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刺遍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之刺遍江湖- 第1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淮西兵本来便是慌乱中迎敌,阵势尚未排好,现在被周香玉一冲,一下子顶不住劲,象是一群乱哄哄的羊群,“哗”地败退下来。

    “杀啊——”周香玉率领着唐州军马,在敌阵中横冲直撞。

    ……

    但是,周香玉就算再勇猛,唐州军再厉害,毕竟淮西兵马太雄厚了。

    三万大军,望上去铺天盖地一大片。

    周香玉率领的这两千士兵,就象大海里的一只船,虽然冲破了浪涛,勇往直前,但是大海仍然无边无际,如果翻起大浪来,很快就能把小船打翻。

    周香玉可不傻,她知道自己这点人马太少,猛冲一下,把敌人打个愣头愣脑,就行了,若是一味杀下去,就不明智了。因此,他率领部队冲杀一阵,立刻下达命令:撤退。

    两千兵马,迅速朝后撤退。

    ……

    再说孙献忠,靠着自己的“聪明”,及时躲开了周香玉,靠着自己手下兵力雄厚,阻挡周香玉的进攻。虽然这样做有点有失男子汉大丈夫的“体面”,但是起码保住了脖子上这颗脑袋,还是值得的。

    等到稳住了阵脚,周香玉已经挥兵撤退了。

    孙献忠一看,大喜,哈哈,你终于支持不住了啊,老子手下这么多兵马,淹也把你淹没了,这就叫做好汉抵不过人多,好,这回该我耍耍威风了。

    他将大刀一举,“乘胜追击。”

    号令刚一下去,忽然旁边有士兵跑过来向他报告:“孙将军,不好了,别处又有人马杀过来了。”

    嗯?

    孙献忠扭头一看,可不是嘛,从东南方向,又杀过来了一只人马,呐喊声声,来势甚急。

    不光如此,从文城城门里,又杀出兵马来,却是城内的李愬,开始“里应外合”,配合着城外周香玉等人,从城里率兵冲杀出来。

    我草……

    这一下,四面受敌了。

    孙献忠并不是个擅长谋略的将军,一见这种情况,有些抓瞎,只好下达命令:“分兵抵挡,杀退敌人。”

    三万大军,按照孙献忠的命令,开始分成数路,去迎击四处袭击的人马。

    ……

    战场上,逐渐打乱了。

    孙献忠本来是想“里应外合”,一举拿下文城,却没想到完全失算,城里的内应根本就没有。反而让李愬搞了个“里应外合”,城里与城外配合,向孙献忠展开了夹击。

    这正是李愬的战略目的。

    自己兵少,与敌人硬碰硬,占不了便宜,不如多点开花,打敌人一个首尾难顾。

    当李愬率领城里的几千人马,杀出城外的时候,看见的是一副让他欣喜的场景:

    城外,打成了乱乱哄哄的“一锅粥”,周香玉、李宪等人,各率兵马,从四面袭击孙献忠的大军,处处都是战斗,处处都是喊杀声,淮西兵四面受敌,匆忙应战,阵形大乱。

    “杀——”

    城里的兵马,在李愬的指挥下,呐喊着冲入敌阵。

    李愬是个文官,并不会武功,举着一把宝剑,在亲兵卫队的保护下,冲入敌阵,但是……他可并不能上阵厮杀。

    四周的亲兵们,紧紧护卫着他,不让敌人靠近。

    李愬,就是一个象征,他能够亲自和将士们一起冲锋,就足以激励士气了。

    ……

    一队队兵马,往来冲突。

    战场声杀声震天,尘土飞扬……

    ……

    孙献忠举着大刀,冲杀一阵,越杀越觉得慌乱。

    敌人兵马虽少,冲击却甚是猛烈,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显然高于淮西兵,这让他有些诧异。

    本来,大家都知道李愬是个文官,既不懂兵,又没打过仗,手下的唐州兵马,松松垮垮,谁知道……战场上一较量,完全不是那回事啊。

    唐州兵作战勇猛,阵容整齐,冲杀起来个个如狼似虎,非常难缠,眼看着自己的人马被人家冲得步步后退。

    孙献忠越打越急,他想:自己八成是上当了。

    看看形势越来越乱,手下有个指挥使,驰马过来向他说道:“将军,我们被敌人冲乱了,不如暂时退却,等筹划好了,再行进攻。”

    孙献忠一听,有道理。他立刻下令:“收拢队伍,后退五里。”

    ……

    淮西兵得了孙献忠的命令,开始收拢队伍。

    其实,只要淮西兵自己不乱,李愬也好,周香玉也好,是奈何不了这么多的敌人的,毕竟孙献忠率领的是三万大军,往一起一收,猥集在一起,实力雄厚,要进要退,都占着主动。

    正在淮西兵往一起聚拢的时候,有小校跑过来向孙献忠报告:“将军,西南方开来大队人马,尘土蔽天,人数众多,铺天盖地,足有数万之众。”

    嗯?大队人马?

    是自己人还是敌人?

第336章 马匹的智商() 
孙献忠听说“西南方开来大队人马”,不禁心头一喜。

    因为此地除了李愬的队伍,并无大股官军,所以,他估计……一定是董重质听说自己这里战事紧张,因此派兵增援来了。

    很好,正是时候。

    有了援兵,自己缓过手来,重整队伍,马上就将李愬来个“反包围”,一举歼灭。

    文城,也就唾手可得了。

    ……

    “咚咚咚——”

    远处的马蹄声,密集地响着,踏得大地响成一片。一大片人马,旗甲鲜明,飞驰而来。

    这只人马,全是盔甲鲜明的铁甲骑兵,一排排、一列列,雄壮而齐整,旌旗飘摆,声势威猛。

    渐渐地,旗号看清楚了。

    黑色的大旗上,是大大的“罗”字

    我草……罗家军……

    ……

    孙献忠和手下的淮西兵将们,全都看傻了,这只从西南方向杀过来的人马,竟然是……罗家军。

    这一下,孙献忠只觉得犹如头顶上响了个炸雷,炸得自己浑身发烧。

    淮西兵们,登时象是兔子看见狼一样,心神大乱,纷纷乱喊:“罗家军……罗家军……坏了,罗家军来了……”

    怎么回事?罗家军怎么杀到这里来了?他们不是被董得质给挡在卧牛山下么?

    ……

    若说罗家军为什么杀到这里来,就得从周香玉逮住李右等人说起了。

    在张柴村,周香玉救了草上飞,逮住了准备潜入文城的李右之后,获悉了淮西孙献忠要攻打文城的消息以后,立刻报告了李愬,而李愬也没有一刻钟的犹豫,立刻派飞骑报告了卧牛山下的罗子骞。

    罗子骞得知了消息,不禁哈哈大笑。

    好,太好了。

    董重质派大兵去袭击文城,目的显然是解除后顾之忧。可是……他可没想想,他自己怎么办?

    你把三万大军派出去,自己身边就只剩下两万人马了,那罗家军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你,他们能放过这个机会么?

    罗子骞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刻下令:全线出击,攻击胡家集。

    罗家军两万五千精骑兵,浩浩荡荡,拔营而出,直奔胡家集。

    ……

    董重质的大军,驻扎在胡家集外的山坡上,当他们看见从远处开来的罗家军人马,从董重质到手下众将,心里都是暗暗叫苦。

    长期以来,董重质率领大军,在此抵挡罗家军,虽然败多胜少,但毕竟靠着兵力雄厚,挡住了罗家军进兵蔡州的道路,为吴元济解除了西方的威胁。

    这就象是三国时的司马懿一样。

    虽然司马懿打不过诸葛亮,但是不管怎么说,挡住了诸葛亮的进攻,保证了魏国的安全。

    现在……董重质却觉得有点“大势已去”的感觉。

    很明显,自己兵多将广,勉强能挡住罗家军,那么现在自己兵办派出了一大半,只剩下一小半,还能打得过罗家军吗?这似乎是个小孩子都能够回答的问题。

    现在,看着罗家军铺天盖地而来,这阵势……让人发麻啊。

    ……

    董重质咬了咬牙,下令:“出寨,迎敌。”

    发麻归发麻,仗,还是要打的。总不能一见敌人,就撒腿逃跑。更重要的是,董重质心里还抱着一线希望:如果孙献忠能够顺利拿下文城,他会很快回师,来增援自己。

    那时候……就不怕罗家军了。

    ……

    两家在胡家集的郊外,摆开了战场。罗子骞骑着独角兽,手提两头矛,精神抖擞,驰马冲在队伍最前面。

    其实,罗子骞很久都没在战场上冲杀了,自从在京师长安受伤以后,一直在医馆里养伤。卧牛山下的战斗,都是郭乐指挥的。

    现在,自己终于伤愈归队,挥矛杀敌了。

    他感觉到,自己浑身上的劲力,一股股似欲向外迸发,那种“向往战斗”的感觉,分外强烈。这些天以来,自己的部下都在浴血奋战,就自己一个人在京师养病,好象“欠”了大家什么似的。

    这回,要好好还回来。

    ……

    罗子骞挥动长矛,率军直扑淮西兵大营。

    部队,排成了三角形的冲锋阵形,这是罗子骞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冲击套路。这种阵形打起仗来,就象一把尖刀,可以深深锲入敌阵,把敌人的防守迅速撕裂。

    同时,两翼各由萧柔、郭乐率领,互相响应,齐头并进。

    两万五千多人的大军,象排山倒海一样,朝着胡家集外面的淮西兵大营,发起了坚决果敢的正面猛冲。

    就这样直接冲锋,硬冲硬打,没有花哨,比的就是双方实力,这种看似“拙”的方式,其实是罗子骞反复斟酌的结果。

    眼下,自己兵力胜过敌人,战斗力胜过敌人,士气胜过敌人……处处都占优势,那么,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便是直捣要害,不留余地。

    弄得复杂了,反而成为鸡肋,画蛇添足。

    就比如他的老本行,综合格斗,你力气比对方大,速度比对方快,那么还讲什么花架子?直接打直拳就行了,最简单也最见效,用不着再搞什么虚虚实实。

    因此,罗子骞率领大军,直接发起了冲锋,实践证明,这样的的效果,非常明显,战斗从一开始,就朝着“一边倒”的局势发展了。

    淮西兵勉强应战,从将官到士兵,每个人都是心里发怵,列阵抵挡罗家军,虽然战鼓敲得震天响,但是士兵们很不愿意向前冲锋,一个个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罗家军可就不然了。

    罗子骞一马当先,拍独角兽杀入敌阵。

    “杀——”

    呐喊声中,罗子骞长矛一搠,几乎便不走空,象是穿糖葫芦一样,将一个个淮西兵挑下马来,三下五下,便戳死戳伤好几个。独角兽马蹄到处,就象虎趟羊群一般,吓得淮西兵四散奔逃。

    罗子骞发现,独角兽是一匹极为优秀的战马。

    它驰骋战场,基本上不嘶叫,身体极为灵活,似乎与主人心意相通,你想往哪边去,它四蹄一纵,已经奔了过去,几乎用不着催促。

    而且,与敌将对阵的时候,马身能够向各个方向移动,随着主人的动作,配合得就象是一个人。它能向前跳,向后退,能左右横跨,作出种种令人称奇的动作。

    而且……它在战场上冲击一圈,甚至每个动作都不尽相同。

    罗子骞觉得……实在是太得心应手了。

    它甚至怀疑:这匹马一定是有智力的,它的智商一定非常高。

第337章 弃矛计() 
罗子骞好一通冲杀。

    长柔向前一戳,当者披靡,将一个又一个淮西官兵,从马上挑下来。

    杀到后来,独角兽往前一冲,淮西兵便四散逃开,大喊大叫,“罗子骞来啦——罗子骞来啦——”

    罗家军声势大振,跟着罗子骞,呐喊着一浪浪向前冲击,长刀队、长枪队排成整齐而凌厉的阵势,滚滚向前,所到之处,就象是巨碾从平地上碾过,留下一片尸体。

    好一场惨死的厮杀。

    胡家集外的原野上,时候不大,便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罗子骞居中,萧柔、郭乐分居两翼,互相配合,成“品”字形冲锋。

    这种冲击方式,既能自己与自己呼应,又能防止敌方队伍使什么花样。逼迫对方与自己正面冲杀。

    咱们大家硬碰硬……

    ……

    硬碰硬的结果,是董重质大吃苦头。

    罗家军排着阵势,如排山倒海般的冲击,一队队士兵如狼似虎,奋勇冲杀,瞅着便让人眼晕……而且心里发凉。

    淮西兵眼看着抵挡不住啊。

    从训练水平、单兵素质、武器装备……样样都比罗家军差了一大截。

    而以前最为倚仗的优势——兵力,此时也成了短板。

    这个仗,基本上就没法打了。

    就如同两个人打架,对方比你高,比你快,比你力气大,比你武功强……而且还俩打你一个,那还打个屁。

    “哗——”淮西兵象退潮的海水,往下败退。

    董重质心急如火,他本来想着,自己手下好歹还有两万兵马,就算打不过罗家军,也能支持一阵子吧?如果能顶到孙献忠率军杀回来,大可赌一把。

    但是……他失望了。

    自己手下的部队,眼看着就象被海浪冲击着的破墙,一会就要彻底倒塌了。而令人望眼欲穿的孙献忠,始终不见踪影……

    忽然一匹快马,直朝着董重质冲过来。

    凭着感觉,董重质觉得有些不妙,瞧那匹大黑马,健壮威武,四只白蹄,跑起来就象踩着一朵云彩,矫健无比,马上那员年轻战将,手持两刃矛,精神焕发,英气勃勃……

    哇……是罗子骞到了。

    董重质第一眼看到罗子骞,似乎觉得有些面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他们俩确实见过,那还是在吴少阳的将军府里,当时罗子骞化装成“医生”,进入吴府侦察,和董重质谋过一面。现在,两个人在战场上,终于正面相对了。

    “董重质,”罗子骞高声叫道:“投降吧。”

    董得质咬了咬牙,喝道:“罗子骞,拿命来——”一晃手里的长矛,拍马冲向前去。

    在卧牛山战场上,董重质曾经和周香玉、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