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宋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打造宋帝国-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戴言任命官员,并赋予他们自行招募吏员的权力,也并非是想偷懒,而是在做一种迎合这个时代情势的行为。要知道这时代即使是一个国家权力最大的六卿,到了秦汉扩张而成的三公九卿,也都是可以自行开府建牙,自行任命官吏的。

    这其实是中央集权的初期所不得不做的妥协行为。只有到了隋唐时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以后,皇帝才算是掌握了任命具体官吏职位的权力。即使如此,这一权力后来也被官僚系统慢慢侵吞,最后普通官吏的人事任免大权逐渐落入吏部的手中。

    在分割了整个陶丘的片区,将大家的职位都分配好以后,大家或是自行任命自己的弟子,或是召唤同乡,或是通过自行的招募,很快就在陶丘构建了一个完备的官僚体系。

    这一官僚体系比起陶丘原本那微小的邑大夫府要庞大得多,而它运转起来的效率极高,并很快就得到了考验!

    这一套官僚体系完成以后,戴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齐管子的专家配合,一起将整个陶丘所有不符合防火标准的地方全部拆除!

    由于陶丘的违建地方实在太多,尤其是南城的贫民生活的地方更加贫困,许多人压根就是随便拉了一个棚子就来居住了。而戴言若是就这样拆掉这些建筑,必定会造成数不清的贫民无家可归!

    戴言很快就发布命令,将所有游侠的老巢,他们本身被没收的住宅全部开放出来,供那些贫民居住!

    当然,考虑到贫民们都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而那些游侠的住宅和游侠巢穴加起来的数量,与无家可归的贫民相比,完全就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面,戴言也压根没有让这些贫民立即就享受那些游侠“人上人”的打算!

    他将所有收缴的游侠房产全部隔断,像后世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出租屋一样,将它们打造成一个个的小隔间,然后将所有无家可归的贫民全部迁进去。

    当然,有了这样的房屋,陶丘这些底层的庶民们,居住条件也一下子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这些游侠的住宅和老巢,不会像庶民们自己搭建的草棚那样还会漏雨。

    而对于提供给这些庶民们的房子,戴言也压根没有免费供应给他们的打算。所有住进这些房子的庶民,戴言都象征性的收取了一定的租金。

    这倒不是戴言为人小气,想如此压榨这些底层的庶民。而是他非常清楚,若是免费提供给这些庶民们住宅,他们一来不会太过珍惜,二来得到了东西上进的**就会少得多,他不想要一群已经满足了的领民,他希望他的领民都是永不满足,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人!

    整个陶丘被戴言使唤那些游侠仔仔细细的清理了一遍,又将城内的违建全部拆除以后,使得整个城邑看起来就比以前整洁多了,让整个城邑都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八十章 整顿秩序:编户齐民() 
在建立了执行力强大的官僚系统以后,戴言接下来就可以放手的在陶丘干自己想干的事了。

    他在让整个陶丘都变得干净整洁,有秩序以后,也在想着让整个陶丘的人口结构变得清晰可见,变得有秩序。因为他已经受够了邑府对所有陶丘庶民的一摸黑!

    在一个城邑进行具体的施政,如果连整个城邑的人口结构都不能清楚的知道,那怎么颁布命令?戴言作为一个能创建科学学派的人,脑子里一心想着的就是精确。而施政的对象和施政后的效果,他都必须要坚实可信的数据来作为说明!

    因此,在他的这一思想的驱动下,整个陶丘由此开始了浩浩荡荡的编户齐民工作。

    作为一个流动人口能占一半人口的城市,戴言在开始编户齐民以前,首先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将整个城邑各区内的大小街道进行分类并对其命名。随后,他不仅在每条街上竖立起了木牌将街道的名称标示出来,每家每户的门墙上都订上了特制的编号,具体的地址由此变得清晰可见。

    如果后世还有刘邦的话,在历史书上原本的记载“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或许会变成了“沛郡丰邑中阳里泗水路xx号刘公之子”。而这种细节看似微小,实际上背后代表着陶丘官僚系统的扩张,以及戴言对于陶丘基层控制力大为增强的表现!

    有了具体的地址,戴言也就顺势将整个丰邑的不动产做了一个统计,将其做了一个完整的登记,并且给所有的房产发布了产权证明。

    相比后世那困难的不动产登记,在陶丘的登记却是要容易许多。因为整个陶丘乃是最新打造的官僚系统,所有被任命的主官目前在这陶丘也都没有任何的利益,自然不会去阻碍这样的事。

    而在陶丘拥有房产占据大头的,则大部分都是那些商人们。这些商人一开始还对这样一种不动产登记的做法有些怀疑,并不想全力配合大家的工作。

    很快,面对这样的问题,戴言立即就颁布了新的关于不动产的法律。在这部法律中,他明确的规定陶丘商人的私人财产将受到保护,未经私人允许,他人不得侵犯。但是你若想得到保护,就必须能够证明自己拥有这些私人财产。

    对于房产他的态度极为明确:凡是没有进行实名登记的房产,没有产权证明的房产,一律视为无主房产,邑府将有权力没收!

    在这种软、硬两项政策的施压下,一向弱势的商人们也不得不就范,纷纷将自己名下的房产全部登记。在完成了房产登记以后,戴言很快就在丰邑加增了他到来的第一项税收,而这项税收的加征,竟然少见的得到了支持!

    这项加增的税收就是不动产中的契税。这项税收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大家交易房产的时候,来到各区政府进行交割时,政府对新近交易的房产按其价值的1%收取的税收。

    为什么这项税收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呢?这其实要和中国古代的房产交易说起。

    古代的房产乃至土地都是有地契的,只不过这样的地契并不是像如今戴言所发布的产权证明一样,是由邑府发布的,而是由地方上“德高望重”者亲自来确认的东西。

    虽然中国历朝历代对于房产和土地的交易限制很严,然而由于政府的执行力不够,在民间其实还是存在大量的土地交易行为的。

    若是地方上大家有私人的房产、土地交易,大家就会去请地方上这些有地位的人,并邀请其四周的邻居,来到交易双方面前来共同确认交易的完成。也就是说,这些地契的公信力,完全是凭着地方上这些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来保证的。

    是人就会有**,这些所谓“德高望重”者自然也不会例外。他们以自己的名望见证房产和土地交易的过程,当然也不是免费的!而对于那些过来见证的邻居们,新主人也自然需要备上一份厚礼加以感谢!

    且不说交易房产时给那些有名望的人和四周邻居送礼,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支出了,这笔支出远远的超过戴言所规定的契税。更加重要的是,有了这些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你所选择的房产和土地交易对象,是很容易被对方所摆布的。

    地方上任何有名望的人,必然有着强大的势力。如果他看上了你的房产、土地,你又不想卖给他,而想卖给别人,对方不给你进行公证,你是压根无法卖出去的!

    这就使得这些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进行土地兼并的能力大大提高,而底层庶民们破产时的遭遇也会由此更加凄惨!

    戴言做出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触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然而他却丝毫不在意!在他看来,在陶丘,提供公信力的只能是邑府,只能是法律,这些所谓的地方“名士”、豪族,哪凉快哪待着去吧!

    而有了具体的房产和地址以后,整个陶丘剩下的编户齐民工作就比较容易了。无非就是按照具体的地址将所有商人、庶民、工匠等以具体的家庭登记起来,并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发放简单的身份证。

    这其中,登记每家每户的具体信息不是难事,最难的事反而是庶民们的姓名不好确定了。

    要知道这时代,许多庶民甚至连姓和氏都没有,就更别说名了。登记的人不得不想了各种办法,一是让他们回忆自己祖先的名望,二是让他们想想自己的家乡,这两项都想不起来的,登记的人就随便让对方自己给自己起姓氏,连姓氏也不会起的,登记者就不得不把自己的姓氏赐给对方了。而对于庶民们的名,登记者之前对于姓氏就已经极不耐烦,后来就直接按照数字来取名了。

    由此竟然产生了许多类似“田中一郎”、“中村浩二”这样的奇奇怪怪的名字。

    最后当戴言看到了这些奇奇怪怪的姓名以后,他不由得感叹:“我总算是知道山本五十六这样的名字是怎么得来的了!”

    说起来,如今陶丘所面临的编户齐民局面,确实和日本明治维新前的局面极为相似。日本明治维新前,大部分底层百姓和农民都是没有名字的,而在明治维新以后政府规定必须每个人都有名字,农民们匆匆给自己起的姓名,也确实不会有多么好,只能落得个如此局面了。

    这两者都是政府需要对整个社会的所有阶层进行精确的管理,而本身社会水平的极度落后所造成的。

    对整个陶丘所有有房产,有实际居住地点的人进行了实名登记,完成了编户齐民。戴言随即又将目光瞄准了那些外来的流动人口身上。

    戴言很清楚,一个商业城市,其中的流动人口,就是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如果不将这些流动人口给处理好,就不能够使陶丘真正的有秩序!

    对于这一点,戴言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办。这个时代,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可是有着一个极其成功的例子:秦国!

    商鞅进行编户齐民,并且用了强大的连坐之法,到后来连他自己都逃不脱他在秦国所编织的这张巨网,弄到作法自毙的下场,由此可见秦国这种制度的强大!

    陶丘和秦国截然不同,陶丘可是纯粹的商业城市,流动的人口往来太过于频繁,如果对流动人口实行像秦国那么严格的法令,那么恐怕整个陶丘的商业必将大受影响。这样一来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戴言是要通过规范陶丘的秩序让陶丘变得愈加繁荣,而不是让整个陶丘变得愈加衰败的!

    因此他参考了秦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办法,对所有的酒舍、客栈、旅馆等规定:凡是有外来客商住店,必须登记住店者的国籍、姓名、年龄、面貌等,以供邑府查询。对于可疑人员,必须及时上报。

    只是留待一份资料,并举报可疑人员,对于所有的经营者们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有了这些大致的信息,邑府其实也可以大致的判断进入陶丘的各国流动人口了,如此就可以判断出这部分人口的基本走动趋势,对于流动人口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就不会使得陶丘骤然面临大乱了。

    而外来的商人和游士,也不会因为不能完全确认自己的身份而在陶丘露宿街头,陶丘的整个商业环境也不会受到影响了。

    如此皆大欢喜的策略,才是治理陶丘的方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八十一章 整顿秩序:交通管理() 
完成编户齐民以后,戴言又将目光瞄准了陶丘的又一项混乱的事物上:交通拥堵不堪!

    没错,这时代的陶丘,已经有了后世一样严重的交通问题,其严重之程度远远超越后世,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贸易了。

    其实要说起来,这个时代只有少数人有马车,没有后世那么多的汽车,大家交通基本靠走,外加陶丘的街道原本就极为宽敞,本来不应该出现交通拥堵现象的。

    然而随着菏水的开凿,陶丘崛起为天下商业中心,这座城市的商人和贸易激增,整个天下的商人几乎都一窝蜂的涌到这座城市来。

    跟随着这些商人来此的,还有着大群的货物。而这些货物在从码头卸货以后,也必须通过城门运输到北城内的交易中心进行贸易。

    如此多的商人,如此多的货物,都要进城出城,不造成拥堵怎么可能?

    尤其是整个陶丘最拥堵的北门,陶丘人有一句很形象的说法:智者不从北城走。只要是聪明的人,若是要进城出城,就不会往北城那边走,因为到了那边,你压根就出不去,也进不来!

    每一个进北门的商人和马车,最少都要排起半个时辰以上的队伍。许多商人从济水码头上卸货以后,甚至不得不多跑上一圈,绕道东城门和西城门入城!这样的事,谁能忍?

    这几乎令得戴言立即就想起了他后世在深圳时听朋友讲起的经验:英雄难过梅林关!当时朋友就对他讲起了这种经验,在深圳千万不要在上下班高峰期通过这座关口,如果没有必要,也最好不要随意的进关出关!

    城邑的拥堵已经限制到大家的出行,这乃是多么严重的事?尤其是陶丘这样的商业城市,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如果不能将这拥堵问题解决,这座城市给大家的体验乃至于它今后的价值,都会严重的削弱,必须要将其彻底的解决掉!

    而在戴言眼中,这么一座几十万人口的城邑会有如此严重的拥堵问题,其实大部分还是这座城邑的管理者没有经验造成的。

    数十万人口,放在如今的战国时代算是天下的超大城市了,放在后世不过就是区区一个县城的水平。只要政策制定得好,拥堵问题必然能够大大的缓解。

    因而,在此之后,戴言立即从乐毅的卫尉府中新设立了一个部门——行走司,专门负责来管理整个城市的交通。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对于交通的管理,其实已经有了,而且还有着交通规则。这时代的交通规则与后世相比也是极为不同,礼记有云: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即在路上走,男人走右边,女人走左边,车子走中间!

    戴言对于这样的交通规则极为不屑:男人和女人一起走难道就有什么问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