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第5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时间的车轮缓缓行过元历1326年的九月,十月便紧跟着到来,民间喜欢说“金秋十月”,秋天这个季节本身就代表着收获,自九月下旬开始秋收已在各地陆陆续续的展开,农人们在田地里忙得热火朝天,看着自己忙碌了一年所取得的成果心中充满了高兴与骄傲。

    十月上旬一过,秋收便要迎来结束,按例,每家每户都要上缴十分之三的收成作为赋税,像这样的丰年这些赋税自然不在话下,各地收取赋税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展开,其中也包括洛京周边。

    除了秋收与收取贡税以外,这年的秋天还有两件大事在日程表上,其一便是科举将迎来最终阶段,各地的学子都收拾好行囊,赶赴洛京参考,这是这段时间,洛京最引人注目的事。

    不过与另外一件引起全天下瞩目的大事相比就不算什么了,早在过去的几个月,夏朝便从腹地将大量的粮草、武器运送到安南都护府与楚国之间的边境线上,同时,在这条线上,夏朝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已经整装待发。

    夏季那场染红了南方天际的大战虽然早已在夏军收复青冥关之战中彻底消灭入侵的楚军而结束,可夏军之后的行动,明确告诉了世人,这场战争还没有结束,夏朝是一条巨龙,惹怒了它谁都别想就这么过去。

    尽管,九月份传出消息,夏朝正在与楚国和谈,据说楚国也答应了夏朝全部的条件,并将一个大臣的人头都给夏朝送了过来,期望能够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十月八日,夏皇的一纸诏书无情的击碎了楚国君臣的美梦,诏书中严词痛斥了楚国多年来为患夏朝边境,今次又大举入侵的罪行,夏皇大声疾呼“是可忍孰不可忍!”,遂以此诏书正告楚国,也告诉天下:“即日起,大夏正式向楚国宣战!”

    诏书一经传出,天下震惊!

    在洛京的楚国谈判特使完全懵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明明前两天才跟他说,正在商议!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连一个答复都没有就直接宣战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很快,与他谈判的礼部侍郎前来通知他,“很遗憾!贵国的条件陛下一条都没有答应,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趁着还有时间,贵使请尽快离开洛京吧!”

    使臣也不是蠢人,从这个礼部侍郎的口中他自然能够听出来其中深意,其实夏皇根本没有想过与他们和谈,战争一开始就是唯一的选项,他只是在拖延时间,为了一切准备就绪!现在,他们准备好了!

    “啊啊啊啊!”想通这些的时候,使臣已经崩溃了,他疯狂嚎叫着、跌跌撞撞的跑出去,礼部侍郎看着这个身影消失,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可怜,臣子啊!都是君主手里的工具,什么都由不得自己……

    就在洛京发出宣战诏书后不久,十月十日,早已准备完毕的夏朝三十万大军尽数倾巢而出,向着楚国边境滚滚而来,此时,夏朝的宣战消息还在送往郢城的路上,楚国边境那数量少得可怜的守备军面对漫山遍野冲来的夏军完全吓傻了。

    夏军轻而易举的突破了两国边境,扑向了楚国纵深,从这里开始,灭楚战役才正式展开,夏朝作为一台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启动了!

    楚国靠近边境的城市第一时间面临夏军的压力,这几座城市的守将还算是硬骨头,尽管措手不及,却也没有忘记军人的职责,他们不约而同的命令关闭城门,严防死守,等待援军。

    然而,楚军坚守的决心才刚下定,就被夏军轰隆隆的炮火给击碎了,楚军总是忽略夏军最致命的武器已经不再是骑兵和弓弩了。

    火器!只要有了这种武器,获取胜利变得轻而易举,无论是多么坚固的城池都会在火炮的连番轰击之下倒塌,这些城市几乎没有守多长时间就被攻破了,除了火炮的威力强大以外,再就是楚国的城墙本身就不如夏朝的高大坚固,自然不能抵挡火炮,一旦失去了城墙保护,城中仅剩下的这点兵力面对十倍以上的夏军几乎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45/45569/24319340

    

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开始……() 
“城破了!城破了!城破了……”这里是楚国边境的重镇夷林城,城中烟尘蔽日,经受了夏朝十万大军的围攻,仅仅只过了半个时辰,北面的城墙就被火炮轰开了一个大口子,在弓箭手的掩护下,夏军步兵开始向城中发动进攻。

    夷林守将试图率军夺回城北,然而仅凭手头的几百人,面对蜂拥而来的夏军未战先怯,紧接着又一触即溃,守将在乱军被杀死,其死后,城中其余守军的战斗意志也完全崩溃了,他们一批一批的放下武器,向夏军投降。

    楚军那时候还不知道,攻占此地的夏军正是由夏朝安南大都护林湛所带领的安南军,秉持着皇帝的旨意,破城之后,这里的士兵和百姓就等同于大夏的百姓,进城之后不得已胜利者自居,要多加安抚和善待。

    于是,前一刻还在互相厮杀的人,这一刻就变成了相互救助的人,对待投降的楚军士兵,夏军不仅给予了医疗救助,还让他们填饱肚子,并只是收缴他们的兵器,没有打骂和滥施侮辱,而城中的百姓,夏军也通过发放粮草、严明纪律等手段安抚他们。

    夏军的目的很明显,他们就像想要在楚国的土地上先行建立一个稳固的大后方,作为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的前进基地。

    在太阳西射的光芒照耀下,战时的喧闹已经慢慢转化为了平静,林湛立在城楼上,眺望更远的南方,身旁的士兵们正在将城墙上的旗帜拔下来,换上另一面旗帜,黑底金边的大字“夏”在呼呼吹来的风中飞舞。

    而原来那绣着白底红边楚字的大旗则被从城墙上扔下去,城下的士兵负责将它们拾起来,置于一处,点火燃烧。

    “大都护!”前军主将严碌正在走过来,“大都护是在想什么?”

    “侵略啊!”林湛将头低下去,似笑非笑道:“他们踏上我们的土地时,我们称他们为侵略者,那么现在我们来到了他们的土地,跟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都护说得是,”严碌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走到林湛身边一起遥望远方:“借口都是留给需要逃避的人的,我们不需要逃避,当然也就不需要借口了,反正无论怎么做都是要伤害他人,找借口可以让自己做的事更加名正言顺?真是笑话!什么名正言顺啊,不过就是逃避而已!”

    “我们做的事不需要他人的原谅和理解,”林湛接下去道:“因为我们不想找借口逃避!就是这么简单。”

    太阳逐渐西沉,一个士兵跑上城墙,急匆匆的来到两人面前,禀道:“大都护,严将军,各军将领都已经到齐,请两位移步军营!”

    “好,知道了!”两人抬脚向城墙下走去。

    这一天,楚国边境线上硝烟四起,在通往郢城的大道上,快马的信使拼命狂奔,他们为郢城带来了十万火急的消息……

    在攻占夷林城之后的第二天,安南军主力开拔,城池的安全又紧接着赶到的后续队伍接管,这支队伍便是由夏朝燮国公、左戎卫上将军杨鸣所率领的三万军士,不过这支队伍真正的主人并不是统军者杨鸣,而是在夏朝朝堂上拥有很高地位的太傅,轩辕纪。

    他们的职责很简单,就是要稳步建设一个可以顺利支持前方作战的后方环境,让前线军队没有后顾之忧,这个职责虽然说起来简单,要实现起来难度却很大,从情感上说,这里的百姓与安南百姓之间的往来十分紧密,还有不少百姓为了更好的生活投奔到了安南,夏朝政府则对他们一视同仁,所以跟他们沟通起来不是问题。

    可关键在于,这毕竟不是那种普通的往来,而是一场战争,就像楚军入侵安南会招致夏朝百姓的一致敌视一样,夏军入侵楚国,遭受的敌视只怕一点都不少,要想稳定就要消除这些敌视,这是现在放在轩辕纪面前的最大问题。

    幸好,早在那天霍云说过之后,轩辕纪便开始研究,至今已有一套初步方案,再配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施,接下来的事还需要时间去改变。

    对夏军来说,时间很多,可对楚国来说,却正好相反!

    夏军入侵的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迅速的传开了,无比恐慌的情绪开始在楚国各地的民间散播开来,正被民乱困扰的无所适从的各地官员们听说了这个消息,更是像炸了锅一样,纷纷上书,请求朝廷增派援军!

    他们不知道,在收到消息之后,朝堂上是死一般的沉寂,下面的人只会向上面讨要办法,谁去管他们到底有没有办法!

    援军?说得简单!楚国的军队早已在夏朝安南的战场丢了个精光,否则他们现在也不会这么被动,各地重建军队的指示也早就发了下去,可是百姓们不买账,重建军队?没有钱、没有粮食,怎么建?!难道让士兵们饿着肚子训练、打仗么?!

    其实,要说钱财和粮食,楚国倒也不是没有,在昭、景等世家大族的领地上,从不缺粮食和金银,可问题是他们不愿意拿出来,如今楚国的世族子弟早已没有了他们祖先的勇敢与睿智,只会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祖先余荫,他们从来只在乎自己得到多少,朝廷不仅拿他们没有办法,甚至连叫板都做不到。

    因为这些世族各自养了大量私兵,他们拥有足够的钱财和粮食,当然能够组织一支军队,每年的赋税大部分都掌握在这些世族手中,朝廷就算想要叫板也没有那种底气。

    即便当此国难之际,这些世族依然只在乎他们自己的利益,夏军的强大以前他们没有体会过,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此刻他们的私兵正在保卫着他们的领地和家族,那些本来可以被用作抵抗夏军的钱粮却都被锁在库房中,大概他们觉得,只要有这些私兵和钱粮在手,就可以有机会与夏军谈判。

    “说话呀!”赵胜的脸色阴沉至极,他扫视过殿下众臣的脸上,死死咬着牙,低吼道:“怎么?!现在寡人让你们说话!一个个是聋了还是哑了?!说话!”

    “陛下!”丞相昭同低咳了几声,走了出来,一双灰蒙蒙的眼眸淡淡的看着赵胜,“还应继续派使臣前去与夏军议和才是!”

    ://。。//45/45569/24327483

    

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表态() 
“议和?!”黄澄冷笑了一声,紧紧盯着昭同,道:“老丞相莫非看不出,夏皇狼子野心已是昭昭,他便是要并吞我大楚!就像当年并吞唐国一样!”

    听到“并吞”两个字,赵胜的脸颊有意识的抽动了两下,脸色越发的难看,“那……黄大夫有什么建议?”

    “陛下,”黄澄低下头,用他厚重的声音响亮得说道:“当此灭国危难之时,须得我大楚上下一心方能化解,臣请迅速召集各世族所拥私兵,统一号令,再征兆不下于十万士兵,方可顶一时之用!”

    “胡说!”他话音刚落,柱国昭惕便站了出来,指着他怒声喝问:“私兵乃我等世族立足之根本,岂可轻动?若一战战败,我等便无自保之力!还有,十万士兵?说得轻巧,如今我国青壮年尽丧,如何再集十万人?!就算真的聚集起来,那这些人的粮饷该如何办?!眼下国库空虚,莫说十万人,就是一万人的都拿不出来,难不成你出么?!”

    “昭柱国此言大谬!”黄澄双目一瞪,毫不客气的回击道:“何为我等世族立足之根本?在于大楚,大楚若没了,我等世族该立于何地?私兵虽是私属,可如今国难当头,凡是我大楚子民人人皆当有为国效死之心,他们又岂能袖手旁观?!”

    “至于十万大军,我国青壮年损失惨重确是不假,只不过那都是二十以上、四十以下,二十以下的少年,和四十以上的中年人的数量已经足够再组织二十万大军!至于国库,的确空虚,可各大世族手上钱粮众多,难道到了此时各位还不肯贡献出来么?!诸位难道忍心眼睁睁的看到我大楚屹立了千余年,却要一朝倒塌么?!”

    他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久久回响在大殿当中,这些话占足了大义名分,让人无从反驳,昭惕只能脸色铁青的低下了头。

    “谏议大夫所言正是!”又一个声音响起,众人望去,正是裨将军项翼,“微臣赞同!为表诚意,微臣且代表项氏一族,愿贡献两万私兵与一万人三个月的粮草!”

    此言一出,殿中大部分人都变了脸色,项翼和黄澄是挚友,这个时候他会站出来支持黄澄是在所有人意料之中的,可他们没想到,项翼出手竟然这样的大手笔,如此一来,项家大部分的家产可都在这里面了!

    “哦?”赵胜也被鼓舞了,他眼睛一亮,兴奋的道:“好好好!项将军不愧是大楚栋梁,项家不愧是我大楚历代的忠臣!真是危难时刻方见人心啊!”

    他一边大力赞赏,一边转动眼神去观察昭同等人的反应,就在这个时候,黄澄也放声禀道:“陛下,臣也代表黄氏家族贡献私兵一万五千以及足以供给一万士兵两个月的粮草!”

    “黄卿也……好好好!”眼见第二个人站出来,手上的力量又多了起来,赵胜自是喜不自胜,“两位爱卿当真是忠心可嘉!寡人定要好好奖赏于你们!”

    “陛下!”此时又有第三个人站了出来,正是军中左史屈蒲,他高声道:“臣也代表屈氏家族贡献私兵五万人与供给三万士兵三个月的粮草!惟愿大楚国祚万年恒久,别无他求!”说完,他深深的躬了下去。

    屈氏本就是仅次于昭氏的大世族,而且他们虽然历代都有与昭氏联姻,骨子里却是最忠诚于楚国的世族,族中老人多深明大义,青壮亦有才干,算是楚国世族中的一股清流,自从屈炎被斩首之后,屈蒲便成为了屈氏在朝堂上最有力的代言人。

    有了屈氏的加入之后,楚国五大世族便有三个表了态,还有一些依附他们的小世族也加入了进去,于是,楚国便眨眼间又有了不下于十万大军,并且粮草暂时充足,实力已经大到足以与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