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百二十二章 学术中心:技校与中学() 
在创立了整个小学义务教育体系以后,戴言也敏锐的发觉了陶丘人才不足的窘境。

    陶丘是一个经济急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张的城市。而这种城市所带来的扩张,急需大量的人才。虽然周边各国都有着大量的贫苦民众来到陶丘,成为“陶漂”一族,然而这些人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劳力,并不能做精细的工作。

    别的不说,光是陶丘那初起的工业,如造船业、炼钢业以及军工产业等,都是需要大量工匠的。这些工匠,以前戴言还通过到南方的越国去挖了一些工匠回来,再加上原本墨家的工匠,在当时也才算是勉强够用了。

    到了如今,陶丘所有的行业都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合格的工匠就是一种极其珍惜的人力资源了。戴言也想过去各国挖掘其他的人才过来,可惜这时代,各国的工匠都是受政府严格管制的,除非是像越国那样,被楚国和宋国联合一起将其扫灭,否则一个国家是不会太多工匠流落在外的!

    为了一些工匠,就去灭国扫城,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了。陶丘附近的小国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已经成了齐国和魏国的附庸国,给如今的戴言十个胆子也不敢去如此挑衅两大强国呀!

    因此唯一的办法只能是自己培养了。

    其实在之前,戴言所建立的工厂里,就仔细的嘱咐老工匠,不要将自己的技术敝帚自珍。为此,他甚至还专门在炼钢厂中对下达了一个授徒奖励:每一个工匠教会了徒弟,不仅有60钱的奖励,而且在10年之内有权拿走徒弟5%的工资!

    这样的奖励之下,工匠们授徒的积极性算是大大提高了。后来陶丘各工厂都参考了主君的这一条管理经验,纷纷在工厂中推出了类似的奖励办法。

    不过这样培养人才的方式,对于戴言来说,速度还是太慢。他想到后世那牛b的蓝翔,觉得很是有必要复制一下这样先进的经验!

    毕竟义务教育培养的是陶丘的未来,陶丘现在的问题还是需要解决的!

    而对于这种培养工匠的技校,戴言并不准备亲自出马。因为他觉得这种工作其实也是有利润的,作为陶丘的领主,他也不要老是与民争利嘛!

    因此对于这样的事,他只是将陶丘的商人以及工厂厂长都集中到了一起,向他们宣示了他愿意放开技校经营的意愿,他向商人和厂长们承诺,若是他们愿意建立技校,邑府可以在税收和学校场地上给予优惠,并加以扶持!

    在得到了这样的承诺以后,造船业和航海业立即开始联合,创立了一个专门培养造船技工以及海员的航海技校,立即就受到了整个陶丘的欢迎!

    捕鲸以及从海洋上运回来的各种资源,令陶丘人见识到了海洋中蕴含着的巨大财富,很快航海技校就成为受陶丘庶民追捧的学校,无数人将仅有的身家交给技校,希望能够从中学到一门真的本事,让自己变得富裕!

    而在航海技校出现以后,陶丘各行业也见到了这种职业培训中所蕴含的丰厚利润,很快各种技校就如雨后春笋一般的建立起来了。这其中不仅有着制造高端武器的军工行业,有着炼钢以及机床改进和加工的机械行业,到后来甚至连远在符离草原的畜牧业都沉不住气了,将自己那娴熟的阉割技术都贡献出来开了一家技校!

    而所有技术类学校中,受到戴言重视的,还有着两家学校。

    其中一家乃是陶丘各大商人共同出资所建立的陶丘商学院。这所商学院,其课程几乎全是和商业有关,不仅有着会记,统计学的知识,其中更是有着组织行为分析、行政管理、商业的沟通与谈判,金融的管理、营销技巧以及领导力的培训等等。

    商学院一开始只是纯粹作为培养商业类人才的学校,随后它就慢慢就成为了发展人脉的地方,乃至于最后几乎变成了另外一个菏泽俱乐部,戴言对于这样有潜力的机构也不得不小心留意。

    而另外一家被戴言重视的技校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戴言对其如此关注的原因,就在于建校人的名气以及其对学校的经营方式。

    这所技校名为鲁班学校,创办者自称是当年著名工匠鲁班的后代,名为公输尺。

    这位公输尺在技术上非常厉害,他自己研究了一种专门加工木材的机器,可以轻易的用木材雕刻出一个人的雕像出来!而他所制造的木质家具,即使戴言这种穿越者都是极为赞赏的!

    公输尺没有加入任何一家工厂的兴趣,来到陶丘以后,他也只是偶尔用自己的技术加工几个高水平的木制品,比如受到戴言青睐的优质家具。其他时间也只是在努力的学习技术,和陶丘其他的工匠进行一些技术交换,比如他就通过帮墨家工匠设计水车的模型而学到了墨家工匠加工钢铁的技巧。

    当戴言放开技校的经营时,这位公输尺第一时间就向陶丘邑府提出了申请。对于这种有技术的工匠,戴言向来都是非常重视的,因此特别关照,给他一路开绿灯,很快公输尺的鲁班学校就建好,并开始收徒了。

    由于公输尺本身技术非常过硬,而且他特地将目光瞄准陶丘利润丰厚的行业并进行合作。比如陶丘的军工行业、造船业都是需要大量技术娴熟的木工的,公输尺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他将自己的一些技术拿出来,并且专门对准这些行业,立即就受到那些希望学到手艺之人的欢迎!

    公输尺不仅教授自己的技术,他还从陶丘的各家技校中挖出了数名优秀的技术讲师,专门教授其他门类,比如冶铁、烧砖等行业的一些技术。

    他经营鲁班学校,不仅仅只是赚钱的目的,戴言能够明显的看出他背后的强大野心!而鲁班学校甚至有着时代听都没有听过的校训:技术改变天下!

    如果不是戴言多次试探他,知道他不可能是现代人,戴言都要怀疑此人是另外一个穿越者了!

    他明显是想将他的先祖鲁班所遗留下来的智慧继续发扬光大,使得技术也能够和这时代的其他学派一样成为一门显学!就比如一直跟随在戴言身边的农家学派一样!

    虽然公输尺的行为和墨家之间有竞争,但是对于这样有理想的人,外加他的学校也开在陶丘这么一块地方,这些对陶丘都是有巨大作用的,戴言也是毫不客气的加以扶持!

    由于小学的教育初步兴起,因此中学的教育还并不十分急迫。戴言在数年之内,每年都发行了大量的教育债券,并兴建了更多的学校。

    当所有的小学都在陶丘布局完毕以后,戴言就开始为陶丘的中学教育布局了。陶丘的中学和后世不同,并不分初级和高级,而只有一类,并和陶丘的小学教育一样,都是四年的教育。

    原本陶丘的小学教育,时间就是非常紧迫,小学生每10天才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每年只有在两个学期末有着为期20天的休息,学习的任务可谓是非常紧张的!

    而中学教育相比小学教育就更加紧迫了!几乎是每半个月,方能有休息一次的机会。而每个学期末,只有不超过5天的休息时间,其他的时间都要进行学习!

    中学的教育和小学教育相比,差别不是太大,其中的知识大多是小学教育的升级版,只是其中学科重视的程度不同罢了。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地理和历史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而在中学教育以后,地理和历史就开始稍微弱化,因为在小学时用这两门学科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已经大致做到了。

    在中学,戴言对其真正重视的乃是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派。这两种学科是极为重视逻辑思考的学科,戴言更希望在中学阶段培育学生们的这种能力。

    而这两门学科对于整个陶丘未来的技术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陶丘的工业化要扩大,靠技校培养出来的技工固然重要,然而顶级的科学家却是更加重要!

    对中学生的培育,戴言就是向着这个目标迈进的。在中学的学习和对人才的选拔,有着更加严苛的标准!中学的最后阶段,也有着类似后世的高考!

    高考的录取比例,相比后世天朝的高考,其录取比例更低!因为整个陶丘只有一所陶丘大学,学生们最终的选择也仅有一个!

    陶丘大学从中学中的录取比例,戴言将其定在了8%,也就是陶丘每年一万多人的小学生,能够上中学的只有几千人,而这几千人中能够真正进入陶丘大学的,不过区区数百人!然而如此严苛的制度,在此时却是真正的受到了整个陶丘底层庶民的欢迎和拥戴!

    因为高考的出现,真正的让陶丘底层庶民们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尤其是宋国这样公族势力强大的国家,阶层是非常固定的!在这时代,还没有汉代所推行的察举制,也没有隋唐所发明的科举制。此时的天下,就整个天下而言,士族确实是在崛起,然而相对于各个国家内部而言,除了秦国的军功贵族集团开始逐渐冒头,崭露头角以外,其他各国都内部其实都是僵化的!

    在陶丘,经过戴言的教育改革以后,完全打破了这一僵化,使得整个陶丘更加活力十足!而在八年以后,陶丘大学吸纳了多年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从周边同样进行了部分教育改革的国家中吸纳了少部分的优秀学生,整个陶丘大学的生源质量由此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使得陶丘大学在与稷下学宮的思想角逐中,逐渐开始占据了上风。而陶丘,也最终开始变为天下的学术中心!

第二百二十三章 天堂之城:青楼() 
在陶丘的商业开始繁荣,工业开始崛起,而教育也被戴言逐渐改革的时候,陶丘的经济也跟着急速发展。这种蒸蒸日上的气象,自然也影响到了陶丘城内原本的繁荣。

    在戴言入主陶丘之前,整个陶丘就是天下的商业中心,大量的物资和财富通过船运输到陶丘,再从此地转运至天下,使得陶丘城内形成了最原始的服务业。

    陶丘的东城区原本为陶丘最富裕的地区,本身就有着大量的服务业聚集。在这里,娱乐主要就是为富裕的商人而服务的!

    那些高档的酒楼就不说了,这么多有钱人在此,没有点载歌载舞帮助助兴的怎么行?因此陶丘的东城区有着专门的女闾一条街,虽然不如临淄那样有着数百年的传统,但相比起天下的其他大城市,仍然要发达得多!

    对于这样的行业,如果按照后世某些有洁癖的人来说的话,绝对是对女性的蔑视,是落后的象征!不过,戴言却丝毫不这么认为!

    因为在后世,我煌煌天朝虽然从明面上禁止了这一行业,然而在南方的东莞却能闹得全国皆知,乃至于有些人不惜跨省去尝尝鲜。海外的香港、台湾友好人士,也都不惜亲自来到这一地方,就是希望能够品尝高标准的服务!

    而即使是海外,真正自由世界的发达国家,一样避免不了这样的行业存在。某些发达国家,甚至公开的通过法律,允许这一行业存在。由此可见,有需求就有市场,这话真是世间真理啊!

    戴言一向喜欢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如果不站在道德的角度看,而站在一地领主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行业存在是有益于陶丘的发展的!

    君不见后世的东莞,因为这一行业的存在而多拉了多少投资,最终使其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而齐国的管仲为了使齐国富强,乃至于让官府亲自参与这一行业!作为希望陶丘变得更好的领主,戴言有什么理由去禁止这一行业的存在?

    因此对这一行业,戴言只是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首先,他就向整个陶丘城中的青楼征收花捐,毕竟它们也算是陶丘本地的企业了,该交的税,他们总该交吧?

    随后,戴言又对其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由于这时代乃是华夏历史上真正的封建社会时期,宋国本身作为历史悠久的国家,也还有一些奴隶制残存的影子,青楼中也确实是有许多非人道的管理的。

    戴言通过陶丘新建立的骑警,乃至城管对这些青楼进行监督,不仅要仔细的鉴别其中**的来历,尽量不让陶丘附近出现逼良为娼的事。而对于青楼内部的管理,邑府也发了强制性的通告,要求所有的青楼不允许使用暴力手段来强迫**工作!

    在此之后,戴言又通过了一条针对所有青楼妓院的法令:所有接客的**,必须每三个月到陶丘特定的地区检查身体,违反者必将受到陶丘邑府的打击!

    在这一系列强制而有效的措施之下,陶丘的青楼行业如同被洗刷了一番。整个行业内,那些定位低端,内部管理粗暴的青楼最先被淘汰,而剩下的所有青楼,也都一番战战兢兢的样子,只想保证他们这一行业不会彻底的消失,丝毫不敢有二话!

    而对于这些人的识趣,戴言还是比较满意的。然而对于这些人的眼光,戴言却就是非常鄙视的了!青楼被他们做成这副样子,完全就是卖肉的场所,数百年内竟然也都没有什么创新,实在是令得戴言不能容忍!

    当然,戴言也并不是要让这时代的人见识一下“莞式三十六式”的服务是什么样,毕竟即使是在后世,能够做这一全套服务的可都是身心完全开放的人,这时代纵然比中国古代大多数时候更为开放,不过也达不到后世那样那样的地步!

    另外的原因,戴言毕竟是娶了一个赵国公主的男人了,这位彪悍的公主在家里可是有一些凶名的,戴言若是推出如此bt的花样,传到那一位的耳朵里,就算他不会被跪搓板,然而跟随公主陪嫁到陶丘来的那几位媵妾,他在短期内是绝对无法接触了!

    为了教导陶丘的青楼行业,什么是真正高素质的服务,戴言通过陶丘钱庄收购了数家经营状况不甚良好的青楼,随后将其内部的装修全部改造,并将这原来的数家青楼连在一起。

    随后他又通过濮阳兴的关系,从赵国邯郸引进了多位高素质的赵女,而后又通过白龙的关系,到韩国的新郑和卫国野王又招收了数位唱功极佳的女子来到陶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