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阴阳五行倒是有些疑问,先生可否为在下解惑?”戴言没有正面回答邹衍的问题,而是转而又开始发问了。

    邹衍对于戴言评价他的阴阳五行学说乃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早就心生不满了!他倒是想看看这位宋国公子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来,于是他说道:“公子有意见,但可直说!”

    “先生既然被齐人称为‘谈天衍’,那我就和先生来谈谈天吧。先生提及了天上的天体,日月为阴阳,金木水火土五星则为五行,而以此阴阳五行构建了一个系统的世界观念,在下甚为佩服!然而,在下想问邹子,天上的天体,日月星辰到底是如何运行的呢?”戴言问道。

    戴言这话又挠到了邹衍的痒根了。他既然敢开创阴阳五行学说,那么他自然对天文地理无所不精!

    于是邹衍决然的说道:“天上的天体,由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组成。

    七政即为日月外加金木水火土五星,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则被称为五纬;四象与二十八星宿则是分列四方的星区,每一象皆为一只神兽,偕七宿以及诸天星辰。四象分别为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

    北斗七星位于天下正上方,对天地万物无比重要,三垣则是与北斗七星有关。位于北斗七星正中及其附近的星区则为紫微垣,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三垣可以辩方向,定季节。北斗七星之天璇星、天枢星往北,即是北极星。

    而黄道自西向东跨越四象二十八宿又分为十二次。如此这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就构成了诸天的星辰。

    若要说日月星辰的运行,则就是七政五纬围着大地在运转。而四象、二十八宿、三垣、十二次又各有分野,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郡一一对应。星宿平时是不会变化的,而一旦其发生变动,就必然表示其地上之州国将有吉凶之事!这些就不便告诉公子了。”

    戴言听到了邹衍的话,拍手鼓起了掌,并开口赞叹道:“精彩,果然精彩!”

    邹衍不愧是阴阳五行的创始人,对于天文地理如数家珍,对于古代的天文学确实了解透彻!他的说法,倒也确实解了戴言心中许多的疑惑。

    比如他在后世读到著名的滕王阁序的时候,对于“星分翼轸”,以及后面的“龙光射牛斗之墟”一直不理解。然而现在听了邹衍的讲解,他也就懂了。

    滕王阁所在的南昌位于楚地,而楚地在中国南方,对应天上的星图的南方巳火区的翼宿、轸宿之间。这也就是“星分翼轸”的意思了。

    而“龙光射牛斗之墟”则是有用典的意思,说明南昌所在的豫章郡乃是“物华天宝”的宝地。在晋代,牛、斗二星之间常有紫气照射,据说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后来有人在南昌所在的豫章郡丰城出土了龙泉、太阿两柄宝剑。宝剑出土化为双龙,而后紫气就消失了。而牛斗之间对应吴越地区,豫章郡恰好就处于楚与吴越之间。

    不过虽然邹衍给戴言解答了他心中对于文化的疑惑,却并不代表戴言会认同邹衍的观点。戴言直接就抓住邹衍的第一个漏洞问他:“邹子果然认为七政皆是围绕着大地在运行?那么大地之上又是什么样的场景呢?”

    邹衍对于戴言的“识趣”颇为赞赏!问了天,又问地,这都是他邹衍所擅长的呀!他一直想找一个机会将他的观念正式的提出来,如今总算是有一个机会了!于是他对戴言解说道:“当今之世人皆以为: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并且以为这就是天下,这在邹衍看来实属大谬!

    以邹衍之见: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水道八千里,受水者亦八千里。通谷六,名川六百,陆注三千,小水万数。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五亿有九万七千里。

    极星与天俱游,而天枢不移。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夏至日行近道,乃参于上。当枢之下无昼夜。白民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

    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众耳目鼻口也,众五谷寒暑也,此之谓众异。则万物备也。天斟万物,圣人览焉,以观其类。解在乎天地之所以形,雷电之所以生,阴阳材物之精,人民禽兽之所安。”

    在邹衍的眼中,大地绝不仅仅只有九州这么一小块地方!天下除了四海之内的“天下”以外,也还有“四极”之内的土地。这是一片比四海之天下更加宏大、广阔的土地。

    这样的论述,这样的观点,在此时这个大家都认为九州就是天下的时代,显然是一个极有开拓性的观念!如果戴言不是从后世穿越而来,听到邹衍所描绘的这么宏大的天地场景,恐怕也要为止震撼!

    随着邹衍的论述完毕,在场之人,无论是齐国太子田辟疆,亦或是墨家巨子祁射子,还是赵国太子赵雍,大家都被这宏大的天地场景深深震撼了!

    在他们心中,天下九州就已经够广阔的了,然而在这九州之外,还另有更加宽广,广阔的世界!

    随后邹衍又徐徐的说道:“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而这,就是大地的全貌!”

    大九州学说!戴言的心中徐徐的想起了这样的话语。

    此时戴言的心中也不由得为邹衍而赞叹!

    在这个文明发源不久的时代,中华大地上第一次迎来了思想的大解放,就产生了如此开放宏大的思想学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邹衍的学说,纵然有许多谬误,然而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他所作出的学说都是开创性的!而他心中的理想恐怕也是极为远大的!

    纵观邹衍的学说,从阴阳五行到大九州学说,邹衍构建了一个真正的宇宙观,而他所构建的这种宇宙观,是有着为整个华夏文明而服务的基础的!

    首先是五行学说和五德始终说,邹衍把五德与天地五行以及邦国的兴亡联系起来,就是要告诫天下的统治者:不要再骄奢淫逸了,你们要尚德,要好好治理邦国,才能够使邦国兴旺,不让邦国灭亡!

    而大九州学说,则更是了不得了!那就是要告诉整个华夏文明:这个世界上远远不止九州这么一小块地方,不要在这片土地上再继续厮杀了!眼光要多向外看,外面的空间无比广阔!

    如此之格局,如此之心胸,当今之世,除了能写出逍遥游的庄子,恐怕没有哪位学者还能与之相比了!

    然而后续的大一统王朝,皇帝们除了利用五德转运的观念来为自己王朝的合法性做证明以外,有谁真的重视了邹衍的大九州学说?恐怕人们都将他的学说当做是山海经那样的奇谈怪论吧!

    造成这种现象出现,恐怕最大的原因还是随着天下一统,士阶层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在列国间流动,而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百家争鸣也就被迫终止了!丧失了这种开放、多元而形成的活力,阴阳学说也迅速败落,最后其中的精华部分无法传承,留给后世的也只剩下一片糟粕了!

    戴言虽然对邹衍的为人敬佩,对他的学说于这个时代所做出开拓性的贡献而赞叹,然而戴言更加敬佩后世经过上千年所沉淀文明的精华——科学!

    他更愿意坚持自己的真理,因而在过后不久,他就开始反驳起邹衍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二章 天体运行() 
“先生的阴阳五行与大九州学说确实精辟,不过以在下来看,先生的观点都是谬误!”戴言说道。

    邹衍从对方嘲讽他的时候就知道这位宋国公子不好惹,于是他就问道:“公子说在下的观点都是谬误,此乃何解?”

    “先生以为天圆地方,七政皆是围绕着大地在转动,对否?”戴言问道。

    “此乃天地之至理,自然是如此!”邹衍回答道。

    “邹子所认为的天地至理,实际上都是先人所流传的经验,外加邹子自己的猜想罢了。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邹子既然熟知天文,那么自然也经常观察星辰的运转了。邹子应该知道,五纬的运转是非常混乱的!

    从大地上看,火星,土星,木星这几颗星的运转是极不稳定的。它们的运动,有时候由东向西,而有时候又会由西向东,有时候甚至会一段日子停留在一个地方。

    而金星与水星的运转就更加不确定了!邹子熟知天文,应当知道金星凌日与水星凌日:就是金星与水星会莫名其妙的在太阳周边来回摆动。邹子对此做何解释呢?”戴言问道。

    听到戴言提及的问题,邹衍也是越发觉得难缠了。他当然知道以大地做为参照物来研究天体确实会有许多的混乱,然而他的学说乃是创建一种天地秩序,他绝不能容忍他人否认他所构架的天地秩序。于是邹衍强行解释道:“七政围绕大地转动,这样的运行的方式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公子可知道,天地人三者一体,三者相互影响。这在我的五行论中就已经有说明了,地上与人间的事物会经常变动,影响到了五纬运行的混乱,在我看来是很正常的事,公子又何必多心?”

    对于邹衍这种强行解释的说法,戴言丝毫不会放过。于是他说道:“依照邹子的说法,那么‘荧惑守心’的现象,也是火星受到人事影响了?”

    荧惑守心,也就是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在中国的星图里,心宿是最重要的几个星宿之一了,因为心宿内有着最重要的三颗星,分别是心前星,心中星和心后星。这三颗星则分别代表了一国的太子、君王和庶子。

    而这三颗星更与军队和国家的体制紧密相连。武王伐纣时,虽然周文王已经去世,然而行军打仗也是要遵照星象的!牧野之战时,周朝的三军里,中军对应心中星,本该由文王亲自统领,在文王去世以后,则由太子姬发代理统领;前军对应心前星,本该由太子姬发统领,因为姬发统领中军,所以前军实际上交给了周公旦代为指挥;而后军对应心后星,对应庶子,由文王庶长子召公统领。

    想想看,如果发生了荧惑守心的现象,对于这个古代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荧惑即是火星,火星主战争与灾变,一旦荧惑留在了三星之内,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太子、君王、庶子这些国家重要人物会有意外?是否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外的三军会出现大败的场景?

    历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荧惑守心,莫过于在后世的秦始皇时代。秦始皇三十六年,发生了荧惑守心的现象。人们就认为这是天地有大变的异象了!恰在此时,有陨石落于东郡,于是天下反秦力量就在陨石上书写:始皇帝死而地分。结果这一事件极大的触怒了秦始皇,他派出御史严加查问,将居住在陨石附近的人全部杀死,并毁其石。发生了这样的“神迹”,于是有人预言:秦始皇就要死了。在第二年后,秦始皇果然死去。这样的神迹大大的增强了天下反秦力量的信心,在秦始皇死后三年,那无比强大的秦帝国就被彻底推翻了。

    邹衍作为这时代的天文学家,自然也相信荧惑守星是天下有变的预兆,他说道:“公子所说没错,荧惑守心会受到人事影响,也会影响人事。”

    戴言见到邹衍一步一步的掉进自己的坑里,于是悠然说道:“百年前,楚惠王灭陈,荧惑守心。邹子当知道,我宋国国都睢阳就对应着天上的心宿。发生了这样的事,岂不是预示着我国必然会出现重大的灾难?当时我国景公对此甚为忧心,你知道我国是如何消灭这场灾祸的?”

    “天降灾祸,躲当然是躲不过去的。宋国还能够延续到今天,必然是有星象家将灾祸转移给了他人吧?”在邹衍看来,能够躲过荧惑守心这样的大灾祸,也只有这样的办法了。

    “邹子又错了”戴言回答道,“我国景公什么都没有做,过了几天以后,荧惑就自然移走了。”

    这样的结论令邹衍的表情极为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邹子所提出的天体运行观念,有些是前人的经验,而有些则是邹子的原创。然而这些学说在我看来,都有一个最大的缺陷,那就是不可证伪。邹子所提及的这样都不是真正的真理,冲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猜想罢了!

    在下愿意提及另外一种猜想——更加符合事实与经验的猜想!

    以在下之见,天上的事自然就受天的影响,又何必去将其与地和人牵扯到一起呢?大家在地上观测五纬,发现他们运行的轨迹紊乱,那么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来观测呢?

    如果我们将太阳看做是一个不动的事物,再去观测五纬的运转,我们就可以发现,五纬都是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的!金星凌日,水星凌日,荧惑守心这些现象都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天文现象,又如何能够对大地上的人和事产生影响呢?

    而我们所居住的这块大地,虽然在我们看来是不动的,然而事实上它也是围绕着太阳而旋转的!按照这思路来说,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和五纬都是一样的天体!我将这些围绕着太阳旋转运动的天体称为行星。

    这样我们也可以大致知道我们所君主的大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状了:它就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将大地称为地球。”

    戴言慢慢的讲出了自己对于天地运行的看法。

    大地和五纬一样,都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星体?这怎么可能!在场众人中都是这样的想法。

    而邹衍听到戴言的说法以后,并没有急着反对,而是邹着眉头在思考。随后他开始找戴言这套说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