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刺遍江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之刺遍江湖-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谋略。

    李锜继续说道:“子良,我派李奉仙、田少卿辅佐你,一定要拿下宣州,作为我军前进基地,继而攻武昌,取关中。”

    “末将遵令。不过……”

    “不过什么?”

    “小将以为,取宣州,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若是迁延日久,必不利于我。因此,我准备派一支精骑,先行潜入宣州,秘密隐藏,待大军杀到,里应外合,一举破城。”

    李锜大喜,“此计很好,子良,你不愧为朕的肱股之将,就依你的计策。”

    这个家伙,竟然自称起“朕”来了。

    看起来,他做梦都在想当皇帝啊。

    其实,张子良说的这个“里应外合”之计,实际上是在拖延。

    他不想马上出兵,想再等等。

    他要等罗子骞和独孤丘等人回来。

    ……

    此时,罗子骞和独孤丘,正按照颜防的策略,急如星火,乘快马赶往湖州。

    湖州,位于太湖南岸,苏州与杭州之间,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李锜派了心腹将领赵惟忠,率领二千兵马驻守。

    定湖州,就等于从背后斩了李锜一刀,断了他的后路。

    快马沿着太湖沿岸,一路疾驰。

    浩浩太湖,长宽均有一百余里,看上去茫茫苍苍,水天相接,帆影相望,此时虽然初冬,天气寒冷,但片片白帆,依然行于湖上。看去天宽湖阔,景色如画。

    两人跑得累了,放马在湖边休息。

    湖畔白堤柳林,景色清幽,三三两两的游人,沿湖观景,指指点点。

    罗子骞看着秀丽壮观的太湖景色,只觉得心旷神怡,他问独孤丘:“听说以前越王勾践打败了吴王,功臣范蠡携西施隐于太湖,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真的,”独孤丘说道:“这事传说甚广,应该非虚,你看,太湖之景,美不胜收,天下名士,多来此间赏景,吟风弄月,当朝翰林学士白居易,就曾经在此写下《泛太湖书事寄微之》一诗,诗中云: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忽然身后有人接口诵道:“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

    嗓音清脆甜美,是个女人的说话声:

    两个人回头一看,只见两个披着斗蓬的女子,站在身后,也在欣赏太湖风景。

    这两个看打扮,是一主一仆,前面的女主人,衣着华丽,神态优雅,一袭浅绿色绣花襦裙,面容姣好,眉目秀丽。似是一个大家贵妇。

第26章 你确实是诡秘() 
这个盛装女子,嘴里说出的这句诗,正是接的独孤丘口里叙述白居易诗《泛太湖书事寄微之》的下一句。

    独孤丘拱手笑道:“小姐接得好,白乐天这首诗,当真写得极好,把太湖烟波浩渺之状,给写活了。”

    罗子骞在一旁,上下打量这一对主仆。

    这个富家小姐,看来年纪不小了,虽然脸上化着淡妆,依旧显得青春靓丽,但却没有象桑四娘那种少女的光芒。

    应该快三十岁了。

    但是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并不会全都早早成家嫁人,更不会被禁锢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近三十不婚也是常事。

    那女子冲独孤丘和罗子骞微微一笑,“这首诗不但写景,而且抒意,情景交融,才成美文。”

    “解得是,正是如此……请问小姐尊姓?”

    “贱婢姓薛,单名一个‘涛’字,便是湖水涛涛之涛……”

    “薛涛小姐?”孤独丘吃了一惊。

    罗子骞并不知道“薛涛小姐”是什么来头,看独孤丘吃惊的样子,心下纳闷儿,难道这个薛涛,是皇室公主么?

    不对啊,皇帝姓李。

    “失敬失敬,原来是天下第一才女,怪不得……您光降太湖,想必是赏景作诗来了,在下独孤丘,这位是我兄弟罗子骞,久仰薛小姐芳名,今天一见,三生有幸。”

    天下第一才女?

    罗子骞跟着独孤丘,向薛涛作揖行礼,上下打量这个薛涛。

    她容颜俏丽,脸色平静,目光中深沉幽远,果然是一副“胸有千千墨,腹藏万卷书”的样子。

    薛涛旁边那个侍女,仰着脸得意地说道:“我家小姐一路观景,一路写诗,准备到达长安之前,赋诗百首呢。”

    “小菊,不要乱吹。”薛涛打断侍女。

    罗子骞笑道:“薛小姐才华,举世闻名,赋诗百首自是小菜一碟,更难得是语句精妙,宛若天成,让人百读不厌……我们盼着拜读薛小姐大作。”

    其实,罗子骞根本就没读过薛涛写的诗。

    他对诗也不感兴趣。

    但是,夸奖女人,这是应该做的事情,罗子骞察颜观色,口齿伶俐,几句话便把薛涛主仆二人,说得眉花眼笑。

    “罗小郎过奖了,薛涛愿和两位共研诗赋,聆听指教。”

    罗子骞心里暗笑,“和你共研诗赋?我能看得懂,就不错了,只怕我们语文老师,都没资格跟你‘共研诗赋’。”

    几个人聊了两句,独孤丘和罗子骞有事在身,不敢多耽,随即拱手告辞。

    两匹快马,径奔湖州而去……

    ……

    湖州刺史辛秘,一看就是个儒雅的读书人,身材瘦削,面色白晰,连走路都迈着斯斯文文的方步。

    罗子骞和独孤丘被迎入辛秘的书房里。

    满墙都是名家书画,案头上摆着宣纸、湖笔,未写完的书法……满屋墨水味儿。

    罗子骞颇有些失望,这人显然是个酸儒,这样的人,他能干打打杀杀的事么?

    罗子骞将颜防的信,交给辛秘。

    辛秘一目十行,很快便看完了信件,没有作声,倒背着手,在书房里慢慢踱步。

    罗子骞心里暗叫“糟糕”,这是十万火急的大事,又不是让你吟诗作对,你要踱上两天,那可什么都耽误了。

    “辛刺史,”罗子骞的目光,跟着慢慢踱步的辛秘转,试探着说道:“前车之鉴,不能重蹈,李锜谋反已既成事实,稍有拖延,必将酿成常州之祸。”

    辛秘面无表情,继续踱着方步。

    罗子骞这个着急啊,在心里骂了他好几句。

    现在哪儿是慢条斯理踱步的时候啊……老天,他不会随着李锜造反,跟反贼同流合污吧?

    独孤丘和罗子骞对望了一眼。

    两人心下都打定了主意,如果辛秘有反意,那就当场杀了他。

    书房里沉闷起来,三个人都不作声。

    终于,辛秘停下了脚步。

    他倒背着双手,轻轻吁了一口气,语调缓慢地说道:“二位,苏湖不幸,将陷兵劫,百姓之苦啊。”

    罗子骞和独孤丘,都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爱民如子,本是职守,奈何贼势猖獗,不容民众安居,本官虽一介书生,不喜杀伐,但国与贼,不两立的道理,还是懂得的……”

    罗子骞皱了皱眉,心说你快别拽文了,有屁快放吧。

    “……古云,我不伐贼,贼必伐我,事关重大,辛某岂有不知?前日我已经派衙下将领丘知二,秘密召集民兵,准备暗袭敌军兵营,一举擒获守将赵惟忠……”

    罗子骞高兴得跳起来。

    原来……这个刺史一点也不酸腐,他竟然已经派门将,去召集民兵做进攻准备了。

    哈哈……

    看着他慢慢腾腾,摇头晃脑的模样,还以为这个酸书生一身迂腐糊涂呢。

    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辛秘继续文绉绉地说道:“颜兄书杞上说,二位武功高强,勇力出从,能否助本官一臂之力,共同击杀赵惟忠?”

    “愿从命。”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辛秘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我入湖州以来,常以文弱示人,因此手下尽皆文士,不近武功,赵惟忠深知我不通兵甲,未曾防备……”

    原来是这样!

    这个湖州刺史辛秘,是个老谋深算的人,以一副“酸儒文人”的面目示人,使守将没有抵防之心,却暗地里私募民兵,准备突袭……这人好狡猾啊。

    辛秘继续说道:“我手下素不养武将,那丘知二,虽然勇敢,但也是个书生,二位如能助我挥兵杀敌,那就太好了。”

    “刺史,您是个文人,可也是个帅才。”罗子骞说道。

    “呵呵,我若不示人以弱,早就呜呼哀哉了,那湖州守将赵惟忠,强凶霸道,不可一世,常常披甲执刀,进入刺史府,幸亏当我是无用书生,这才至今没有发难。辛某日夜惶恐,侥幸逃得一命。”

    “刺史,您这是卧薪尝胆啊。高明之至。”

    “呵呵,罗郎,独孤郎,不瞒二位,你们再晚来一会,我就化装潜行出府了。那赵惟忠虽然对我不防,但是起事之时,也必将杀我的头,我怎么能傻乎乎的守在府里挨砍头呢?”

    罗子骞心里简直对辛秘佩服极了。

    你不愧叫做“辛秘”,行事确实是诡秘。

    他一伸大姆指,“刺史,您真是……神机妙算。”

第27章 战城门() 
辛秘脱下官袍,穿上一身粗布斜襟短褂,用烟灰抹黑了脸,化装一番,完全看不出“书生”的模样了。

    他和罗子骞、独孤丘两人,悄悄从刺史府的后门,出了府邸,走到大街上。

    “堂堂一州刺史,竟然化装出府,真是委屈了。”罗子骞笑道。

    “我不化装,让反贼捉住了杀头,就不委屈了么?”辛秘这话说得也挺幽默。

    湖州位于苏杭之间,自古繁华,湖笔湖丝,皆闻名于世,街上商肆林立,茶商绸缎庄,生意兴隆。

    罗子骞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吹打音乐之声。

    继而一只队伍,出现在街口,有数人手持彩灯、彩幡、竹龙,吹吹打打而来。

    “这是什么?”

    辛秘说道:“没事,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巡街社戏,给赵惟忠造成一个太平无事的假象,麻痹反贼的。”

    “厉害,”

    罗子骞又赞叹起来。

    辛秘心思缜密,果然早已经安排妥当,这人当真了不起。

    社戏队伍走过来,热热闹闹,提着龙灯、鱼灯的,踩高跷的,扮作硬牌执事,拿着钢叉开道的,敲锣打鼓的……几十号人,表演得一片欢腾,象是过节一般。

    满城喜庆祥和。

    三个人低着头,隐在人流里,匆匆出城而去。

    ……

    在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辛秘带着独孤丘和罗子骞,见到了自己的手下丘知二。

    丘知二也是个瘦弱书生,虽然腰里挎着一把宝剑,但看上去文静谦和,和刺史辛秘有几分相象。

    “罗郎,独孤郎,你们来得太好了,”丘知二兴奋地拉着罗子骞和独孤丘的手,一阵摇晃,“我已经悄悄从府县周边,募得七八百乡勇,大家有志杀贼,可是均无作战经验,感谢常州颜刺史,雪中送炭。”

    “等咱们擒了赵惟忠,还能募得更多兵马。”辛秘说。

    独孤丘说:“很好,事不宜迟,咱们立刻行动,不能等贼先下手。”

    按理说,罗子骞的官职比独孤丘高,但是,他知道自己这两下子,比独孤丘差得远,说道:“独孤兄,你指挥战斗吧。”

    “好。”

    当下,独孤丘也不推辞,将所募乡勇,编成四队,按马、步、弓、枪各有侧重,进行战前编练,但是乡勇都是临时招募,武器不一,马匹不多,只能凑合着编队作战了。

    好在这些乡勇民兵个个士气高昂。

    丘知二说:“大家一听杀反贼,擒赵惟忠,个个奋勇,湖州本来富庶安定,自赵惟忠入驻,横抡竖夺,民愤极大,人人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那好极了。”

    罗子骞选了二十几个精壮勇士,教授他们投掷标枪,使用火药之术,众民兵对罗子骞所传授的这些,都很惊讶而兴奋,纷纷说道:“有这些天赐神器,贼兵指日可灭。”

    辛秘还命人准备了多面锣鼓。

    罗子骞问:“这是做什么?”

    “等战斗开始,擂鼓助威,让敌兵不知道咱们有多少人马,恐吓贼胆。”

    “嘿,刺史,您简直是诸葛亮。”

    匆匆一番战前整训,七八百人的民兵队伍,在黄昏时出发了。

    ……

    罗子骞和丘知二,带了几个勇武强壮的小伙子,骑马走在最前面。

    临近城门的时候,丘知二对罗子骞说:“城门守兵,都是赵惟忠的部下,咱们须把守城哨兵杀掉,把住城门,迎接兵马入城。”

    “行。”

    五六匹快马,飞快地冲向城门。

    忽然罗子骞发现,城门洞里,出现了几个骑马披甲的官兵,一个手提长枪的军官,纵马出城,向这边观望。

    丘知二说道:“不好,这人是赵惟忠手下宿将高猛,似乎是发现了异样,咱们得赶紧冲过去,防止他们关城门。”

    “不行,”罗子骞说道:“咱们离城还有一里多远,若是露了破绽,反而坏事,大家放慢速度,装作若无其事的模样。”

    “好。”

    一行五六人,小心翼翼,减缓速度,逐渐靠近城门,离着还有五十多米的时候,忽然那个军官高猛,朝这边高声喊道:“什么人?”

    丘知二喊道:“高将军,我是丘知二,奉刺史之命,去催办公差的。”

    忽然那高猛从背后拽出长弓来,张弓搭箭,朝着这边瞄准。

    “不好,”罗子骞叫了一声,猛地一夹马肚,催马朝前冲过去。

    “嗖——”一只羽箭飞过来。

    丘知二躲避不及,肩头中箭,一头栽下马来。

    罗子骞顾不得丘知二,催马猛地向前一冲,几十米的距离,转眼就到了。

    那军官见罗子骞来得勇猛,扔下长弓,提起枪来,朝着罗子骞当胸猛刺。

    罗子骞的马跑得快,正迎着枪尖冲上去,急切间一闪身子,避过枪尖,却差点从马上跌闪下来。

    他根本就不会骑马打仗。

    我艹……罗子骞吓了一跳。

    马,冲过高猛,一直冲到城门跟前。

    此时,几个守城的兵丁,正在推动厚重的城门,准备关闭城门。

    罗子骞可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