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百人,百人可以战胜千人,千人可以战胜万人,万人可以战胜全天下!如今秦国的地势,截长补短方圆有上千里,强大的军队有几十万。而秦国的号令和赏罚,险峻有利的地形,天下诸侯都望尘莫及。用这种优越条件和天下诸侯争雄,全天下也不够秦国吞并的。由此可以知道,只要秦国作战绝对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所向无敌,完全可以开拓土地几千里,那将是很伟大的功业!

    然而如今,如今的秦国却是军队疲惫,人民穷困,积蓄用绝,田园荒废,仓库空虚,四邻诸侯不肯臣服,霸业不能树立,出现这种令人惊讶的情况并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秦国谋臣不能尽忠的缘故。

    我愿意用事实来加以说明。自从魏齐相王,天下各国混战,这就给秦国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机会。秦国趁此机会战强魏,吞河西之地,逐离、蔺之民,由此据有肴函天险,成为当世西方之强国!秦国之地势,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四关锁钥,关中沃野千里,天下各国没有谁能比秦国占据更有利的地势了!

    从前周朝据有秦国的地势,崛起于渭水,历经两代,发兵东出就取代商朝而据有天下!如今大王已经有了周初的战略态势,如果能够亲近魏国,交好楚国,发兵三川,攻取新城、宜阳,兵临二周之郊,拥有天下的版籍,挟天子而令诸侯,诸侯没有不听从的!如果大王能够这样用兵,这将是称霸天下的基业啊!然而大王却错误的发兵西讨戎狄,东伐强齐,这样的军事行动对秦国有何好处呢?如今秦国肆意挑衅东方强国,不仅没有为秦国带来好处,而且还使得秦国大军丧师于外,为诸侯所轻,这难道不是谋臣不肯尽忠的原因吗?”

    听到张仪的话,秦王就如同一个沉睡多时的人被突然打醒了一样!他走到张仪的面前,对他恭敬的说道:“先生所言不错,我秦国本来有称霸天下的基础,却被寡人搞成了这个样子,这既有谋臣不肯尽忠的原因,同时也是寡人的罪过。如果先生现在为我秦国谋划,先生将会如何做?”

    张仪回答道:“如今秦国虽有桑丘之败,然而国力却并未有太大的损耗。秦国想要真正建立起霸业,莫过于采用连横之策!”

    “何为连横之策?”秦王好奇问道。

    “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尔!”张仪悠然回答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一章 连横() 
“方今天下之大势,秦居西,楚居南,齐居东,赵、燕居北,而魏、韩居中。而如今之形势,与秦接壤者,赵、魏、韩与楚也。赵、魏、韩、楚四国之间,互相攻伐,矛盾重重,而秦国占据武关、崤函之天险,完全可以坐观其成败,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而秦国拥有了这样的主动权,完全可以与四国之间任意一国结盟,随后再攻取他国。四国之间,无论是哪一国与秦国结盟,都是横向之联盟,故臣称之为连横!只要秦国强大,有了弱国侍奉秦国以为内应,秦国向东攻伐将不费吹灰之力!”张仪又详细的为秦王解说道。

    “连横之策,却是我秦国称霸之妙策!先生大才,寡人佩服。”听完张仪的连横之策以后,秦王却是由衷的佩服。

    连横之策,在后人看起来不值一提。然而能够提出这样出色战略的张仪,是有着高屋建瓴之眼光的,他无疑是此时天下首屈一指的外交人才!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要能够适应这个国家的情况,才能真正的实行。毫无疑问,连横就是真正适应秦国的外交政策!

    连横策略的核心,是将秦国置于“强者”的地位上的,以他国作为弱者来侍奉秦国,这本身就是对秦国有利的。

    秦国想要向东扩张,就必然会受到东方各国的联合抵制。而秦国与接壤各国的横向联盟,无论是与哪一国结盟其实都是对秦国有利的!而在连横的过程中,秦国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联盟不断的攻取他国,于是秦国的强者地位将会越加巩固,他国的弱者地位也将不可更改!

    这样的策略完全可以作为秦国长期的国策,来长久的实行!

    在得到了“连横”之策以后,秦王又突然想到了秦国如今所面临的困境,随后问张仪道:“张子,如今我秦国新败于齐,而魏军又向我国索要河西之地,张子以为我国该如何处理?”

    “魏国如今的做法,不过是火中取栗罢了。以在下之见,如今我国面对魏国的要挟,绝对不能退让!河西之地乃是秦国将士一寸一寸打下来的,魏国以为其扣押我国士兵就能够使我国就范,这是太小看秦国了。大王大可不用理会魏国之要挟,派驻重兵陈兵秦魏之边境,魏国必然不敢轻举妄动!”张仪说道。

    公子疾忧心忡忡的说道:“依照先生之做法,我国为魏国扣押的将士不就再也回不来了?”

    张仪回答道:“庶长不必忧心!如今的魏国已经不是以前的魏国了,如果我国真的退缩了,魏国反倒以为真的拿住了我国的弱点,必然会狮子大开口。而若是我国保持强硬,魏国忧心之下却必然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想要将公子华将军以及战败的将士接回秦国,我国必然还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

    “张子觉得我国该付出什么代价,魏国才肯放人?”秦王问道。

    “天下列国相争,凭的是实力!河西之战以后,魏国实力大衰,又怎么能够再要挟我国?当然大王若想将我秦国将士接回国内,给魏国一些好处也是必要的。以在下之见,魏国旧都安邑,为魏氏起源之地,对魏国十分重要,而对我国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用在此处却是恰好合适。”张仪淡淡的回答道。

    听到这样的回答,秦王直接对张仪说道:“先生作为势利之徒,欲在我秦国获得名利,寡人断不会令先生失望!寡人欲拜先生为我国客卿,出使魏国,为我国讨回我国滞留在魏国的将士,先生以为如何?”

    张仪拜谢道:“臣多谢大王!”

    第二日,秦国朝会上,秦王拜张仪为客卿,命其出使魏国。与此同时,秦王派公子疾,从蓝田大营调兵五万,前往函谷关,陈兵秦魏边境。

    对于如此重要的事物,大良造公孙衍却压根没有任何的发言权!秦国高层都为之震撼不已。

    张仪抵达魏国以后,直上魏国朝堂,当他刚一开口“秦使张仪拜见魏王”,话还未说完,就被魏王给拦住了。

    魏王直接问道:“张仪,听你的口音乃是魏音,你可是魏人?”

    这样的问题,张仪自然不会否认,他老实的回答道:“张仪却为魏人。”

    得到了准确的回答,魏王毫不犹豫的命令侍卫道:“给我拖下去,将张仪廷杖二十!”

    张仪对此极为不解,趁侍卫还没过来时就紧急问道:“张仪自问从来没有得罪过大王,大王为何要如此对待张仪?如今张仪作为秦国使者,出使魏国,难道大王不怕惹起两国纠纷吗?”

    魏王一听到这话,越发勃然大怒的说道:“你是魏人,我是魏王,寡人为何打你不得?寡人平生最恨魏奸,打你是想告诉你,与他国谋我魏国的下场!就你这魏奸还敢多嘴!侍卫,给他再加十杖!”

    见到如此景象,惠施赶紧出来打圆场,对魏王劝道:“大王,张仪如今毕竟是秦国使臣,如此公然侮辱他国使者,于我国不利啊!”

    魏王不在意的说道:“惠相不必担心,寡人自有分寸!”

    待三十杖打完以后,侍卫将张仪带进来,魏王此时对张仪说道:“张仪,刚才打你,那是寡人教训自己的臣民张仪。而现在,才是寡人正式召见秦使张仪!说吧,秦王派你来,是想给寡人什么好处,来赎回秦国战败的士卒啊?”

    张仪此时还在忍受着刚刚廷杖的痛苦,一听魏王此话,忍着疼痛对魏王说道:“魏王给张仪的厚礼,张仪记住了,张仪日后必当回报!魏国与秦国贵为姻亲之国,秦国出兵伐齐,魏国也承诺给予帮助,然而如今却如此出尔反尔。魏国连姻亲之国都如此对待,魏国之无信,天下皆知!我王派我来,并不是想给魏国任何好处,而是命我告诉魏王:我秦军归国士卒,若是有一人受到魏国伤害,秦国必定倾全国之兵以攻魏,不破大梁,决不罢休!话已带到,告辞!”

    张仪说完,转身就走,丝毫不给魏王以及魏国群臣反应的机会!

    这样的场面令得魏王大为尴尬,他当然不是发疯了,随便就打张仪的。作为魏王,他虽然痛恨为他国效力的魏人,然而也不是丝毫不能容忍他们。他打张仪,只不过是他认为如今秦国第一勇将在魏国的手上,魏国捏住了秦国的把柄,自然占据强势的地位!

    他打张仪,不过是想利用这种强势地位来对秦国施压,没想到这张仪压根就不吃这一套!而且张仪最后的威胁,使得他突然有种弄巧成拙之感!

    目送着张仪走出魏国的朝堂,再想起之前张仪所留下的话语,魏王一时间变得无比惶恐!

    难道秦国真的不在乎公子华的性命?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三十二章 谈判() 
大梁城内,正面趴在床上的张仪,还没有好好的休息,就接到了有客人拜访的消息。

    来人正是魏相惠施!

    一听说是此人来访,张仪立马不顾屁股上的疼痛,赶紧跳下床,先命下人去拦住这位惠相,随后将自己所有的行装打乱,再一个人默默的收拾起书桌上的竹简来,装作一副要收拾行李回秦国的模样。

    待到惠施进来以后,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副正在收拾行李,想要赶回秦国的张仪。惠施见此大惊失色,劝说张仪道:“张子乃是魏国人,如今富贵还乡,大可再母国多待一段时间,何必要这么快回国呢?”

    张仪一边收拾着行李,一边回复惠施道:“哎,张仪是魏人不假,然而富贵还乡,在下却不敢抱这个念头。惠相您没看到今天魏王在朝堂上的表现?我若是在魏国再多待几日,怕是小命都要保不住了吧?还是早日回秦国为妙!秦国虽然是虎狼之国,好歹律法森严,不会有当朝被廷杖的下场!”

    惠施又劝说道:“可是张子,如今你出访魏国的目标都没有达成,就这么回秦国,怕是不好像秦王交差吧?”

    张仪毫不在乎的说道:“惠相也太高看张仪了!对于魏国私自本盟,扣押我国将士一事,我王一接到这个消息,就已勃然大怒!如今我王已命公子疾陈兵五万抵达秦魏边境,就要发兵魏国了!

    也是在下身为魏人,不忍看到秦魏两国交兵,于是向我王请命,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然而惠相你也看到了,依照如今魏王的做派,魏国能够将秦军将士交出来吗?我自知办不到这一点,还是早日回秦国为妙。既然不能够避免战争,那就让秦魏两国在战场上一决胜负吧。”

    张仪说完,收拾行李的动作越发加快了。

    惠施眼见此景,将张仪手中收拾的行礼抢下来,并大吼着对张仪说道:“张仪,不要如此作态了,你这样子让我头晕!我等好好的坐下来谈一谈,和平的解决这件事好吗?”

    听到这里,张仪才停下收拾动作,并且一副安慰的样子对惠施说道:“惠相,说实话,碰上了魏王这样的主君,谁都头晕!”

    收起了这种施压的作态以后,张仪立马不客气的对惠施说道:“秦国伐齐,魏国事先就承诺放开魏国边境,并向秦军供粮。然而现在魏国又私下扣押我国将士,这件事,过错在魏!魏国必须无条件释放我国将士,并且就此事向我国道歉,此外,魏国还需要承诺以后这样的事件不再发生!”

    惠施听到这里,对张仪说道:“张子,这话可就不对了!当初秦军伐齐,我国承诺为秦国供应军粮,可有差过分毫?我国也从来没有真正阻止秦军通过我魏国!然而此次我国要将秦军卸甲,实在是害怕秦国败军流窜到我魏国境内,威胁我魏国治安!张子不知道吧,秦军败退回宋境时,甚至差点洗劫了宋国陶丘!要不是宋人反应及时,恐怕如今陶丘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我国一样有这样的担心,怎么能让秦军手持利刃肆意通过我国呢?

    秦军将士在我国手上,对我国也没有什么用,放他们归国,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道歉,就免了吧?这件事我国可没有任何做错的地方!而且作为我国为了两国友好,放秦军将士归国,秦国难道不该对我国做一些补偿吗?”

    听到这里,张仪就离座起身,对惠施说道:“如果惠相坚持想要借此讹诈我秦国,那在下也没有什么好和惠相商谈的了。只要离开魏国,大家战场上见真章吧!”

    见到如此难缠的谈判对手,纵使是以辩术出名的名家祖师爷也是极为无奈。他没办法了,只得开门见山的说道:“张仪,你明说吧,秦国要用什么代价来赎回这四千秦军将士?”

    听到此话,张仪才面有得意之色的对惠施说道:“秦国将安邑交还给魏国。不知这个条件,惠相是否满意?”

    安邑乃是魏国旧都,魏国的起源之地!

    魏国旧都安邑如果能够收回,不仅魏王会极为高兴,就是魏国的子民也会为这个消息而重新振奋。然而惠施却是极为冷静,在他看来,安邑之地,四周皆为秦土,全部为秦国所占领。仅仅得到一个安邑,如果魏国不和秦国发生冲突还好,一旦发生冲突,一天之内安邑就会易主!

    这时候惠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经验的老辣政治家的水平就体现出来了,他对张仪说道:“秦国归还安邑,对秦魏两国友好确实是有极大的好处,不过仅仅是这个条件,我国还是不能放秦军归国的。”

    张仪看着惠施,脸上带着微笑的说道:“在下乃是魏人,虽然现在是秦王之臣,然而为了使母国免遭兵患之苦,在下还是愿意促成秦魏友好的!这样吧,既然归还一个安邑,魏国还是不满意,那么我秦国索性就大方一点,魏国的曲沃、焦城,我秦国都可以还给魏国!惠相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