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退兵,又归还了东海之地一百里,然而宋国依旧在伐越之战中扩张了大片的领土!

    这对于宋国这样的国家来说,可是许多年都未曾有过的事!而新扩张的领土,宋君其实也是无法去进行管理的,而只能分封给国内的一些弱势小贵族。

    这块大致从后世的盐城一直到达上海的广大领土,被称为九夷之地。这片九夷之地,分布上多达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部族。而九夷之地在以前虽然属于越国,然而实际上这仅仅只是名义上的。各个部族的族长,直接向越王进贡一点土特产,表示臣服,也就可以了。如果越国真的要对它进行管理,收取税负,那么对不起,这些性格粗蛮的东夷部族们可不是好惹的!

    说得直白一点,这块九夷之地其实就是一块还未被华夏文明之光照耀的野蛮之地!如果历史不发生偏转,它的大规模开发还得等到几十年后的楚国春申君被分封到此地!

    这样的地方,你想去建立中央集权式的统治,直接派遣地方官员进行管理,恐怕不出几年,这样的地方就完全不归宋国管了!

    好在宋国毕竟是历史悠久的大国,对于新扩张的土地如何处理,乃是有着丰富的经验的:这就是分封制!

    说道封建制,后世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制度,它造成了国家的分裂,破坏国家稳定等。诚然这些都是封建制的缺点,但是不可否认,封建制在国家和文明的扩张方面,乃是有着极其强大的优势的!

    周朝能够以区区渭水边的百里弹丸之地,历经两代人的时间就崛起,成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大国,靠的就是封建制!

    在文明的初生阶段,许多部族都是处于蒙昧状态,而地方的势力太强大,必须派遣值得信任的人过去直接统治。周朝选择了从血缘出发,将周王的亲戚们按照亲疏程度,逐渐分封到不同的地方。这样,凡是被周的封国所统治的地方,最后都会打下周文化的烙印,而这样的地方经过周礼的熏陶,最后也必然会永久成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了。

    而宋国在建国以后,也借鉴了周朝的这种统治,开始不断的征讨四方蛮夷,成为如今方圆五百里的国家。

    而自从晋国崩溃,宋国灭曹以后,宋国的国势日渐颓丧,已然许久没有扩张领土了。一直到如今的子喜夺权即位,对宋国进行了部分改革,使得宋国重新开始强大,并且夺得一片如此广阔的东海之地。

    东海之地,在如今的宋国眼中乃是蛮夷之地,然而他们也还是想让这块土地永久成为宋人的家园的。因此将国内一些小贵族分封到东海之地,这既可以排解这些贵族们对睢阳的怨气,同时也可以让宋国增加一大片真正的领土,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然而或许是宋国国势颓丧太久了,两百余年没有再扩张,如今骤然将新获取的土地分封给贵族们,却是有了不少的麻烦。

    最大的麻烦就是宋人如今的勇武不如这些野蛮的东夷部族!

    虽然此时天下各国无岁不战,各国的尚武精神也都没有丧失。然而宋人毕竟长期处于中立,较少介入天下的战争,随着小贵族们分封到东海之地的宋人长期拿惯了锄头,又怎么能够和那些常年身背弓箭,在东海之地的丘陵上捕杀猎物的东海夷民相比?

    即使这些宋国贵族组成了联合的行动,然而在对抗当地各部落时,也是非常被动的。

    戴言详细的听完了皇甫雍的讲解,算是知道了东海之地的状况了:东海的夷民结为联盟共同对抗他们,如今他们在东海之地的统治已然有着危机了。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去请求睢阳的帮助呢?”戴言问道。

    皇甫雍一脸冷笑的回答道:“我们并非没有向睢阳请求帮助,不过目前齐国和楚国已经注意到东海之地,并开始将自己的势力逐渐往东海之地渗透了!睢阳如何敢得罪齐国和楚国这样的大国?”

    戴言一听,也是有些无语。不得不说,宋国的高层在这方面确实反应太迟钝,而且也太过胆小了。

    “那么你们需要些什么帮助?”戴言直接问道。

    皇甫雍回答道:“我等听说陶丘如今的铁器非常不错,我等想从睢阳借一批武器来增强手中的实力。”

    这些宋国小贵族分封去东海的时候,光是迁徙自己的族人就几乎将自己手中多年的积蓄花得差不多了,如今他们要买武器,也没有多少积蓄了,所以他们只能从陶丘“借”武器。

    戴言一听到皇甫雍的话,立即开口了:“族兄何必如此客气,若是能够帮助你们稳固在东海的形势,我就算资助你们一批武器又如何?武器我可以给你们,不过因为这些武器并不是我自己制造的,而是由陶丘本地的商人制造的,我也不能强逼着他们将武器交给你们。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族兄能否接受?”

    “子偃有何要求,请尽管直说!”皇甫雍知道关键的条件来了,也不得不细细的竖起耳朵开始打听起来。

    “其实也没什么,商人们都是一些唯利是图之辈,所求的无非也就是钱财而已。但是你们手中没有钱财,却有着丰富的资源啊!东海之地,毗邻东海,若是能够像齐国一样,兴鱼盐之利,获利不知道能有多少!如果你们能够给予商人们在东海之地晒盐的请求,我们大可以联合组成一个商行,你们提供场地,而我和陶丘商人们提供技术和钱财,共同制取食盐!而食盐贸易所获得的钱财则由大家来分成,如此岂不是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戴言兴奋的说道。

    皇甫雍一听到戴言的话,在知道自己不用出任何钱,只是许诺在未来提供土地给陶丘商人们晒盐,就可以得到大量的武器,也不由得大喜。

    戴言随后又继续说道:“其实你们同意这样的方式,对你们还有意想不到的好处!若是陶丘商人们前往东海之地,那么商人们手中的商船或许可以帮助你们对付当地的野蛮部族出力!要知道,如今即使是在济水和大河上,那些水匪已经不是我陶丘商人们的对手了,有那些商人们的船只往来,并且和你们有了利益关系,那么帮你们对付当地部族岂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皇甫雍由衷的赞叹道:“子偃的建议真是太好了,我立即就可以代表东海贵族们同意你的要求!”

    戴言随后又劝说皇甫雍道:“族兄,我还是要劝你们一句,那些东夷地方部族们你们固然要打击,然而你们却也不可不团结其中的人才!对于你们领地上的这些人才,也切不可有所歧视,你们也得如太公治齐一般,给予这些人才真正的重视。如此,东海之地方能成为你们真正的领地啊!”

第二百零七章 实业帝国:盐城() 
淮水上,一艘带有风帆的新式车轮船正在航行。

    “曹公,您别看如今的这条水道如此平静,在半年前,这里可是匪盗横行的!”车船上,陶丘大商人猗蔚面带笑容的对着河面好奇的戴言解说道。

    “哦,看来你们的实力不错嘛!不过区区两个月,你们就将沿岸的东夷盗匪全部扫荡干净了!”戴言看着平静的江面夸赞道。

    如今已是皇甫雍向戴言求助的两个月以后了。自两个月前皇甫雍向戴言说明了东海之地所面临的困境以后,戴言就积极出马,开始帮这些东海贵族解决困境了。

    他先是通过菏泽俱乐部,召集了一批大商人,和他们说起了东海之地的困境,也告诉了他们若是帮助东海之地渡过此次难关,就可以有机会在东海晒盐时,所有被召集来的商人全部心动了!

    盐业的利润有多大,在场的人没有不清楚的!因为在场的商人里就有着一个大盐商:猗蔚!大家几乎不需要去询问,只看猗蔚这几乎堪比陶丘君的家底,就能知道盐业有多么挣钱了!

    因此几乎就不需要戴言多说什么,这些商人一听说了东海贵族的条件,大家立即出钱从陶丘采购了大量的武器,通过戴言交给了东海的贵族。

    而东海贵族在得到了这些装备精良的武器以后,宋人在实战上稍微弱势的局面立即就得到了改观,这些贵族在东海之地的地位也立即变得稳如泰山了。

    有了这些事还不算。当宋国贵族在东海之地站住脚以后,陶丘的商人们根据上一次集资购买武器的比例,又重新筹集了一笔巨资,开始前往东海之地的中心,淮河的出海口,一个叫做海陵的小城邑,开始晒盐的工作了。

    这些商人中,有着经营盐业经验丰富的大商人猗蔚。凭着老祖宗猗蔚当年在河东盐池所留下的家业,猗蔚的手中也是有着广泛的食盐销售的。然而在他看来,河东盐池有着天然的问题不好解决,从而限制了它的产量和继续发展。

    首先河东盐池地处群山之中,即使曾经的盐业大亨猗蔚自行出资兴建了一条运河,从而解决了盐的运输,猗氏在盐业市场上的占有率却并没有继续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

    这一切自然是因为海盐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池盐了。猗蔚曾经派人去齐国打听过,齐人获取盐都是直接用海水晒盐,产量比河东的池盐要大得多。而齐人所得到的盐直接通过河水、济水来运输,使得它的运输成本也是极为低廉。而盐业的销售,齐国都是不允许私人来做的,都是由官府统一垄断来制作并销售的!

    在猗顿的时代,他可以凭着高超的管理技巧以及独特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价格上打破官僚气息浓厚的齐国盐业,将齐国的盐业挤出三晋的市场。然而一旦齐国回过头来,想办法开始控制成本,河东的池盐就完全不是齐国海盐的对手了。

    因此猗蔚非常清楚,若要打破齐国对盐业的垄断,就必须获得一个交通便利的出海口。然而沿海地带,大部分都是被齐国所占据。少部分名义上属于燕国和越国的海岸,其实都是蛮人丛生的地带,压根就不适合制盐!

    然而当戴言已经获得了东海之地贵族的授权,允许其在他们的土地上大规模晒盐时,猗蔚就知道这绝对是一笔利润高昂的生意!他立即就对这样的生意极感兴趣,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东海贵族。而戴言和陶丘商人出于对这位大盐商的信任,也将盐业的管理全权交给这位大商人处理,各大商行只是派出财务监督人员进行监督而已。

    海水晒盐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技术,它不过是通过各种盐溶度的不一样而析出不同的盐。用熬煮的办法,固然能够很好的控制盐水的浓度,从而控制析出的盐。然而当戴言命令墨家的弟子们为猗蔚的工匠们讲解了溶液的确切知识,为他们讲清楚了盐水的浓度、溶液饱和,盐的结晶等事项后,猗蔚配合着自己家族的秘密,分别建造了引水池、蒸发池以及结晶池以后,很快就解决了海水晒盐的问题,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盐!

    在猗蔚心中,唯一遗憾的地方在于这个盐场不是由他私人垄断,而是由陶器君、陶丘商人以及东海贵族们合股所控制的,这使得他的利润大大的摊薄了。

    然而合股经营也是有好处的!自打东海之地有商人们的晒盐产业,那些希望能从卖盐中获得收益的商人纷纷往来于陶丘和海陵之间,将这沿途的盗匪全部一扫而光,这也使得东海的食盐在运输商的成本低于齐国,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在天下和齐盐竞争了!

    而这座东海小城也随着陶丘商人们的来往而有了一个新的名字:盐城。

    戴言在听说了这座东海小城随着陶丘商人的扩张而变得愈加兴盛时,就对此非常感兴趣,一定要亲自前往这座城市来仔细的考察一下。

    因此他选择了在盐城最有影响力的商人猗蔚作为陪同,亲自来到这盐城进行参观。

    “主君,前面就是海陵邑,也就是我等俗称的盐城了。”在淮水入海口不远处,猗蔚指着岸边的一座小城对戴言说道。

    戴言极目望去,这座城市的确是一座小城。它的城墙及其简单,甚至不是石头做的,而是一个木栅栏所围成的城邑。这样的城邑别说和陶丘比,就算是和丰邑也是完全没法比的!

    然而当戴言下了船,亲自走进这盐城时,方才发现此地的不简单。

    这里乃是一座小小的城邑,然而来往的商人却是络绎不绝!甚至连丰邑作为茶叶的批发地,拥有的商人都没有这座新兴城市的商人多!

    而此地虽然看似简陋,然而它的防御却是极为严密!当戴言在盐城中的贵族迎接下走入这座城邑时,不仅发现了满是精锐武器的宋国族兵,其中还有不少精壮魁梧的商人护卫,甚至戴言还从其中看到了不少东夷人所组成的族兵!

    戴言随后就向此地的贵族皇甫雍问道:“你们不是还在和东夷开战吗?怎么还有东夷人佩戴武器在这盐城中?”

    “曹公这就有所不知了!虽然这些人一样是东夷人,然而他们和那些行事凶蛮,不知礼义的东夷蛮族是不一样的。这些东夷人也都曾听说过中原的富庶,心慕华夏,愿意向我等效忠并帮助我们打击东夷蛮族,乃是我等能够在此地立住脚的最大帮手!”皇甫雍向戴言解释着道。

    戴言本想去劝解一番,让他们警惕这些异族人对他们的威胁。然而话到嘴边又收进了嘴里去了。自己先前还劝这些东海贵族善用东夷人才,这些愿意投奔他们的不就是人才吗?华夏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包容的文明,这些宋国小贵族经受了多年的礼义熏陶,然而他们也并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不能接纳一些白眼狼了!

    盐城这座城邑,称之为城寨或许更贴切一些。它的兴建时间也确实并不长,不过数年而已。然而它虽然兴建的时间短,然而明显可以看出它和内地城邑的不一样,它乃是一座不断处于扩张期的城邑。

    至少戴言在这座城邑里,已然发现了三道围成圈的栅栏了。若不是城邑的不断扩大,又怎么会出现这么多道城寨?

    而这座城邑尤其令人惊叹的,乃是靠海边那长达近十里的盐场。远远的望去,整个海滩都被一团团的白色盐山所覆盖,甚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