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昭武大帝-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原来,昨晚刺客潜入他家,并没有掀开被子,而是直直捅过去,第一剑刺往下了。没中,曹操想他再来一剑必定要高。于是便紧贴床上,第二剑果然高了。

    就在刺客两剑都没有击中而惊愕之际,曹操随后的高喊声便将他吓退。

    “哎~~~”

    少年无忧无虑的岁月,终究辗转成歌,流逝如花。

    我们总是在慢慢长大,渐渐地寻找或者迷失自己。时间流逝的太快。我们都已回不到从前。

    “将这封信,加急送往陈留,一定要交到曹操手里。”

    “诺!”

    许攸低声应下,而后退去。

    岁月催人老,时间流逝。只留下那岁月的痕迹,刻在内心的深处。

    行过一片遭受践踏的麦田,连一直冷静的许攸,都被自己主公带出了一些悲伤的怀念。

    当时他们和冀州刺史韩馥一道,退出洛阳城后,紧接着便来到陈留郡外。

    本以为替张邈看守陈留的曹操,会夹道欢迎好友兼盟主的到来,谁知道却是吃了一个闭门羹。

    “哼!”

    一向好面的主公,看到严阵以待的陈留城上弓弩手,脸上发冷,直接命令加快行军速度,撇开曹操的暂居之地。

    “昔日洛阳四公子,如今却几近分崩离析!”

    谋士许攸,感叹一番后,收起哀忧之色,脸上坚定起来,主公时而多愁善感,时而又杀伐果断,而他便要帮助主公抛下心中的悬疑!

    “将这封书信,加急交到陈留曹操手中,不得有误。”

    行上百步之后,许攸便将竹简交给传令兵,回头就看到两位头戴进贤冠的士子前来。

    “公则兄和仲治兄,不在韩刺史帐下听令,来此所谓何事?”

    郭图和辛评,相视一笑同声道:“我等想要拜见袁公,欲送上一州之地,作为见面礼~~~”

    “一州之地?”

    许攸脸上红光泛起,似乎想到了什么,便急忙将俩人拉在一旁,低声而道:“莫非韩刺史,真有相让之意?”

    “无也!不过我等,可以一试!”

    身穿一领紫绣花袍,郭图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环条盈盈而生光,脸上充满自信之色。

    “如此,两位请跟我来。”

    寒风萧萧,大地一片苍莽景象。从空中飘下一片雨花,滴在袁绍的手上,冰凉刺骨的感觉立马袭向心头。

    紧了紧手中长剑,指尖传来的冰冷让令他的神志为之一清。

    “踏~~~踏”

    脚步声由远及近地而来,袁绍举目望去,便将数人看清。

    “公则、仲治两位大才,不嫌弃袁某孤苦无依的落魄,愿来一见,真是让袁某感觉三生有幸!”

    说完,袁绍将长剑别在腰间,一拜而极度礼遇郭图和辛评。

    “袁公如此礼待我等,真是让我等羞愧难当。”

    被扶起的袁绍,看着面有激动之色的俩人,心头有些意动,若是能够将此二人收为谋士,那么冀州几乎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一蹬,郭图恢复静态,指向涛涛黄河:“袁公,此处为白马渡口,贯通中原与河北,乃是兵家之地也。”

    “公则所言不错!”

    按照在路上的定计,许攸接口道:“在秦二世时,陈胜、吴广起义于大泽乡,不战而下陈州,席卷中原后,遂遣人于七月从白马津渡河,北取赵地。”

    “后高祖三年八月,高祖皇帝坐镇荥阳城,而使将军刘贾、卢绾领兵两万,渡白马津,绕河北而入楚地,以断绝楚军粮道。再之后,便镇守白马津,使项羽首尾不能顾。”

    “嗯~~~”

    袁绍虽然不明白他们为何一来开口,便将话题引到四百年前那场惊世的战乱中,不过身具一些明主之气的他,接话能力还是不错的:“以后袁某南渡下中原时,便要以此作为据点。”

    “袁公英明!”

    三人相视一眼,俱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欣喜,因为他们都读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信息。(。)

第九十七章:袁绍的觉醒() 
“袁公此言,似有逐鹿天下之意,不知我等猜的是否准确?”

    穿一领皂沿边丝绸宽衫,腰系的一条茶褐銮带的辛评,拱手拜道:“还请袁公直言,我等必会全力助之。↖頂↖点↖小↖说,”

    “袁某失言而已!”

    忽然反应过来,袁绍连忙挥手大呼不敢:“如今董贼身死,汉家天子临朝,袁某身为臣子,唯有替天子牧守好州郡,哪会有犯中原之意。”

    袁本初一番话说完,只听见白马津上一片肃静,只有寒风在呜呜作响。

    痛!

    火辣辣地心痛!

    主公一番“忠心耿耿”之言,刺得许攸心疼,他知道,自己的主公袁绍又是在悬疑不定,左右顾盼,而不显露真心。

    “主公!”

    许攸一蹬脚,不管那么多:“当年陈胜、吴广起兵于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豪言迈语。”

    “而高祖当年灭楚立汉,也不过是遇到好时运罢了!”

    “如今天下大乱久矣,董贼虽然死亡,但汉室天子,年不过十三,所属不过二州之地,何时崩兮谁也不知!”

    郭图眼中一抹精光闪过:“子远兄大才!这个世上,谁人又说得准,袁公不能建高祖之功呢?”

    建高祖之功!

    便是再立一个帝国,让刘氏退出历史,袁氏而代之!

    “可是~~~”

    辛评拍了拍衣袖,立在袁绍跟前,双眼真诚:“袁公不必迟疑,当年武帝行幸河汾,中流与群臣饮宴乃自作《秋风》辞,死前留有‘天鹅绝唱’: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

    “可见汉室将亡之言不虚,而袁公之姓,出于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

    代汉者,当涂高也!

    袁绍囔囔自语,有些意动,因为这谶纬之言,自光武帝登基,宣布图谶于天下后,便流传地极为火爆。

    言五经者,皆凭谶纬说,光武帝一句话。便让图谶就成为天定的经典,享有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后,章帝又召集博士和儒生,于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由班固写成《白虎通义》,把谶纬和今文经学糅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谶纬化。

    在汉家历代天子的提倡和支持下,加之俗儒的附合。谶纬之说盛行于世,成为汉室的官方思想。

    而袁绍从小耳濡目染。对于这谶纬之言,更是深信不疑。

    “不错!汉室灭亡,乃是天地常理!”

    郭图继续打动道:“董贼死后,可是关中大度田,据说依然还要进行下去。”

    “安在关中的汉室朝廷,现在恐怕是早已视世家为洪水猛兽。想要夺尽世家豪门良田,以充无知佣农走夫之户,刘氏天子已经抛弃光武帝和世豪共治天下的承诺,诚然乃是一代背父之君也。”

    “公则,当慎重而言!”

    袁绍的消息可比俩人灵通:“如今汉家天子只是年幼好玩而言。现在不过是在上林苑狩猎罢了,国事都由太后及三公处理,何以会覆灭世家的打算。”

    “呵呵~~~袁公不要被蒙蔽了!”

    辛评和郭图,这几天也是在一些蛛丝马迹中,推出了是天子在背后推动度田,这样一个足以震惊世人的想法。

    “董贼之所以会度田关中,乃是汉家天子当初绝食逼之!”

    “虽然天子名义上不在长安城,但是朝中三公,还有中常侍徐毅,皆是天子心腹,如今听说朝廷已经再次通过度田令,将要使关中的大度田进行下去,更是会进一步地损害世家的利益。”

    惊呼一声,袁本初还是不信:“天子年不过十三,哪会有如此心谋?”

    “呵呵,袁公勿要小视天子。”

    辛评再次轰炸道:“若是没有极高的心胸谋略,天子怎么会自动跳入冰冷的湖水中,将董卓引入鼎湖宫而杀之。”

    “若是天子没有足够的良谋,那身为董贼旧将的徐荣,哪会弃董贼而投靠天子。”

    “若是没有气吞天下的魄力,十三岁的少年天子,会聚西凉军十五万兵,校猎上林苑么?”

    许攸也反应过来,大呼道:“不好!天子名义上在这上林苑狩猎,但实际上恐怕是想要收服这十五万的西凉大军!”

    “什么!!!”

    袁绍终于被惊醒,这才明白过来,天子装模作样搞得这一切,以为能够蒙蔽世人,但天下大谋之多,却是难以逃过他们的眼睛。

    “天子?世家??袁氏???”

    袁绍卸下长剑,紧握在手里,时不时又裹紧外套,脚下不停地挪换着步伐,从未有过的焦躁不安涌向心头,让他焦急万分。

    三位谋士看到盟主袁绍徘徊不定的脚步,并没有再次上前劝告,而是静立在旁,等待袁绍的醒悟。

    “你们二人,为何不去向韩刺史禀报此事,而要告诉袁某人呢?”

    “韩刺史身为冀州之主,但是眼光狭隘,我等昨日便已经说过,可是他却是不信,还言我等小题大做~~~”

    辛评说完,引来郭图的感慨:“是啊!当今世上,能够为世家做主的,只有四世三公的袁氏一族了。”

    “要是无人站出来振臂一呼,那么世家豪门,恐怕会被关中的天子一一族灭~~~”

    三人从头到尾地对年幼的汉家天子做了一个仔细全面的分析后,方让袁绍惊醒,天子原来还有打压覆灭世族的打算。

    那身为关东世家之首的袁氏一族,便是要首当其冲了!

    怪不得天子不愿大赏有功的他们,原来是在提防他们这些诸侯。

    从一开始,少年天子便有消灭他们的想法。

    “锵!”

    长剑出鞘,透着淡淡的寒光,一条金色龙雕之案的剑柄,将袁绍衬托地无比威严。

    剑刃锋利无比,刃如秋霜,寒气逼人。

    “我袁氏家室遭到汉庭屠戮,以后决不会再北面事之了。”

    “恭喜主公!大彻大悟!”

    三人大喜而拜。

    郭图和辛评一句主公之言,已经将他们的心意表面,袁绍怎么会不知晓。

    只见袁本初面有大喜之色地拉起三人,然后牵过郭图和辛评俩人的手:“袁某有公则和仲治两位贤才相助,犹如高祖得张良和萧何也~~~”

    “主公如此礼遇我等,必报死也!”

    “哈哈~~~”

    袁绍嘴角也露出醉人的笑意,连那四四方方的脸上都泛着红光:“公则和仲治前来,除了打醒袁某外,可还有其它要事?”

    “有!”

    俩人对视同时地道,然后往北而指:“我等愿送一州之地,作为见面礼!

    “哈哈~~~”

    袁绍听完郭图、辛评之言,三人俱都大笑起来。

    只是被冷落一旁的许攸,面上虽然带有些许笑意,但是内心却有一丝苦楚。

    郭图和辛评,是主公的张良和萧何。

    那我许攸呢?(。)

第九十八章:大军武比() 
“吁~~~”

    轻轻喝住战马,牛金右臂猛然高高举起,身后的传令兵将手中的红色大旗向上空重重一竖。△頂點小說,

    “呜~呜~~”

    小山坡左方,低沉地号角声霎时声震大地,牛金身后一百精锐骑兵纷纷减速。

    黝黑粗壮的臂膀高高扬起,一百骑兵得到牛金的命令,按照前几日的训练,熟悉地迅速摆成一个军阵。

    分两队在前,马上的二十人手持长枪抵地;五队居中,长刀别在马背,长弓在手,弓箭引而不发;另有三队在后,游离在外围。

    “喝~~~喝”

    牛金麾下这一百人呼吸逐渐同步,坐下的骏马也都纷纷嘶鸣,应和着即将到来的“厮杀”。

    “呜~~”

    山坡的另一边,号角齐鸣,牛金的对手,另一方的一百骑也摆好了阵型。

    “呜~~~呜”

    此起彼伏的军号声霎时间在山坡外响起,声音沉闷如猛虎咆哮低吟。

    十个对战阵营,依次列在被战车团团围住的山坡外围,一时间山坡好像被大军分成十个扇形。

    “昂~~~”

    一骑如风般疾驰从山坡上而下,青风马上骑跨一为年轻骁将,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手持一柄长刀,来到两军阵前方狠狠一勒马缰,战马顿时长嘶一声人立而起。

    “演武!开始!”

    如雷般吼声响彻云霄,山坡上数百个战鼓应声而鸣,一时间战意铺满天际。

    一拍马背,魏延宣布开战命令后,便驾马回到小山丘上。

    小山上,数百辆战车辆横跨山脚下。围成一道任何人都难以逾越地艰险屏障,但战车和战车之间,留下可供骑、步兵出没地缝隙。

    “吁~~~”

    魏延下马后,绕过战车急忙向山丘上爬去,只见车阵之后,旌旗招展。枪戟如林,黑压压一片的将官森然肃立,而这些都是新选出来的军司马们。

    在众人簇拥中,一位身高六尺半余的少年,极为引人瞩目,魏延悄然上前,来到少年跟前低声而道:“陛下,开始了。”

    “恩,朕知道了。”

    刘协对他露齿一笑后。便张目向下望去,一堵今日演武之盛况。

    这几天七百多的军司马,便是通过这样的军阵对军阵比拼出来的,虽是耗时间久一点,成效却很是显著。

    一百骑对阵一百骑,军阵自己演练好,然后便是两军校比。

    除了能够锻炼士卒外,还可以挑选出良将。

    “杀!!!”

    牛金一拍马背。铁臂挥舞,手中长刀悠然竖起。寒芒闪烁。

    十个对战大军中,唯有牛金一队,列成奇奇怪怪的阵势,一百骑兵被拆成三分,三分骑兵兵器大有不同。

    和牛金对战的,乃是原西凉军的一个军司马。前日他通过军阵比拼,顺利晋级复位军司马位后,此次便是想要一争校尉之职。

    只要将对手击败,那他便是堂堂校尉!

    “嗷~~~呜”

    军司马狼嚎一声,引来麾下百人的应声嚎叫。这百人本是昔日董卓女婿牛辅的旧部,虽不是飞熊军,但也是差不多矣,可以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