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猎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嗜血猎杀- 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特派员,你是上面派来的,是长官,是文明人,有文化。刚才我们兄弟的话,你也别太往心里去,我们都是粗人,只知道打仗拼命,没什么见识,上不得台面。你这一表扬我们就。。。。。。”李参谋歉意的说道。

    “李参谋,我不是什么长官,咱在一起,肩膀齐,是兄弟,咱都是一伙的,我说的话,也是为咱山上考虑。兄弟之间,就应该这样,有什么说什么。”姜非到是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網

第三九八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三九八章 人算不如天算

    李参谋和一营长的这番话,还是很起作用的。 呆在一团的最后两天,姜非再也没说过过份的话。并且有意的跟大家打得火热。

    离开一团的营地后,李参谋带着姜非又来驻扎在西山上的二团营地。

    这里同样驻扎着二个营,但这二个营是二团于宝的部下。为了靠前指挥,防止小鬼子和皇协军的突然袭击,二团长于宝亲自带队,指挥这两个营。这两个营与一团刘明杰部遥相呼应,形成鼎力之势,也好相互掩护。

    从心里讲,于宝对这个特派员并不感冒,但他还是在表面上,给足了姜非面子。

    因为于宝明白,这位特派员,无论是在南京政府,还是在司令、副司令的心里,可以算得上一个红人了。三个团的武器装备,那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并且还是目前最先进的东西,这份功劳,无人能比的。

    姜非在李参谋的陪同下来到二团营地,于宝也是十分的豪爽,晚上特意为两个人接风洗尘。这一次,在席上,姜非学乖巧了不少,他没有过多的乱说话,只是一味的迎*合着大家,当然,他也没把自己当外人,时不时的表现出自己的幽默和智慧。

    姜非是个聪明人,他吸取了在东山上的教训,在话说的时候,先把义勇军、司令和猛子的功劳,摆在了前面,然后,把下面的这些团长和头头们说得尤如英雄一般。但他说话的时候,还是有一定的技巧,他夸大家并没有让人反感,而是适可而止。

    姜非的这一招,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营里的头头们,包括于宝在内,对他的印象,是越来越好,对他讲的话,越来越受用。

    当然了,自从上一次在一团姜非说过的那些话后,李参谋对这位特派员还是留了心,所以,不管他怎么说,始终保持着清醒,但李参谋并没有向在东山的时候,仗义直言,因为在他的心里,这个于宝团长,跟别的头头不一样。

    在铁刹山,论起实权来,猛子当仁不让的排在头一位,接下来的就是王莺,胡大年,五叔,然后才是这些团长了。

    在这些团长中,一团长刘明杰威望最高,这也正是于宝所不甘心的地方。

    按道理说,胡大牛应该把这个一团长的位置让给于宝的,毕竟于宝是原四位老团长中的一位,并且当时仅排在胡大牛之后。

    但在安排一团长的人选时,胡大牛主动提出让刘明杰接任。其中的原因就是于宝跟刘明杰相比,无论是在个人能力上,还是威望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并且他这个人不象其它的几位团长那样大气。喜欢拉帮结伙,身上有些流氓习气。所以,在山上,除了于宝手下的一小部分人支持他、喜欢他外,其它人大多数对他的态度是敬而远之。李参谋就属于这伙人之一。

    于宝一听特派员这么看重自己,再加上喝了点酒,所以,在姜非忽悠之下,不自觉的有些飘飘然。

    “特派员,我跟你说,知道仁县县城是谁打下来的吗?”于宝眼神有些迷离的看着姜非,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掐着腰说道。说完这句话后,他也不等姜非回答,接着又道:

    “仁县县城,那是我。。。。。。亲自指挥打下来的。我跟你说,当时那场面,你要是在的话,得。。。。。。吓死你。好几千人,我把枪一挥,呼啦一下,就冲到了城门口。

    老子不是吹,一见我的队员上去,守城的那些小鬼子和皇协军,早就让我吓得是屁滚尿流,只是一个冲锋,咱就把仁县县城拿了下来。哈哈,我说。。。。。。特派员,你可以在满洲打听打听,谁有这个本事,把小鬼子的县城给端了下来?没有,在整个满洲,还没有第二人。要不是。。。。。。司令和五叔说这个地方离不开我,我早就到城里面当县太爷去了。

    特派员,司令和副司令都答应我了,说等把小鬼子打出满洲的时候,一定给我个县太爷当当。”于宝说完,一扬脖子,把杯子里的酒全都喝了下去。

    姜非是什么人呀,贼精百怪一枚。一听于宝这么说,这家伙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一如既往的恬静,可心里不由得一动:义勇军这些头头们,并非都那么的睿智,现在这个于宝,还真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只要能利用好,完全能为自己所用。

    由于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所以,姜非看人的本事还是挺准的。在山上的时候,他专门对义勇军的这些头头和团长们,进行过研究。

    这个于宝,没有什么文化,从小练过武术,长大后,依仗着自己的势力,在仁县城开了一家武馆,当年在县城里,也算得上一个人物。

    仁县城虽然只是一个小山城,人口跟本溪湖其它几个县城相比,小了不少。但同样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小社会,县城里面的人,鱼目混珠,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你要是没点本事,想在县城占稳脚跟,干点大事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武馆,更是这样。

    越是人烟稀少的地方,越是看重个人的本事。

    就拿这个武馆来说吧,你本身要有两下子,能够坐住镇。于宝具备这点,同样的年轻后生,三、五个人到不了他跟前。所以大伙服气。第二点就是要有自己的势力。于宝家本身在仁县城就是个大户人家,再加上父辈在县城里的地位,这本身就为于宝的武馆,打下了基础。

    于宝虽然没念过几天的书,可结交的兄弟还真不少。当然了,这些人跟他差不太多,多数人没什么文化,头脑简单,满嘴的粗话,动不动就要打这个打哪个的。还有一点,就是办起武馆后,他收了一帮弟子,这三十多个徒弟,更是没人敢惹。

    刚开武术馆的时候,于宝还能把持得住,可时间一长,他骄横跋扈,武断专横的本性就显露了出来,再加上身边的这些狐假虎威、狼狈为奸的朋友,不久,于宝就成为县城的一霸。

    这么说吧,如果不是日本人侵占了满洲,占领了仁县县城,于宝的父母被汉奸和关东军给杀害了,他不可能跟着义勇军上山。

    王莺和胡大牛正是了解他的本性,所以,到了山上后,第一连、后面变成第一团团长的位置始终没有给他。但又不能把他排得太往后,当年上山的时候,毕竟他带的人马最多。所以,王莺和胡大牛五叔,一直把他安排在二团长这个位置上。在他前面,始终有一位压着他。

    开始的时候,于宝还真的有点不服:在仁县县城,自己那可是一馆之主,是一位手眼通天的人物,每一次在大街上一走,不说一呼百应吧,身后最少也要跟着十个八个小兄弟的,威风的劲头,就不用说了。

    原来在自己前成的胡大牛就不说了,后来的刘明杰他还真有点不服气。当然,不服归不服,但铁刹山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他还真不能不顾一切的跟王莺和胡大牛翻脸。

    后来,跟小鬼子和皇协军打了两次仗,于宝这才把一棵不服气的心,慢慢的收了回来。他虽然是一个粗人,但谁的本事大,谁的本事小,也还是能分辨出来了。

    这么说吧,要是单就近身格斗,刘明杰还真不一定是自己的对手,但要是论起行军打仗,自己心甘情愿的甘拜下风。

    当然了,猛子初到山上,也同样让于宝有些不舒服,尤其是王莺嫁给他之后,就是现在,心里也是耿耿于怀,难以释怀。但没办法,谁让自己技不如人呢。

    说心里话,小鬼子占领县城后,他也想过,投靠日本人,当一名吃香的喝辣的汉奸。他曾经跟手下的几个兄弟说过:我要是留在县城里,皇协军的司令,没有别人的份。

    可后来之所以上山参加了义勇军,跟小鬼子对着干,除了自己的家人和产业让小鬼子全部占领、父母被害,咽不下这口气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想得到王莺。

    早在小鬼子没来的时候,于宝对王莺就有所了解。毕竟是这一带最高长官团长的独生女儿,可以说在县城里没有人不知道王莺这个人的。

    当然了,虽然当时自己在县城里小有名气,但想把王莺纳为己有,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小鬼子一来,情况就变了,王莺父亲拉起队伍上山,于宝正在没处落脚的时候,正好手下有一般弟子,所以,想就没想,跟着王莺父亲就上了山。

    也正是因为心里惦记着王莺,所以,一到义勇军,于宝表现出足够的忠心和勇敢,得到了王莺父亲的重用。

    王莺单拉出队伍,到铁刹山开辟新的根据地,因为于宝的表现一直很好,又是仁县城出身,对当地情况比较了解,所以,就把他带了过来。

    本来一到铁刹山,于宝认为自己终于有机会了,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后来这一系列的变数,让人无法掌控,让半路杀出的猛子得了手,这才出现了现在的这种局面。

    本書于看書惘

第三九九章 堵上姜非的嘴() 
第三九九章 堵上姜非的嘴

    二团长于宝酒后的这番话,还是让敏感的姜非感觉到有一丝的可乘之机。

    早在没来东北之前,姜非已经对铁刹山义勇军团级以上的人物进行了调查和了解。除了如猛子,刘明杰,刘树声这几位后来的人之外,其它的人,包括于宝,姜非对这些人的背景和出身有了一些基本上的了解。

    此时一听于宝这番言词,姜非马上发现,这个于宝,虽然看起来很精明强干的样子,但从自己对他的了解和说的这几句话中,姜非还是感觉到,于宝是一个典型的只知道冲锋陷阵而缺少智慧的那类人。

    姜非是情报人员出身,行事比较小心,他明白,不管什么事,在义勇军这里,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了在东山上的教训,他现在学乖了不少。

    看着于宝站在桌子旁自吹自擂的样子,姜非在心里不由得一阵暗笑。

    攻打下仁县县城,那可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大事,这事连自己的上级都知道了,所以,他到山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攻打仁县城的前前后后,了解得清清楚楚。

    攻打仁县城的总指挥是胡大牛和猛子,于宝的二团只是在北城门外担任副攻的任务,也就是佯攻。真正担任主攻的是一团刘明杰部。所以,实际的情况并不象于宝说的那样,自己把枪一挥,一个冲锋,就把县城打下来了。

    如果没有猛子带着特战队的人先行潜入城内,打下南城门,炸开大门,要想从城外硬攻进城里,还真有难度。

    仁县城虽然不算太大,但城墙保存的完好,这些城墙高近三米,墙里和墙外,全部是由青砖砌成,中间是用黄泥土和江米水打垒而成,在城墙顶部,可以跑马,有点象岗楼的顶部,有掩体,有射击孔,一般的迫击炮就算打在墙顶部,也只能炸个小小的坑。

    这些情况是瞒不住作为情报人员的姜非的。他早就了解过了,所以,于宝这么一说,他就感觉这个人有些好大喜功,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家伙。只要自己下点功夫,极有可能会被自己利用一下的。

    “于团长,虽然我来的时间不长,但我知道,在义勇军里面,你是一员虎将,这谁都知道,打仗不要命,有勇有谋,真的十分的难得。就拿这次攻打仁县城,没有你的二团,至少不会这么快就拿下来。

    不瞒于团长你说,我还真特意到城里面看了一圈,这个县城,易守难攻,要不是指挥得力,就算你有再多的人,也很难得手。我在这说,并不是忽悠你。四周的城墙,足有二米厚,那大青砖,有两尺宽,就算用炮轰,也很能打开。猛打猛冲,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如果我猜想的不错,在战术上,你们一定是用了内外夹击这一招吧?这招用的好呀。这城门和城墙,你从外面看,真的是铜墙铁壁一般,很能找到突破口,可在里面,那就大不一样。只要事先把一小队人潜伏到城里,这城门一打开,城里就是咱的天下了。

    于团长,我在东北军呆过,又在南京呆了这么长时间,说句心里话,无论是东北军,还是**,象你这样有勇有谋的人,还真不多。

    司令和副司令,还有五叔,真的是慧眼识英雄啊,有了你这员猛将,咱义勇军在满洲,说大了点,可以独霸天下,说小了点,在咱本溪湖地区,就算小鬼子,也要看咱的脸色行事。

    说句实在话,于团长将来的前途,远远不止一个县太爷,我看呀,就算是坐它个满洲的省长,也不是不可能的。来,于宝兄弟,我敬你一杯。”姜非一边看着于宝的脸色,一边高调的说道。他发现这个于宝,听了自己的话后,十分的受用,并且有点沾沾自喜,这让姜非的心里,又增加了一层把握,这个于团长,完全可以为我所用。

    此时的于宝,本来酒喝得就有点猛,脑袋有些晕乎乎的。如果在平时,也许对姜非说的话,还能自己琢磨琢磨,可现在,他已经十分的亢奋,经他这么一忽悠,还真有点不知道半斤八两,就连自己姓什么,差一点都忘了。

    “哈哈。。。。。。特派员,你不愧为是上面派来的人,有水平。我不是吹,别说一个小小的仁县县城了,要是给我部队,拿下新京,也是什么大问题。

    这么跟你说吧,特派员,东北军,不行。好几十万人,不到一年,就让小鬼子给撵出东北了,要是我在的话,什么关东军,还是皇协军,都不好使。”于宝站在桌子旁,身体有些不稳、舌头有些发硬的说道。

    于宝的二团里面,他有四个把兄弟,号称二团的四虎将。

    二团一营的营长老关,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