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一个安邑,魏国还是不满意,那么我秦国索性就大方一点,魏国的曲沃、焦城,我秦国都可以还给魏国!惠相以为如何?”

    如果说安邑乃是魏国的起源之地,那么曲沃就是晋国的崛起之地!晋国作为老牌诸侯国,能够真正的崛起为中原霸主,这都是因为历史上的曲沃代翼。曲沃代翼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反”事件之一,曲沃系以小宗代替翼系大宗掌控晋国,可以说是晋国的神圣之地!这对一向将自己视为晋国继承者的魏国同样是一个“圣地”!

    如今秦国愿意割让两块圣地给魏国,而且还附带有墙高池深的焦城。魏国得到了这几城以后,疆土连城一线,在西境就可以真正站住脚跟了!

    一听到这个条件,惠施登时大喜。然而他不愧为魏相多年,深知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不动声色的问道:“秦国对我魏国如此大方,是想从我魏国得到什么呢?”

    张仪脸上一副“你果然懂事”的表情,对惠施说道:“也没什么,只是我秦国希望在此之后,魏国能够将上郡十五县交割给我秦国罢了。”

    要魏国割让上郡十五县?惠施的内心在滴血!

    魏国上郡十五县大致是位于魏国汾水以北、黄河以东的诸县,与如今魏国所统治的中心区比起来,实在算是偏远之地。这一片地区,实际上在河西之战以后,秦国对魏国的后续攻势中已经陆续失去,为秦国所占领了。

    魏国当初为了向秦国求和,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可是却一直没有割让上郡十五县!这并非是因为此地土地比河西之地更加肥沃,而是这片土地上有着一个重要的城市——蒲坂!

    在蒲坂附近,有着大河上最著名的渡口——蒲津渡口!大河所流经的三晋之地,大多数地方都是险峻不已,都不太适合大军渡河,而蒲津渡口是大河上唯一能够安稳的连接三晋与关中的渡口!

    这里既可以作为三晋向秦国发起进攻的重要跳板,同时也可以作为秦国东出进攻三晋的桥头堡!魏国好歹是曾经的天下霸主,即使多年的失败使得魏国衰弱,它也仍然没有失去想要崛起的雄心!

    这也是魏国令愿割让河西,也决不肯割让上郡十五县的原因!在魏国的高层眼里,割让河西不过是魏国的一种“战略撤退”,权宜之计而已。只要给魏国休养生息的时间,魏国终究是能将失去的土地夺回来的!

    如果割让了上郡十五县,魏国的脊梁骨就彻底断了,再也没有崛起的机会了!

    然而魏国的这种企图竟然一眼就被眼前的张仪给看穿了!这是多么可怕的对手!

    惠施内心巨震,然而面上却是丝毫不露的说道:“上郡十五县,偏僻之地而已,秦国要来有何用?”

    张仪却是冷笑着说道:“既然是偏僻之地,对魏国没用,那就给我秦国吧!我秦国穷怕了,再偏僻的土地,我们也会要的!我国为了魏秦友好,可是接连归还了安邑、曲沃、焦城这些魏国既重要而又富庶的土地,魏国不会是想拒绝我国的好意吧?”

    惠施只得回复张仪道:“秦使为魏秦友好之创举,在下深感敬佩。然秦使所言之事,对我魏国影响甚大,我必须和我王仔细商议才可决定。”

    虽然惠施知道自己是在敷衍张仪,然而他知道魏王是绝对不会拒绝秦国的条件的。魏王如今已经七十岁了,这样的年纪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古稀之年,离入土也没有多久了。魏王一生丢了许多土地,如果魏王不能将魏国的旧都拿回来,恐怕死都不能瞑目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三章 余波() 
数日之后,张仪带着魏国向秦国道歉,并同意释放秦军将士,以及割让上郡十五县的国书回到秦国。跟随张仪一起回国的,还有一位在魏国游荡多年的游侠——魏章。

    仅凭口舌之利,就让将战败的秦军将士尽数回国,同时成功的得到了魏国上郡十五县的版籍!这样的功绩,令得秦国一众只知道出兵抢夺土地的秦国高层大惊失色!

    谁都没有料到,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谋国方式!

    虽然纵横策士横行天下,早在春秋末期就有了;而近年来,也有策士凭着口舌之利,说动一国之动向。就像齐国的张丑,成功的说服鲁国背楚,又说动越国伐楚一样。然而能够直接凭着一张舌头就从强国手中夺取战略要地的,张仪还是第一人!

    从此,天下开始进入了策士游说各国,纵横天下的时代!

    凭着这样的功绩,秦王拜张仪为相!而公孙衍,在秦国越加边缘化!

    魏国割让上郡十五县给秦国的消息,直接震动天下。因为这样的消息就代表着魏国彻底的从天下大国的地位滑下来,由此成为二流国家了!

    天下的有识之士无不对此事重点关注!

    临淄,戴言也同样的得到了这一消息。一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他就找来了赵雍,对他说道:“魏国割让上郡十五县,它的脊梁骨如今已经断了。三晋本为一体,如果魏国的脊梁骨断了,赵国也危险了!”

    “师父何出此言?”赵雍对此极为不解。

    “晋国之地,大体在太行山以西,大河以东之广大地区。其外有吕梁山、王屋山、襄山(中条山)构成外围屏障,其腹地内又有山河错综分布,一个个独立的小盆地构成了数个独立的个体。而其内部又各自有与外界联系的交通孔道,看似各自独立,实则联为一体,表里山河,绝非过誉!此乃王霸之地也!

    三家分晋,虽然减轻了韩、赵、魏之间的内讧,使得三晋能够由各个方向出发,向外扩张,从整体上增强了三晋的实力;然而却也由此破坏了整个晋地的完整性,使得三晋之霸业很难持久。魏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天下霸主,然而两代人以后霸业就衰落,不能长久的保持当初晋国的地位,实际上就是受到地形的限制啊!

    而今魏国霸业消退,三晋之地又受到了西方秦国的强势干预,魏国未来必然受到秦国极大的威胁,赵国亦是如此!”戴言悠悠的说道。

    赵雍作为赵国的太子,对于晋国以及三晋的历史早就是耳熟能详了。

    三家分晋以后,魏国能够率先崛起,除了魏文候率先启用李悝变法以外,其实也是和魏国的外交政策是分不开的!

    赵雍知道得很清楚,三家分晋后,原本互为姻亲,相互扶持的赵氏与韩氏却反目成仇了!两家都想灭掉对方,结果他们先后都去找当时雄心勃勃的魏文侯请求结盟。

    魏文侯不愧为战国第一位雄主,故意拒绝与两家结盟,而又分别将赵、韩两家都找魏氏结盟的消息都透露给对方,结果反而是赵、韩两家都为魏氏的“诚意”所打动,拥戴魏氏为三晋的盟主,由此开启了三晋联合向外扩张的历史。

    魏国作为三晋的盟主,自然是从扩张从得到最大好处的国家了。他们北灭中山,西逐秦国,南讨楚国,东收卫国,由此成为天下霸主。相比之下,韩国吞并了郑国,而赵国则收服了代国,又向东压制齐国扩张了一部分领土。

    然而在三晋继续向外扩张,都捞不到什么好处以后,三晋由此就开始了广泛的内讧。魏武侯死后,魏国没有继承人,韩国和赵国进攻魏国而引发了浊泽之战,韩国当时甚至想有将魏国一分为二的想法,只是与赵国之间分歧太大而没有达成。

    而赵国每一代国君即位,必然有韩国和魏国支持的公子来谋反,实际上也是不希望看到一个太强大的赵国。

    三晋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内讧,这是他们都很清楚:三晋虽为三国,实为一体!

    魏国败倒在秦国手上,割让河西之地这块在地理上归属于关中的土地,对于三晋其实还没有什么影响。然而如今上郡十五县割让给了秦国,蒲津渡口也由此掌握在秦国手里,那么整个三晋都危险了!

    赵雍猛然惊醒,一下子就看到了秦国的野心以及三晋所遇到的危机!

    他问戴言道:“如今我赵国面临如此危机,师父之才闻名天下,也应当有张仪那样的口才,能否为我国解除这种危机呢?”

    戴言自嘲似的一笑,对赵雍说道:“世人人人皆以为张仪以口舌而谋国,实则乃鼠目寸光也!张仪之谋国,靠的是秦国强大的实力与它自己所学的纵横术,而并不是区区口舌之力!

    赵国若想要解除眼前的危机,那么就必须将秦国的势力从河东驱逐出去;而想要对抗秦国,就必须三晋整合到一起;而要想整合三晋,赵国就必须实力强大,能够力压魏韩;赵国要想强大,同时又必须要搬开中山这块眼前的石头;想要踢开中山这块石头,一心拿中山来牵制赵国的齐国和燕国又必须要摆平。单单对付一个秦国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那可是要将整个天下谋划进去的!”

    听到戴言的答案,赵雍也只是苦笑不已,说道:“如此说来,即使知道赵国有这样的危机,也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了?”

    戴言安慰他道:“虽然目前秦国的势力已经突进了晋地,对三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也还没有到那么严重的地步。虽然秦国实力强大,然而若说秦国就能以一国之力力压三晋,它还是力有未逮的。当然,秦国突进到河东的这一块势力,也确实是赵国未来崛起强大的最大绊脚石,不能将这块绊脚石搬开,赵国就不能称之为是天下强国!”

    赵雍对此深以为然,随后他问戴言道:“师父,您说张仪所谋国的方式并非口才,而是以实力为后盾,这可是与稷下先生们所说的不太一样啊。敢问您对张仪的行为做何解呢?”

    戴言答道:“以实力为后盾的谋国方式,其实也是和商人行商的道理是一样的。你可有听说过持剑行商?天下间的商人,若想要获取足够的利润,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若是没有实力,空有巨大的财富,也不过是一头比较肥的羊罢了。

    而张仪出使魏国之前,秦国就调派大军前往秦魏边境进行威慑,这就如同一个持剑的人游士面对一个手无寸铁的农夫,魏国自然内心恐惧。而秦国手中持剑,自然不会慌张,即使逼迫魏国做一些有损自身利益的事,魏国也是不敢拒绝的。更何况秦国还愿意给魏国一些好处,魏国就更没有理由拒绝了!张仪此人拿捏他国的心理,确实已达巅峰,让人不得不服!”

    “对于这种纵横谋国之术,师父也懂么?”赵雍好奇的问道。

    “这种学问,我也研究得不甚精通,只能说是略懂而已。”戴言老实的回答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四章 博弈() 
戴言拿出一副特制的象棋棋盘,共有三十二颗棋子所组成的一副棋,将其摊开来展示在了赵雍的面前时,赵雍对此惊奇不已。

    “这是六博么?”还没有完全将棋盘摊开时,赵雍就问道。

    六博是先秦时代就已经流行开的一种棋,无论是公卿贵族或是底层庶民,大家都极为喜爱。不过戴言对此不甚精通,他拿出来的棋乃是后世的象棋。

    而当戴言将棋盘完全摊开,又将各个棋子完全的展开,摆到棋盘上时,才对赵雍说道:“这是我将六博与弈棋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棋。”

    这个时代还没有楚汉战争,因此象棋双方的背景也由此做了一些改变。为了能够实现逻辑自洽,戴言不得不以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背景来解释象棋;在这样的情况下,楚河汉界也由此变成了横贯中原的大河了。

    虽然如今的时代,战争形态已经与春秋时代有了极大的改变,然而深受贵族教育的赵雍还是很容易就将象棋与战争结合到一起了。

    告诉了赵雍象棋的规则以后,戴言开始与这位赵国太子展开了对弈。

    不得不说,赵雍确实是天资聪颖,不过短短几局,他就完全理解了象棋的规则,开始与戴言下得有来有往起来。虽然始终无法战胜戴言,不过戴言要战胜他也不得不使用一些技巧了。

    一局棋结束,戴言又一次战胜赵雍以后,也没有再接着下了,而是问赵雍道:“对于两人之间的弈棋,你如何看?”

    赵雍回答道:“两人之间弈棋,要想获胜,不仅要思考自己下棋的步骤,同时也需要去思考对方的对策。而下棋的过程中,双方也都是互相影响的!”

    “你能看到这一点,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戴言夸赞了一句,随后又对他说道:“其实纵横之术与弈棋之术类似,弈棋中决策的双方只是个人,所谋划的也只是一局棋的胜负;而纵横术,做出决策的是君王,影响的乃是国家之间的兴衰。

    我虽然与张仪有过交往,然而鬼谷一脉的纵横术,我却是不懂的。我能够看出张仪的手段,除了从商道之中学习以外,更多的就是从弈棋中所得了。对于我的这一门学说,我将其称为博弈之学!”

    “敢问纵横术与博弈学有何区别呢?我若学得博弈之学,可能在未来帮我谋国,强国呢?”赵雍问道。

    对于这样的问题,戴言也是丝毫不隐瞒,他回答道:“纵横之术与博弈之学,都是可以作为谋国手段的学问。

    然博弈学与纵横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纵横术的谋国手段,纵横捭阖,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之手段虽然极为高明,然而它更多的是拿捏他人的心理来实施权谋,这必须要最优秀的人才施展,才能够达成完美的效果。

    而博弈之学,和我等科学的观念一脉相承,它是用数学的方式来对个人和组织间的斗争来做出预测,它的预测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得出最优的决策。它能做的仅仅只是优化决策,并不能够完美的解决问题。这样的学问你也要学吗?”

    能够优化决策,也算是非常不错的了!赵雍默默的想道。

    于是他回答道:“敢请师父教我。”

    就在戴言教授赵雍象棋与博弈学的时候,稷下也由此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张仪的横空出世,使得纵横学派开始在天下抬头。而作为天下学术中心的稷下学宮,也由此受到了不可避免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