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昭武大帝-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他们的答卷公布在点将台上后,徐荣便开始授他们印章。

    汉制:千石、六百石、四百石,皆铜印鼻纽,文曰“印章”。

    而这军中校尉,已经被天子降为千石的将官。

    刘协之所以行如此之事,也是为了让军队更加正规化。

    在以前。无论是中郎将,还是诸校尉,或者是护军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郡都尉等,都是比二千石的将官。

    如此一来,在军队中,高级将领之间指挥系统便会产生混乱。因为他们不知谁大谁小,而且很多时候,还会导致军中的不平衡。

    比如董卓在世时,这二十万西凉军中,李傕和郭汜不过区区一个校尉,便领军过万;而堂堂中郎将徐荣,坐下不过八千精锐。

    所以现在,刘协是要让将官制度化。

    千人军司马,是六百石的将官;两千人的校尉。俸禄是千石;统帅万人的中郎将,俸禄是比二千石。

    在刘协的轻微改制下,这军中将官的等级,便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划分,而这样一来,也使得天子能够更加容易地掌管这十五万大军。

    从张辽手中接过两个印章后,徐荣便授给心潮澎湃的张既和李恢二将。

    “为汉室而战!为陛下而死!”

    高呼之声,先从车骑将军徐荣口中吼出。然后是张既和李恢高举印章的兴奋之吼叫。

    到了最后,整个军营中。都在响彻为天子而死战的豪迈。

    雷声狂吼之后,几万军士在徐荣的挥手下,止住呼啸之声。

    徐荣又再次展开一封旨意,上面是直接升为军司马的名单,共有十位。

    再次给他们授完官印后,徐荣便拿出一道金灿灿地圣旨。而这道圣旨的威力,将会无比巨大。

    “天子制曰:自古圣帝明王,建国立业,必得明士贤将相与周旋,以成至治。必赖贤俊之臣。共熙庶绩,以康兆民。

    是故殷汤周武既定天下,克用俊乂,列于庶位,故能光昭上下,泽流无穷。今朕肇基关中,统有万邦,稽古建官,期臻至治。兹欲上稽古制,于十一月末,在上林苑开天下第一武将大会,民间猛士及智勇之人,皆可前来。

    朕将校之以武观其技,再试之书算骑射以观其能,策以计策时务以观其谋略。而出众者,可为中郎将。”

    天下第一武将大会!!!

    底下数万人,纷纷兴奋地交头接耳,嗡嗡的声音聚在一起,便是一阵阵沉闷的猛虎低吟。

    “弟兄们,天子爱才,且不论贵贱。从今往后,只要你们愿意进取,学成文武艺,那自然能够入天子之眼,而封将拜侯~~~”

    “轰~~~”

    徐荣的一番话,彻底点燃军营中的火热。

    汉家天子,要开天下第一武将大会的消息,今日不仅仅是在军中传开,在长安城更是一大早地传将开来。

    “呜~~~呜”

    寒冷的冬天已经到来了,北风吹在人们的脸上,像刀割一样疼。

    可是长安城外墙之下,聚满热闹的百姓们,可不管什么寒风莫逆,顶着透体的冷风,从识字的人口中,获得了天子又要招取贤将的信息。

    王双带着马钧,两人刚刚赶到长安城时,便看见无数的汉民拥挤在一处城墙之下,听到什么“天下第一”的呼喊,让他心中极为意动。

    九尺高的王双,在人群纵极为注目,挤开众人,拉着马钧来到城墙根处,只见高墙之上,除了高挂着天子的招贤令外,如今还贴上天子求取武将的消息。

    “嘿~~~嘿”

    天下第一武将大会!

    一提手中六十八斤的大刀,旁人尽皆被吓退让开,王双仰天狂笑数声,脸上的络腮胡像钢针一般地立起,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兴奋的激动。

    “恭~喜~~王~~”

    一拍马钧瘦弱的肩膀,王双长长地舒通了一口气:“马老弟不必多言,老哥明白!”

    一开始来长安,王双心中还有些打鼓,此前的招贤令虽然没有明言,何为有贤才者,但他还是想冒险来长安城试一把。

    不管成与不成,他都无怨无悔地想要赌一把运气。

    没想到来了之后,便又遇到了这样的大好事,天子要开第一武将大会,从而选出中郎将!

    多好的机会啊!

    一直以来,他就感觉空有一身武力,但又报国无门。

    没想到当今天子竟然求贤饥渴如斯,不仅仅要招纳文臣,还要吸取武将,王双瞬间又对自己的人生抱有极大的憧憬,同时对汉室更是怀有极大的希望。

    “马老弟!老哥我这就去上林苑中早早地报名参赛了。”

    看着消瘦非常的马钧,王双心中有些不舍,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结巴的少年:“这些钱够撑到腊日,虽然老弟你口才不行,但你的一双巧手绝对的无双,老哥相信你一定能够被天子招为贤才的~~~”

    “老弟!保重!”

    牵过一匹马,王双带着不忍离去的伤心而告别。

    望着往东而去的王大哥,马钧眼中有些湿润,虽然他们相处不过数日,但自来熟地王双却是对他无比照顾。

    “后会有期!祝王大哥一路高升而封将拜侯!”

    马钧内心默默祝福一句,完后擦干点点不舍的泪珠,望着眼前的长安城城门,甩下心中的疑惑,大步迈入。(。)

第九十三章:招贤馆() 
步入长安城后,马钧听到最多的,依然还是爆竹之声,虽然董卓死后已经好几天了,可百姓们的欢乐远远没有结束。

    “砰~~~砰”

    新年的钟声还没有敲响,道路上已经响满了震耳欲聋的竹炮声。

    行在路上,马钧一眼望去,只见人山人海拥挤着烧爆竹,忽然“砰”的一声,在他耳边炸响,抬头一看,却不知楼上是谁放的爆竹落到了他的上头。

    摸了摸发麻的头皮,老实人马钧,对着楼上一位俏丽的少女莞尔一笑,然后没事人一般地离去。

    虽然他头上挨了一下,可百姓们身心的那种喜悦,马钧同样也能够感同身受。

    董贼死了,这本就一件值得庆贺一月以上的盛事;

    此外,圣明天子一临朝,便招贤纳士,而且还不问出身,让诸多寒门世子和农家子弟都大受鼓舞。

    当然,最让百姓期待的事情,便是度田之后的授田······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人们捂着双耳,手持竹子伸进火盆中,如星光般的火红炸裂开来,像是在油锅里抄的红豆子,正在欢快地舞动着步点。

    竹的爆炸是瞬间的,但在人们心中,它带来的欢乐却是永恒存在。

    “好~~~也”

    在这样的盛事中,马钧也只能结结巴巴称赞。

    一路上拥拥挤挤,身形本就单薄的马钧差点被压成肉饼,终于在爆竹和欢庆之声中,来到一处柔和雅致的府宅。

    只见屋顶上覆以琉璃瓦,像一个轻巧而美丽的冠冕,正红朱漆的大门顶端上。悬挂着一块木匾,上面题着三个大字“招贤馆”。

    终于到了!

    门口的两个持刀军士,看见一身破衣烂衫的马钧,并没有生出藐视之心,因为上头早已交代下来,不可轻视任何一位前来应试者。

    “先生往里面请~~~”

    “多~~~谢~~~大~~~哥”

    马钧的结结巴巴。让为首的军士眉头大皱,不过还是将他引入内。

    “陈大人,又有贤才前来一试。”

    坐镇招贤馆的,是大鸿胪陈纪,乃是天子钦点的人选,因为他有一个儿子,叫陈群。

    而陈群,此时被提为议郎,在他老父身旁辅助。

    “先生请坐。若是有何才能,尽可一试。”

    “在~~下~~马钧”

    马钧知道自己结巴的劣势,于是指着桌子上的竹简和毛笔,点了点头。

    年过六十的陈纪皱皱的脸皮拉开一丝笑意,明白此人患有口吃之症,便对着一旁的儿子颔了下头。

    得到父亲示意后,陈群便拿着两物递了过去。

    抱拳一谢后,马钧深吸一口气。在上面画了起来,他要将心中隐藏已久的想法付诸于竹简中。

    看着那个衣衫褴褛的结巴少年人。消瘦脸上虽然微微有点苍白,但是手中的不停歇的笔,还有脸上荡漾自信的笑容。

    让陈纪大为意动,于是站起身来到挥笔疾书的马钧身后,看到他在画一个水车。

    这是一个技术人才!

    老辣的陈纪,便让陈群去请大司农部下的能手过来。

    马钧画好之后。便见大司农的巧匠已进入屋内,正在向大鸿胪陈纪行礼。

    “先生可以拿上来一观。”

    在慈祥老者陈纪鼓舞的目光下,马钧将手中的竹简交给那位巧匠。

    看着是一个翻车,巧匠心头一动,他记得当年十常侍之一毕岚。也曾经作翻车,用于取河水洒路。

    不过眼前这位瘦弱的少年人画出的翻车,可和十年前的大有不同。

    其龙骨叶板,可用作链条,卧于一个长槽中,而且链轮貌似还可驱动,使得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

    “大妙!大妙!”

    那个巧匠也是多年沉浸在木工机械当中,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妙之物,连连赞叹不已:“小兄弟,此翻车是不是可以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

    “这样~~~再这样~~~如此可使得取水功效获得大大提高;而且这样一转,还可转移取水点。”

    “此物巧妙,即可灌溉,亦可排涝,真乃是神妙之物!”

    “陈大人,不如让他进入大司农丞下~~~”

    陈纪知道自己是抓到宝了,哪会放手:“秦少匠,这是陛下要得贤才,本官可不能放手。”

    “不过此翻车既然如此大妙,对庄稼灌溉极为有用,那便暂时让他们帮助你们,造出此物。然后推广开来,也是造福百姓的乐事!”

    “多谢陈大人~~~”

    将马钧登记在册后,巧匠便带着一头雾水的他出了招贤馆。

    将记载着这两天前来面试的贤才名册展开,陈纪老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在这上面,按照职业的不同,都将他们分类。

    而马钧,便属于能工巧匠类。

    合上竹简,上了岁数的陈纪有些累了,便靠在主位上歇息,同时心里直叹。

    当初天子下招贤令时,诏书上便存在一个漏洞,没有言明何为贤才。

    而在有心人鼓动之下,这些天有无数人来招贤馆报名,有文人世子,也有孔武有力的武夫,还有种田的能手等等。

    这个时候,天子才发现“失策”,但发出去的圣旨又不能收回,更不能更改,所以少年天子只好捏着鼻子,将他们全部收下。

    不过还是需要先派人鉴别他们是否有才,取得资格后才能够登记在册,而后参加天子考试。

    “呵~~~呵”

    陈纪依然记得那天早朝时候,尚书令贾诩懊悔不已,没有事先看出漏洞而自请有罪的表演。

    但是这在经历过四朝的老臣眼中,这些都不过是糊弄人的把戏罢了,陈纪早已经将一切都看透。

    在上林苑的天子,是想要囊括天下所有的能人,不仅仅是要文武大才,也需要能工巧匠,还要播种插秧肥田的能人······

    但天子又怕世家们的剧烈反对,所以这才绕了一个大圈,将世家圈了进去,同时也将天底下的贤才也纳了进来。

    陈纪没想到,汉家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气魄之足,勘称举世无双。

    这也是他明知此事,但又不声张的原因。

    一开始陈纪也是有些不明白,为何天子要大费周章地绕了一圈,吞吞吐吐招贤。

    因为招贤纳士,自古便有之。

    当年燕昭王欲报齐仇,遂易水南筑台招贤,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士人,而得乐毅。

    而高祖立国后,也曾发布“招贤诏令”遍于天下,以求取大才。

    就在陈纪摸不着头脑之际,便见招贤令下来后,世家中人,尤其是关中豪门强烈赞誉天子的贤明。

    这才让陈纪回过神来,天子招贤,一是安世家之心,二是想要取天下贤才,尤其是寒门中的一些大才。(。)

第九十四章:匈奴往事() 
想着想着,大鸿胪陈纪便微微地眯在座位上打盹。

    陈群立在一旁,看着年迈的老父依旧用着余力为大汉效命,心中有些心疼,又有些大受鼓舞。

    “呼~~~呼”

    轻声的呼噜,从父亲口鼻中发出,陈群忙拿过一件披风,缓缓盖在老父的胸前。

    老人额头上,一道道深深的沟壑,那是岁月流淌过的痕迹,翻黄的皮肤上,撒下地是夕阳的余晖。

    曾经见证了多少的光辉岁月,又经历过了几多的似水年华,终究抵不过岁月如梭······

    就在陈群感叹时光不易,且行且珍惜的时候,大鸿胪丞周奂带着数名治礼郎官前来。

    “周大人,可是朝中有要事?”

    周奂行了一礼后,便来到上司身旁,轻轻唤起陈纪:“陈大人,匈奴使者快要来了~~~”

    “哦~~~到哪了?所谓何事?”

    微微下陷的眼窝里,一双深黑色的眼眸徐徐展开,悄悄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回大人的话,他们快要入城了,说是来庆贺董贼伏诛的。”

    “呵呵~~~”陈纪轻蔑一笑,便伸手掀开身上暖暖的披风,颤巍巍地起身,吩咐下去道:“周大人先去招待,明日早朝再将他们引入未央宫,我先去面见太后。”

    “诺!”

    “长文你说,匈奴遣使者来朝庆贺,所谓何意?”

    下属周奂领命走后,陈纪心血来潮。想要考一考他这个麒麟子。

    “禀父亲。孩儿以为。此次匈奴使来,其实并无多大诚意。”

    看着老父鼓励的目光,年不过加冠的陈群继续言道:“董贼身死不过数日,除了关中外,大汉其它州郡估计还没有得到消息。那为何远在千里之外的匈奴,立马便能够遣使者来汉贺庆呢?”

    “事实就是,当董贼还在临朝时,他们就已经准备要派人来长安朝贺。而目的。估计是立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