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第8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缺乏完全控制这些土地的力量,大量财富的流失让燕国国力已经不堪重负。

    况且,燕国对于异族人一向抱有敌意,对夏朝人尤其不好,制定了许多为难夏朝人的政策,待在他们的土地上,夏朝人忍无可忍,而恰在这个时候,夏军打回来了!

    李炜趁着边境上的燕军疏于防备之际,率军猛攻,很快就把燕军驱逐出了百里之外,同时,李炜下令,无论是夏朝人还是燕国人都必须同等对待,他们需要的是尽快安定民心。

    夏军突袭的消息传到了姬璜耳中,多年前他全歼夏军的战绩依旧让他欣喜不已,所以面对这次夏军的进攻,他具有心理上的优势,既然他可以打败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第二次。于是,他也集结了十万大军,亲自率领着前去迎战夏军。

    当姬璜正在率军赶来时,夏军已经取得了多场胜利,守卫夏朝故土的燕军一败再败,几乎没有能力重整旗鼓,他们只能暂时退回燕国境内,等待援军。

    而夏军也没有深追,在收复了全部故土之后,李炜命令大军驻扎原地、结阵待命,他知道,以姬璜的个性定会亲率大军前来。

    三日之后,哨骑来报,燕军果然出现了,在竖起的大旗中就有姬璜的王旗,李炜大喜,立即开始下达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全军开拔,而第二道便是趁着燕军远来、现在饥渴交迫发动进攻!

    李炜的判断十分正确,姬璜率领大军一路急行,他根本没有把这支夏军放在眼里,就想着尽快与他们交战,他的傲慢和急切埋下了最终失败的恶果。

    燕军刚到,人困马乏正要原地休息,没想到夏军就杀过来了,姬璜还没来得及将哨骑派出去,只能急忙传命全军结阵迎战,可夏军的推进速度太快了,他们轻而易举的就突破了燕军仓促构筑起来的脆弱防线,向他们还没有多少准备的纵深杀进去,燕军的阵脚顿时大乱。

    关键时刻,姬璜显示出了一个领导人该有的魄力,他挥起大刀一马当先冲入了战场,他以勇力著称,即便是一队三十人的骑兵都被他轻易冲破,那些步兵更加不是他的对手,一顿挥砍下来,夏军付出了超过五十名步兵的伤亡也没能挡住他。

    姬璜的强势,极大的鼓舞的燕军的士气,他们开始站稳脚跟、伺机反扑,战场情势通过哨骑汇总到李炜面前,他看出了姬璜的用意,便传令士兵们不必惊慌,且战且退,将姬璜孤立起来。

    这一招确实有效,这样的乱战到处都是人,可能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姬璜又怎么能知道夏军实际上是故意将他引过去,正杀得兴起的他还以为是他的进攻起了作用,想也没想就冲了进去,结果却与身后呼应的士兵们越来越远。

    当姬璜醒悟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团团包围了,一个人的力气终究是有限的,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这里有这么多双手,战争绝不是凭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左右的,即便可以那也是一时的。

    在这一战中,这个道理显露无疑,姬璜一人一马被数不清的夏军士兵围攻着,他们的人太多,相互之间又可以做到掩护,姬璜的刀已不像最初那样那么具有威胁了,他的力气渐渐衰竭。

    而在外面的燕军也看出了夏军的计策,他们的王此刻正在危险之中,作为部下,他们最需要做到就是杀进去将王救出来,可是,得到死命令的夏军却拼命缠住了他们,两军陷入了苦战。

    两军的指挥官心里都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关系到什么,对夏朝来说,这场战争是他们洗雪国耻的关键性战役,赢了就能重新打响夏军的英名,若输了,不仅夏军、夏朝和夏皇都会颜面扫地。而对燕国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多年征战、开疆拓土,可背后付出的却是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姬璜所集结起来的十万大军是他手下最强的军队,如果输了,那么燕军将再也无法阻挡外敌,燕国也就完了。

    这是一块硬骨头,从上午一直打到了下午,两军士兵都是筋疲力尽,发展到后来,这已经不单纯是战力上的比拼了,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东西。

    如果说,燕军不是刚刚远道而来、而夏军不是养精蓄锐的话……后人为这场战争做了许多类似的假设,可不管怎样假设,事实永远无法改变。

    最终,燕军首先垮了下来,要知道他们的情况本来就比夏军严重许多,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很不容易了。

    可战争就是战争,没有人会讲道义,燕军一垮,夏军的士气就大增,没有什么比击溃败兵更加容易的了……此战共歼灭燕军七万余人,其他的大多都被活捉了,其中,他们的主帅、燕王姬璜在被包围了小半个时辰之后就从马上摔了下来,李炜本想活捉他,但显然没有那么容易,于是他便下令下杀手。

    然后,士兵们一拥而上,将姬璜乱刀砍死,可即便他死了,燕军还是坚持了很长时间,他们的意志之强连夏军都不得不佩服。

    燕军覆灭、姬璜被杀,这是燕国崩溃的前奏,接下来夏军的进攻只能用“一马平川”来形容,基本没有遭到多少抵抗,夏军就杀到了长子城下,本以为几百年前的一幕又有重演了,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夏军只是在长子城外转了一圈后就原路返回了,就连半个字都没有跟长子城中的燕国君臣说,好像只是来旅游的。

    尽管如此,夏军却还是攻取了燕国南部重要的粮食产区,并就此驻下兵马,实现了夏朝对那里的统治,惨败加上姬璜的战死,此后的燕国陷入了被东夷各国围攻的不利局面,而且,姬璜的离去太过突然,以致于连合适继承人都没有选定。

    因此,燕国的问题不仅来自于外部,内部也开始了很长时间的相互争权夺利,内耗加剧了燕国的衰落。

    与此同时,夏朝却没有趁这个机会大举进攻燕国,因为夏睿宗面对国内日益严重的鸦片横行颁布了史上最为严厉的禁烟令,夏朝也没有余力。

    ://。。//45/45569/452020400

    

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 叛逆兵锋() 
之后的几十年间,夏朝和燕国之间基本上处在和平状态,睿宗之后的明宗又是典型的守成之君,再之后的代宗时期,夏朝朝堂面临着严重的党争问题,自然无暇去管燕国。

    但,对燕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却在代宗之后立即被提上了日程,并很快得以实施,而这次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这么简单,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两个字:灭国!

    没错,这场军事行动正是由霍云负责策划、实施、完成的,当时的燕国,党争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小,而且又是君昏臣庸、国力衰微,正是集中力量消灭它的最好时机。

    所以,霍云率领龙骧军在先后灭亡了唐国和秦国之后,便北上灭燕。

    龙骧军一向人才济济,又经过了两场大战,他们的兵锋是一日胜过一日,对付已经衰弱至极的燕国可谓手到擒来。

    再加上在龙骧军的队伍中,有一个燕国王室出身的将领,名叫姬职,但虽然身怀王室血脉,他心里对燕国王室却充满了憎恨,进攻燕国的计划中他这个燕国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引领,那么想要灭亡燕国,即便是霍云,也得花上不少功夫。

    夏军压境,燕军的防御却杂乱无章、缺乏成效,带兵将领们又缺乏才能,既无勇力、又无谋略,战事一起他们恨不得拔腿就跑,底下的士兵们也缺乏良好的训练,由于饷银经常被上官私吞,士兵们士气低落、兵器也年久失修,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胜仗?燕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仅仅过了两个月,燕国全境已被夏军占领,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燕国已经宣告灭亡了……

    元历1329年一月十六日,霍云返回了洛京,刚一进城门便快马加鞭朝着皇宫而去。

    “陛下……”霍云在元福的带领下进入了昭阳殿,皇帝已经在等他了,看到他出现便示意先不要说话,紧接着对四周道:“你们都先下去!”

    当内侍和宫女们都退了出去,皇帝才拿出了一封信,递到霍云面前,淡淡道:“打开看看吧。”

    霍云见皇帝的表情不像着急,心怀疑惑的接过信,打开之后开始阅读,才读到一半,他的脸色就一边,抬起头来难掩吃惊道:“这么快……”

    燕州,地处原燕国中部,交通便利、商贸频繁,原是燕国最富庶的城市、燕国的第二大都市,而自落到夏军的手中之后,也吸引了来自夏朝的许多商人进行投资,贸易变得比原来更加繁荣,原来的城廓和道路也得到了彻底的翻新,成为了燕地的第一大城。

    这么重要的城市引来各方瞩目也是十分正常的,深知其重要性的夏朝必定会派了可靠的人进行管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姬职。

    他本是燕国人,熟知燕国的风土人情,又在灭燕战争中立下大功,能力有目共睹,所以出任燕州的大都督是再合适不过的。

    事实证明,这个人选确实合格,这几年来,姬职和燕州刺史一起将这里管理得井井有条,民生富足,夏朝与燕国百姓之间的隔阂也渐渐消除了很多,这里的情况正是燕国全境的缩写,比起当初燕国人三番四次的反抗,近两年来,反抗基本上已经平息了,可能他们也是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至少比他们原来的好了很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燕地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传言:“先燕王的八王子没有死,他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复国!”

    这个传言自然被夏朝官方予以了否认,民间对此的态度也是各执一词,而且尽管这个传言甚嚣尘上,可除了传言以外并没有实际现象出现,所以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怎么把它放在心上。

    不过姬职认为,这种传言突然出现不会是空穴来风,如果只是为了制造民间的波澜,那花这么大力气实在不值得,除非真的有人在暗中谋划些什么。于是,他立即密报朝廷,朝廷派遣了一队锦衣卫协助调查。

    元历132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这天,姬职在他的官署召来了燕州军的所有高级军官,对外宣称是例行会议。

    “大都督!”一众将领分成两列整齐的走到了背对他们而立的姬职身后。

    沉默了一会儿,姬职转过身去,表情出人意料的凝重,将领们面面相觑,都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各位,”姬职扫视着将领们,语气沉重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为了告诉一件大事。”说着,他深呼吸了一口气,眼神中突然杀气毕露,“经过了数月来的查访,我已经确定,那自称燕国八王子的逆贼正在谋划举兵造反!”

    此话一出,所有将领们都不禁战栗,举兵造反这四个字可不是能随随便便说出口的,将领们也能感觉到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右列的第一个将领上前半步,道:“那依大都督之见,现在该当如何?”

    姬职想了想之后,道:“首先,我要将这件事奏报朝廷,其次,立即通知驻防易州的左玉钤卫前来增援。”

    “怎么?”那将领微微惊愕道:“莫非逆贼的兵锋指向的是燕州?”

    “不错,”姬职点点头,“我接到了锦衣卫的调查报告,逆贼们已经集结了数万乌合之众,目标正是燕州!”

    “这帮逆贼!”左列第一位的将领恨恨的握紧拳头,“实在可恶!大都督,现在可知他们的位置了?”

    姬职摇摇头,道:“目前锦衣卫尚未探知,只知他们已经定下了攻击目标。如今年关已至,每天进出城的百姓实在不少,万一城中混进了他们的奸细,在他们进攻之际在城中制造混乱,那可就麻烦了。”

    “高怀、张贲。”他看向左右两列的第一位将领,“你们是我的得力助手,立刻传我的命令,这几天要严查进城的百姓,让士兵们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能让这些逆贼搅扰了城中百姓平安过年。其他人,各就各位,准备守城战!”

    “是!”一众将领齐声领命……

    接下来的数天,燕州城中的气氛变了很多,也许专注于过年的百姓们没有注意到,现在燕州城中的气氛正是大战来临之前的紧张。

    十二月三十日,正是万众期待的新年夜,姬职的燕州大都督府也早已张灯结彩,一派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然而,姬职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时间过得越快,战事临近得也就越快,而到现在为止,也依然没有找到叛军的下落。

    ://。。//45/45569/452015838

    

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布置() 
“大人,”一个家丁从外面走进来,走到姬职身后,道:“郭总旗来了。”

    姬职转过头,表情已然产生变化,他点点头:“好……”

    这位郭总旗是一名锦衣卫,负责指挥在燕地执行公务的所有锦衣卫,他既然来了,姬职能够想到的原因也只有事情有了进展。

    “这么说,你们已经确实掌握到了逆贼的动向?”姬职问道。

    “是的,”郭总旗点头道:“就如大都督所想,他们的进军目标就是燕州无。不过请放心,下官在来之前已经传命燕州鸽房分别将消息送往易州及京城,定能在半路上截住他们。”

    “好!”姬职的表情总算放松了一些,“既然如此,监视他们动向的任务就拜托给锦衣卫的各位兄弟了,此次若能剿平叛乱,锦衣卫当居首功,我也能一尽地主之谊,好好款待各位。”说着,他的抱拳行了一礼。

    郭总旗微微一笑,回礼道:“我等只是尽忠职守,大都督客气了。”

    姬职又道:“也请总旗放心,若你们有什么需要请尽管向燕州军提及,前几日我也已经命部属严加盘查,绝不让叛逆得逞。”

    “好,”郭总旗再次点头,抬起手道:“那锦衣卫事务还需要下官主持,下官告辞了。”

    “郭总旗慢走。”姬职向外面做了个请的姿势。

    郭总旗走后,姬职坐在椅子上细细思索了片刻,随即向外面喊道:“来人,去把高将军和张将军请来!”

    小半个时辰后,姬职在燕州军中的两位得力助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