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掠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强掠帝国- 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崖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曾几何时,一首《饮马长城窟》道尽了大隋朝皇帝杨广曾经的雄心壮志。

    修通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工程之浩大,杨广眼光之甚远,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开拓疆土还有西巡张掖,不但扩大了国家的疆土,还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出兵征战,断然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西行出巡,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曾经不惧暴风雪的袭击,温度在零度以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真的令人仰慕!杨广的足迹遍布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这在中国封建历史上,还没有哪位皇帝西巡这么远且威名远扬,隋帝杨广,当属第一人!

    如今这一切辉煌都化作云雾散去,只留下愁苦……

    北方回不去了,在各叛军、关陇贵族群雄并起的情况下,大隋朝控制的地区只剩下东都洛阳数个孤城。

    于是乎,巡游到江都的隋帝杨广北返无望,坐困愁城。

    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占据了都城长安,立隋帝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隋帝杨广为太上皇。

    此时,江都更是人心惶惶。

    李渊的反叛对杨广的打击是巨大的,到了现在杨广终于知道所谓的“桃李子,有天下”,又或是“杨氏当灭,李氏当兴。”里所指的李是谁了。

    李渊贼子,掩藏的可真深啊!

    明白了又有何用?一切都晚矣。

    此时此刻连自身都难保,杨广拿李渊已是无可奈何。

    现在留给大隋朝皇帝杨广的唯一希望,只剩下还在江南征战的陆畅。

    陆畅平定江南,先灭南越军林士弘,再灭西梁萧铣叛贼,留给了杨广最后一线希望。

    至少,杨广可以退守江南,利用长江天险保一时之虞。

    甚至,他可以据守江南,坐看天下群雄纷争,寻找机会东山再起。

    为此,他早已经让裴矩抓紧督造丹阳宫,并加快往丹阳转移人员和物资的行动。

    此时,大批的宫中嫔妃转移的差不多了,物资的运送也进入尾声,杨广打算在三月启程前往江南的丹阳宫。

    纵观杨广前半生才华横溢,气吞山河。修大运河,丝绸之路,建东都,复长城,立科举,开疆扩土,打的北方异族臣服,一生功绩卓著。如今,走到穷途末路这一步,心情可想而知。

    杨广一生留下四十四首诗,这在隋唐诗人里绝对是第一。

    在他西巡那样艰苦的环境下,照样诗兴大发。其中一首《饮马长城窟行》流产至今,堪称杰作。

    杨广从华得素,一扫宫体诗的**之气,堪比魏武帝曹操的慷慨悲歌。

    大隋皇帝杨广如此志存高远,才华横溢。

    如此精力过人而又功勋卓著的大隋朝皇帝杨广勤勉若圣人,强悍无匹,怎么转眼就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第八十八章大好头颅() 
大隋皇帝杨广如此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精力过人而又功勋卓著的皇帝杨广简直就是圣人,怎么就会成为亡国之君呢?

    也许杨广太急躁了、太骄傲,他把好事办成了坏事。

    大业元年(605)修东都洛阳,总共用了十个月的时间,每月用工200万;大业三年(607)修长城,发丁百余万;大业元年到大业六年修大运河,累计用工300万以上。

    到大业八年,大隋皇帝杨广一共兴修了22项大工程,总共动用的人力达3012万人次。

    大隋朝总人口4600万,八年时间动用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征用400万的劳动力,占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几乎是全国男丁的综述了。

    杨广为什么这样疯狂呢?一言蔽之,太急于求成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恨不得一天就跑步进入盛世,创建举世无匹的帝国。

    杨广如此疯狂,难道没有人劝阻或者分析其利弊吗?

    才华横溢的人,太能干的人往往骄傲,杨广大概听不进别人的劝导,一意孤行。如果杨广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地实施他那宏伟的蓝图,体恤民生,珍惜民心,纳谏言,善用良臣,大隋朝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辉煌的王朝。

    杨广无疑是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据统计,杨广在位十四年,待在大兴城的时间累计不足一年,在东都洛阳的时间累计也不超过四年,其余的时间都在各地巡游。他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度过的。

    这得多充沛的精力才能够做到啊?史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即便杨广精力充沛,他几乎是超人,可天下老百姓毕竟不是超人。

    最遭人诟病的开通大运河,后人给他冠以是为了他杨广下江南游玩而建。难道大隋皇帝杨广真的仅仅是为了游玩,为了炫耀、排场、享乐而大张旗鼓地游江都吗?

    事实上,大隋皇帝杨广的江都之行是想要达到两个非常重要的目的。第一是安抚江南,其次才有炫耀之意。

    扬州是杨广崛起的发祥地,当年还是一个年轻的王子,虽说号称是伐陈的统帅,那只是个名分没多少实权。

    等他再到扬州的时候,杨广已经是龙飞九五之尊、富有四海的大隋天子。所以,扬州是他杨广的福地。

    当年,项羽当了西楚霸王之后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大隋朝虽然虽然灭南陈西梁,毕竟曾经分裂过,人心需要进一步安抚。再说了,北方士族、门阀势力强大,短时间很难解决。南方作为杨广的福地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炫耀,杨广还有具体措施,下诏:“赦免江淮以南。扬州给复五年,旧总管内给复三年。”

    所谓“给复”就是免除租赋的意思。连犯人都免除羁押之苦,这样的好事情当然是万民称颂了。

    其他诸如陈朝旧室“尽还京师,随才叙用”,依此来拉拢南方的政治上层。虽说陈朝已经灭亡了,但陈朝贵族的政治影响力并没有消失。他们的政治态度,对于整个南方地区仍然有莫大的影响力。

    大隋皇帝杨广的用意再简单不过了,安抚江南稳固江南,借用江南的政治力量来抗衡北方士族、门阀。

    其他诸如道教、佛教等,杨广也有一些措施。

    大随皇帝杨广用经济手段笼络南方百姓,又用政治手段笼络南方贵族,还用文化手段笼络南方宗教界。如此一来,南方都是拥护杨广的声音。再加上南巡的几千艘船,二十万人下扬州的壮举带来的震撼性的效果,大隋的形象在江南一下子竖立起来,江南的不稳定因素马上消除不少。

    杨广曾长期担任扬州总管,此地有政治基础。

    下扬州又是衣锦还乡,更重要的是,借助此举收获江南人心,稳定江南社会,可以说一举多得。

    不能不说杨广的政治智慧极高,而且他还做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下诏让吏部尚书牛弘等议定舆服、仪卫制度。

    什么就舆服?所谓舆服,就是车舆冠服与各种仪仗。

    在中国古代,穿什么衣服,用什么仪仗,都不是根据喜好随便来点,而是必须体现礼仪、体现文化,体现等级制度。但是,中原地区历经漫长的乱世,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很多原来的制度都丢了。

    现在,大隋皇帝杨广下扬州,深感自己穿的衣服,坐的车子、用的仪仗都不能体现礼乐文明,有胡人气息。

    而南方一向以中原正统自居,现在,大隋朝皇帝杨广这一身不伦不类的行头来到南方,岂不是让人瞧不起吗?

    所以,大隋朝皇帝游江都,有着宣扬国威和巩固统一的双重政治目的,并不是仅仅只有玩那么简单。

    杨广绝不是无能的皇帝、荒淫无度的皇帝,可以说他是一个能力超强的皇帝。

    不过,人无完人,杨广这样的能人伴随着骄傲、听不进建议、急于事成等缺陷,而且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老百姓承受的度。

    也可能是他的运气到头了,从此开始走霉运了,以至于成为历史上最倒霉甚至是臭不可闻的皇帝!

    夜已深,大隋皇帝杨广趴在绝美的萧皇后身上耕耘,身子一起一伏,总共十几个起伏,四十九岁的杨广已不复当年,一江春水注入深渊,杨广疲惫地瘫在了萧皇后雪白的胸膛上。

    三十多岁的萧皇后,正值女人巅峰时刻。

    欲求不满那是一定的,可那又怎样,难道埋怨皇帝无能吗?

    即便萧皇后贵为六宫之主,心里不高兴,在皇帝面前也只能装出高兴的样子。

    萧皇后的脸上哀怨的表情不难看出来,一双粉臂却在杨广的后背上抚慰着。

    杨广兴意阑珊,抬起身来走下床榻。

    杨广端起酒樽一饮而尽,酒意阑珊,杨广一边照着镜子边对萧皇后说:“这么好的头颅,会是谁来砍呢?”

    萧皇后大惊,问:“陛下何出此言,不吉利啊!”

    杨广苦笑,说:“贵贱苦乐,更迭为之,亦复何伤!”

第八十九章移驾丹阳宫() 
江南最后一股叛贼西梁萧铣被剿灭了,大江以南已是安全之地。

    平定江南让困在江都的大隋皇帝杨广看到了一丝希望,感觉时机已经到了,决定移驾丹阳宫。

    上午,杨广令人招来随身的大臣苏威、虞世基等人。

    “今车骑将军陆畅剿灭了叛逆萧铣,江南之地再无祸乱。朕欲移驾丹阳宫,三月中旬启程。另,车骑将军剿匪有功,拟诏授大将军之职。并令其迅速西进剿灭残匪,而后,大军回师丹阳宫护驾。”

    “陛下英明,臣等深以为然。”

    此事早已经确定了,几个大臣没有异议。

    目前,裴世矩还在丹阳宫督造,还要兼顾往来迁移人员和物资,忙的离不开。眼前几人杨广看了看,虞世基留在身边随时调用不便离开,只好让苏威走一趟,过江去陆畅处以示皇恩,顺便宣昭。

    苏威领了圣旨,坐船过江往陆畅哪里去了。

    江都暗流潜伏,宇文述的两个儿子守文智及、宇文化及以及禁卫军首领司马德戡,见天下英雄并起,众叛亲离,心里早有叛变之心。

    今天大随皇帝杨广宣布欲移驾丹阳宫,顿时让一些人坐不住了。获知此消息,宇文化及与守文智及二人在家中密谋。

    宇文智及忧心地说:“杨广马上要移驾丹阳宫,江南的陆畅最近多有战功,据说兵马还不少,恐不好对付,怎么办?”

    宇文化及沉吟半晌,言道:“你去找司马德戳,让他在军中散布消息。就说杨广听闻禁卫军有人想要叛乱,正在多酿毒酒,尽杀关东人,只留南人在身边。”

    “嗯,这办法好,现在人心已经不稳了,士兵们一听杨广竟然这样干,差不多要反了。只要人心乱起来才好行事,我这就去安排。”

    宇文化及令人在军中散布言论,谣言一起,果然禁卫军大相惊骇,互相转告。

    由于江都周围匪患势大,东有李子通西有杜伏威两只叛军威胁,江都周围早已经动荡不已,已非安全之地。从行江都的禁卫军大多都是关中人,离家久远人心思归,不时有兵将逃亡,斩诛多人也止不住。

    有一位宫女获知消息,告诉了萧后:“外面人人想造反。”

    萧后说:“由你去报告吧。”

    宫女便对隋帝说了,隋帝很生气,认为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宫女该过问的事,杀了这个宫女。

    萧皇后精通占卜,知道大隋朝命运以无可挽回。后来又有人对萧后说起,萧后说:“天下局面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没法挽救了,不用说了,免得白让皇上担心!”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说起外面的情况。

    群臣日夜忧心,也是厚赐报平安者,立斩道实情的臣下,杨广此举真自掘坟墓,正所谓掩耳盗铃耳。

    虽说决定移驾丹阳宫,躲避江南,远离中原混乱。大隋朝山河破碎,此时的大隋皇帝杨广志气全无,整天以酒浇愁,得过且过。

    他在江都宫中的房舍间间铺陈华丽,每房居一美人轮流作东道主。隋帝则自作客人,带着萧后和众姬妾东游西宴,天天酒杯不离口,日夜常醉,从姬众人也常常醉卧不醒。

    隋帝杨广通晓占卜相面,爱说江浙话,经常半夜摆酒,抬头看星象,对萧后说:“外间有不少人算计侬,不过侬不失为长城公陈叔宝,你也不失为沈后。我们姑且只管享乐饮酒吧!”

    长城公,是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降隋以后隋给他的封号,沈后即陈后主的皇后。

    一首《玉树**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成了陈叔宝在历史中鲜亮的招牌。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陈后主是在杨广即位那年即604年死去的,当时,这位雄心勃勃的新皇帝赐给死去的陈后主一个贬称“炀”,意思是说他一生贪图花天酒地而荒疏了政务。

    显然,他是在嘲弄这个亡国之君。

    杨广大概以为即便大隋朝灭亡了,他也能和陈后主一样弄个隋后主之类的地位,度过他亡国之君的余年。

    不过,他忘了,像萧皇后如此年轻美丽,别人会轻易地放过吗?会不会随着大隋朝的消亡沦落到别人的胯下之物呢?

    原历史的确如此,随着大隋王朝的灭亡,萧皇后的命运的确走的很曲折,历经宇文化及、窦建德。。。。。。直至李世民之手,十几年之后才撒手西去。

    也许,杨广心底宽亦或是无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