

    那天还是有点热,于友光背着个背包,沿着一条山路边走边四处打量。

    当他走到一座小山下面的时候,发现路边有四个年纪很大的老头坐在路边抽烟聊天。这时,他也有些累了,就准备在那里休息一下,喝口水。

    于友光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坐下来休息,是因为,一直以来,他在民间探访的对象一直都是那种年纪很大的老人家。他认为也只有从这些个老人嘴里才能获得一些比较靠谱的资料。

    那四个老人年纪都很大了,于友光很快就找到了搭话的借口。

    他先是和那些老人打了招呼,然后又问他们为何这把年纪还在劳作之类的话。

    老人们都乐呵呵地,说年轻人都出去挣钱了,他们老了不能外出,又不能坐吃等死,能动的时候就干点活之类的话。

    见老人们都比较朴实,于友光便觉得机会来了。他先是给四个老人散了一圈烟,然后就开始海阔天空地胡侃,慢慢地,他就将几个老人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引导。果然,他很快就听到了几个有点联系的传说。

    其中一个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家族,据说是姓姬。

    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分支繁多,其势力覆盖了这方圆几十里,而且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连各朝各代的权贵也没人敢招惹他们。姬家最鼎盛之时,差不多有近万人的族人,雄踞一方达几千年之久。

    更有人说,这姬家本是西周王朝的后裔,所以才能有那么雄厚的资本。

    于友光听到这些,不由就有些哑然,心道,怎么什么东西都能往一块儿扯啊?

    但他想到了那天在火狐洞发现的石刻残片和那个盒子,于是就问老人们,姬家当时的核心范围在哪一带。

    老人们不懂什么核心范围,只说,当时姬家的家族祠堂却在离他们当时位置很远的地方,叫火狐洞。

    这时,于友光心里就不由动了一下:难道那天发现石刻残片和那个紫檀盒子都是属于那个姬姓家族的?这里距火狐洞差不多近二十公里,难道这姬家真的有如此的庞大?

    于是于友光就继续追问。

    老人们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姬家之所以这么兴旺繁盛,是因为他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