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之神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机之神局-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之前我们也都仔细调查过他的家,但他家里人的具体人命!”

第464章 赵王李福() 
听卫东这么一说,我觉得有些奇怪,就问他:“你们不是已经查清了他们的底细吗,难道户籍信息上的也都是假的?”

    “当时,我们根本就没去查他家的户籍信息,只是按照那李建的说法,偷偷地到他老家进行了调查,发现他说的确实是事实。”卫东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道:“风家出事后,老太太也有些怀疑,但并未继续深究。”

    “直到李建再次出现在风家,提出要联合行动,老太太这才发现其中暗藏的杀机。于是就下令彻查,但结果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此言一出,我和温菁洪开元二人对视了一眼,三人都有些意外。

    “户籍信息上竟然查不到这家人!”卫东眉头随之也紧锁了起来。“可我们问过这村里人,这家人是确确实实生活在这里的。”

    “户籍登记这一块,不但需要派出所户籍民警核实,而且都会留存指纹照片,这家人是如何将村官们和户籍民警给忽悠过去的?”洪开元有些狐疑地看了卫东一眼。

    “刚才咱们也问过这里的村民了,他们都知道这家人几年前还在这个地方的,虽然家里也就七八口人,但他们都是知道的。”卫东道。

    “既然这些都知道这家人,那么村官们自然也是知道的,可为什么没有登记户籍呢?这真不好解释。”温菁说完有转头来问我:“呆瓜,这事你怎么看?”估计她见我一直没再发话。

    “想不登记户籍,其实很容易办到,没你们想得那么难,特别是在这种深山老沟里!”我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而且,如果他们和秦虎之流的来路一样的话,这种事根本就不是什么事!”

    “那你在想什么?”温菁不解。

    “我是在想着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李建这孙子估计和秦虎是一路货色,他们的目的就是风家手里的东西。这些东西普通人是不会感兴趣的。”洪开元嘿嘿一笑,继续道:“但只要是感兴趣的,是好意的可能性很低!”

    “他们为了骗取风家的东西,可以在几年前就开始做准备,可见这家人的真实背景相当值得怀疑!”温菁皱眉道。

    “很明显,这家人只能算做国内势力的一股了,但他们代表的到底属于哪一方?”洪开元道。

    “看来,咱们得换一个思路来看问题了。”我叹了口气,“这些东西也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是国内的势力,很多时候,我们容易给自己套个框架,然后把自己给困死了!”

    “下一步咱们咋整?”卫东问我。

    “既然现在的查不到,咱们就去查查古代的!”我冲三人一乐。

    “没搞错,老祁,你他妈哪根筋又不对了?现在的东西咱们都查不到,还去差古代的?”洪开元说着就上来摸我的额头,“老子得先确认一下,你小子是不是发高烧了!”

    我懒得理会他耍宝,继续道:“我想确认一件事!”

    “什么事?”卫东道。

    “李世民的那第十三个儿子,李福!”我淡然一笑。

    “李福?!”卫东三人都有些意外。

    “据我所知,赵王李福,当年其实是过继给了故太子李建成,就是死在玄武门的那个。按道理,李世民是不喜欢李建成的,但为什么要在李建成死后多年,还要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哥哥。”我干脆在塘埂上坐了下来。

    “估计是有些愧疚吧!”洪开元摸出烟递给我一支。

    “这只是其一。”我点着了烟后,又接着道:“其二,是个人都明白,一个好端端的皇子,忽然就变成了别人的儿子,这就明摆着,已经和皇位没有半点关系了,难道李福就没想法?”

    “而史料上记载的他,却是默默无闻,平庸无能,居然连半天怨言都没有。莫说是人,就算是一条狗,主人忽然不要它了,它都会哀鸣!”

    “疑点三,史书上记载,李福只活了三十七岁,卒于咸亨元年,即公元670年,而直到三十五年之后,也就是神龙初年,才将李思顺过继给他。难道这个人死后三十多年还会有人想到他?”

    “疑点四,古代王侯不说正统老婆,平常的富贵人家都有个三妻四妾的,当时盛年的李福却没有后代,难道此人天生的不育不孕?”

    “你他妈想说什么?”洪开元立刻开始不满,“我看这些事都很正常,你他妈居然说不正常,老子看你好像有些不正常了!”

    “不错,这要是其他人还真的正常,但李建偏偏是他的后人,凑巧的是,他还知道风家藏有一件外人不知道的东西。这已经非常的不正常了!”我叹息道。

    “听老弟这么一说,还真的有点儿意思了。”卫东忽然就笑了。

    “老哥,你甭跟他戴高帽,一会儿他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洪开元撇了撇嘴,白了我一眼。

    “你想怎么查?”卫东又道。

    “三个地方!”我笑道。

    “握草,老子最见不得你没事就卖关子,有屁快放!”洪开元立刻瞪了我一眼。

    “一是查正史,关于这个李福的资料记载越多越好!”我连看都懒得看洪开元,对卫东继续道:“二是查县志,我们得去一趟汉中。”

    “去汉中干嘛?”温菁诧异道:“咱们不是才从哪里回来嘛?”

    “赵王李福,曾授梁州都督,所以梁州应该是他的封地。而那时的梁州就是现在的汉中。”我答道。

    “我怎么记得河南的商丘才叫梁州!”洪开元狐疑道。

    “商丘在隋代叫宋州,后来改为梁州的,唐朝时又改回了宋州!”我解释道。

    “那第三呢?”卫东问道。

    “这个就需要麻烦老哥你了!”我呵呵一笑。

    “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卫东爽快地道。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你得设法给我弄到这李家坳这村子里所有的族谱,我想他们应该是同一个祖先!”

    卫东点点头:“这个好办!”

    “但要注意,千万别引起别人的注意!”我叮嘱了一句。

第465章 平庸安逸的短命鬼() 
四个人当晚便赶回了陇西。

    酒店里,趁着温菁冲凉的空档,我开始上网搜索与李福相关的资料信息。

    然而,翻看了很多资料,对于赵王李福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

    李福是李世民一个姓杨的不起眼的贵妃所生,当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杨玉环。因为其母地位不高,而且他出生得也比较晚,十四个兄弟当中,他行十三,等到李治登基的时候他也才不过十五岁,所以之前皇宫内部争斗他恰好错过。

    历史上说他生逢其时,故而幸运!除了李治和那些早夭的兄弟,李福的运气确实最好的。

    不过,对于李世民将李福过继给李建成这事我多少还是存在着一丝疑虑。

    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史书上说是李世民被迫之举,兵变的前几日,秦王去太子府上饮酒,结果中毒,呕血不止,然而他并未死。

    兵变之后,尉迟恭进宫说太子和齐王造反已经被秦王诛杀,李渊竟然说,太子该死,又说早就想立亲王为太子了云云。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编撰的,李世民虽然想粉饰自己,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疑点。

    古时的毒药并不比现在的差,李建成若真想弄死秦王,李世民就不可能逃过此劫,怎么可能会回去后呕血还不死。

    再说了,在当时的情势下,太子就算在府里杀了秦王,只要做得够细致,虽然秦王手下有一堆干将,但在我看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毕竟那时李渊还活得好好的。

    最可笑的是,秦王杀了太子后,李渊竟然说杀得好,还说早就想立李世民为太子了,这就太他妈扯淡了。

    同是自己的儿子,再绝情的父亲也不可能这么冷血,哪会在自己孩子互相残杀后还拍手叫好的?李建成其实也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无能,他最大的优点便是礼贤下士,能谦虚听从下臣的意见,这么一个人当皇帝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李渊也并不是瞎子。

    如果李建成那么差劲,李渊怎么不废掉他而立当时深得人心的秦王李世民?而且,那时的秦王功勋卓著,天下皆知,立他为太子估计没人会反对,但他为何不这么做?

    在李渊看来,这二人最大的分别是,李建成政治能力远比李世民要强,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自古到今难有出其右者。当时大唐江山初定,需要的是一个能治理国家的政治人才,而不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所以李渊的决定其实是明智的。

    更何况,中国封建帝制自古便有立嫡长子为储位的传统,若贸然废立太子,也不好交待。

    至于李渊那句叫好的话简直就是扯犊子扯到他姥姥家去了。

    尉迟恭进宫,其实就是李世民逼宫之举,他告诉自己的老爹,现在天下是我的了,已经没人敢和我争了,你看着办!

    自古宫廷之争是最为血腥的,李渊并不是傻子,万一把秦王整不高兴了,就算自己是他老爹,项上人头是否留得住就很难说了。且不说历代的王朝有例可循,离得最近的便有一个实在的例子:前朝的杨广就是先例!

    无奈之下,李渊就立刻立秦王为太子,并在不久后禅位,而其实此时的李渊还没老到不能理朝,他直到贞观九年才病逝。由此可见,李渊是在李世民接班后还活了九年!

    对于封建王朝的宫斗,只能用时下最流行的话来总结:贵圈实在是太乱了!

    虽然我看出了一些疑点,但在正史中却并未发现与李福相关的东西,心里很是失望。

    百无聊赖之际,我开始搜一些野史之类的文章,随后的发现却令我大吃一惊,心里也非常高兴居然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考虑到一些原因,这里就不乱点了,只说个大概。

    这篇文章援引了大量唐初时期的一些宫廷轶闻,说的是李福之所以被过继给李建成,居然有‘神似息王’一词。息王,就是李世民给李建成的追封。虽然后来李世民还追赠李建成为皇太子,但这时,李建成已经死了十六七年了。

    李福是李世民的儿子,李建成死的时候他还没出生,虽然说都是李家血脉,有可能会相像,但‘神似’的可能性还是不那么大的。

    这事要放在平常,我脑洞还不会这么大,但经过了这许多事之后,我已经对这个世界完全是另一种视角了。先不说秦虎,那个西瓜活得时间就不短了!

    他们是如何在时间的长河中更替自己的身份?

    看来,‘贵圈’还不是一般的乱了!我心里只能暗叹。

    温菁出来的后,我把自己的发现和她说了个大概,但她根本就不以为然,认为我在发神经。

    ……

    汉中市,某档案室内。

    在卫东的帮助下,管理员先后给我们抱来了一大堆的资料文献,当然,这都是我们给他指明了时间段的,不然我们就得将整个县志档案室的所有资料都过一遍了。

    不过,风家的实力却由此可见一斑了。

    四个人花了一整天,终于在晚上七点多的时候,发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记载。

    洪开元在一堆资料中发现,李福少年时经常出入感业寺,而感业寺当时是武曌出家为尼的地方。

    资料中说,李治当年与武曌能在感业寺重逢也和李福有关,也正是他说服了当时的王皇后进谏,让武曌进宫。

    “尼玛,想不到李福这短命鬼还玩这个道道!”洪开元口里骂着,把他的发现给大家都看了。

    “我这里还有,李福年纪不大但与朝廷重臣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关系非常要好!”温菁捧着一本资料也走了过来。

    “这里面也有猫腻?”卫东不解。

    “岂止是有猫腻!”温菁笑道:“当年武曌立后,都是这三个人的功劳!不然有长孙无忌等人在,武曌永远就是个昭仪!”

    “我这里也是。”我长叹了一声,把自己看到的地方只给众人看:“当年长孙无忌等人被削职免官贬出京城,竟然也和李福有关!”

    “握草,还真看不出来,这小子是在扮猪吃老虎啊!”洪开元瞪大了眼睛。

    “这个看似平庸无能,却过得幸福安逸的短命鬼可不是一般的简单!”我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这事咱们还得继续查!”

第466章 小杨妃() 
为了找到更多的资料,四个人一直查到晚上十点多众人都没说要吃晚饭。

    就在大家正忙着翻找的时候,我烟瘾上来了,跑到门口过了一把瘾才回来。经过资料堆积如山的桌旁是,我发现在那些线装书的最底下压着一本已经有些破旧的书,看样子保存得不是很好。

    那书是蓝面白底的封面,还有几个字露在外面:杨贵妃传。

    我心里一动,心说这里怎么会有杨玉环的资料?像她这种历史名人的资料应该不会出现在这种市级的档案室啊,而且还没注意保管。心里想着要提醒一下管理员,毕竟这种资料应该是比较珍贵的。

    于是就将它抽了出来,翻开扉页一看,我就自嘲的笑了:这哪里是什么杨玉环的资料,分明就是李世民的一个妃子嘛!再说了,历代皇宫里的妃子多了去了,姓杨的也不就只有杨玉环!

    正想着,不经意就看到了上面的一列字:赵王福,贵妃之所生也!

    赵王福?难道说的是李福。就这一列字就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连忙就向后看了下去。

    原来,这个杨贵妃正是李福的母亲,李世民的另一个妃子,据记载,李世民有个两个姓杨的妃子,其中一个就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史称大杨妃。另一个则是杨玄奘的女儿,被称为小杨妃。

    据我所知,大杨妃是一位传奇女性,她的第一传奇是,以一个亡国公主的身份嫁给了新朝的皇帝,而她另一个传奇则是,她给李世民生了最传奇的一个儿子吴王李恪,李恪之所以被称为传奇,是因为他在各方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