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更要命的还在后面,雷枭的故乡县城中有一个朝廷赐封的四品侯,虽然是侯爵,但官秩却只有四品,就说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

    可是在那座小县城里,这位侯爷可是比县太爷还要大,不仅每天耀武扬威的招摇过市,更目无王法,剥削民工,为他大造府邸,掳掠民女,逞其私欲,致使县中百姓怨声载道。

    而更加令人气愤的是,这位四品侯倚仗权势,霸占百姓田产,虽然朝廷早已明令禁止侵地案件的生,可是他却好似手脚通天,县令曾多次具本上奏,可最后都像泥牛入海般没有了任何回音,很显然这是上面有人把事情压了下来。

    没有了上面的掣肘,这位侯爷愈肆无忌惮起来,他在当年的五月份强行霸占了雷枭家的土地,还要求雷枭的养父母,每月必须将当月所收粮食的一半上交他的侯府,否则严惩不贷。

    可是,面对这一次突的干旱,雷枭家一点准备也没有,所以自然无法按时按量上交,结果侯爷大雷霆,亲自带了人去雷枭家里,逼他们交出粮食。

    但这些平时被他们压榨,现在又碰上如此难处的百姓根本没有粮食交给他们,于是他们恼羞成怒之下,一把大火烧了雷枭的家,连同雷枭的养父母一起烧成了灰烬。那时,雷枭并不在家中,所以逃过了一劫。

    而当他得到消息赶回来的时候,冲天的大火已经彻底将他的家吞噬,要不是邻居拼死拉住雷枭,他也早已投身火海。

    看着自己的家被大火烧光,刻骨的仇恨充斥着这个年仅十岁的少年的心,他双腿跪在地上良久,谁去拉他也不起来。

    就这样,他在地上跪了一天一夜,直到他的家化成一片焦土,还冒着缕缕青烟。周围的邻居们都纷纷感叹这家人的遭遇,以致于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雷枭的眼中同样有烈火在熊熊燃烧,就在看着烈火无情的吞噬自己养父母的时候,他开窍了!

    仿佛没有痛苦的嚎叫,就这样自然的生了,第二天,很多人现,雷枭失踪了,就在那天晚上,他走了,永远从他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十年之后的某一天,住在那附近的邻居才无意中看到,一个高大挺拔的青年拿了一束花,在那户被大火烧掉的小屋旧址前站立了很久,那是邻居们为那对老夫妻立的坟墓,青年就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那时候邻居也没怎么在意。

    可是,当他想起来多年前那件事情的时候,这才猛然惊醒,那个青年很有可能就是当年的那个少年,然而当他再次走出门来看的时候,却现青年已经不见了,只留下手上的那束花在墓前随风摆动……

    不久之后,就传来了县城中那个荼毒百姓多年的四品侯一家被抄的消息,引得全县百姓欢呼雀跃,鞭炮连放了三天不止,而全县城都知道了那个做这件事的大好人,叫做雷枭。

    别人只道他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他不仅是为百姓除此大害,也是为了给养父母报仇,而更少人知道的是,雷枭此举也是为了向过去告别。过去的十年,他为了变强、为了报仇而活,而今后他将为了自己而活。

    想到这里,薛起喝了口茶,又转眼看向姜昭,此刻他正在吃着糕点,还赞不绝口,看来他挺喜欢的。

    别看姜昭整天一副嘻嘻哈哈的摸样,好像没有见过他正经的样子,其实姜昭的出身比雷枭好不了多少,甚至可以说比雷枭更差,因为他以前是个山贼。

    雷枭再不正常,也是一个在政府有户籍的人,而姜昭从小长在山贼窝里,别说户籍了,除了山贼以外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更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出身。

    姜昭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因为他从出生开始便没有见过父亲,但他知道母亲,姜昭的母亲,怎么说呢?从他的描述来看,似乎他的母亲是这世上最美丽的女子,没有之一,每次谈到他母亲,总是一副神往的样子,让薛起他们不得不怀疑,姜昭有很深的恋母情结。

    听姜昭说,他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大概十三四岁的摸样,虽然薛起的父母也很早就过世了,不过他显然要比姜昭幸运得多。

    从姜昭的描述来看,他的母亲似乎不是普通人物,从举止到谈吐,这些不是姜昭这种没读过书的人能模仿的,所以薛起认为姜母可能是一个出身富贵的大家闺秀。而且还有一个证据能证明薛起的论点,即是姜母给姜昭留下的遗物,一块质的十分上乘的羊脂白玉,雕刻成白泽,也就是独角兽的摸样,那是北方欧阳家族的族徽。

    而其正面则刻有一个冰字,从这两点来判断,姜母很可能是欧阳家的人,而且地位还不低,否则不可能配有这样稀有且极具代表性的东西。

    本章完

    ://。。//45/45569/17567439

    

第154章 山贼小子()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富家小姐会一个人躲到山上,又一个人生下了孩子,至死都不愿意跟自己的儿子说明一切呢?

    当时在军营时,不仅是薛起,霍云也做过这方面的推测,他认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与姜昭那素未谋面的父亲有关,薛起也对这一点表示赞同。

    听姜昭说,年幼时他也向其母问过父亲,可得到的都是母亲的笑而不答,老是说长大了就会告诉他,可是直到去世时都没有说,那时姜昭十三岁。

    姜昭的经历与雷枭有些相似,他也是从小在山上长大,有些不谙世事,不知世道人心险恶。而在他所在的山上,有一处被附近人经常提起的山贼窝。

    据说,那里盘踞着一伙凶神恶煞的山贼,大概在世人眼里,只要跟贼扯上点关系的都不是好人,都应该长得像妖魔鬼怪。

    但姜昭却知道,这伙山贼实际上是一群散兵游勇,因为吃了败仗跟大队伍失散了,才在山上落脚的,同时也是怕朝廷跟他们秋后算账,他们秘密的把他们的家人也接到了山上,就这样组成了这个山寨。

    可在那些不知情的人眼里,这帮不明来历,手里还拿着刀枪的人在山上结成了个寨子,可不就是山贼么?

    虽然外人是这么看他们,但他们自己还是以兵自居,而且在最开始的一段日子里,他们还保持着在军营里的习惯,每天训练、巡逻、站岗放哨,为了能养活自己,在山上开垦种地,日子过得也十分清闲。

    可日子一久,在山中散漫惯了,一些以前不良的习性就起来了,所以他们就干脆索性自认是山贼好了。

    但如果按照他们的想法,那么这帮人就算原来不是山贼,只要做了一点坏事,那肯定也会被人当做山贼了,说不定还会引来朝廷大队人马的围剿,到时候别说这日子过不成,连命都保不住,所以这荤不能开。

    当时山寨里有不少混人,觉得既然被人当成了山贼就该干山贼干的事,这完全是被欲望冲昏头脑的表现。他们看不清,但两位寨主却是明白人,他们极力劝阻山寨中人干违法之事,还制定出律令约束他们的行为。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山寨与山下县城的居民始终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附近的衙门虽然知道山寨的存在,却看在他们没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份上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摸不清楚这伙人的来历,同样也是因为山贼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烫手山芋,在没有酿成重大的损害之前,就算自己请命去围剿,谁知道上面会是什么反应。

    所以,还是选择明哲保身就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这一点,山寨和朝廷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默契。

    至于姜昭母子与山寨的关系,那也可以说是缘分所致。

    那时,山寨在前山,而姜母则住在后山,说起来也是山寨刚成立的那一年,姜母才出现在这里的。

    起先,山寨中人并不知道姜母的存在,但是姜母却知道这个山寨,对山寨里的人,她一个弱女子自然能避开就选择避开了。

    可就是有避不开的时候,听姜昭说,他母亲除了见识不凡以外,医术也十分了得,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跟山寨众人相识的。

    某天,姜母为了寻找一种稀有草药而在山里迷了路,好巧不巧的走到了山寨附近,当她拔腿正要离去的时候,却听到了从山寨中传出的撕心裂肺的惨叫声,而且从声音上来判断,该是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女子。

    她心觉奇怪之下,便走到山寨正门,从负责守门的人嘴里听说,原来是山寨二寨主的妻子即将临盆,方才的声音就是她出来的。

    而之前两位寨主派人下山去请大夫,可他们一听是要进山寨,便急忙拒绝了,现在两位寨主都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知道了这种情况之后,姜母连忙毛遂自荐,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姜母成功帮助二寨主夫人度过了危险期,并诞下了一个女婴。

    两位寨主因此喜形于色,连番对姜母表示感谢,姜母这时才明白,原来一开始是自己误会了他们,他们其实都是好人,自此之后,姜母就打消了跟他们老死不相往来的打算。

    而对姜母的处境,两位寨主也都知晓了,看姜母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不易,就请姜母搬入山寨居住。姜母推辞不掉,便答应了下来。

    时光荏苒,转眼间姜昭母子已经在山寨里生活了十年,姜昭也已经十一岁了,他跟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性格顽皮,恶作剧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大寨主没有妻儿,因此对姜昭极为喜爱,便在取得姜母同意之后收了姜昭为义子,而为了区别于自己的父亲,姜昭便亲切的称呼这位义父为“老爹”。

    日子一长,他们便像是真的父子一般,连脾气都很相似。大寨主见姜昭一天到晚闲不下来,便在闲暇时教授他武艺。

    而姜昭也没有令他失望,他在练武方面确实很有天分,过了没几年就远了大寨主,在山中的时光过得既悠闲又快。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姜昭十三岁这年的冬天,姜昭的母亲病倒了,过了没几天便与世长辞了。在姜昭的回忆中,这年的冬天是他有史以来觉得最漫长、最寂寞也是最痛苦的时间。

    “呼!”想到这里,薛起就不自觉的出了口气,却惊动了姜昭和秦逸。

    姜昭瞪大了眼睛,看着薛起,问道:“你在叹什么气啊?生什么事了么?”说着,他还快的把嘴里的东西吃完了。

    薛起瞪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没什么,吃你的吧!”

    姜昭哦了一声,低下头又吃了起来,活像是几天没有吃过饭了。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姜昭几乎成了他们几个当中笑容最多的人,也是最玩世不恭的人,不过说起玩世不恭,在薛起认识的所有人当中,霍云当属第一,姜昭就是第二了。

    姜昭不是没心没肺,只是他习惯了用笑容来掩盖内心的悲伤,也许是因为难以言明的少时回忆,所以上天为了弥补他,给了他一段他们中间最简单明快的爱情,姜昭的幸福来得那么突兀,却又顺理成章。

    他们几个能凑在一起,同病相怜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另一个人却不是这样,他就是秦逸。

    若说在他们这些人当中,过去最为神秘的不是霍云,而是秦逸。薛起还记得,在军营的时候,每天晚上他们都会围着篝火,向自己最贴心的战友讲述自己心中最深处的秘密和最难以忘怀的回忆,他们都这样一段经历。

    可唯独秦逸,想到这个,薛起就不禁眯起了双眼,看着秦逸,试图从他脸上找到什么蛛丝马迹,可秦逸却像是无懈可击般从不把自己的过去放在嘴边和脸上,以致于他们只是知道秦逸一部分的过去。

    秦逸,与他们三人都不同,他出身的陈州秦家历代以经商为业,富甲一方,为陈州富。出仕者也不少,展到秦逸父亲这一代,秦家已然是陈州名门望族之。

    秦父一直希望能由自己的长子来承接衣钵,继承秦家和自己的事业,可是,上天却偏要跟他对着干,秦逸不喜从商,而天生便有一颗从军报国的赤子之心,他喜好习武和兵法,甚至擅改了自己报考太学时父亲给他定下的科目,选择了兵法策论,父子俩因此爆了激烈的冲突。

    本章完

    ://。。//45/45569/17567440

    

第155章 恩赐() 
由于理念上的不同,秦父处处要求秦逸按照他的想法去生存,秦逸也因此对他失望透顶,他毅然决然的跟父亲分道扬镳。

    秦父因此气得要跟秦逸断绝父子关系,可他历来最疼爱秦逸这个长子,说要跟他断绝父子关系是不可能的。

    不过,在征讨周边三国的时候,每个月都会有家书如雪花般飘进军营,没有父母亲人的另当别论,可秦逸的父母明明健在,却不见他们给秦逸寄封信来,甚至连一张纸片都没有,可见秦逸为了参军跟他家里闹得有多僵。

    听秦逸说,秦父之所以拼命阻止他从军,是因为觉得打打杀杀的武将没什么出息,秦家那么大的家业难道还拴不住他?

    用霍云的话来说,秦父的观点是完完全全的商人眼光和小家主义。固步自封,不肯也不敢去冒险,只是害怕输而已。

    可现如今,结果却是秦逸功成名就,年纪轻轻便已是当朝一品国公,爵位等同亲王,手掌左翊卫数万大军,深得皇帝信任,满京城谁人不知秦逸的威名。

    薛起知道,秦逸虽然看似儒雅,一副高门大户出身的贵族子弟摸样,实则傲骨铮铮,嫉恶如仇,对为恶势力从不屈服和妥协,与秦父是完全不同的人。

    但是,薛起和霍云注意到,秦逸在讲述与家人关系的时候,脸上流露出的哀伤的神采却不是因为与家人分离之痛,而是因为其他的什么,所以他们断定秦逸有所隐瞒。

    虽然知道这一点,但出于兄弟间的信任和友情,他们并没有过分逼问秦逸,只道他有一天想说了肯定会全部说出来。

    薛起不知不觉间盯了秦逸老长时间,让秦逸感觉很不舒服,他只能假咳了两声提醒一下薛起,然后问:“我脸上有什么东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