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刺遍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之刺遍江湖-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就是,这不是逼着皇帝下死手跟他撕逼么?你要是没有抵抗一个国家的实力,造反,直接就是等于自杀。可惜,吴元济可能到现在也没明白这个道理。”

    “这就叫做贪心惹祸呀……罗子骞,你将来,如果官越做越大,会不会也象他们一样贪心呢?”

    “绝对不会,”罗子骞把脑袋摇得象是卜浪鼓一样,“将来,等天下平定,咱们俩都功成名就,就隐居茅山,在山里造一幢小屋,终日游山玩水。”

    “好。”

    ……

    大军直逼朗山脚下。

    朗山,是一座连绵数里,又高又陡的山脉,山脚下扼守着通往蔡州的大路,建有一座淮西兵的营寨。

    营寨四周,都用高高的木栅栏圈起来,外面再挖上防马壕,这种扎营方式,叫做“城栅”。

    据前哨侦察,朗山城栅里,驻扎有淮西兵守军五千余人,依山据守,切断了通往蔡州的大路。

    五千人,对于兵强马壮的罗家军来说,简直就不在话下。

第342章 无愧忠义() 
寇喜带领两千轻骑,纵马飞驰,越过朗山,他们的任务,是切断大路,阻断朗山与蔡州之间的交通。

    对于消灭朗山之敌,全体将士都心中有数,兵强马壮的罗家军,两万五千余人,对付五千心惊胆战的淮西兵,胜负毫无悬念,唯一要担心的,是敌人窜回蔡州。

    因此,寇喜要切断他们的退路,完成对朗山敌兵的包围,以保证主力全歼敌人。

    “沓沓沓——”

    骑兵大队趟起一溜烟尘……

    ……

    前哨士兵,向寇喜报告:“将军,前面大路上,有一队人马,向着朗山方向开过来。”

    “多少人?”

    “大约一百人马左右。”

    “咳……一百人,”寇喜大手一挥,“吃掉它。”

    此处是吴元济地盘的腹地,遇到兵马,没有别的队伍,只能是淮西兵,但寇喜纳闷儿的是:如果这队兵马,是吴元济派来增援朗山的,那么为什么只有这么点人?

    一百兵马,还不够塞牙缝儿的,难道是因为战事紧张,吴元济抽调不出更多的兵了吗?

    不管怎么样,先消灭了再说。寇喜迅速带着人马,排开阵势冲向前去。

    大路绕过山脚,果然发现一哨人马,打着淮西旗号,缓缓沿路而来,走得不紧不慢,松松垮垮。

    寇喜一看,这些人……不象是来打仗的,倒象是来逛风景的。他们是去赶集吗?

    “冲上去——”寇喜一挥狼牙棒。

    两千骑兵,一阵风似地冲上前去。

    对面那只队伍,依然慢腾腾地朝前走,对于寇喜的人马,刚开始,并没怎么注意,大概他们以为在此地出现的人马,应该也是淮西兵,自己人。

    等到寇喜带人越冲越近,大刀快要砍到脑门子上的时候,他们终于发觉了情况不对。

    旗号、队伍的服装……都不对。

    敢情是敌人到了。

    我艹……

    这一下,这只一百来人的小队伍,登时大乱,人喊马嘶,乱乱哄哄地向四面奔逃,但是这时候寇喜已经指挥着人马开展了队形,开始钳形包抄。

    轻骑兵奔驰着,迂回冲锋,把这几个淮西兵往里阻截,战斗几乎就没发生,把淮西兵全部活捉。

    小小的战斗,一个没漏。

    除了俘虏一百士兵,寇喜还缴获了好几辆大马车。

    这几辆马车,都用黑布罩着,揭开一看,车上装的都是家具,有桌子、胡床、案几、床铺、书柜……全是大户人家所用的物件。而且每件家具,都是名贵木材打造,异常精致,雕刻着各式花纹,显得很是美观。

    寇喜审问俘虏。

    据俘虏交待,他们是奉了吴元济的命令,护送这批家具,到朗山白云观的。

    白云观?

    寇喜问道:“白云观是什么东西?”

    俘虏里的头目回答:“报告长官,白云观是朗山里的一座道观,里边住着的道人,是吴将军的好朋友,因此,这才命令我们,前往观里,送一批家具物什。”

    寇喜有些失望,打了个小仗,缴获了一批桌椅……这个成果也太小了,他把手一挥,“先把俘虏押起来,赶紧切断大路,部署防守。”

    眼下,完成对朗山之敌的包围,才是要紧事。

    ……

    正在忙碌,忽然士兵又来报告:“寇将军,朗山下,敌兵冲过来了。”

    “嗯……好快,狗日的这是想逃。”

    寇喜赶紧部署防守,他心里明白,这一定是朗山兵营里的淮西军,发觉罗家军蜂拥而至,知道事情不妙,在试图逃跑。

    想跑,没那么容易。

    我寇喜跑到这里,就是来拦阻敌人的,你以为老子是来吃干饭的么?他将手一挥,“弓弩队,封锁大路,把他挡住。”

    罗家军的弓弩队,同钩枪兵一起,是两只王牌“奇兵”,他们手里拿的反曲复合弓,比当时别的军队使用的普通弓弩,威力大得多,射程远,精度高。

    “嗖嗖嗖”一排羽箭射出去,就象是相当于一群“狙击手”,射击命中率极高。

    稀里哗啦——正在向前冲锋的淮西兵,惨叫着倒下一片,人马扑地,乱成一团。

    伤亡率这么高,一下子便把淮西兵马吓坏了,后面没被弓箭射着的人马,也不敢再往前冲锋了,有的往两侧乱跑,有的往后退,队伍登时乱了。

    这时候,罗子骞带着后续大军,已经赶到了。

    两万多兵军,浩浩荡荡,沿着朗山脚下象潮水似的包抄过来,与前面的寇喜,形成了包围之势,很快对淮西兵形成了合围。

    罗子骞一看,敌人兵马大乱,慌里慌张,立刻将长矛一举,命令道:“包围劝降。”

    此刻,用不着冲杀。

    大军分成数路,迂回包围,一队队兵马,在秋后的原野上纵马奔驰,旗号招展,形成了强大的合围之势,没用多长时间,便把淮西兵马给圈住了。

    各路兵马,全都打出了“投降免死”的招牌,大家按照罗子骞的命令,并未向前冲杀,而是纷纷向敌军喊话,“投降吧,再顽抗格杀勿论。”

    “再不缴械,全部砍头。”

    ……

    淮西兵慌里慌张,乱作一团。

    眼看着四面大军围困,走投无路,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将领,越众而出,直朝着罗家军打着“罗”字旗号的阵营奔来。

    “让他过来,”罗子骞命令道。

    兵马排成一线,刀枪如林,驻足不动,等着这员将领乘马走到近前,有小校高声喊道:“来将是谁?”

    “我是守将李忠义,求见罗将军。”

    罗子骞高声喊道:“请过来,近前说话。”将独角兽一催,冲到阵前。

    那李忠义翻身下马,步行走到罗子骞的马前,躬身一揖,说道:“罪将李忠义,向朝廷乞降。”

    罗子骞也翻身下马,哈哈一笑,“李将军,你肯识时务,罗某代表朝廷官军,接受你们全军投降,从今往后,你们又是堂堂正正的大唐军队了。”

    “谢谢罗将军。”

    就这样,五千淮西兵,一个不落,整体投降,这一仗,双方没有伤亡,顺利结束。

    罗子骞夸奖李忠义,“李将军,你名叫‘忠义’,本来就应该身先士卒,报效国家,现在弃暗投明,既合了忠孝之道,又保护了部下士兵的生命,这才无愧于‘忠义’二字。

第343章 三方朗山会议() 
大军在朗山下扎营。

    罗子骞把李忠义这五千兵马,统一收编,重新进行整编。他对李忠义说:“李将军,你投降有功,等我把你的功劳上报,朝廷自有封赏。”

    “是。”

    李忠义只能听从。

    罗子骞这一手,很是狡猾,不论你带多少人投降,我都要把兵马收到自己手里,进行整编改造,绝不允许你再重新带领原班人马。

    若是还让你带这五千兵,哪天你一高兴,招呼老部下,“咱们再反了吧,”那怎么办?

    所以,官可以让你做,兵却不能给你了。

    罗子骞对待降兵,一概是此策略,包括王虞,欧阳湛,都是如此。大家都是朝廷兵马,在罗家军内部,不许建立自己的山头。

    ……

    朗山脚下,罗家军的三万大军,扎营五六里,罗子骞命令切断附近一切道路,严密封锁消息,防止蔡州的吴元济,得知罗家军已到朗山。

    在此期间,还截获了两拨从蔡州来朗山传令的士兵,都是吴元济给李忠义下达的命令,要求他们“严防死守,把住东进通道,保证蔡州侧背安全。”

    罗子骞把命令拿到手里,给将领们观看,大家都是哈哈大笑。

    “很好,咱们一定严防死守。”

    “没错,吴元济现在侧背有咱们保护,安全得很。”

    “哈哈哈……”

    郭乐说道:“诸位,这说明什么?说明东侧的李光颜,攻得甚急,已经逼得吴元济无暇西顾,生怕咱们这边出事,这才连续两道命令,下到朗山,要求他们严防死守。”

    “对,一定是这么回事,”寇喜咧着大嘴说道:“现在真是形势大好,就看咱们和李光颜,谁能先打进蔡州,活捉吴元济了。”

    大家都是精神振奋,一片欢腾。

    “吴元济这回是东西难顾,焦头烂额,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两天了。”

    “对,赶紧打进蔡州,别让李光颜抢先了。”

    罗子骞笑道:“不急,蔡州就摆在那儿,它还能飞上天去溜了?如今天气越来越冷,这看这几天似乎还要下雪,咱们先做好攻城准备,力争一举拿下蔡州。既打,就要一锤子下去,砸碎吴元济的脑壳。”

    这话,众将倒是都服气。

    蔡州,是吴元济的老巢,必定防守严密,不做好准备,贸然攻城,显然不是上策。

    罗子骞说:“眼下,时间其实很是紧迫,要赶紧制造云梯、简梯,准备羽箭、铁锹之类的攻城武器用具,还要预备冬衣,给士兵防寒,大家忙几天,争取在上冻之前,完成攻城准备……”

    ……

    罗子骞来到寇喜的营帐里。

    他发现帐里摆着好些精致的木制家具,桌椅案几,都异常精美,高贵典雅,不禁很是纳闷儿,“老寇,你从哪里弄来的这些好东西?”

    “哈哈,缴获的,就是刚来的时候,劫了一小队运家具的士兵……对了,把这些摆到你中军帐里去吧,外边还扔着不少呢。”

    “运家具的士兵……”罗子骞没听明白。等寇喜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罗子骞一拍大腿,“咳,寇喜啊,你真马虎,怎么没早说?”

    “怎么了?”寇喜挠挠脑门儿,“这点芝麻大点儿的事,我也没往心里去……这几把破椅子很重要吗?”

    “老寇啊,吴元济大老远的派士兵押送这些家具,到朗山白云观,这说明什么?说明白云观不同寻常啊,你真是……大马虎鬼。”

    “对对,我真是没往心里去……”

    罗子骞赶紧找来了李忠义,问道:“山里有座白云观吗?怎么回事?”

    “哦,这个啊,确实有一座道观,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太清楚,吴元济曾经说过,白云观的观主,是他的好朋友,不许我前去打扰。”

    那就更有问题了。

    寇喜一拍大腿,“我明白了,一定是吴元济在这里金屋藏娇,养的小妾,怕大老婆吃醋,因此放在白云观里……”

    “你拉倒吧,朗山离着蔡州一百多里,把小妾放在这里……除非你老寇才这么干。”

    “那……”

    “那什么,你赶紧带几个人,跟我一块儿,咱们到这个白云观里看看。”

    “是。”

    ……

    还没等罗子骞和寇喜动身,忽然士兵来报:“李愬将军来了。”

    李愬一来,肯定是有重要军情,要和自己商议,罗子骞只好先把“白云观”的事情放下,召集郭乐等一班重要将领,齐聚中军帐。自己和萧柔一起,到营外迎接李愬。

    李愬轻骑简从,只带了十余骑随从,来到罗家军的大营,跟着他一起来的,还有另外一个人,却是萧柔的老相识。

    这人是李光颜忠武军里的将领,年勇。

    “年兄,你好,”萧柔高兴地迎上前去。

    “呵呵,萧将军你好。”

    大家凑在一起,互相见礼,罗子骞见李愬带着忠武军将领赶到,知道这个“儒将”一定要重大举措,要和自己商议了。

    嗯……八成是要对蔡州的吴元济,展开总攻了。

    现在,罗子骞对于李愬,那是从心眼里佩服,这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在战场上其实是最厉害,虽然他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但是却能运筹帷幄,不慌不忙,谈笑之间杀得敌人找不着北。

    年勇对罗子骞说:“罗将军,本来,李光颜将军是要亲自过来,和你,和李愬将军,共同商议眼下的军情的,但是偃城方面实在是战事紧张,他抽不下身来,因此派末将来替他,与罗将军共议。”

    “那太好了,你来,就等于李将军亲来。”

    罗子骞知道,这一回“三方共议”,乃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军事会议。

    它关系着最后解决吴元济,彻底收复淮西。

    这将是国家一次重大事件,收复淮西,歼灭吴元济,必将举国震动,既振奋全国的民心,又维护了大唐的统一,还能提振唐朝在世界上的威名……太重要了。

    现在,自己、李愬、李光颜三只大军,就要在朗山脚下,坐下来,共议军情,商量最后收复蔡州,歼灭吴元济了。

    这怎么不令人无比兴奋?

第344章 老太太拿下城池() 
让罗子骞兴奋的,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这次朗山会议,参加人是自己和罗家军的几个重要将领,还有李愬以及李光颜的代表。

    这几路人马,都是在和吴元济浴血奋战的队伍,大家同心同德,共讨叛贼,在战场上结成了生死之交。

    每个人,都是国家忠臣,大唐栋梁,共同在为国家拼命效力,同生共死。

    这样的会议,说得上是众志成城啊……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