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武大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昭武大帝-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贾诩这一脸小受模样,看的刘协都有点心疼。

    于是不再逗他,示意贾诩坐下后,刘协道:“朕自幼由董太后所养,若不是太后对朕照顾有加,岂有朕之今日。”

    “朕记得幼时,太后曾讲过一则荒诞不经的故事。”刘协努力作出温柔状,轻声地对着“小受”说道:“文和先生,想听听吗?”

    荒诞不经的故事,陛下你倒是荒诞的很,不过圣上有话,贾诩不得不回:“臣洗耳恭听。”

    “话说战国时期,大秦西北之地,有一富裕之家。家中****皆有,不过就是其中一头猪已然成精。”刘协缓缓的道。

    顿了顿,刘协又言:“此猪成精,谓之妖猪。妖猪虽有些志向,不过智慧不足,于是就去深林之中,请了头狐狸作参谋,想要反客为主。”

    说完,刘协捧腹大笑道:“一头猪请一只狐狸为谋士,这个故事,文和先生,你说好笑不好笑~~~”

    此刻,贾诩终于明白了这则故事讲得是什么,借物喻人,这位少年天子真是好手段。

    天子有如此心机,那么刚才“调戏”之事,应该不是戏耍他,而是想要再次蒙蔽董相。

    笑完之后,刘协也不等贾诩的回答,又讲道:“这支狐狸给妖猪出了主意,等到老主人身死之后,小主人还小,那时候就可以将此富裕之家占为已有。”

    “可惜猪算不如天算,当老主人驾崩,小主人继位。此猪想要占据的时候,家中鸡、鸭、鱼、鹅等家畜都纷纷反对,甚至是田里的小草都对着妖猪嗤之以鼻。”

    刘协收起脸上的笑意,眼中幽深的黑眸却是无比的寒冷:“文和先生,你觉得,这家中小主人该怎么办才好?”

    贾文和也是刚刚参透这位天子先前之举,突然又听天子这么一问,一时间也答不上来,也不好答上。

    “那小主人想着: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于是派了自家猎犬,去追杀狐狸,准备将此妖猪打回混混噩噩之境。待妖猪的智囊去除后,便可以慢慢的圈杀此妖孽。”刘协微微侧身对着贾诩,暗黑色的瞳孔之中含着凌厉的眼神,一时间杀气腾腾:“你说,这样对吗?”

    听完这话,贾诩猛的惊起,心中大呼:不好,李儒有危险。贾文和再看向天子,眼神完全变了。

    天子能跟自己实话实说,不怕他告密。就说明,李儒此刻,或者是下午,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那么天子为什么跟自己说这些话呢?

    贾诩忽然反应过来,便看见天子轻轻一瞥而来的目光,那一瞬间,便让他觉得整个人就又麻又冷地动弹不得,像是堕入无尽黑谷里般。

    “小受”贾文和,此刻脸色变得苍白,脸上无一丝一毫光彩,也看不到一点血色,绝望地一屁股坐下,两眼死灰,望着徐荣。

    真没想到,我这一生,无法拒绝的是开始,无法抗拒的是结束,这就是此刻贾诩内心的真实写照。

    天子一不好色,二无龙阳之好,此时徐荣也终于明白了天子的想法。

    既然陛下会在今日差人杀死李儒,那么文和先生接下来就是董贼的下一任谋士。

    陛下既然要除掉狐狸,那么贾先生就是下一个要除去的狐狸,而这也是天子今天独独留他在这崖山之上的原因。

    把一切想明白想透的徐荣,抓紧手中的**大枪,缓缓转过身来,深邃而充满危险的双眼正直直盯着贾诩,向着他缓慢靠近,似乎只要贾诩稍有动作,大枪就会脱手而出,将贾诩钉死在崖上。

第三十一章:崖山对(三)() 
看到两人的表现,一个死气沉沉,一个杀气腾腾,倒真是有趣。刘协可不想未来大汉的将、相,因为今天之事而失和。

    故天子对着徐荣挥了挥手,示意不必如此。

    “朕看贾先生和徐将军之表现,想是都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刘协的轻淡从容的对着贾诩:“那只狐狸死后,妖猪就会找到它的狐狸兄弟。文和先生,你该说说了,那只狐狸兄弟的结果会是如何?”

    狐狸兄弟,指的就是某吧。

    当今天子心机如此深沉,董相堪忧啊。

    刚刚从晴天霹雳当头一击回过神的贾诩,紧闭着眼,逐渐他恢复一贯冷静之色:“那只狐狸兄弟,他只想活下去。”

    而后睁开眼,那双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又敏锐,又细致,又真诚:“他是有智慧,但他没有野心。”

    呵呵,老狐狸,说了等于没说。

    刘协轻笑着替贾诩分析:“在朕看来,那只狐狸兄弟,会有三种下场。上策是左右逢源,谁胜跟谁,当可永葆富贵;中策是随小主人,诛杀妖猪,虽有危险,但是一旦功成,封将拜侯不在话下;下策就是助纣为虐,不过必死。”

    “文和先生,那只狐狸兄弟,为何取下策必死?”刘协假装疑惑。

    听完天子之问,贾诩那本炯炯有神的双眼,瞬间拚命地往里边缩,眼窝陷得很深,透出一种深邃而又冷傲之意:“因为王越!”

    王越大侠,步战天下第一,尤善于刺杀之道。若无吕布护卫,或者数百甲士日夜守候,世上谁也挡不住王越的暗杀。

    “哈哈,朕早就听闻,贾诩贾文和,有天纵大才。今日一见,果然如此。”刘协抓住贾诩的手:“既然如此,那只狐狸兄弟会选择何策?”

    感觉命悬一线的贾诩,深吸一口气,露出硬邦邦的笑脸:“既然陛下问起,那臣唯有坦诚相待。此狐狸会选上策,不过不是左右逢源,而是会暗中相助小主人。”

    “朕相信卿,朕也知道,此狐狸最善明哲保身,未到关键之时,不会出手。”刘协紧紧握住贾诩的双手,无比真诚,同时心里大骂“老狐狸”。

    而贾诩也是一副受宠若惊之样,心里也在大呼“小狐狸”。

    对于贾诩,这个善于自保之人,吓吓就行了,若真是把他逼急了,他会拼命的。恰如他后来再绝望之时,鼓动李、郭反攻长安城一般。

    在得到贾诩的保证之后,刘协心里一块大石也放将下来。毕竟这年头,只要不是身为主公或者诸侯之人,大部分人节操还是有的。假如在稍微有点本事,比如有将帅之才,或者是谋士之实,那么节操更甚。

    只要王越一日不死,贾诩会一直地三心二意下去。因为王越,将会是悬在贾诩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如此,只要把握的好,董贼将会败亡的更快。

    单单获得贾文和三心二意的保证,远远不够!

    朕要的是………他的臣服!!!

    刘协站起身来,牵着贾诩的手,看了看江,又望了望山,叹道:“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百姓却多苦多难。”刘协指着崖下,被西凉军赶着的百姓,:“先生大才,不知可有解救天下臣民之法。”

    贾诩看着一脸期待的天子,并不回答,反而问道:“不知圣上的解救之法是什么?”

    真是一个老狐狸,不见兔子不撒鹰。

    刘协放开贾诩,双手合在背部,挺着腰,望着天空:“夏,五百年止于商;商,五百年止于周;周,三百年而骤起春秋战国。此后七国分争,止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止于汉。”

    “遥想高祖之时,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剑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汉基业。如今子孙不孝,江山沉沦,百姓遭难。朕虽不敏,亦想学习先祖,手提三尺剑而定天下。”刘协轻轻的言道。

    听完天子所言,徐荣上前跪下:“末将愿随陛下左右,尽心尽力,无怨无悔。”贾诩也跟着跪下:“陛下有此志向,则江山可复。微臣愿随圣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贾诩看来,今日天子以死亡相逼自己,若是他不臣服,或者假装臣服的话。凭借汉家天子一贯的薄凉性子,等下可能他会无故的坠崖身亡。

    天子心机如此深沉,董相再次堪忧啊。

    刘协忙托起两位:“文有文和,武有子茂,朕若能得二位大才之助,真是汉室可兴也。”

    说完,扶起二人,刘协也以拱手之礼揖道。

    两人此刻也不矫情,正色的接下这位少年天子的揖礼。

    礼仪一成,在这汉朝,只有一个意味,那就是名分已定。

    当年老祖刘邦,被项羽困于汉中而不得出。为了挣破牢笼,老祖在大军之中,设坛敬祭天地、以揖礼拜韩信为大将,而得有孙子、吴起之才的韩信之助。韩信也终身不弃,助老祖成就帝业。

    当然,刘协对于徐荣的效忠没有疑问,只是对于“老狐狸”表面的效忠却是不太相信。

    不过,对于收服贾诩,刘协还是无比自信,因为贾文和,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投靠天子的第一步,而这个绝不会是最后一步。

    贾文和的心思,刘协猜的无比准确,在贾诩看来,没到最后决胜之时,他谁都不会真心的对待,或者是两边都真心对待,听但是与不听,就凭双方自己而定。

    从刚刚表现来看,天子的确腹有谋略,却不知可有气吞天下之势否?贾诩心中已经升起向天子投诚的打算,那今日便试一试天子的能力,于是对着天子问道:“不知陛下,何以定江山?”

    终于来了,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贤臣择主而事。不怕你问问题,就怕你冷漠的闭着嘴!

    心中欣喜的刘协,真诚对着两人:“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刘协深吸一口气:“故朕将效先祖,以诈力取之,再以仁义守之。”

    天子一番话,仿佛为两人打开了一扇窗,一扇通往世界本源之窗。

    这世上,浑浑噩噩者居多,有人一会行之于仁,一会又展现其诈,一会又表之于义,一会儿又似奸恶。

    其实,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那么多虚招。归根到底,就是两种力量,诈和仁。

    诈之于敌,仁爱于己。

    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粗暴。

    贾诩和徐荣接收完天子的信息后,确实是无比欣喜。

    当今天子,年仅十三,就能想他人所不能想,能识他人所不能识。若再过五年、十年,天子恐怕会超过孝武帝、光武帝,直逼高祖之境。

    真乃天佑大汉也!这是现在贾诩的内心深处的想法。当年武帝之后,民变四起,其后有昭、宣二帝,休养生息,汉室江山得固;王莽时期,篡汉自立,遂有高祖九世孙刘秀起于河北,十二年一匡天下,恢复汉室河山,成光武之功;而今董卓乱朝,诸侯并起,又将有贤君刘协,诛董灭诸侯,再开大汉盛世。

    一直以来,贾诩都是怀才不遇,从未得遇明主。由于是寒门子弟,故贾诩一直融入不了大汉世族圈,尤其是关东之地。

    贾文和在光中有一定名气,遂牛辅找到他,引为谋士,然牛辅只是在军事上听其言,其后牛辅在贾诩的帮助下,在长安连败白波兵。

    然后李儒听说了此人,于是向董卓进言,调贾诩入相府,给李儒打下手。在董卓处,贾诩更是不得意,有李儒在,贾诩根本入不得董卓的眼,只能负责处理一下情报而已。

    如今李儒即将身死,那么他将会一跃而上,成为董卓主要谋士。但是暮气沉沉的董卓,怎么可能是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的对手。

    这位天子,能忍勾践之辱以侍贼,然后杀贼;能用小恩小惠,来收取民心,获得百官之助;能用救命之恩,拴住天下第一侠王越,从而使天下侠士为其效命。更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知道取天下和守天下之道。

    有此天子在位,董卓和众诸侯将再无出头之日,刘氏江山将会再次巩固。而平定天下之后,就会有贤臣名将,名留青史。

    若是天子真的可以诛杀董贼,那么他必将效死。而在此前,他会暗中相助,但是不会拼死而战,贾诩心里默默的估量着。

第三十二章:崖山对(四)() 
这两人,应该是第一次听到此类的话吧,不然怎么呆住了,不过大餐在后面呢!

    刘协双手扬起,一左一右握住贾诩和徐荣的手,示意一起坐下。

    三人围成一个圈,六目相对,不由得大笑起来。

    “此乃君臣奏对,文和、子茂可有助朕平定天下之法?”刘协两眼瞳孔扩大,深情的望着自己现在的文、武班底。

    这两人相互一望,徐荣示意贾诩先说,贾文和便道:“圣上以为,西凉军士如何?”

    这应该是俩人最大的疑虑,诛董之后,首要考虑的就是西凉军的安置问题。

    在后来,就是因为王允拒绝西凉军的投降,从而导致李、郭二人在贾诩的鼓动之下反攻长安,致使天子和百官再一次落入西凉军手。

    刘协也不藏着,道出心中的想法:“朕以为,西凉军虽有劣迹,不过却不是不可改!”

    说完,刘协看着徐荣,暗示该他接话。

    “陛下所言,却是如此。西凉军在董卓手中,军纪不振。若是能定西凉军的军纪,则此军可成为陛下平定天下的一大助力。”徐荣接下话道。

    贾诩接着说道:“光定军纪,亦是很难扭转西凉军的劫掠之风。臣觉得,不仅需要用军纪拴住此军,更需要获得西凉军内心的认同。”

    贾诩说完,期待的看着天子,想知道天子可有方法而得西凉军心,或者是在真心的向自己请教。

    果然啊,要这些谋士真正效忠,何其难哉。未得忠心之前,哪儿哪儿都是试探。不过朕可不入套,所以礼贤下士的道:“请先生教朕,何以收服西凉军心?”

    “臣不敢,若欲得西凉军心,上则需要良将之助,下则需要让西凉军安心。良将者,如徐将军,需要陛下慧眼发掘;而欲使西凉军士心安,则是有家就行。”贾诩一点一点的透露着。

    文和之言,倒是和朕想的一样,不过朕不会像曹孟德一样。谋士一出计策,曹操就言道:真乃和吾想的一样啊!这样虽然装了下b,不过却也让谋士觉得不受尊重,好不容易出个计策,曹操一句话,把功劳就包了,忒不要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