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刺遍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之刺遍江湖- 第1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真是时候。

    他一眼便瞧出了罗家军的战斗力,不禁发出一声慨叹,“这才是真正的精兵啊。”

    看着罗家军那严整的军容,整齐的队阵,冲击的勇猛……这是一只无可阻挡的队伍。

    从士兵素质到阵形的娴熟,都是一等一。

    长刀队、长枪队,每十人一排,组成了一行行的冲锋阵列,互相配合,左右呼应,十把长刀,十把长枪,齐举齐落,环环相扣,这边冲杀,那边就掩护,从而凑成一片无坚不摧的巨大杀人机器。

    看着便让人赏心悦目。

    李愬手下的唐州兵,应该也算是训练有素,但是和罗家军一比,登时就显出了差距。

    但是,唐州兵被罗家军一激励,也是士气大涨,眼看着罗家军如此勇猛,一上来便冲垮了孙献忠的大军,谁不心情振奋?

    “杀啊——”唐州兵马,个个抖擞起精神,呐喊着,配合着罗家军的攻势,向前冲杀。

    一队队兵马,冲上前去,朝着淮西兵发起猛烈的冲锋……

    ……

    战场,越扩越大。

    尤其是一方出现逃跑的时候,战斗的范围是陡然间扩大的,淮西兵象是决了堤坝的洪水,疯狂逃窜,一群群的士兵,拖枪曳甲,拼命朝着东南方向溃退,很快一退数里。

    罗家军的队伍,也渐渐散开,向前追赶。因为这个时候,已经用不着再排成阵形了,敌人不再跟你硬冲硬打,他们只想逃跑,因此战斗只剩下了一个字:追。

    一场追歼战,开始了。

    打这样的战斗,罗子骞也不是第一次了,浑谙追击之道,敌人在刚开始逃跑时,锋芒最盛,硬堵,往往会跟你拼命,等到他们越逃越散,这时候基本就失去战斗力了。

    把队伍散开,分头追赶,往往能取得最佳战果。

    有时候,一声喊,甚至比挥刀冲杀更有用。原野上,到处都喊起“投降免死”的喝令声,一群又一群的敌兵,被追上了,弃械投降了。

    原野上,烟尘滚滚。

    逃得快的敌兵,纵马飞驰,很快逃出数里之外。

    等罗子骞、萧柔等人带着队伍追到张柴村的时候,四面望去,只见方圆十余里,视野范围之内,全是溃逃的敌兵,以及追赶的罗家军和唐州兵,没有了阵形,没有了队列,简直就象赶集一样,乱乱哄哄。

    罗子骞又传下命令:“追赶十里,收兵,到张柴村集中。”

第340章 吹牛不上税了吗?() 
罗子骞和李愬合兵一处。

    大队人马,穿行在原野上,按照罗子骞的命令,逐渐向张柴村集中。

    此时,最热闹的场景,便是押送俘虏的队伍,一行行,一队队,到处都是淮西兵的俘虏。这一仗,斩杀并不算多,但是俘虏可真是不少。

    追歼、击溃,是最容易俘获敌兵的战役。

    张柴村太小了,盛不下这么多的兵马,大军集中到村外的原野上,俘虏们,被一堆堆地喝令着排成方阵。

    对于这么快便能够击溃董重质,罗子骞和李愬都是喜出望外,按说,董重质虽然兵马被吴元济调走了一万,但是还剩下五万之从,比罗家军与李愬的唐州兵,加起来还要多,但是,这么快就一败涂地。

    这就叫做“战略”。

    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勇而在谋。若是兵精,再加上将有谋略,那就等于——胜利。

    ……

    李愬见了罗子骞,依旧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模样,拱手一揖,笑呵呵地说:“罗将军,今天我算是见识到了你们的本事,罗家军,真是名不虚传啊。佩服,佩服。”

    “李将军,我应该佩服你才是,兵少将少,能够挡住淮西大军进攻,不愧儒将称号。怪不得裴相国对你如此倚重。”

    李宪驰马奔过来,满脸得意之色,向李愬报告:“将军,粗略估计,共俘获敌兵一万有余。”

    “很好。”

    李愬把目光瞅向罗子骞。

    罗子骞读懂了他目光中的含义,哈哈一笑,“李兄,这些俘虏兵,全都归你,我一个不要。”

    李愬一听,登时大喜,冲罗子骞拱了拱手,“罗郎,你可真是大度,我本来想着,咱们两家,一人一半……”

    “不必了,”罗子骞一摆手,“李将军,你现在兵力太少,对于围歼吴元济,大大不利,我这不是跟你客气,而是从全局考虑。理应如此。”

    罗子骞考虑的是对的。

    李愬是一员谋略极深的儒将,把兵马给他,必能发挥最大作用,于战争全局,最为有利。

    李愬哈哈一笑,“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客气了。罗郎,我想,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咱们俩应该心里都有数了。”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直夺铁城就是了。”罗子骞干脆利落地说道。

    李愬微微一笑,两人心里所想,完全一致。

    这叫做“英雄所见略同”。

    ……

    铁城,是攻打蔡州道路上的另一个重镇。

    当初高霞寓在铁城,全军覆没,只身逃亡,被草上飞给救回来,后来返回京师,宪宗皇帝总算没杀了他,贬为归州刺史。

    现在,是到了收复铁城的时候了。

    李愬对罗子骞说:“罗将军,我看,要打铁城,不妨将仗,打得大一点。”

    “怎么打大点?”

    “你看,铁城周围,有朗山、青陵、洄曲各处据点,分别由吴元济手下兵马据守,这些兵马虽然不多,但都处于各处交通要道,阻挡着我军的去路……”

    “你是说,把这些据点,一并扫除?”

    “对,青陵城,是丁士良的防地,现在他已经秘密投降于我,咱们就利用这一优势,来一个‘一扫光’战术,一边攻打铁城,一边各个击破,把朗山等处一并攻占,四面开花,多点作战,尽快打通蔡州通道。”

    “哈哈……”罗子骞大笑,伸出大姆指,“李将军,你的气魄好大啊,好,这才是大手笔,大战略。”

    萧柔驰枣红马,从旁边凑上来,对李愬笑道:“李兄,真瞧不出来,你看起来文绉绉的,胆子却比倭瓜大,总想着吃大豆包子,人小鬼大啊。”

    “多谢贤妹夸奖。”

    罗子骞也觉得,这李愬果然是“人小鬼大”,看着笑嘻嘻地唯唯诺诺,实际上心胸似海,做出来的战斗计划,总是无比壮阔。

    这人是奇才。

    他豪爽地说道:“好,李兄,咱们就这么定了,你我两军,会攻铁城,顺便把沿途那些鱼鳖虾蟹,一并收拾了,来他个大扫荡。”

    “嘿嘿,”李愬胸有成竹地笑了笑,把手笼在袖子里,轻轻摇了摇头。

    嗯?

    他摇头……是什么意思?

    萧柔瞅着他,有些纳闷儿,“老兄,你什么意思?不同意?”

    “这个……同意是同意,不过,依我看,这些活儿,攻铁城也好,收拾罗郎说的这些虾兵蟹将也好,用不着你们罗家军,交给我就行了。”

    “啊?”

    罗子骞和萧柔,都是大吃一惊。

    ……

    李愬这是在胡吹大气吗?

    吹牛不上税了吗?

    ……

    满打满算,李愬的唐州兵也才八千人,加上吴秀琳投降过来的五千兵,才一万多,再加上今天文城外俘虏的这些淮西兵,也才两万多人。

    而且,这些俘虏兵还都没有经过甄别、挑选、训练,还形不成战斗力。

    李愬怎么就敢说这样的大话?

    罗子骞眨了眨眼睛,萧柔也眨了眨眼睛,两人对望一眼,满脑子都是疑惑,看看李愬,李愬依然是一副笑咪咪的模样,笼着手,神情泰然自若。

    这……

    萧柔问道:“李老兄,如你所说,把这些事都交给你,那我们罗家军做什么?在旁边睡大觉,赶集准备年货么?”

    “呵呵,那当然不是,”李愬笑着摇头,“罗家军乃是天下一等一的精兵,值此两军作战的紧要时刻,怎么能让你们在旁边睡大觉?至于赶集准备年货……呵呵,更是笑谈。我是这样想的,这些事,都交给我,就是要把罗家军给腾出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你们,要舍弃后方,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

    啊?

    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

    原来李愬打的是这个算盘。

    萧柔和罗子骞听了,都是恍然大悟,同时,两个人的心里,犹如敞开了一扇窗户,顿时透亮起来。

    是啊……直捣蔡州。

    这才叫做雄伟壮阔的计划,这才叫做大手笔,这才叫做雄才大略。

    ……

    “妙,妙,太妙了——”罗子骞失声大叫起来,只觉得胸中豪气勃发,一股说不出的痛快淋漓的感觉,油然而生,李愬,真是天下奇才,这个文文弱弱的书生,简直是……没有办法形容了……

第341章 张柴定计() 
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佩服……痛快……惊奇……赞叹……

    罗子骞只想仰天大笑,他现在对于李愬这个“儒将”是彻底佩服了。

    长期以来,朝廷派几路大军会攻吴元济,每时每刻,大家无不在盼望着能够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

    只是,吴元济据守中原,势力太大,手下兵多将广,因此战事一直艰苦激烈。罗家军、乌重胤、李光颜、李愬……各路大军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战场上的优势。

    现在,李愬一说“直捣蔡州”,怎么不令人兴奋?

    ……

    是啊,罗子骞和萧柔都意识到,自己比起李愬来,战略眼光上,确实是差了一截。

    眼下,只要打通了铁城通道,那么就可以实现“直捣蔡州”了啊,怎么自己就只把眼睛盯在铁城了呢?

    萧柔也冲着李愬伸出了大姆指,“李兄,你真高明,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你,我们罗家军去直捣蔡州,铁城以及这些沿途这些据点,都交给你,你吃得下来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萧柔看得很准。

    凭你这点人马,能够对付这么多的淮西兵?

    李愬却是不慌不忙,又摇了摇头,“贤妹,你说错了,我为什么要一口吃下来?铁城守军,原有二万,这回再加上败退过去的董重质部队,还得再加上一两万,我的嘴再大,也是吃不下的,更何况,还有沿途这些据点的兵力。”

    “那……”

    萧柔纳闷儿了。

    罗子骞却是脑子一转,明白过来了,说道:“李兄,你的意思,是不是围而不打?你派兵把铁城兵马给围住,将他们与蔡州隔开,切断敌人的联系,以利我们直插蔡州城下?”

    “对,罗郎,只要你们能拿下蔡州,铁城不攻自破,我又何必费时费力,硬要攻城?”

    “哈哈哈……”萧柔和罗子骞同时大笑。

    这李愬,简直是……太狡猾了。

    这真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计划,对啊,围住铁城,让罗家军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那个时候,铁城还用打吗?守铁城的淮西兵,在吴元济就擒之后,将会不战自乱,不战而降。

    妙哉……

    ……

    当下,李愬、罗子骞等将领,打扫完了战场,进入张柴村,在周香玉原来的“指挥所”——一户农家院里,召开了两军联合作战会议。

    李愬拿了一根赶猪的木棍,在地上画图,慢慢讲解。

    “罗郎,青陵,是丁士良的守军,兵马一万,我可以随时调用,和他合作,收拾沿途那些据点,毫无问题,然后,咱们两军合作,你把部队带到朗山一线,替我吃掉朗山守军。”

    “好,没问题。”

    “然后,你在朗山,驻守两天,替我挡住蔡州方面的淮西援兵,让我完成对铁城的包围。再然后……”

    “我就兵发蔡州。”

    “对。”

    “哈哈……”两个人同时放声大笑。一个完美的作战计划,就这样出炉了。

    罗家家和唐州军的将领们,对这个作战计划,也赞不绝口,郭乐说道:“李将军,此真妙计也,这一招,叫做‘双管齐下’,咱们两军就象一个人的两只胳膊,同时挥动,一手抓住铁城,另一只手去抓蔡州,打吴元济一个鼻青脸肿,措手不及。”

    “呵呵,”李愬捻着胡子笑道:“要想实现这一作战目的,只怕还得有另外一个因素。”

    “什么?”

    “最好的局面,是东面的李光颜大军,能够猛攻偃城,打得淮西兵缓不过劲来,同时也吸引吴元济的注意力,使其无暇他顾,然后……咱们猛然对蔡州痛下狠手。”

    他将拳头狠狠一握。

    萧柔笑道:“李兄,你这人啊,就是……笑里藏刀,看着比谁都和善,实际上比谁都狠。”

    “呵呵,圣上派我来此,可不是对吴元济来‘和善’的。”

    “嗯,倒也不错,”萧柔说:“李兄,说到李光颜那面,我可以替他下保证,一定不会退缩,肯定会全力攻打偃城的,这个人也和你一样,雄才大略,意志顽强。”

    “唔……你说李光颜雄才大略就行了,何必还捎着我?哈哈,我只是一介书生,哪里能和在战场上成名多年的李光颜相比?贤妹取笑了。”

    “你拉倒吧,何必谦虚。”

    ……

    罗家军在张柴村附近休整一天,补充粮草,筹划军需,然后全军开拔,绕道直奔朗山。

    大军一路前行,遇到村镇,并不惊扰,直接穿过。罗子骞发现,这里的村寨逐渐稠密,人烟兴盛,体现了中原地带“大国腹地,物阜民丰”的景象。

    历史上,中原地区,战事最多,因为这里无论何时,都是中国版图的中心地带,几千年来,以人力物力,支撑了华夏民族文化的延续。

    地理位置最重要。

    罗子骞忍不住对萧柔慨叹道:“我现在发觉,吴元济真是个大傻瓜。”

    “怎么了?”

    “你想啊,他占据中原,拥兵造反,宪宗皇帝必定跟他急了眼啊,你把中原占了去,那大唐朝还剩下什么了?”

    “呵呵,倒也是,换了谁,也得跟他急了。”

    “就是,这不是逼着皇帝下死手跟他撕逼么?你要是没有抵抗一个国家的实力,造反,直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