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对于吴眛的意见,越国太子不疑首先就提出了反驳,”群舒之地如此贫瘠,甚至比我越国都要穷,我们要这么一块土地有什么意思?依我看,既然宋国也成了我们的敌人,我们不如直接出兵北上!

    去年我曾经遇到了一个宋国商人,他来我越国卖精美的帽子,然而他却不知道我越国气候炎热,我国百姓断发文身,压根就不需要帽子。然而即使那个商人亏得如此厉害,我也没见他有什么气馁之色。我对此不理解,然后就问他原因。他告诉我:做生意有赚有亏才是正常的,这一次他的生意虽然亏本了,但是他至少知道了越国人是不需要帽子这一常识的,下次他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随后我问他:听您的口气,您贩运帽子数百里亏本而面不变色。那么您的身家应当相当丰厚?您在宋国应该也是有钱人了吧?

    他对我说:在宋国,他压根就不能算是有钱人。他只是出身于宋国南方一个小邑的商人,向南方贩卖货物,一次交易的货物不过几件,金额不过数钱,压根就不算大商人。宋国国内的大商人,云集在国都睢阳,一次交易数目上百件,金额可达数金到数十金,他们勉强能算是有钱人了;而宋国的陶丘,乃是天下水运交汇之地,商人云集之所,那里的交易数目成千上万,每次交易的数额以千金来算,他们富比王侯,那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各位,你们想想,宋国陶丘的商人一次***就达到上千金,那陶丘该是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想想吧,若是我们能够攻进陶丘,人人都能得到数不尽的财富!”

    太子不疑的话很快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越国历来属于华夏的落后地区,从君王到百姓其实都不富裕,人人都想发财。这一次大家跟着越王出来进攻楚国,其实也有想要跟着捞一笔的心思。因此在听到太子说起宋国的富裕以后,越国诸将有些心动了!

    “敢问太子,我越国北上宋国能打得过宋国人吗?”一个越国将领发声问道。

    太子不疑哈哈大笑:“当年吴国还在时,宋国就曾向吴国朝贡。吴国北上与晋齐争霸,宋国压根就不敢做声。而吴国被我越国灭亡已经有上百年了,你说这宋国能敌得过我越国吗?”

    于是越国诸将都放心了,大家纷纷发言怂恿越王无疆北上进攻宋国。

    越国因为文明落后,整个国家的组织形式比起部落联盟也强不了多少,越王的王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越国各地封君封臣的影响的。因此在越国大部分将领都赞同进攻宋国的时候,越王无疆也就顺水推舟的赞同了诸将的意见。

    于是越国大军开始掉头北上,大军向着楚国与宋国边境的符离要塞进发。

    在越国诸将一片狂热的气氛中,唯独吴眛一个人冷静无比。

    吴眛并不是纯粹的越人,他是当年被越国所灭亡的吴国贵族后裔。当年勾践灭吴以后,推行了“吴越合一”的政策,重用吴国贵族遗民,一开始也确实是收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然而当勾践死去,后面的越王以及越国贵族就对这项政策有些抵触了。在他们看来,吴国已经被越国灭了,因此吴人的命运就应当由越人支配,勾吴之民就应当作为被统治者接受于越之民的统治。

    这种心态随即就引起了越国境内勾吴遗民的反弹,后来越国国内多次发生内乱,其中就有吴国遗民背后不满的因素存在。到了如今越王无疆的时代,整个越国朝堂内,几乎只能看到吴眛这么一个吴国的贵族遗民了。

    吴眛作为吴国的贵族遗民,他与越国国内那些形同蛮人酋长一般的越国封君不一样,他对于吴国曾经闻名列国的贤公子季札异常敬佩,时时以季札做为自己的榜样。因此他尤其重视学习中原华夏的知识,对于中原列国的情况也了解得甚为详细。

    自从三家分晋以后,中原列国都开始了变法强国的道路。对于这些中原国家新颁布的法令,他都有一一抄录,将它们与勾践大王曾经在越国故地所进行的改革对比。在他看来,勾践大王为了强国所进行的变法固然能够迅速提升国力,但是与中原列国一对比,勾践大王在百里土地上所进行的改革压根就不能和那些中原大国相提并论!

    为了印证自己的看法,他甚至私下派使者前往中原列国进行私下探访,仔细观察中原各国的农业水平和军事水平。而使者后来回报他的结论令得他颇为心惊,中原列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亩地年产一石半的惊人程度!而中原列国依靠着如此充裕的粮食,甚至能够随意的供养起十万人以上的常备军!

    要知道即使是在越国勾践大王在位,越国最强大的时候,越国也不能够让上万人脱离农业生产,完全从事军事训练啊!然而勾践大王就是靠着数千职业士兵和越国各封臣们的军队,就灭掉了强盛不可一世的吴国!

    如今中原大国和越国的国力差距究竟到什么程度了呢?吴眛实在是不敢想象!

    因此他一直就强力反对越国进攻楚国,也反对越王北上进攻宋国。然而他作为一个吴国贵族的后代,又有多少越国将领会认同他的观点?他又能对越王发挥多大的影响力呢?

    当越王率领大军从寿春城下撤军,转而进攻符离要塞时,整个寿春的楚**民以及留在附近牵制越军的江南君田忌都是大松了一口气。

    “先生,如今越王已经率领大军向着北方去了,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呢?”江南君田忌面色恭敬的向一个坐在双辕车上,失去了双膑的中年人问道。

    见到田忌对这个残疾人如此恭敬,周围田忌的属下们对此毫不奇怪,均视为理所应当之事。因为这个坐在双辕车上的残疾人,就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孙膑!

    这个时代的人一说起孙膑,大家会认为这是真正的战争之神!在魏国与齐国所爆发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孙膑真正的向天下人展示了什么叫做战争全局中的战略思想!

    围魏救赵,这种后世人耳熟人详的计策,其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在孙膑发明这种战法以前,大家从来没有想到仗还可以这么打!

    在围魏救赵以前,大家进行战争都是约好一个地方,到了那个地方大家摆开阵势然后开打。即使是后来礼崩乐坏了,大家不遵守礼节了,战争的常识也要遵守的。你要救一个被别国大军包围的国家,那么你就应当亲自前往那个国家,这在大家看了就是战争的常识。

    然而孙膑却是打破了这一大家信奉不疑的战争常识!在孙膑打出了围魏救赵以后,世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战争还可以这么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家都动起来,整个战争的战场由此被无限拓宽!

    围魏救赵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战——在运动中消灭敌军的战争。对于发明了这种战略思想的孙膑,无论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而此时这位伟大的军事家,面对田忌的询问,他只是思索了片刻就说道:“现在我们手上只有8000士兵,在整个战争中我们并不是主角,真正决定战争胜败的还是在北面的两支大军。这一战我们只能够起到辅助作用,我们这就往东方进发,进驻钟离。越军这一次北上,如果胜了,我们就断他们的粮草后路,让他们不能扩大战果;如果越军败了,我们就在这里埋伏,以逸待劳,那么越国人能够回到国内的兵士恐怕就没有多少了。”

    田忌对于孙膑的话自然是言听计从。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十八章 符离之战(上)() 
越军北上进攻符离要塞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戴言的耳朵里。对于这个宋国南方的野蛮强国,他们发达的战争对于地方的破坏是真正巨大的,戴言对此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他很快就觐见了楚王与其商谈。在双方面临大军压迫的强大压力下,两国的行动异常迅速,楚国在齐国薛邑附近留下了两万封君的军队监视齐国的动向后,很快就率领剩余的楚军南下,迅速增援符离要塞。

    宋军则在宋国大司马向舍的带领下,带领宋国常备军两万,地方封君的军队两万,共四万人南下,开始增援符离。宋君子喜则留在睢阳,督促相国全力为宋楚联军供应粮草。

    对于宋国突然向越国宣战的举动,魏国和齐国都有所不满,纷纷派遣使者询问宋国是否要正式加入楚国一边对抗魏齐时,戴言回复道:越国并未与魏国或是齐国结盟,我宋国仅仅只对越国宣战,这样的举动不会影响宋国与魏国和齐国的关系。

    魏国和齐国对这样的回复当然是不满的,然而随着五月份到来,各国春耕都已经基本完成了,由此战争的规模又开始扩大了。赵国对齐国又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齐国只得全力防备赵国。

    而魏王在收到了秦国对魏国的宣战,以及秦国发动大军进攻魏国河西之地的消息后,也没有精力去管宋国对越国的宣战了。在魏王看来,宋国、楚国对越国的战争最好还是持续时间长一些为好,要是他们将大军也抽调出来,加入到进攻魏国的战争中,魏国可就真要遭殃了。

    由此魏国和齐国都没有精力去管宋国,而楚国则依靠宋国的粮草供应。宋国朝三国的地位由此得以改观,令得宋国国内的贵族都扬眉吐气了一把。

    在跟随向舍和戴言南下的宋军中,其中两万军队是国君所有的常备军,剩下两万地方封君的军队中,戴言将丰邑三千子弟兵尽数征发,而剩下的封君军队中,大部分也都是宋国国内小贵族的军队。

    在戴言的劝说下,宋国新获得的东海之地两百里,大部分都将其分给了宋国的没落小贵族。这其实很好理解,宋国国内如今是由戴族的皇氏和乐氏占据主导地位,戴氏由此统治整个宋国。然而皇氏作为戴族中的主导,其实力比起乐氏虽然要强大一些,但是也没有强大得太过分。如果将新获得的土地分给皇氏,那么乐氏一定会心生忌惮。而扶持戴氏之外的中小贵族,虽然从整体上削弱了戴族的力量,然而却能够使得皇氏获得这些中小贵族的支持,由此使得皇氏在戴族内部实力相对上升。

    对于这种复杂的制衡,能够完成戴氏取宋的子喜当然是不会陌生的。在戴言稍稍提点之后,他也就同意了这样的方案。

    而由此扩张了实力的中小贵族们,则对为宋国取得了如此巨大外交成果的戴言刮目相看,这些人都将戴言视为宋国自目夷之后的又一贤公子。

    大司马向舍对于戴言也是另眼相看,不敢将其视为还未及冠的弱少年。在宋国南下进军的过程中,向舍时不时的来征求戴言的意见。显然他是真的将戴言作为宋军的实际副帅来看待的。

    五月中旬,楚军和宋军先后抵达了符离,而在此之前,越军则已经抢先一步到达符离了。

    越军到达符离以后就开始攻城,然而符离城内的楚军提前收到了警示,又有楚王亲自下令死守城邑的命令,越军十余万人也没有在短期内攻破符离。

    越军攻城受挫以后,越王又如实的听从了越国将领们的建议:将整个大军分散,各自去“收集粮草”。越王对于越国众将的要求也没有反对,很快也就同意了。

    很快,整个宋楚边境符离地区都遭到了越军的荼毒。

    这个时候的越人与后世受华夏文化多年熏陶的江浙之民截然不同!

    这个时候的江浙地区还未彻底开发,越国国内百姓都很贫穷。而无论是于越还是勾吴,其百姓都是断发文身,勇猛异常,而他们也丝毫不讲礼仪!他们来到了符离以后,很快就将符离本地仔细搜刮了一遍,任何一点值钱的东西他们都不放过!楚国在这边陲之地少有的几个小村庄也在越军的搜刮中直接消失了!

    当符离被搜刮完以后,部分越军就继续北上,宋国边境的数个邑很快也被他们荼毒。

    而就在此时,向舍和戴言所率领的宋国大军赶到了,很快就和这些零散的越军征粮队展开了数次交战。在宋国人守乡卫土的强大愿望下,越军很快就被宋军赶出了宋国。

    和越国的这几次零星交战,都是由宋国地方封君和本地乡民共同配合的。而从戴言收到的战报来看,宋人确实在勇猛程度上不及越人,这两方的多次零星交战都是越国人占了上风。

    而越国人愿意退出宋国,恐怕最大的原因还是有楚国大军已经赶到了符离,越国可不敢再将自己的兵力分散在这敌国的土地上了。

    宋楚联军由此与越军在符离开始了对峙。

    这种对峙对于宋国和楚国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符离要塞靠近宋国,有宋国全力供应粮草,宋楚联军在后勤上没有丝毫的压力。相反越国虽然在楚国和宋国的土地上做到了“因粮于敌',然而其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很快就能将其经过的地方给洗成白地,最后其自然也会缺粮。

    然而当两军对峙,率先发动进攻的却是宋楚联军。

    在楚王看来,战争是要考虑成本的。虽然目前军队的后勤由宋国供应,然而在如今这么高的粮价之下,即使强大如楚国也坚持不了太久啊。

    而更重要的地方则是楚王对于越国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异常厌恶。本来楚国对于齐国和魏国的进攻,形势一片大好。楚国甚至能够重新在他的手上称霸中原,完成自庄王问鼎中原以来的又一次巅峰,而这一切都在越国的突然袭击下没有了!

    楚王心中憋着一股强大的怨气,这股怨气要是不发泄出来,楚王的心气都不会平静。

    楚王虽然发动进攻,但是他却并不像后世的某些军事家那样,让杂牌部队先上以消耗其实力。他一发动进攻,就让昭滑率领了最精锐的楚军与越军叫阵。

    越国和以前楚国的大敌吴国都是不喜欢堂堂正正决战的国家,虽然他们的军队也都讲究阵型,然而他们却从来都不会老老实实的列阵和敌方交战。他们都喜欢“出奇制胜”。

    昭滑带着5000楚军前茅来到了越军大营前,向越军发起挑战,然而一向尚武轻生的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