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第6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又是一声唰,银色长枪忽的不见,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被一个身影拿走了,那个身影身上披挂着同为银色的甲胄,至于他长什么样没有人看清,因为正要去的时候,那声音已经蹿到了他们眼前,这时候,他们眼里只能看到一样东西——一双闪烁着银色光芒的眼睛!

    有了这个身影加入,好似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楚军的阵型被打散,夏军骑兵又重新夺回了主动,但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多久,一个人再强,在战场上能够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战争不是靠一个人就能赢得了的——话虽然是这么说,原本那身影本就没有指望能有多大作用,她只是在争取时间!

    夏军主力突破中营,大踏步的来到了后营……雨一直在下,鲜血与雨水混合在一起成为了血水,这片土地注定将被染红。

    十一月五日,太阳逐渐西沉之时,秀笼山口之战宣告结束,参战的六万楚军被斩杀四万七千余人,余部皆向夏军投降,并一律获得了善待。

    毫无疑问,那支出现在楚军后方的骑兵是这场战役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而这支骑兵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应该是每一个楚军心中的疑问,只是他们没有机会知道,其他的楚军也不可能知道,只有南宫冕在战后给皇帝的奏报中说出了事情的全貌。

    因为这场雨打乱了南宫冕继续进攻的计划,却不能阻止他取得胜利,经过一次军事会议之后,一个作战计划获得了批准。

    ://。。//45/45569/24373529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前景的阴云() 
一贯大胆的南宫冕这次一如既往的兵行险着,别以为不能使用火器,夏军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如果夏军真的只靠火器,今天就不会在这里了!其实依着他,不能使用火器更好,那种武器太强大了,用它摧毁敌人自是易如反掌,但是那样的战争光靠力量,失去了智慧,过去的前辈们没有火器,也能创造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他们能够做到,今天怎么就做不到了?!

    这个计划完全摆脱了火器的使用,以出其不意的诡道兵法为中心思想,南宫冕命人找来了五千套楚军军服,给军营中五千精锐骑兵换上,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冒雨翻越秀笼山。

    话是很简单,真要做起来就很难了,秀笼山虽然不高,但毕竟也有山之名,山中该有的这里都有,山路自古难行,夏朝的大山中都有朝廷修建的山路也依然险峻,楚国可就没有这样的工程了。

    更何况还下着雨,雨水会让山上的泥土变得松软易滑,管好自己的人尚可,身后却还牵着马,这样危险性就大大增加了,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对秀笼山并不熟悉,进山容易,想要走出去就有些困难了。

    不过,问题就是用来被解决的,之所以让他们换上楚军的衣服就为了能够得到秀笼山山民的帮助,在这五千人中,还带着部分被俘虏的楚军士兵,让他们与山民去交谈,当然,为了防止他们向山民透露些什么,特地又安排了几个懂得楚国语言的士兵监听他们的谈话。

    除此以外,路上碰到意料之外的困难只能依靠他们自己克服,所以这也是一步险棋,一个弄不好,这五千人就全都回不来了。

    南宫冕深信,用兵就是行险,这五千人都是精锐,是他得力的部下,也是出色的军人,他们的领头人又是一个应变能力超群的人,只需要将一般的难点想到,真有其他的情况发现,南宫冕也相信他们一定可以解决!

    这也并不是无谋的赌博,按照南宫冕的估计,这个计划成功可能至少有六成,从结果看起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自从这支队伍进山之后,南宫冕每天都派人严密监视楚军的一举一动,只要他们的军阵发生混乱,那就代表计划正式开始了,而军队也是时时刻刻准备着,跟楚军不同,他们是正规且身经百战的军人,不要说这几天,就算是半个月也难以从他们的身上看到“懈怠”二字。

    此战的胜利再次给予楚国重创,想要保护自身利益的昭、景尝到了他们自己种下的恶果,六万大军被杀得片甲不留,昭、景两族的势力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削弱,这让一向惧怕他们的楚王赵胜都敢在朝堂上毫不留情的指责他们。

    消息传到时,黄澄的脸色最为难看,只有他最清楚这六万人的损失对楚国的影响有多大,眼下即便是一丝一毫的力量他们都不能轻易失去,想要对抗夏军唯有集合手上所有的力量,可是现在呢?

    六万大军,说没就没了!把这些人集结起来花费了多少力气,转眼间就付诸东流,换做是谁又能觉得甘心!

    虽然与昭、景一直不合,但那只是私怨,他们力量是必要的,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抵抗,这些私怨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不是谁都可以做到黄澄这样以大局为重,昭、景这次的行为充分说明他们之间的团结有多么脆弱,楚国前景再次被阴云所笼罩。

    黄澄真的觉得很累,他无心再去听其他人的争辩,现在还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当真是无药可救!

    当赵胜询问黄澄:“不知黄卿,对接下来该如何抗击夏军有何想法?”昭、景皆已不中用,赵胜只能依靠黄澄了。

    黄澄在心里轻叹了口气,抬起手,有气无力道:“回禀陛下,此战之败,我军大伤元气,项将军那里虽尚有兵马八万余人,但论兵器、战力都不如夏军,而夏军业已逼近郢城,为今之计,我军只能退守禄方,那里城池坚固,又是郢城门户,我军若将全部战力集结于此,依靠城墙抗击,夏军来攻,还有得一战!”

    “只是有得一战么?”赵胜皱起了眉,谁都听得出黄澄话语中的丧气,其实他们心里又何尝不是这样,原有十几万大军在手作为底气,可现在一下子就损失了这么多,底气也不再那么足了。

    赵胜轻叹了口气,道:“昨日,母后与寡人商量,是否遣使请蜀国出兵?寡人想听听众臣的意见,你们以为如何?”

    “陛下,”黄澄冷哼了一声,竖起眉毛,道:“当日蜀国与大楚结盟共击夏朝,可他们却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将我十万大军陷于险境,此等背信弃义之人,岂能再信?!”事到如今,他也再顾不得什么了,原本就对此事很有成见,今日又心中苦闷,正愁无处发泄,听赵胜提起此事就毫不顾忌的说了出来。

    黄澄似乎忘了太后是蜀国人,若是这话传到她耳中,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啊?众臣都暗暗替他捏了把汗。

    黄澄所说是实情,赵胜也反驳不得,可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那依黄卿之见,周边各国中可有能够帮到我大楚的?”

    就是赵胜不问,黄澄原本也是打算说的,只是这句话一旦说出来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一番思量之后,他还是决定为了楚国社稷,就算背负骂名也只能说出来!

    只见黄澄抬起头,表情格外郑重,声音一改刚才的无力,很是响亮得道:“陛下,微臣以为,周边各国中只有南诏可施援手!”

    “南诏?!”此话一出,果然让朝堂一片大哗,景服满是不解的问道:“黄大夫这是何意?南诏图谋灭楚,岂会施以援手?”

    黄澄转过头看着景服,高声道:“正是因为他们图谋吞并大楚,所以才不会让大楚为夏朝所灭!”

    景服愣住了,黄澄转头继续对赵胜道:“陛下,夏朝灭楚,正是因为南诏势力日强,夏朝要夺走大楚北部要塞,用以抵挡南诏,此时南诏是最不希望夏朝灭楚的!因此,只有南诏会出手!”

    “可是,”赵胜低着头,犹豫道:“南诏不是正在跟洞蛮打仗么?他们怎么有余力来支持我们?况且就算是你说的那样,请他们出兵,肯定也是需要条件的吧?”

    ://。。//45/45569/24374727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决断() 
“正是!”黄澄点点头:“南诏早有吞并大楚之心,此次又是我们有求于人,只怕纵使他们答应也会狮子大开口!陛下,臣已经拟定了几个条件,陛下是否要听?”

    赵胜已经束手无策,现在哪里还管得了那么多,就算是馊主意也要听一听,“好吧,黄卿请说!”

    “是,”黄澄微微颔首,眼神不自觉的下垂,“这其一,是我大楚向南诏称臣,从此成为南诏属国!”

    这第一条倒是没有多大意外,名义上当然该是如此,众臣和赵胜都没有什么可说的,只是紧接着的第二条就让他们皱起了眉头:“其二,楚国必须无偿割让大部领土以南诏!”

    “大部领土?”赵胜重复了这一模棱两可的四个字,问道:“黄卿,你所说的大部领土究竟是多少?也让寡人有个数。”

    “陛下,请恕臣直言,”黄澄已经决定现在就把话说开,所以没有半分犹豫,道:“臣所言大部领土指的是保留我大楚宗庙之地,也就是这郢城,及周边数座城池,其余领土皆归于南诏!”

    “你说什么?!”黄澄的声音一直在大殿中回响,除了这一声骇然至极的惊呼以外,其余都是鸦雀无声,众臣包括赵胜都瞪大了眼睛,以一眨不眨几乎呆滞的目光看着黄澄,如此异想天开的条件也亏他能说得出口?!

    郢城和几座城池?这岂不就等于把大半个楚国都交出去了么?!就算真的击败了夏军,那楚国也是名存实亡啊!

    “混账!”昭同气得脸色发青,走出来指着黄澄痛斥:“黄澄!你是我大楚的谏议大夫,为何出此灭我大楚之言?!”

    也不知道灭大楚的究竟是谁?这个无耻至极的老匹夫!黄澄早就在心里痛骂了昭同无数遍,面对着满朝上下喷火的目光,他毫不畏惧的道:“何谓灭我大楚?这郢城乃是我大楚宗庙之地,只要宗庙还在,大楚难道就算是亡了?”

    “这……”昭同瞪着眼,嘴巴动了几下,却是一时语塞了,黄澄却继续道:“诸位想一想,夏朝此来必是要灭我宗庙,宗庙不存,就算我大楚其余之地完好又有何意义?大楚真正的灭国之危不在南诏,而在夏朝!”他指着北方的天际。

    “现在占领我大楚之地的不是南诏,也是夏朝!诸位难道还认为南诏比夏朝更加危险么?!”

    这句话让很多大臣都清醒了过来,是啊,他们现在最大的敌人不是南诏,而是夏朝,他们不该担心南诏会怎么样,而应该担心夏朝会怎么样,只是一想到要将大部分国土割让出去无论是谁心里都不是滋味。

    大臣们依旧沉默,却不再对黄澄怒目而视了,赵胜也想明白了其中道理,他垂下眼,道:“可是,要是如此也满足不了南诏,该当如何?”

    “陛下,”黄澄禀道:“就像刚刚微臣所说的,南诏有吞并大楚之心,所以不会看着夏朝得逞,他们现在只是被洞蛮缠得脱不开身,况且若是此时出兵攻打大楚,就会像过去那样被北部要塞所拒,可若是大楚主动迎接,让他们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大楚的土地,而大楚只要求保留下中部的几座城池,比他们花上十几万大军的伤亡所得到的多得多,这难道还不够划算么?”

    这个道理众人想想就都会明白,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南诏有很大的可能会上钩,赵胜却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定,他继续皱着眉道:“可若是他们帮大楚驱逐了夏军,背信弃义转头连郢城也不让我们待,那大楚岂不是照样危在旦夕么?”

    “陛下也说了,这是‘若是’!”黄澄对自己的想法坚定不移,“眼前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想办法保住大楚的宗庙,难道陛下要为一个可能而耽误这样一件大事么?!”

    若是换做以前,黄澄这么说定会遭到昭同等人的攻击,但今天谁也没有那个心思了。

    “寡人知道了,”赵胜面带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无力的挥了挥手:“寡人需要时间考虑,众臣都先退下吧!”

    “陛下,”黄澄立刻上前了一步,疾声道:“夏军步步紧逼,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再耽搁,臣请陛下尽早做出决断!”

    赵胜又何尝不知这个时候必须争分夺秒呢?他低头想了想,强忍着为难,说道:“好吧,让寡人思考一晚,明日寡人就给出答复!退朝!”说完,他无精打采的站起身来,直接离开了。

    众臣三三两两结伴同行,相互之间窃窃私语,只有黄澄独自一人,他走出大殿,仰望外面的天空,沉重的叹了口气……

    经过了一晚上的痛苦煎熬,第二日的早朝,赵胜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最终咬牙答应了黄澄的提议,并任命黄澄为特使,尽快启程前往南诏。

    与这个决定同一时间做出的还有另外一条消息,是发往军营的,按照黄澄的要求,命令项翼将整编完毕的八万兵马转移到禄方城,死守那里,已经接到昭惕全军覆没消息的项翼心情也是相当沉重,禄方的重要性他自然知道,这条消息是一道死命令,除非他们全部战死,否则不能让一个夏军越过去!

    作为楚军对手的夏军尚不知道这些变化,他们的进展正很顺利,接下来的几天时间中,南宫冕的右天成军在扫除了昭惕的大军之后如入无人之境,西部已经快被他们攻下来了;在东部,上官棠的左金天军依然稳扎稳打,东部海港已全被他收入囊中,接下来他正要率军攻打北部要塞;而在中路的安南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于十一月十一日进抵禄方城下。

    前线夏军进展的军报通过信鸽与飞马的方式陆续传递往夏朝的中枢——洛京,而在这个注定将不平凡的十一月份,洛京的气氛也显得有些微妙。

    “砰!”在宁王府中,李明宗一掌拍在面前的小桌上,面部因为气愤而难看的可怕,“为什么?!”他咬牙切齿,恨不得吃了某些人的肉,“这群目光短浅、无知愚蠢的鼠辈!难得我为他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机会,竟然按兵不动!”

    “王爷,”面前的风先生也皱着眉,思考了一番之后,说道:“你看我们是不是再催促他们一次?或者说再给他们一些东西,这帮家伙无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