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昭武大帝-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十五章:千年潼关(四)() 
“先生还是没回答朕的问题,何为雄主?”待贾诩就坐后,刘协再次问道。

    圣上如此礼遇他,他也不好再藏私,否则真的可能会激起圣上怒火,故贾诩道出心中之想:“臣认为,雄主者,文可定国、武能安邦。”

    “不错,上马能治军,下马可安民,此可为雄主。不过朕看来,先生所言,气魄不够。”

    刘协轻轻撇过头,感受着山上清凉的秋风,将冕冠上的十二旒吹得轻扬,指着那片壮丽的山河:“夫雄主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负仁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顺着刘协的眼光,贾诩看着三河交汇奔腾之景,忽然觉得,那渭、洛二川,并着黄河,像三条巨龙一般,似乎在撞击着,但又似乎在向眼前的这位少年天子臣服拘礼。

    这一瞬间,仿佛让贾诩过了一辈子,回过神来,贾文和再次看向刘协,好像觉得天子变得虚无缥缈,竟似和这片天地融为一体。他已经知道,自己被天子收服了,不像上午崖山之时的被迫,而是自然而然的顺从。

    “陛下气势非凡,胸怀大志,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微臣今日能与圣上一论雄主之道,乃一生之幸事。”此时贾诩,不再藏着掖着,似乎找到知己,要一吐为快。

    “先生此一言,真是大妙。”刘协看着意气风发的贾诩,好像打开了心结一般。

    “上午之时,崖山之上,陛下论:取天下要用诈力,守天下需用仁义。不知陛下,能否为臣一解其惑,何为诈力,何为仁义?”贾诩打开了心里的结,不再唯唯诺诺。

    这就是:君择臣,臣亦择君;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吧。

    也是,最近朕表现比较飘忽,过于展现贤明,也过于展示谋略,倒是让底下的臣子们,有点摸不着头脑。

    在守业阶段,君王保持神秘,不让臣民们瞧破,这样君主可以不被私心过重的臣子利用,毕竟神秘的君主很少有人可以读懂。

    但是大汉江山,已经被败家子的便宜老爹败光,目前朕处于创业阶段,那么保持君臣之间的心灵相通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良将和谋士来说,单单明白了主公的意愿和志向,在创业之期,起步之时,是不够的,还有知晓自家主公的脾性,才能让他们真正的安心。

    那么,今日朕就对你坦露心胸,希望以后你能真真正正的助朕平定天下。而不是把自身装进套子里,自我保护起来,以为这就不会受到伤害,这种想法是很不好的。

    “朕觉得,天下大乱之根源,首先在于人心涣散,而人心之本,在于循天道,行仁义,持忠孝。”刘协指着自己的胸口。

    “但是如今,天下战乱将起,安天下已经是不可能,取天下才是朕目前所要做的。而取天下之道,在于诈力,在于权谋,权谋所至则英才毕集,上有贤君能臣,下有精兵强将,则天下顺势可取也。”

    “朕一匡天下,收服四海之后,则是守天下之时。而守天下,需要人心安定,需要上下一心,是故要使民休养生息,也要使民知仁知义,知忠知孝。如此百姓家境殷实,人心安定,则天下可安。”

    刘协不藏私,一直以来,可谓是真心对待贾诩,如今一道心中所想,便是欲真正收服这位谋国之士。

    “陛下真乃是古今第一雄主也!微臣此时倒有点担心,那些在洛阳城饮酒作乐的诸侯们,他们自以为乱世将临,他们冲天之机也要到来。却万万不会想到,在这西迁之路上,他们自认为是谁都可以握上一握的当今少年天子,不仅有包藏四海,吞吐天地之志,更是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放开了的贾诩,倒像是狂生一般。

    察觉自己孟浪的贾诩,又把自己装进套子里,从缝隙中看着天子,发现天子只是轻声笑了一下,并无动怒。于是道:“臣酒后失言,望圣上恕罪。”

    “先生大才,玩笑之话,朕岂会认真。”刘协心里有点乐,没想到一贯唯命是从的贾诩,会讲玩笑话。那么,这就说明,贾诩是真正的臣服了,不仅如此,还真心认同朕,有点建立起友谊的感觉。

    这一顿火锅下来,吃的真是群臣相宜。拉近了和贾诩的关系,甚至是建立一种超出君臣之间的友谊。那么此后,这个贾文和,是真的完全属于朕了,同样朕也会真心认同你,视你为知己。

    吃完之后,算算时间,也是下山之时。于是和着贾诩,边聊边谈边下山,而后相互道别。

    刘协回到辇车,午憩之时,也在思考那个“何为英雄,何为雄主”问题。

    自古以来,对英雄的定义没有统一说法。在后世的社会里,英雄的概念比较广阔,比如一个士兵炸毁了敌人几辆坦克,马上就成了英雄。一个清洁工扫地几十年,突然哪一天做了什么好事被发现,也成了英雄。

    但是在这个时空,英雄是那种有远大抱负的豪杰之士,文能定国、武能安邦,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挥英雄本色,建功立业的人才可以称为英雄。

    英雄靠时势,也要靠自身。英雄待时而动,顺势而起。但是,起动以后还要靠自己的本事创造一片事业。虽然是英雄,但仅能称为时雄,也就是说是一时之雄,因时而称雄。他们虽能称雄一时,但最终还是要被人征服或收服。就像董卓和袁绍一般,都可称之为一时之雄。

    所以,雄主是英雄中的英雄。从道德文章,文韬武略各方面看,都是旷世奇才。知识渊博,论天下形势如同掌中观纹;腹藏玄机,帷幄之中可决胜千里之外。论道德可比圣贤,写文章字字珠玑,讲韬略算无遗策,藏胸中百万雄兵。如此,则安天下舍我其谁?这样的人才数百年才会出一位。

    朕前世听过太多的雄主之事,也崇拜过诸多雄才大略之人;但是今生,朕欲和这些雄主比肩,一道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受后人所仰!

第四十六章:祭祖之祀() 
洛阳城中,孙坚坐在临时搭好的大帐中,双手抚摸着玉玺,一脸陶醉和沉迷之相。

    大帐外有人来报:“主公,皇宫之内大火已经扑灭。主公是否需要亲自去看一看?”

    “知道了,下去吧,还有把策儿和权儿叫来。”被打断的孙坚,对着帐外的士兵道。

    孙坚起身,看着玉玺,真是不想让它离开自己半步。但是此玺有方圆四寸,放在腰间,会显得极其明显,所以根本不能随身带着,尤其是在这片诸侯云集之地。

    收起恋恋不舍的目光,孙坚把包玺放进盒子里,再把盒子放在被窝里,并出帐吩咐道:“除非某在,否则不可让人进帐。违者,立斩之!”

    稍微放点心的孙坚,带着青年人孙策,小儿孙权,往洛阳皇宫而去。

    孙氏三人合着江东士卒,来到玉阶之下。

    虽然大火被扑灭,但在这偌大的皇宫,仍然有多处星星点点的燃烧着。众人踩着阶梯,踏着黑灰,伴着稀疏的火光,和着断壁残垣,往上走去。

    跨过一根倒下的柱子,小儿孙权,看到宫们之上写着:长乐宫。三个字虽然被烧的黑漆漆,但是字迹依然可辨。

    再往里走,更是惨不忍睹,原本是朝廷之地,却断垣、断木遍地,就连龙椅,都是乌漆抹黑。

    当年先帝在位之时,自己随着司空张温平定边章、韩遂之乱,论功行赏之时,就在此地,先帝一时高兴,封自己为议郎,同时为长沙太守。

    当时的先帝,就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表众臣之功,那时候的大汉,虽有顽疾,但是依然是巍巍强盛。谁能想到,先帝一去,这大汉竟然变成如此模样。

    如此悲景,比之先前的盛况,差距何其大哉。

    孙坚这个硬汉子想起往日种种,不由得为之伤感,为之惆怅,禁不住潸然泪下。

    倒是旁边的小儿孙权,不知愁苦,顽童心的道:“汉宫生大火,长乐变长祸。”

    止住眼泪的孙坚,拍了一下小儿的脑袋,略有点呵斥的道:“别乱说话。”

    大汉真的是已经衰亡了吗?大汉是真的没救了吗?那我孙氏一族在这乱世之中该如何立足?

    这三个问题,环绕在孙坚脑中,久久不能散去。

    深呼一口气,止住悲伤,孙坚再次看向那个高高在上的龙椅,觉得那个座位其实也并没有什么,贼子董卓不也是在那里睡过。连大汉天子,如今也成为他人掌中玩物;堂堂大汉皇宫,天子之所,竟然成为董贼的夜宿之地,如今更是被一把大火,烧的面目全非,惨不忍睹。

    这一把大火,不仅烧掉了大汉刘氏的尊严,更是烧掉了诸侯们仅有的一点忠诚。就连一直忠心侍汉的孙坚,被这一把火,加上一个传国玉玺,使得满腔的忠诚之心,也摇摇欲坠。

    “来啊,传令下去,备好牛、羊、猪三牲,同时通知众诸侯,以太牢之礼祭祀宗庙。”收住飘忽心神,孙坚对着身边的军士嘱咐道。

    午餐之后,得到孙坚通知的众诸侯们,吩咐来到宗庙之旁,准备祭祀。

    此时,在宗庙上云集的诸侯有: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

    而在河内郡的渤海太守袁绍、冀州刺史韩馥、上党太守张杨、河内郡太守王匡才刚刚度过虎牢关,正往洛阳赶来;至于曹操,正在追击董贼;还有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豫州刺史孔伷也正从南边赶过来。

    至于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这俩人压根就没来。

    马腾身在西凉,要来虎牢关会盟,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通过关中,过洛阳,出虎牢关,再到陈留郡酸枣会合,不过要进过董卓的地盘,所以此路不通,还有一条是过河套之地,经过匈奴的地盘,再过并州,才能到达酸枣,但是此路也不通。而且就算马腾前去会盟,那么老巢就会被董卓一锅端,所以这位马伏波的后代是没有来。

    至于公孙瓒,更不敢来。幽州刺史刘虞,公孙瓒的老上司,一直看他不顺眼,俩人随时都有可能火并。所以这俩人在相互提防,根本不会来。

    还有北海太守孔融、徐州刺史陶谦,这两货没来的原因是因为青、徐二州发生大规模的黄巾暴乱,孔融和陶谦正忙得平叛,护住自己的一水三分地,没有前来。

    所以真正来讨董的诸侯只有十四家,加上刘备三兄弟的话,正好凑成十五家。

    原本被烧毁的宗庙,此时也被清扫整洁,在孙坚得带领下,酸枣六家诸侯,并上刘备,七位当世金字塔顶端的人物加上吊丝刘备,以太牢之礼,杀牛、羊、猪三牲,祭祀刘氏先祖。

    《大戴礼·曾子天圆》:“诸侯之祭,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士之祭,特牲豕,曰馈食。”

    礼成之后,众诸侯皆散,倒是刘、关、张三人依旧跪在刘氏先祖的牌位前。

    只见刘备位于中间跪着,关羽、张飞一左一右的拱卫着。

    磕了三个响头后,刘备脸上悲愤之色大起,言道:“臣刘备,拜见先皇天灵。董贼祸乱天下,玷污宫廷,焚毁宗庙,亵渎皇威。臣身为帝胄后裔,进不能剿贼建功,退不能保境安民。臣惭愧啊,愧对列位先祖先皇。”

    说完,刘备再次磕下三个头。

    一旁的张飞,性子比较急,有点看不下去,忙撇着嘴:“哎,哥啊,差不多说了两句得了,谁知道先帝爷听的见听不见啊?”

    旁边的关羽,听到张飞咋咋呼呼的,瞪了这三弟一眼,然后配合刘备,将枣色的脸变得酱紫。

    不管小飞飞,刘备抬起头后,双手抱着拳头,对着先祖牌位,脸露坚毅之色的道:“臣刘备,在列祖列宗面前立誓,臣此生此世,必定要剿灭叛乱,戡平四海,光复宗庙,中兴皇室。”

    说完,又是大拜。

    另一边,正在打马快速前行的曹操,一副劫后余生的庆幸。

    在鸡鸣峰时,不到两千的曹军,被六、七千的西凉军包围,前有西凉骑兵,而后又有峰上下来的弓弩兵。

    陷入死境之中,曹洪和夏侯渊更是抓过不愿意跑路的曹操,曹洪想要将不会水的曹操背着,跳下洛水,向着对岸逃走,而夏侯渊则带着大军为曹操争取时间,曹洪更是说:“天下可无洪,但不可无操也!”

    那时曹操,看着将士们道别的眼神,视死如归的气魄,想到上午在嵩山脚下,女娲娘娘的面前,立下的誓言。

    必死的心也收了起来,就像当时刺董之后,将吕伯奢一家全部杀死,所立下的那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活着,只有活着,才可能拥有一切,才可以实现心中抱负,死了就什么都没有。

    曹操正想要同意曹洪提议时,不知道为什么,鸡鸣峰上一片混乱和吵杂。西凉军中更是没人指挥,在岸上踌躇不前,不知该如何是好。

    “兄弟们,敌方主将已经被我军杀死,冲上去,杀贼。”

    曹操奸诈的心思涌上心头,将此时情况猜的一清二楚,对着曹军,又似乎对着西凉军,大声喊着。

    西凉军中主将李儒被人三箭射死,另一掌军校尉樊稠更是在两军阵前,被夏侯渊斩杀。

    西凉大军此时像无头苍蝇一般,不知改进还是该退。等到曹军如狼似虎的杀过来,才一哄而散,向着西方逃命而去。

    击溃这群西凉军后,曹操一刻也不愿意停留,带着残余的曹军向着太室山赶去,在那里汇合曹军步兵,而后返回洛阳城。

第四十七章:洛阳的夜(一)() 
人称“四世三公”之后,自封为车骑将军的袁绍,在快要入夜时分,也进入洛阳城。

    看着昔日繁华的洛阳,化为一片灰烬。若说袁本初没有点伤心,那是扯淡的。

    这个偌大的繁荣城市,这这个时空,是最为伟大的城市,没有之一。

    踏着缓慢的步伐,袁绍行走在这片灰烬之中,这是他昔日成长的地方,承载着自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