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之神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机之神局- 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了!”我叹了口气。“不过,他却救了我们今天审问的那个人!”

    “什么意思?”温菁不明就里。

    “杨晨四个人当时抓了他们的其中一人,就是我们在机房审问的那个!”手里没有了烟,我有些不自在,不自觉地又将手伸进了口袋。“因此,对那个神秘组织而言,杨晨一方由四个人变成了五个!”

    “那现场的五具尸体又是怎么回事,你不说逃出了三个吗?”温菁更加迷惑了。

    “我让杨晨从火葬场偷了四具遗体放在车上!这样,他们在车毁人亡后,现场就会遗留四具尸体!”

    顿了一下,我又继续道:“但后来,我又让杨晨抓了他们其中的一个,这样,如果现场没有五具尸体的话就会引起那些人的怀疑。而在这个时候,杨晨他们的人在交锋中死了一个,所以加上已有的四具遗体,现场就留下了五具!但那些人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他们会以为,杨晨四人和他们被抓的一人已经全部葬身火海了,因此就不会再怀疑。而且,乔一凡说根本提取不到生物样本,所以那些人即便有天大的本事再也查不到什么了。更何况,乔一凡他们在现场,那些人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做一些事的!”

    “你的意思是,那个死在冲突中的人正好可以替代那个被抓的人了!?”温菁恍然大悟。

    我笑着点点头,道:“这就叫歪打正着!”

    温菁娇笑着,搂着我的脖子亲了一口,道:“呆瓜,你真行!”

    我白了她一眼,故作老成地道:“还有更厉害的在后头!”

    然后又喃喃道:“他们可能要沉寂一段时间了!”

    “如果他们不动,我们岂非就没法找他们的弱点了?”温菁歪着脑袋看着我,手却仍然圈掉在我的颈后。

    “是啊!”我叹了口气,道:“不过没关系,这么多帮人,也够我们忙活的!再说了,他们最好就此什么也别再做,咱们从此也不用再担心!”

    “你想得美!”温菁神色一黯,将头又靠在我胸前道:“这事没那么快会结束的!”

    我没出声。

    过了一会儿,温菁忽然又活泼了起来,笑道:“不如趁着这空档,咱们好好出去走走?”

    “你真是我的红颜知己啊!”我奸笑着将她拉过来,狠狠地亲了一口。

    “那,去哪儿呀?”温菁喘息着道。

    “贵州……!”我的话已经含混不清了,因为嘴巴没空。

    ………………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派出所的电话,说那伙绑架我的人已经找到了,不过他们全部死于一场车祸,鉴于实情,他们已经结案。

    我连忙夸赞了他们几句,说他们办案神速,短短两天就找到了歹徒,虽然未能将其绳之以法,但其终遭天谴,真的是疏而不漏啊等等!对方也谦虚了几句,然后就结束了通话。

    然后,我将洪开元找了过来,将最近的情况和他说了一遍,告诉他我要带温菁出去散散心,并叮嘱他我不在的这段时间里要多加注意。

    洪开元也没在意,就说既然你们去度蜜月,我就不好意思掺和了等等之类的浑话。

    两天后,我将公司的事务稍作交待,便带着温菁直飞昆明。

    我们先在昆明玩了两天,发现绝大多数景点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自然风貌,温菁有些不开心,说这些东西参杂了太多人为的元素,怎么瞧怎么别扭。

    我见她不是很开心,就故作神秘地道:“想不想看一些纯天然的自然景观?”

    “有吗?”温菁瞪大了双眼,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眼光!”我挺了挺胸,将手一拍:“包您满意!”

    见状,温菁乐不可支,拍手而笑。

    第三天一早,我就带着温菁坐上了去往贵州盘县的大巴。一路上,因为可以领略那一带的奇特丹霞地貌和自然的乡村风光,旖旎的风景给温菁高兴得大呼小叫。而我却总及时给她个白眼,说她没见过世面。

    她问我,难道还有更好看的地方?

    我笑而不答。

    上午十点多,我们在县城下车,然后我打了一个电话。接着又换了小巴,一个多小时后,到了一个叫普古的地方,下车后,我又打了个电话。

    不久,就看到一辆三轮摩托驶了过来,那开摩托的看了我俩半天,这才道:“您二位是深圳过来的吧!”

    我点点头。

    那人就憨憨地笑了,道:“我是张老师叫来接您二位的!”我笑笑,就和温菁上了车。三轮车一路摇摇晃晃,又摇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个叫‘黄毛猪多’的地方。

    那摩托车司机说,前面的路已经没有了,只能送到这里了,再往前走两公里山路,就到了。我问他多少钱,司机说,张老师的客人不能收钱。无论我如何坚持,但司机死活不要,最后他干脆一溜烟跑了。

    等我们走完那司机所说的两公里,已经下午两点多了,看着面前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温菁问我道:“呆瓜,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呀?”

    我点点头,道:“我有个在这里当老师的朋友,已经在这里呆了差不多十年了!”

    温菁大感意外:“十年?!”

    看了看周围的环境,温菁就道:“这里除了山还是山,交通又不方便,他怎么可能在这里呆那么久?”

    我告诉温菁,这朋友叫张哲,以前是我们学校隔壁那个师范学校的,比我高两届,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他,和我一样,他那时在勤工俭学。

    张哲性格随和,但却又很固执,因为在某些方面我们有着共同的话题,所以,他是我在大学期间最好的朋友。

    毕业后,我和很多同学都失去了联系,但唯独和他一直都保持着联系,七八年来,我们虽没再见面,但总会时不时地有些联络。

    张哲是贵州盘县人,自幼家境贫寒,也是家里的独苗。他父母是晚年得子,为了支持他上学,他父母的付出比一般人更为艰辛。

    正因为如此,他年迈的父母并未能等到安享晚年的时刻,在张哲考上大学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相继去世。从此,张哲就没了任何的依靠,也没了经济来源。

    但他是个不肯认输的个性,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年年能拿到奖学金,而且总是利用闲暇来勤工俭学以补贴日常的开销。

    也许是家庭不幸的经历,张哲立志要改变家乡的面貌,毕业后便回到了老家,几经周折,最后在普古的一所小学里留了下来,之后一直都没再离开。

    后来,还娶了一个当地村里的姑娘,比他大两岁,现在已经有两个孩子了。

    温菁没有接话,听得有些出神。

    正当我说得起劲时,远远就听到有人在喊我:“是祁宇吗?”

    回头看时,只见一个中年人正沿着一条小路朝我们飞快地跑了过来。

    我有些讶异,因为看来半天,我发现自己根本就不认识他。

    走近了,那人道:“祁宇,这么多年没见,你好像没怎么变啊!”

    我皱了皱眉,又仔细看了看他,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面前的这个男人,看样子得有四五十岁了,头发不但开始花白,而且还掉了不少,脸上已经有褶子开始蔓延,皮肤黝黑,唯一有神的是一双眼睛。

    这个看起来比我差不多大了十多岁的中年人怎么会认识我呢。我非常纳闷,更何况,我以前从没来过这里。

    我满腹狐疑地盯着他的眼睛又看了一会。

    忽然,就觉得这眼神很是熟悉,同时也惊呆了:这不是张哲吗?!!

第124章 看似多余的() 
没来由的,我的眼睛就湿了,一把握住他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好几遍,这才道:“你真的是张哲啊!”声音也不由有些哽咽起来,因为,这个本来和我年纪相仿的人,居然已经变得像一个老人了。

    我本没那么矫情,但眼前的的这个人却无法不让我震惊,要知道他才三十不到啊!

    一旁的温菁早看得是一头雾水。

    良久,我才回过神来,稍稍平息了一些情绪,就连忙对张哲道:“这是温菁,我未婚妻!”回头又对温菁道:“叫哲哥!”

    温菁很是腼腆地叫了一声。

    张哲也有些感触,但比我好多了,他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就连忙将我们领向他的家去。

    张哲的家在一处山坡之上,周围也只有三户人家。

    当我们看到他的家时,才真正被惊呆了!

    只见,一座占地面积只有六十多平大小的房子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是由石块、泥砖和一些木材搭建而成,而房顶更加离谱,居然是茅草一类的东西编成,看着就让人担心。房子正面看,好像是分为了三间,中间的是堂屋,左边是卧室,右边好像是放杂物的。

    在房子的左侧还有一间完全由石头垒成的小房子,有些烟熏火燎的痕迹,应该是厨房了。右后侧还有两间小茅草房,一间好像是养着猪,另外那间估计是茅厕。

    从没见过这情形的温菁瞪大了双眼,嘴巴也张得老大。见状,我连忙扯了她一下。

    还没到门口,张哲就喊开了:英子,来客人了!

    不一会,一位开着像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就从堂屋里走了出来,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大约两岁左右。

    张哲连忙给我们介绍,说是他老婆。我和温菁赶紧上去叫了一声‘嫂子’!张哲老婆听说我们从深圳过来,很是高兴,说难得有贵客上门,晚上她要杀只鸡来款待贵客。

    我连忙阻止,说,我们最喜欢山里野菜之类的素菜,因为这种东西在深圳很贵也难买到。

    英子有些不信,说怎么可能呢!

    张哲说是这样,她这才信了。

    因为天色尚早,张哲说要带我去他的学校看看,他的大儿子也在这个学校。

    学校离张哲家很远,差不多有三四公里的脚程。三人边走边聊。

    我问张哲,这么多年了,他怎么过得还这么清贫。

    张哲叹了口气,说自己的那点工资除了养家糊口,还得补贴到学校里去,因为很多孩子的家里实在是太穷了,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还说要不是我经常支援他一点,他就更加捉襟见肘了。

    十年不见,当年的英气少年却已经变成了一个小老头,这生活啊,还真的不能一概而论了。我心里想着,又有些心酸。

    又问他为何不将家里的房子重新弄一下,但张哲的话却更加令我汗颜。

    他说并非是不想弄,一来这要花钱,而他基本没有闲钱,二来需要时间,他也没有时间。就连寒暑假都得四处为孩子们奔波!

    平常除了上课,还得回家干些农活,他老婆一个人还带个小的,也是累得没日没夜。

    英子人很好,一直都在支持丈夫,从没给他拖过后腿。张哲说,她当年就是爱上了自己的品性。然后他又叹息了一声,说作为一个男人没能让自己的女人过上好生活算不算失败。

    温菁给了他一个答案:世界上最幸福事不是你生活得有多么好,而是你的身边一直有一个愿意与你分享一切的人!

    她这话虽然在劝张哲,但我听完后心里却打起了突突:听她这意思,今后不管什么事都会跟着我了?!不由心里就有些愧疚起来,毕竟,我心里有个很大问题却永远不敢跟她说出来,也不能说出来!

    一路上,我所见到的没一样能让我开心的,破落的房屋,衣裳褴褛的孩子……,怎么都没法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于是就问张哲,为什么这里还没有改变?

    张哲叹了口气,说除了一些职…能…部…门存在工作的缺失外,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们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而唯一能彻底改变这里的办法就是教育!!

    张哲所在的学校是这方圆十几公里唯一的一所小学,现在有学生五十多人,正式教师只有他一个人,另外有三个代课老师和两名支教的学生。其实,这片区域虽然人口密度不高,但该上学的适龄儿童有很多,目前在校的不到适龄儿童的一半!

    我一听就吓了一跳,说这里的人们为何思想观念还如此的陈旧和愚顽!

    张哲苦笑着告诉我,说他每年就为了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和防止一些孩子退学而来回奔波,也是费尽了口舌,寒暑假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

    闻言,我很是无奈,就问他会不会因失望而放弃。张哲摇摇头,说不会!他说只要不是全部的孩子不上学,年深日久,上过学的孩子会逐渐影响到其他的孩子,只要熬过这一代,那么下一代绝对会大幅改观!他还相信,自己的有生之年,绝对可以看到成效!

    听完他的话,温菁和我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有些黯然。

    到了地头一看,更出乎我的意料,这哪儿是什么学校啊?基本和我二十年前的家乡的牛棚差不多!

    这座所谓的学校座落在一座小山的半山腰上,依山势而建。占地面积大约一千多平方米,没有我们平常所见的围墙,四周有的只是菜地和农田。

    整个‘建筑’其实只有‘一栋’,由泥砖砌成,木梁结构,背靠着山体,是一个矮小的以树皮为顶的房子。当然,也只是一层而已,高度不超过三米五。从门窗的分布来看,房子共分为五个小房间,每间大约三四十平米。

    门窗早已破旧不堪,基本不具备它本来的功能。如果在冬天,一吹风,估计这里面和冰窖差不了多少。尤其是那些窗户,只是用薄膜钉上去的,而且也早已老化、破损。

    教室的左侧有一个长方形的石头垒成的草棚子,里面摆放这几个长条形的宽板凳,一个大灶台和一个大水缸。看样子这是给离校较远的孩子们中午吃饭用的地方。

    教室的前面是一个比较大开阔地,占了这所“学校”的大部分面积,可以勉强称之为‘操场’。操场靠外的地方立着一根很高的竹竿,它的下面是几块大石头给护着,估计是为了防止它倒下。竹竿的顶部飘扬着一面国旗,已经有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