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昭武大帝- 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之前,三公九卿们管理着大汉十三州一百零九郡,现在要他们举全朝堂之力治理三个郡,要是还办不好,那刘协只能说对不起了!

    当然,对于现在朝廷之上的三公,刘协还是非常信任的,太傅卢植、司徒王允、司空黄琬,都是少有的贤臣。‘

    卢植和黄琬,文武皆通;王司徒。思维缜密,善于密计,当初的美人计,要不是朕的破坏,他便可以一石二鸟,灭杀董卓。

    至于三辅之外的弘农郡和河东郡,刘协到不怎么担心。

    段煨为司隶校尉,兼弘农郡守,对于这位大汉新贵的办事效率,刘协还是很放心的。因为此前弘农的度田,在董卓身亡之前,便已经完成。

    至于河东郡,有徐晃、关羽二将在那。还有荀攸和程昱。

    两大名将加上两大顶级谋臣,度田、御寒、防洪三事交给他们,刘协难道还放不下心?

    松了一口气后,刘协又将心神放到御寒的问题上来。

    煤炉诚然可以驱走天寒地冻,而且成本也不高,但危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煤块的优良程度更是对百姓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如此,煤块的质量,便要得到保证。

    一般优质的煤黑得亮,纯正;而劣质的污、黄、红。

    而辨别煤炭优劣的最好办法是试烧,只要一烧便可分晓,比如劣质煤烧不旺,难点燃,易熄火,有异味,臭等缺点,一烧就辨出优良还是劣质!

    想到这里,刘协便将煤块质量好坏辨别之法,书写在竹简上,然后传授下去。

    回到煤矿的问题上,这倒让刘协不太担心,因为在后世,陕西也是一个煤矿大省,存储量可居全国第三。

    尤其是秦岭一带,可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煤矿。

    但是开采,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挖矿,是一个大工程。

    这次荀攸调集的人手,估计一大半都要扑在挖煤上面,广召石工,甚至是需要每天出五钱,请十万名石工挖煤块。

    一天便需要花费五十万钱,而且这仅仅还是挖煤石工雇佣钱。

    荀攸给刘协估算了下,从蜂窝煤炉的制造、煤矿的开采和蜂窝煤的调制,最后分到每户百姓的手里,至少需要花费二十亿钱。

    不让老百姓出一个字,而获得御寒之物,这本就是刘协作为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使百姓们得到实惠,而不是被剥削,在历代汉家天子中,真正做到的,估计只要汉初那几位先祖。

    比如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

    而现在的刘协,便想要向他的先祖们,汉初的三位贤君明主学习,真正地爱怜百姓,让汉室子民们得到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

    比如文帝一生,就是致力于改善农民处境。

    他改革刑制,废除肉刑,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让犯法的百姓不至于身体受到残害。

    还有减省租赋,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曾经十三年间,全部免去过百姓的田租。

    减轻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弛山泽之禁,让汉室子民们真正得到国家给他们的好处。

    当年赤眉军攻进长安,汉家天子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文帝的陵墓。有此可见两百年后,文帝在百姓心中地位何其大也!

    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文帝的:德至盛焉!

    据说,他是汉家最好的天子,没有之一!

    而刘协想说,以后这个之一会被加上!

    因为朕,不仅要学文帝的爱民如子,也要学武帝的雄武英姿。

    想到这里,刘协便有些坐待不住,再次下令,今年多有灾祸,则免天下臣民一年之田租,还有口赋、算赋、更赋等,今年皆不收也;而且大汉此后,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同时在授田之时,五郡之民,每户可得百亩之田,钱三千钱,粮半担。

    写完圣旨,交给小黄门,同时在一些亲军护卫,让他们快马

    马加鞭传至长安城。(。)

第八十一章:今年不收税(三更)() 
看着小黄门急冲冲下去,刘协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这道圣旨,可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首先免田租,便可以让五郡臣民真正获得一些实惠;

    至于三赋,其中口赋和算赋,是指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头税;而更赋,是代役钱,为300钱。

    现在百姓们口袋中,剩余的一些钱,估计就是用来缴纳税赋的。因为如果他们不缴税,便会成为黑户,那在接下来授田之时,是得不到百亩良田的。

    所以,不管怎么困难,赋税他们是一定会缴的。但这些钱,五郡的老百姓全部加起来估计都不过十亿,刘协不在乎,但是百姓们在乎

    于是大手一挥,去除了汉室子民们一年的赋税,如此便可以让本就饱受摧残的他们,获得心中和口袋中的一丝安宁。天子怜悯百姓,绝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此外,从一开始,刘协就有这个打算,将一些钱粮给五郡百姓。

    因为现在少府钱粮,实在是太多了,堆积下去,估计又会再现当年文景之治的现象,粮仓丰满都在长虫,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了。

    这种盛景,在盛世中,是褒义,是对明君无尽的赞美。

    但倘若放在现在,天下百姓们饥寒交迫的时候,如果史书上面记了那么一笔:少府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

    那这就不再是赞美,而是在打脸,会将少年天子的小脸打得啪啪响

    于是刘协毫不犹豫地,将钱粮直接下发到每一户五郡百姓的手里。

    一户三千钱,五郡之民,不过两百万户而已。所发的钱,仅仅是六十亿,也就是相当于大汉一年的财政收入。

    然后每户半担粮,也就是每家每户可得粮食六十斤。

    而这。也不过是一下子发出百万担粮食而已,却可能会活命无数。

    身为一个明君,这种利国利民之事,也是刘协必须要行之事也

    除此之外,刘协免天下百姓税赋的旨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弱各地诸侯的实力。

    董贼已死,朕就是天下之主

    那么天子的旨意,各地诸侯是尊还是不尊

    尊

    那就今年不收赋税,也不需要上缴给朝廷,虽然董卓入朝之后的这两年,他们从来也没有交过。

    但倘若他们不向百姓收税,那军队还怎么发饷钱,兵马器械又拿什么养呢

    若是没有二心的郡守,他们便会尊崇天子的圣意。今年不收赋税。

    如此钱粮缺乏的他们,可能会解散一部分兵马。

    这样一来,刘协消弱了一些不怀二心的各地郡守兵马,而同时也能够凭借这个讯息,知晓哪些州郡之守,是心向汉室的。

    到时候,少年天子便可以直接利用圣旨,将他们调入长安,然后再派上汉庭官员,带着大军前去接收地盘。

    而兵马已经被削减的他们。又是心向汉室的,所以将很难会做过激的反抗。

    若是真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刘协真是可以偷乐好半天了。

    同样地,反过来。若是不尊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这是有二心的贼子,是刘协的敌人,也是汉庭的死敌,因为他们不尊朝廷旨意

    不尊天子圣意,依旧向百姓伸出恶魔之手。那他们的名声,便会臭烘烘的。

    一是因为,违抗圣旨,这个罪过就够他们喝一壶的,毕竟汉室彻底衰微不过两年而已,天下大部分的臣民依旧心向汉室的。

    第二,天下百姓将会作出一个对比,某些郡守、州牧,违背大汉天子的旨意不说,还敢不要脸地收税,如此他们将会背上目无君上、横行无忌、欺民霸世之恶名。

    百姓们虽然文化程度可能不高,但并非是傻子,谁好谁坏他们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只要诸侯们没有将他们属地的民心收服,那么以后刘协马踏天下之时,将会有无数的百姓,充当带路党,成群结队地推着粮食迎接爱民如子的汉家天子。

    要是真得能够按照刘协的想法走下去,平定天下的阻力汉庭将会减少很多

    阴了一把诸侯后,刘协将目光集中在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上。

    所谓的租率“十五税一”,不是指国家向自耕农收税,而是对于租佃的田地税收。

    十五税一,便是将租佃土地的产量为十份,地主与佃农五五开后,地主再向国家交一份的税。即地租率为百分之五十,税率为十分之一,而佃农是不向国家交税和交租的。

    同样,所谓的“三十税一”,租佃土地的产量为十份,然后三七开,佃农得七份,向地主交三份为田租,地主再向国家上交一份税赋。即地租率为百分之三十,税率仍为十分之一。

    对于百姓,尤其是佣农来说,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多出来的百分之二十粮食够让他们开心许久。

    百姓们得到了实惠,但是汉庭却没有什么损失,因为地主要缴纳的税率仍旧为十分之一。

    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被损失的豪强地主

    但就算刘协这样干了,也并不会背负什么损害世家利益的骂名,因为三十税一的制度,两汉早就已经实施多年。

    在汉初,文帝和景帝便实行的是三十税一制度;而光武帝时期,也曾一度实施过三十税一制度。

    而现在,天子大乱将平,汉家天子刘协怜悯百姓,欲效先祖的贤明,减免租率,实在是太合情合理了。

    甚至,刘协都能够预见得了圣旨颁布后,天下世家的反应,一向自以为占据道德制高点的他们,根本不好意思跳出来反对天子利民之举。

    如果他们违抗,那么要背负违逆朝廷的罪名不说,还会被其他的世家鄙视

    而这股风气,刘协将会从后面极力地推动它。毕竟发展到现在,拱卫司可是不是吃素的。

    还有,不管这三十税一的制度在整个大汉能否实施,汉家天子爱民之贤明将会遍满天下。

    “啊~~~”

    刘协起身活动了几下,瞬间觉得全身骨头酸痛。

    “陛下,天色已晚,还是尽早沐浴歇息吧~~~”

    守在

    在一旁的白洁,看见呲牙裂嘴喊痛的天子,心痛地嘟着嘴,央求天子不要那么拼

    “好回御雄殿吧~~~”

    回到殿内,在偌大莲池中,白洁伺候下,刘协美美地洗掉了一身的酸痛,然后拥着小洁,不顾少妇董媛惊讶的目光,钻入被窝中。

    “陛下~~~嗯~~~啊~~~”

    没等少妇回过神来,天子一双怪手便在俩人身上游走,撩拨地两位美人全身娇软无力反抗天子的霸道。。

第八十二章:诸侯议新帝() 
而一直被刘协警惕的十几路讨董诸侯,早已经入住洛阳城一月多余。

    如今的洛阳城,被二十万大军收拾的也算干净,原本遍布城内城外的,因为焚烧而洒满四处灰炭被清扫一空;甚至有些烧毁的城墙,也被修复完整,高大的洛阳城墙再一次透出恢弘大气。

    这一个月来,大汉发生了太多的事变,多到让各路诸侯眼花缭乱的地步。

    首先便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骁骑校尉曹操,还有所谓的景帝玄孙刘备一同离开。

    不久后,江东猛虎孙坚,便被刘表伏击而亡。

    然后,便是关中,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大度田运动,让所有的诸侯都大跌眼镜,董贼什么时候关心起百姓有没有田地耕种的问题来了,他不是一向崇尚劫掠么

    就在诸侯们一直都摸不着头脑之际,前几天,就有一则重磅的消息,天子病危

    当日袁氏两兄弟听到天子落湖的讯息后,连夜唤醒众诸侯。

    那一晚,这两兄弟虽然面露悲伤的公布天子病危消息,但是心中的那股喜悦是不用言表的。

    而那十几路诸侯听完之后,有嚎啕者,也有窃喜者。

    等到诸侯皆散后,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唤来冀州刺史韩馥,窃窃私语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三人便宣布,当今天子即将身亡,为保大汉江山不倒,需要另立新帝。

    “先前韩某与袁盟主共谋长久之计,定要使海内见中兴之主。可长安名义上有幼君,却不是汉家血脉。如今假天子身亡,却是报应不爽。”

    “而汉庭公卿以下官吏都媚事董贼,如此天下何日可定如今唯有东立圣君,如此太平之日才指日可待,难道还有什么疑问”

    “轰~~~”

    韩馥此言一出,坐下众诸侯尽皆轰然。

    天子不是血脉

    身死是天公报应

    还要另立新帝

    “韩刺史之妄言,恕张某不敢苟同”

    广陵太守张超朗声而出:“当今天子乃是先帝与灵怀皇后所生。由孝仁穆成长定安德皇后养大,何以不是天家血脉”

    “不错大汉天子,岂是尔等可以辱没;堂堂刘氏,也是你一个区区刺史能够颠覆得了”

    兖州刺史刘岱。听得韩馥竟敢大放厥词,侮辱天子的出身,不由得大怒而啸。

    “哎呀~~~各位都是名镇一方的人物,还是不要争吵矣~~~”

    主位之上的袁绍,看见天下崩兮。但依然有数位诸侯在极力维护汉室威严,虽然知道接下来的事情不可为,但他还是想为之。

    “诸位听我一言”

    “韩刺史之言,虽有些不实,但是如今幼帝将亡,董贼恐会篡汉,行废帝自立之举。如此,汉家天子必须要重新立定。”

    “哗~~~”

    袁绍一言在殿中,砸出阵阵水花。天子自幼便身体单薄,如今寒冬之际落入冰湖中。恐会夭折。

    诸侯们相互一望,虽然有数人眼中有不愿之色,但是大势所趋,他们也不好改也。

    而且另立新帝,还是当务之急,他们必须要先董贼一步立好新一任的大汉天子。

    众人商议一番,便将目标盯在了幽州刺史刘虞身上。

    一顿扯皮之后,众诸侯便已经商量好了,也确定了新得大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