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闯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带着空间闯美国-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这得多少人啊,酒商协会养了这么多人?”

    这个问题当然是身为前理事的博回答的更权威:

    “不仅是酿造的时候有,就是在葡萄园生长的时候也有人监控。”

    冗员啊,冗员太多了。

    “否则你以为酒庄每年交的会费用到哪里去了。当然了,这些人不是协会的正式雇员,一般只会雇佣几个月,算是临时雇员。”

    还好,看了为了树立纳帕这个品牌,大家付出都挺多的,这也是为维持纳帕是美国最高葡萄酒价格的牺牲。

    一罐子自流葡萄汁满了,马丁拿来电泵,合上电闸,葡萄汁就顺着管路给抽到室外的大罐子中。

    肖逸飞现在知道室外几个大罐子的作用了,他们主要是澄清的容器。新鲜的葡萄汁加入二氧化硫后,将这这些罐子中呆24小时,澄清的同时进行酸度调整,接着葡萄汁才能进入发酵程序。

    因为葡萄汁极易氧化,因此这些澄清灌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摄氏度以下。

    肖逸飞还发现最好的自流汁的罐子中,居然被他们又放入了许多压榨后的皮渣,刚刚不是才用压榨机把他们分离么,怎么又混到一起了。

    “这是干什么?”

    马丁一边将罐子的温度调至到3摄氏度,一边回答道:

    “这是要进行低温萃取,用最好的自流汁将葡萄果皮的中的果香萃取出来。让葡萄酒带有天然的果香。”听完这解释,肖逸飞心中一翻白眼,刚刚把他们分开,现在又凑合在一起,这不瞎折腾么。

    再ps:周末单位有事,我已经设定好定时发布。

000093 霞多丽酿造下() 
接下来霞多丽葡萄源源不断的运到了酒厂,大家都忙碌着,尽管速度快,但都是老手,挑选葡萄的一刻不停的将霉变果,未发育完全的小果,剔出来,照料机器的人一刻不停的在机器旁边巡视。⊙博、卡梅伦等酿酒师不时去弄一些葡萄汁来尝尝,而实验人员也不时的来采样测试,随时调整加入二氧化硫的浓度。

    酒厂一切都井然有序的进行着,你完全看不出除了7个酿酒师或者酿酒助理担任的管理人员,其他的人手都是临时工,大家按照流程一丝不苟的执行着。

    蒙特雷纳酒庄产量没法和那些这纳帕的深加工工作做的很不到位,动不动就拿来做堆肥,弄的肖逸飞都想开个厂专门收购皮渣来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了。

    后面肖逸飞又干了灌注二氧化硫溶液,连接管线等工作。他还跑到实验室去和实验室的凯西聊了一会儿天,了解她测试酸度和糖度的方法。

    凯西难得遇到老板亲自跑到实验室的机会,热情的给肖逸飞演示了整个过程。

    就这样混过了一天的时间,算是把前半段白葡萄酒酿造过程实际操作了一回。

    第三天经过静置澄清后的一般汁和压榨汁被送到了城堡第一层的发酵罐中,博带着酿酒师们又涌到这里忙碌起来。

    将一个塑料袋打开,将里面想面粉一样的东西倒入一个不锈钢桶,从发酵罐中放出一定量的葡萄汁,卡梅伦拿着一根棍子搅动,几下子就冒出一堆细密的小泡沫。

    肖逸飞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

    博盯着卡梅伦的动作,嘴里回答着他:“酵母。”

    “不是说葡萄上面有酵母么,还要人工加入酵母?”

    “白葡萄酒是果汁发酵,含有的天然酵母太少,必须加入人工酵母。况且人工酵母也是通过天然酵母培育出来的。”

    天然酵母一般在葡萄果皮上,压榨出的果汁中含的酵母太少了。

    卡梅伦拿过一个泵,将这些酵母抽入发酵罐中,剩下少许他就直接拎着上了铁架,将他们倒到发酵罐中,然后关上了发酵罐的盖子,打开一个阀门。

    不用肖逸飞问,博主动回答道:

    “葡萄酒发酵要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一旦里面气压太高,就要爆炸。”

    这个肖逸飞知道,自酿葡萄酒的时候就有说过,有人自酿的时候炸瓶就是因为忘记开个通气的口子,而且关上盖子是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发酵罐,这样会破坏发酵,万一醋酸菌进入,就变成葡萄醋了。

    博指着发酵罐上的温度计说道:

    “发酵最关键的就是温度。因为我们全部采用的都是温度可控的不锈钢发酵罐”

    难怪发酵罐有两层结构,估计中间是用于加热、制冷的控温装置。

    “发酵时间长达1到3个月。当糖度在2度以上的时,将温度控制在12到14度,温度高了容易破坏酒的果香,还容易造成细菌性病害。温度低了发酵减慢,也不好。等糖度低于2度的时候,要适当提高1到2度,让酵母菌活性提高,消化掉剩余糖分。”

    “这些东西卡梅伦和马丁他们都知道,后续的操作他们也都知道。记住,蒙特雷纳酒庄的霞多丽葡萄酒,绝度不经过皮果酸-乳酸发酵,只是带酒泥熟成。另外每年只有10的酒是使用新橡木桶陈酿的,因此我们的霞多丽没有其他酒庄的白葡萄酒那么大的橡木味,但各种口味非常丰富,优美,和法国勃艮第的酒一模一样。希望你能继续采用这种口感。”

    肖逸飞点点头,既然现在蒙特雷纳的霞多丽酒畅销,他肯定不会轻易改动酒的口感。

    随后几天,大家基本睁开眼睛就守在机器旁边。难怪有人说的,酿葡萄酒就向孵小鸡一样,开始了就不能离开。

    霞多丽采摘压榨完成,大家就马上开始忙碌起来。所有的机械设备,包括除梗、破碎、压榨等机器,都必须重新进行清理,冲洗,还有烘干,因为接下来他们要生产的是红酒。并且葡萄汁富含糖分,很容易造成霉菌的大量繁殖,这对后面的葡萄酒生产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除非连续生产,否则再晚都必须当天清洗设备。

    70英亩的霞多丽,最后弄了满满的三大罐葡萄汁,用笔将这些葡萄汁进入发酵的时间记号,贴在发酵罐上。

000094 梅洛() 
现在已经是10月了,大家该忙梅洛的收获了。

    蒙特雷纳酒庄采收葡萄并不是酒庄自己的员工参加采收,也不是酒庄出面请临时工们来采收,而是将整个采收的过程外包给采收公司,这些采收公司出动自己的采收队,负责葡萄的采收,初步挑选和运输工作。

    这些采收公司,基本是纳帕当地人出面组建,机械操作员基本雇佣的是纳帕当地人,而底层的一线采收员除了附近的家庭妇女,还有大量的就是老墨。至于他们有没有证件,那和酒庄无关,肖逸飞不能细问。

    管理这些老墨的工头一般都是会英语,有证件或者是入了美国籍。有些入籍的墨裔工头做了几年,赚了些钱,混到些人脉,就单飞自己组建小的采收公司或者是葡萄园管理公司,因此这行竞争也很激烈。

    将葡萄采收业务外包,肯定比酒庄自己雇临时工采收价格要高。

    的确有酒庄或者葡萄园自己雇佣临时工来负责采收,但采用这种方式的多是些小酒庄,一般只有十几或者几十英亩的,它们一般就是自己找人采收,因为采收公司肯定是要赚一笔差价的,自己雇人相当于跳过了中间环节,能便宜一些。

    但蒙特雷纳好歹有200多英亩的葡萄园,要自己雇人就需要雇佣一个庞大的临时采收工队伍。就靠葡萄园的戴维带着自己的4个员工根本管不过来。因此,每年收获期前,酒庄就和采收公司定好了合同,大概约定了需要的工人数量。在整个两个月的采收期内,这些工人一般情况下就会专门为酒庄服务。

    不过管理问题不是采收外包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逃避法律问题。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临时工肯定有不少甚至多数都是黑工,如果被移民局逮到酒庄雇佣黑工,那酒庄就要被罚款。但现在采收外包给管理公司了,移民局就算逮到有黑工,酒庄直接一句“我们不知道,他们不是我们雇佣的。”就推脱了法律责任。

    雇佣临时工,除了要发工资外,同样要负责他们的保险、税等问题。但是黑工没有工卡,也就没有银行账号,那酒庄就只能付现金,这一旦被国税局盯上,认为你逃税,那就麻烦了。还是外包给公司好,钱直接给了采收公司,至于其他的,酒庄不得而知,就没有法律责任。

    雇佣采收公司大约每吨成本大约在300到500美元,主要是纳帕谷内采收公司和葡萄园管理公司多,竞争比较激烈,对蒙特雷纳这种大客户,采收公司的报价并不高。

    自己雇佣临时工,平均下来采收成本也要300到500美元一吨。但采收工人一旦出现工伤等原因,酒庄还可能面临被告上法庭。蒙特雷纳不是那些小酒庄,一旦上法庭,对自己的声誉影响很大。外包就不同了,到时候一句“他不是我们的员工”就推脱了责任。

    庄园中有5英亩的梅洛,他们将是庄园这边第一批采摘的葡萄,接下里是20英亩的仙粉黛,最后是成熟最晚的赤霞珠。

    采摘必须抓紧时间,过了最佳采摘期,葡萄酒的质量就会下降。

    凌晨4点多,肖逸飞就被闹钟叫醒,他匆忙穿戴好,跑步来到了酒庄。平常这个时间停车场鬼影都没一个,可现在车已经停的满满当当,看来人到的不少。

    老远就听见戴维的大嗓门在嚷嚷:

    “。。。托马森,你们负责xx地块,阿沛你们负责xx地块。。。”

    酒庄实行的是专人负责,戴维在葡萄园就是老大,尽管这些员工是采收公司的,但因为他代表甲方,这些人也要归他调配。他安排妥当后,叮嘱各个工头几句采摘要认真仔细之类的话,又说了几句否则扣钱之类的敲打警钟。大家就开始出发了。

    首先出动的是移动照明灯,天色都还没亮,只能靠这玩意提供光明。

    大家一到了葡萄园中,立马就消失在葡萄丛,到处是只闻窸窸窣窣葡萄叶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肖逸飞在“参观”了酿酒工序后,也去汉纳地块看过工人采摘霞多丽的情况。只见他们站在葡萄藤面前,筐子放在脚边,弯着腰,一手拿着葡萄串,一手拿着割刀,咔嚓咔嚓几下就将一棵葡萄藤上面的采摘干净,接着又来到另外一棵葡萄藤面前继续操作,动作非常熟练。整个采收过程,用“熟练”“准确”“到位”,这三个词最能形容这些人的动作。

    采摘谷口的霞多丽时,肖逸飞和汉纳不熟,不好意思去打搅大家的采摘工作。现在采摘庄园这边的葡萄园,他和戴维就比较熟,于是他也弄了一套装备,一把剪刀,一个筐子,打算跟着装模作样的采摘葡萄,算是体验一把采摘工作。肖逸飞有自知之明,他没有使用季节工们的割刀,而是使用了剪刀。

    来到葡萄园,肖逸飞发现了第一个难题。葡萄串大概在第一道铁丝附近,离地有60厘米,他弯腰够不着,或者说弯腰太累,要采摘还得蹲着。

    接着他发现了第二个难题,外界光线不足,总会有少量葡萄叶挡住视线,必须翻开葡萄叶,才能找到葡萄串。

    肖逸飞左手拿着葡萄串,眼睛辨认下成熟度,右手剪刀伺候,第一串葡萄顺利到手。将它放回筐子,接着开始找第二串。。。

    一个人头葡萄皮破了之后,就不用更多的力道挤压出汁,而是将果肉,果皮和果汁一起,送到出料口。

    梅洛可以单独酿造成品的梅洛葡萄酒,但蒙特雷纳酒庄只是种植了这么少的梅洛,肯定不是单独成酒的,而是用他来调和赤霞珠的味道。

    博又拿着酒杯,用力荡开果肉,舀了一些梅洛果汁,照样闻了闻,晃一晃,又闻,最后尝,肖逸飞也自觉的拿过杯子来进行了这么一套流程。梅洛果汁能闻到明显的李子味道,尝试后也有一股淡淡的青草味。

    博摇摇头。

    “品质中等,单独酿造的话成熟度是个麻烦,还好我们是调配用。”

    卡梅伦也说道:“对,单独酿造稍不注意成品就会有青草味道。”

    马丁是个记吃不记打的家伙,他这会而又幸灾乐祸了:“嘿嘿,有酒庄今年郁闷了。”

    博又训斥他,“做好自己的事情,管别人干什么。”

    肖逸飞一乐,这话听着耳熟,嘿嘿,马丁现在可没有橡木桶可供检查了,不过可以进行第二次清洗工作。

    幸好这次马丁没有被惩罚。

    红酒不是采用果汁发酵,不需要静置澄清,加入一定比例二氧化硫等物质后,果肉、果皮和果汁的混合物就被直接输送到发酵罐中。

    尽管梅洛最后要调配到赤霞珠中,但大家一般都是采用的单独的发酵罐发酵成酒,在进入橡木桶进行陈酿前和赤霞珠等进行调配。因此梅洛也要单独占用一个发酵罐。

    红葡萄酒都是带皮发酵,浸渍,这样果皮中的色素和单宁才会进入酒液中,同时果皮上的天然酵母也就一起进入了富含糖分的葡萄混合物中。因此红葡萄酒的发酵一开始不用加入酵母,可以等第二、三天进行第一次倒罐的时候才加入人工酵母。

    其实人工酵母也是用天然酵母培养出来的。实验室的凯西给肖逸飞讲解演示了一下人工酵母的培养,其实就是给天然酵母提供营养,让酵母菌大量繁殖,最后在将酵母菌提取出来,就成为了人工酵母。不过大家不是每年都要制备酵母菌,而是从外面或者自己弄到优良的酵母菌菌株,然后一次培养一大堆酵母菌冷冻保存,每年要用的时候,从保存箱里取出使用。

000095 赤霞珠() 
5英亩的梅洛,在这些熟练的采摘工面前,基本都不是一个事,一上午,他们就搞定了。》接着进行的是仙粉黛的采摘。

    蒙特雷纳的仙粉黛,除了偶尔使用少量用于调配外,大多时候仙粉黛还是用于单独酿造老藤仙粉黛酒。在将压榨机简单清洗后,仙粉黛的压榨工作开始了。

    先采摘的是1972年的仙粉黛,肖逸飞从中体会到草莓或者是蓝莓的味道。

    接着采摘的是94年的仙粉黛,肖逸飞体会到更多的蓝莓味道。

    紧赶慢赶,终于在10月2日搞定了所有其他葡萄的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