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2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这样的任命,睢阳贵族们一开始就想反对,然而考虑到这是新君掌权以后所下发的第一条任命,若是就这样直接反对,那就有些太不识抬举了!因此,他们出奇的保持沉默,没有反对这项任命,而他们在日后就会对他们的迟疑后悔不已!

    惠施本身就是睢阳人,因为出身于寒族而不受宋国贵族的重视。于是他下定决心,刻苦读书,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希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到了后来,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也越来越渊博,并闯下了“学富五车”的名声,也由此成为整个天下最为博学的名士!

    然而即使是有着这样名声的名士,在之前的宋国那狭隘的政治环境中,却是依然无法受到重用,他也只能出走他国,从国外寻找机会。这位学识渊博的名士去到魏国,与魏王一见,双方就大为欣赏,惠施于是以一介区区寒士而成为魏国之相!

    惠施有过执掌魏国的经验,再执掌一个比魏国弱小的宋国,自然是不再话下了。最为重要的是,以惠施寒士的身份,在以前根本就不可能成为宋国执政,而这一切都在新君的即位下发生了改变!这让整个宋国的寒士、游侠们都看到了希望,让他们意识到,如今的宋国真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毕竟在以前的宋国,但凡能够担任执政之位的,要么就是与国君有着亲密的关系,要么就是拥有着大家族的背景!当桓族和戴族在宋国国内横行时,执政之位,乃至占据整个宋国最高权力的六卿之位,不是出自于桓族,就是出自于戴族,其他小族压根就没有出头的机会!

    即使是戴言的兄长子喜,完成了戴氏取宋这一伟大改变的人,依然无法突破宋国的这一政治潜规则!子喜在位期间,执政之位依旧落在属于戴族的乐成身上,唯一的改变,不过是六卿中的司寇一职变成了他的亲信华戎而已!

    戴言任命执政这么一项简单动作,看起来好像不太大,实际上已经改变了整个宋国运行数百年的政治规则!

    如果说惠施执掌宋国,对于统治了整个宋国数百年的戴、桓两族来说,不过是扬汤止沸,对宋国政治的表层所发生的改变。那么接下来戴言和惠施联手的一项动作,就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了!

    这项政策,就是迁都!在戴言任命惠施不过三天以后,惠施就在朝会上提出了全套的迁都方案!

    宋国首都,必须在一年内,逐渐将所有的中心权力机构迁到彭城!

    这样的命令一发布出来,睢阳的贵族们立即开始强烈的反对!毕竟这些贵族已经在睢阳之地经营了数百年了,一旦首都迁往他处,他们若还想保持原先的权力和地位,就不得不跟着来到新的首都!而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没有了地利优势,也自然没有了之前统治宋国数百年的优势了!

    然而这样一项命令,却是得到了戴言的强力支持,戴言却压根不管贵族们的想法,强制执行此项命令!

    戴言想要迁都,最主要的目标,自然是打击宋国贵族的势力,然而他为何要迁都彭城,而不迁到他的“龙兴之地”陶丘呢?

    这里面其实大有门道!

    在戴言看来,自打魏国崛起,并逐步吞并宋国西部的领土以后,原本作为整个宋国核心地区的睢阳,就已经逐渐变成了宋国的边疆,在这样的时候,睢阳本身就已经不适合再成为宋国的首都,控扼整个宋国了!

    而陶丘,虽然也同样作为宋国三都之一,并且戴言在此地经营日久,势力深厚,以此地为首都统治宋国,也确实不错,然而戴言却根本没有这么做!

    在他看来,陶丘适合成为一个宋国乃至天下的经济中心,而不适合成为宋国的首都!

    此地的位置太过重要,如果贸然迁都于此,对于宋国周边各国的刺激,就未免有些大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单从陶丘在宋国的地形来说,它也根本不适合成为首都!

    陶丘位于济水边,地处宋国最北的边境,它的北面乃是卫国,东面则分别与鲁国和齐国接壤,说是宋国的北大门一点都不过分!虽然后世我大萌“天子守国门”的举动,极受键盘侠崇敬,觉得我大萌果然铁血而又硬气!然而戴言作为一个成熟而理智的统治者,根本就不会用这种纯属“硬气”的想法,而将首都建立在边境上!

    一国之首都,受内外政治变幻影响极大,若是首都陷落,可能就是一个国家的灭亡!将首都放在边境上,固然也可以激发起士兵们敢战的勇气,然而这也同样使得首都乃至整个国家面临的危险大大的增加了!

    此时的战国天下,除了某些毫无存在感的小国,任何一个有实力有野心的大国,都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硬气”而贸然将自己的首都放在边境上!

    而从整个宋国国内的状况来说,彭城其实也是最适合成为宋国首都的地方!

    首先,它是宋国三都之一,本身的地位就非常重要,有成为首都的基础!要不然随便将国都迁到一个小邑,光是建造宫殿乃至各种官邸,就是一个极为浩大的工程了,这更别说加固城防这些比较实际的事了!

    彭城的基础非常好,其内本身就有着宋君的行宫,再把原本彭城令的官邸拿出来,就完全够宋国各级官员使用了。唯一需要添加的,无非就是新设立的左院和右院而已!

    其次在如今宋国的政治平衡上,彭城作为首都,也是最能够平衡陶丘和睢阳关系的地方。如今宋国内部,睢阳贵族在左院占有优势,而陶丘商人和士人则在右院中占有优势,首都继续留在睢***本就是在削弱陶丘一系的实力!对于一向信奉陶丘实力就是本身权力基础的戴言来说,他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发生!

    而戴言迁都,最为重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次的举动,将整个宋国联结一起,建成一个团结的宋国!

    宋国内战刚刚结束不久,其内部本身就有残留着乐氏乃至华氏的残余势力,这些势力在戴言的强势下虽然偃旗息鼓了,但是难保他们不会有一天突然跳出来!

    而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就必须让戴言所控制的军队,处于一个绝佳的位置,一旦整个宋国有叛乱发生,就能立即调动军队将其平息!从这一点来看,彭城其实就是整个宋国最为适合的地方!

    彭城地处泗水和丹水交汇处,沿着泗水上游走,进入菏水,抵达菏泽岸边,就可以到达他的大本营陶丘;沿着丹水往上走,就可以一路抵达整个宋国中部,这些地区乃是之前乐氏统治的核心区域;若是沿着泗水往下,抵达下邳,就又是一个重要的水运交汇口,往上沿着东南方向可以到达齐国的南部封地,往下沿着东南方向则可以去往东海之地;如果到达泗水与睢水交汇处,再往回沿着睢水北上,又可以抵达原本的首都睢阳!

    可以说,彭城就是整个宋国地理交通位置最好的地区!它不仅连接三都,更是能够将整个宋国所有的区域连接在一起!尤其是在如今陶丘的造船业飞速发展的时候,靠近水路的彭城,完全可以成为连通整个宋国的交通枢纽所在!

    在戴言未来的规划中,陶丘因为有着天下水运中心的位置,自然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而彭城,完全可以成为宋国这么一小块区域的区域性经济中心!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好比后世美帝的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差别一样!

    在戴言这么一个强势君主,外加惠施这样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协力下,原本再是不愿迁都彭城的贵族,都不得不同意了这一计划!

    在这其中,为了能够威慑住睢阳贵族,戴言甚至不得不以密谋叛乱的名义,将两家实力较为雄厚的子姓贵族连根拔起!

    在这样的时候,睢阳贵族们算是真的见识了陶丘剑锋的锐利,也总算是知道了这个以陶丘起家的君主不是以前的君主那么好对付的!

第三百二十二章 变法(一)() 
当完成了迁都,并给了贵族们教训以后,戴言在宋国国内的工作才算顺利起来!

    而剥离了宋国贵族们的根基以后,他就开始谋求彻底的理清宋国国内的状况,并完成整个宋国的整合了!

    在戴言看来,宋国虽然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国,更是一个比周部落存在时间更长的文明!这样的一个文明,在如今战国时代这样一个大争之世中,已经到了接近灭亡的时刻了!若是宋国不能从这场大争之世中挣脱出来,整个宋国的荣光,将会永远逝去;作为宋国贵族的他,乃至其后代,都会在未来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

    若要继续奋起,必须以快刀斩乱麻式的方式,完成变法,使整个国家强大起来!

    虽然戴言拥有了整个宋国,然而仔细的观察宋国的实际状况,就能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国家了!

    在他接手宋国之前,整个国家总体上实行六卿制,地方上则基本上由贵族自治。六卿,分别由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和司寇组成。在春秋时代,因为贵族们掌握了军权,因而控制着最强大军队右师就成为六卿之首,也即是宋国执政了!

    在被世家大族掌权的宋国,宋君的存在感是非常弱的,仅仅能够依靠祭司们的宣扬,能够成为神之子从而在宋国民间拥有强大的声望!而就是凭着这种声望,乃至民间那浓厚的宗教氛围,宋君方才能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并影响政治!

    可以说,正是宋君作为天神之子的存在,宋国方能凝聚成一团,没有因为叛乱而分裂为多国,也没有被外族取代而失国!

    当子喜取宋以后,他也尝试着对整个宋国做出改变,以集权的方式来增强国君的权力。比如建立由国君掌握的正规军“武卒”,来控制整个宋国的军权!而对于地方的控制,子喜则是通过“两条腿走路”,用分封和设置流官并行的方式,来掌控地方!

    像戴言正是因为子喜亲弟弟的身份,方能在刚满15岁,刚好能参军的年龄就拥有丰邑这么一座城邑!并且在后来,他也能够拥有更大的封地——陶丘!

    而另外控制地方的方式,则是在各邑任命邑守,让这些邑守来统治地方!

    不得不说,子喜的两项改革,从思路上来说,是没有错的。然而这种收权的计划,在整个宋国却几乎陷入了彻底的失败!各地方官员,虽然是由他亲自任命的,但是因为地方贵族的强势,在进入地方时,很容易就会被地方给架空!即使少数不被架空的官员,也很快会与贵族们走到一起,沦为贵族的代言人!

    改革的成果,从整个宋国每年的税收,仅仅只有十万金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可以说,子喜对于地方的改革,唯一成功的区域,就只有在皇氏占据绝对主导权的地方实现了!而这些地方,哪怕没有改革,原本也是由皇氏贵族们牢牢掌控的!

    子喜的改革,在地方上还养出了戴言以及陶丘这么一股强大的势力,而自身所培养出来的正规军武卒,也在于陶丘的战争中战败!可以说,他的改革无论是中央,亦或是地方都完全的失败了!

    戴言既然接手子喜手中的重担,控制了整个宋国,自然会吸取子喜改革的教训!

    在戴言开来,子喜的改革,从方向上来说,自然是没有问题的。收紧中央权力,并削弱地方势力,完成中央集权架构,这即是这时代变法改革的标配!然而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他本身的意志不够坚定,也并没有将变法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外加他手中没有一支能够执行他意志的队伍,也即是合格的官僚队伍,他只能选择旧贵族继续去当各邑邑守。

    被任命下去的邑守本身就是贵族,子喜自身的变法本身又是触犯贵族利益的,那些贵族们会愿意将他的政令传达下去吗?一个阶级不会背叛阶级本身,这就是子喜失败的最大原因!

    也幸好子喜本身变法的意志不够坚定,他才没有太过触动贵族们的利益,否则起兵掀翻他的,可能就不是戴言,而是其他的贵族们了!

    对于戴言来说,他权力的基础,与子喜不同,并不完全来自于贵族,而是来自于商人和士人。考虑到贵族在宋国的雄厚实力,他在平定宋国的时候,也并没有一下子将他们全部掀翻!因为他很清楚,贵族势力遍布整个宋国,他没有办法,如今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让他将宋国手中的权力夺过来,那么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贵族们边缘化了!

    当然,戴言的边缘化,其实还是给了贵族们很大的活动空间的。左院和右院的设立,算是第一次将贵族们纳入宋国完整的政治势力,并让他们拥有了册立国君这种看似极大的权力!但是在戴言看来,贵族们统治宋国的时间够久了,如今他们已经不适合再亲自统治了,他们就作为整个宋国的“股东”好了,拥有话语权,能够在大事上有发言权,也可以分享整个宋国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但是戴言不允许他们掌握实际权力!

    真正应该掌握权力,作为宋国统治者的,不应该是这些躺在祖业上的贵族,而应该是专业的官僚!戴言不像子喜,只能够使用贵族来统治宋国,整个陶丘在他的教育改革之下,拥有着充足的识字人才,这些人都是戴言眼中潜在的优秀官僚!

    由官僚阶层统治的国家,能有多强大,看看强大的秦汉帝国就知道了!而官僚阶层最大的缺点,则莫过于在失去制衡后迅速腐化,所以戴言还需要通过贵族来制衡官僚,让他们好好干活,努力工作,让整个宋国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因此,在戴言的设置中,整个宋国的中央权力,大致划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行政权,监督权,与军权!这种设置,就是帝国的架构!从这一刻开始,宋帝国才开始真正有了萌芽!

    戴言所设置的权力划分,并非是他自己单独想象出来的,而是参考了后世诸多王朝的设定!中央集权起源虽早,但是真正奠定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还是在秦始皇时代所奠定的三公九卿制!

    其中的三公,分别就是丞相、御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