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第一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日第一战-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么你对突厥人应该很熟悉的了?突厥人的威胁越来越大,我们边境上的西伊州处处都是战场。你不仅要训练好士兵,更要监管好百姓,对那些敢于私通突厥人的百姓,从严惩处,绝不手软。”

    “是的,将军大人,卑职定当铭记在心。”

    “很好,由李将军带你去熟悉一下西伊州城的情况吧。”

    逛完了西伊州城,敬寒和仁轨又两人开始了叙旧。

    “好,行了,我吩咐下去,我好好地给你接接风。”敬寒道。

    “寒哥不必了,我要去西伊州南营了。”

    “怎么这么急,你上任是三天后的啊。”

    “我想早点去防区检查点东西。”

    “哈,哈,哈,你还真认真啊。”

    所谓的西伊州南营不过是用一些简易木栅栏和土堆筑起来的一座简易军营。

    因为突厥和西域诸国若要侵犯大唐,西伊州城会首当其冲,除非西伊州城被攻破,西伊州南营才会发生战斗,所以南营驻扎的不过是一些老弱病残的唐军共计一千六百多人。

    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大帐中,一名突厥军官正向乙毗咄陆可汗汇报斥候刚刚传来的军情。

    “你说刘仁轨到西伊州城南营任职了,确实可靠吗?”乙毗咄陆可汗问。

    “大汗,千真万确的。”

    “好,这小子两年前在玄阙州抓了本王的大将军薄布恃勤,薄布恃勤就像我的亲兄弟一样,传令下去长途奔袭,绕过西伊州城,把刘仁轨抓回来,我要换回我的大将军,或者我就放狼咬死刘仁轨这小子。”

    西突厥的一名苏巴什1葛逻禄带领着两千精锐骑兵向西伊州城出发了。

    因为是长途奔袭唐朝军营,葛逻禄不敢明目张胆,唐境后,葛逻禄率领三百士兵改装易服,装成商队,先行,其他突厥骑兵昼伏夜行,居后策应。

    因为可汗的命令只是要求抓回刘仁轨,所以狡猾的葛逻禄并不打算和大唐铁军硬碰硬。在多日跟踪了仁轨后,葛逻禄终于选择了一日仁轨到西伊州城办公后返回南营黄昏时分的小树林下手了。

    仁轨的战马被绊马索绊倒了,仁轨陷入了突厥兵的重围中,眼看其力竭就要被突厥兵擒获。

    一名戴着斗笠的骑士策马冲入突厥兵中,将仁轨救上快马,突出了重围,绝尘而去。

    脱离险境后,仁轨对那名戴着斗笠的骑士道:“多谢义士伸手援助,敢问义士尊姓大名?”

    骑士脱下了斗笠道:“我乃白水赵振威,早听闻刘将军大名,今见突厥贼子多次跟踪将军,欲对将军不利,才备好快马,助将军脱离险境。”

    “哦,义士高义受刘某三拜。”

    赵振威赶忙搀扶道:“将军不可,将军为保家卫民,不可向我这一介草民行此大礼。”

    “赵英雄,不知作何营生?欲往何处?”

    “本来贩些铁器卖予突厥,又贩些突厥的良马回华夏出让,奈何现在的突厥大汗和大唐交恶,不予生意贩卖,反而截杀汉人商贩,若将军不弃,小人只好追随将军杀敌报国了。”

    “好,好,好,赵英雄若能和刘某一起保家卫民,是我大唐之幸啊,哈,哈,哈。”仁轨开心地笑道。

    仁轨又立刻传檄西伊州城调动兵马,围剿那些突厥兵,葛逻禄带领两千突厥军,最后只率领不到四百人的突厥兵逃回了草原。

    这一天,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在巡视着自己的领地,被关押的一名汉族女奴隶叫道:“可汗,求求您,放我们出去吧,我的孩子都生病了,我们不是想逃跑啊,只是想回家看看而已。”

    其他的汉族奴隶也跟着求饶起来。

    乙毗咄陆被喊叫声嚷得心烦意乱,一挥袖子回大帐去了。

    回到大帐,乙毗咄陆问身边的近侍:“我们有多少汉人奴隶?”

    “二百多。”

    “哼,这要全卖了,也卖不得多少钱啊。”

    乙毗咄陆又问葛逻禄:“怎么你从汉地只带着四百儿郎逃回来后,总是魂不守舍的?被刘仁轨吓怕了?抓汉人奴隶,抓的人也是这么少。”

    “可汗,小臣真是没脸见您。”葛逻禄惶恐地说。

    “你给我记住,下次去抓汉人奴隶,给我抓现在四倍的人。只要你能做到我就给你充足的食物和武器,明白了吗?”

    “明白了。”

    “买卖奴隶的商人什么时候来啊?”乙毗咄陆自言自语地问道。

    因为西突厥王廷的长期流动性,奴隶商人要花许多时间才能赶到的。

    终于,西突厥王廷在大草原上举行了秋季的大型互市节,来自五湖四海的商人都可以前来交易,买卖各类东西。

    乙毗咄陆的女儿突厥公主阿妮玛仰正挥舞皮鞭驱赶着汉族奴隶到互市上去。一名老汉人走慢了,就被阿妮玛仰不断地用皮鞭驱打。

    老汉人厌恶地对阿妮玛仰吐了一泡口水。虽然没能吐到阿妮玛仰的身上,但还是让她很是愤怒。

    阿妮玛仰抽出了身边的木棒,高高举起打算好好揍老汉人一顿。突然,她高高举起的木棒,被人抓住了她的手,挡住了。

    那人道:“奴隶打坏了,可就卖不得好价钱了。”

    此人正是一名穿着狐皮大氅的奴隶贩子,蒋阿牛。

    身边的张正斌也谄媚地笑道:“公主这么漂亮,犯不着和一个奴隶一般见识的。”

    1苏巴什是突厥的中上层将领官职,统帅部队为数千人至一万人。

第六十八节唐化倭后() 
高大人若能转达我国对大唐的诚意,那实在是最好不过了。——宝皇女日本第一位女天皇

    再次书分两头我们再看一看大唐帝国和倭国的邦交情况。

    “太宗在粉碎了******之后,以这些人为辅助军,在以后的20年中,使突厥斯坦的突厥人和戈壁上印欧种人的绿洲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一个受到震惊的亚洲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陌生的、史诗般的中国。决不向蛮族求和,也不以重金去收买他们撤兵,唐太宗扭转形势,战胜他们,使他们害怕中国。”——【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天可汗是唐代少数民族首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称,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军队,太宗皇帝及名将们的文韬武略,唐朝打服、臣服了不少国家,唐太宗李世民成当时天下的共主。当然,大唐不承认李世民天可汗身份的国家还是有两个的:其一是高句丽,另外一个就是倭国。

    高句丽是来明的,不臣服,不进贡,偶尔还对大唐寇边一下。就是跑到了高句丽的隋朝的残兵败将,也被高句丽收编成了自己国家的武装部队,一副你要战就战的势头。

    对此唐太宗当然不高兴了,虽然有征伐高句丽的念头,但是山高路远,真要打,就得好好准备一番。因为隋炀帝三征高句丽都是打败了的。至于小倭国,那也是延续了隋朝时候的老样子,明面上不像高句丽那样和你大唐搞对头,但实际上,也是不服大唐的。在那万国来朝觐大唐的时代,倭国就是不来,他们即便和大唐搞外交,也永远都恪守对等原则,绝对不表达自己是对方臣属的意思。

    当然,倭人自古并不傻,对于唐朝的先进和强大,倭人是佩服的。倭国虽不是唐朝的藩属国,但是倭国的上层对于唐朝先进的东西都有一种倾倒及膜拜的感情。王公贵族都能以取个唐朝名字,会说唐话为荣。

    公元630年,舒明天皇继位第二年,小舒就派出了犬上御田秋为使者,出访大唐。犬上也就是史上第一位遣唐使,小犬可是有着显赫生世的贵族,其祖先可追溯到五百年前,公元130年时候的稻依别王,犬上本人当时也是倭国的重臣,位居第三高冠的大仁。

    犬上到了长安后,受到了大唐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小犬在大唐一待就是两年,这两年他可没闲着,全面学习、掌握了大唐农、工、商、兵、法、户、佛等方面的先进东东。

    觉得终于掌握的差不多了,犬上于公元632年8月,贞观六年,决定启程回国。

    由于比较能够搞交际,所以犬上在唐期间受到了大唐朝野上下的广泛好评,现在他要回国了,大伙都依依不舍,李世民更是专门派了一个人一路护送犬上回国。

    送犬上回国的唐朝高官叫高表仁,时任新州刺史。

    高表仁是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爹叫高颖,早在隋朝开国时就是功臣,高颖为隋朝开国时的宰相,并和太子杨勇结为亲家。杨勇被废后,杨广登基。杨广处死了高颖,流放了高表仁。直到隋灭唐建,小高才有了翻身的机会。不过后来隋末农民大起义,隋炀帝再也没空管那些被流放的人,小高可能在流放中吃的苦头不多。所以,后来在唐朝为臣后,还是一副皇帝第一,尚书仆射第二,老子天下第三的派头。

    临走之前,李世民还特意召见了小高,说:“朕遣爱卿去倭国,可明朕意?”

    高表仁立刻叩头不止,说:“微臣明了,微臣明了。”

    李世民见小高如是说,不再言语,会见就此结束。

    在高刺史大人看来,皇帝的意思不外乎两个:一是小犬会来事,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派自己送君千里;二是大唐为万国朝拜,皇帝都是天可汗了,实在没理由不让一个海外小邦来朝。

    当然了,李世民并非一直都是正确的,也并非从来不犯错。他的本意是好的,派小高好好出去历练一番,完成了外交使命,回来后也好提拔小高。可惜小高出生高贵,这种官二代聪明有余,但是待人接物之类,未必够格,出去搞外交能圆满完成使命吗?

    一行人坐船一个多月,顺利抵达了难波津,也就是现在的大阪港,在接受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又启程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飞鸟。

    到达飞鸟后,犬上先进王宫复命,小高则在驿馆等候召见。倭方告诉小高,数天后,天皇的皇后宝皇女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将在飞鸟寺接见他。

    飞鸟寺是日本最悠久的寺庙,建于公元596年,至632年,都快有四十年历史了,在当时的日本相当于国寺,在那里,级别是相当地高了。

    会见的日子到了,几乎倭国的全部皇亲重臣都到场了,好一睹****大臣的风采。

    说是接见大唐使臣,实际上还不是一干倭国重臣围着高表仁在寺庙里走一圈,看看飞鸟寺近四十年来建成的风景,海阔天空地吹点散牛。

    小高觉得一辈子没有这么风光过,于是走完了一圈,还想再走一圈。

    宝皇女连忙表示****上臣想走到什么时候,我们就陪您走到什么时候。

    小高听了这话后,十分高兴,说久闻倭国学我****礼仪十分用心,今日看贵国的待客之道果然得我****礼仪的精髓啊,我回国之后一定会如实向天可汗陛下如实禀报。

    高表仁为表示自己的才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地用了一大段话来陈述上面的意思。听得随身翻译一楞一楞的,一时之间不好意译出来。

    而正当翻译斟酌着词儿,小高即将对翻译发怒的时候,宝皇女突然一字一顿地开了口:“高大人若能转达我国对大唐的诚意,那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说完,她微笑地看着对方。小高楞住了,大唐的使节们也都楞住了。

    因为宝皇女说的是一口极其标准的唐话。小高真心没想到这海外蛮夷之地还有如此精通我大唐语言的人才,而且还是国母王后,一时间小高激动得了不得,只是连声说好好好,我一定转达贵国的诚意。

    ?

第六十九节不受国书() 
管大唐再如何强大,我们两国也是平等论交,你们不觉得你们太过于卑躬屈膝了吗?在我们国家对待唐国使者,我们不该使用倭语吗?——山背大兄王

    见****上使如此说,一边的大臣相当于宰相苏我虾夷也很是时候地表示感谢,底下的群臣也附和起来,一时间场面和气氛被推向了**。

    正当两国权贵欢庆友好邦交的热烈时刻,倭臣里面走出来一个人,他并不是想和高表仁说话,而是走向寺庙的大门口。

    这何其煞风景,因此那人被当场叫住了,叫他的人是宝皇女的弟弟——轻王子。轻王子道:“山背大兄王,你想去哪里?”

    “回家。”

    “你刚才没有听见唐朝的使者说还想逛一圈飞鸟寺吗?所以也请你再留下来陪伴一会儿。”

    “我又不会说唐话,留在这里干什么?”山背大兄王生硬地道。

    “可现在留在这里的不仅是有大唐使者,而且还有宝皇女王后的,她可是代表大王来接见唐朝使者的,你这样做,可以说是无礼之极。”

    这话的分量相当重,但轻王子的脸上仍然微笑着,没有一丝怒色。

    结果反而是山背大兄王动了怒,说:“王后若是代表大王,那就更不应该在我国的土地上对大唐使者使用唐语,管大唐再如何强大,我们两国也是平等论交,你们不觉得你们太过于卑躬屈膝了吗?在我们国家对待唐国使者,我们不该使用倭语吗?”说完,拂袖而去。

    按常理,小山应该被拦下,可飞鸟寺中没有一人去拦住他,因为大家都有所顾虑。

    因为山背大兄王,可不是一般的王族。他是圣德太子的长子,同时也是当今天皇百年之后的继承人之一。

    当时的倭国的王位继承并非是板上钉钉子的事情,继承人甚至不需要是王子,只要是王族成员,大王觉得可以,在群臣中也有威望,那么他就会有机会成为下一任大王。

    小山本来就有圣德皇太子一脉遗留下来的,而且很会自我包装,像今天这种不理睬唐朝使者,教育王后的事情还做过不少,所以在大臣中有很高的率。

    看着山背大兄王离去,从那个角落里也奔出来了一个身影,是小山的铁杆粉丝,也跟着小山离开了。

    小山的这一举动在日本后世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很多日本人都觉得这是一种典型的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爱国之举,而王后宝皇女和轻王子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