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 第2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礼仁的出现让一旁的伏尧遵他们都表情微妙,这让霍云感觉肯定来者不善,不过这有什么,还不就是那些唱烂了的陈词滥调,看他能说出什么来!

    “霍大人,方才下官听大人一席话,下官头脑浅薄,不敢轻易言错。只是,国事岂有大小之分,况且秃发乌弧的身份毕竟是秃发元京之子,秃发部的主君。现在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真相,那何以能视而不见?”

    “假使此人所言是假话,自然没什么可以谈的,可如果这个人说的是真的,那我朝是否要将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又是否要将真相公诸于众?在这样的敏感时期,百姓们可都在注意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此时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都可能在民间掀起不小的波澜,所以臣认为,此事不得不慎重处置,以免日后授人以柄!”说完,他又恭敬的道:“自然,这只是臣的一点愚见,有冒犯之处,还请陛下和霍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这位郭大人倒是学聪明了,说话也变得圆滑了起来,废了半天话却等于什么都没说!霍云看着他退了下去,眼神动了动,紧接着又看到伏尧遵和段天德举起手打算开口。

    “好好好!”突然,霍云微笑着大声道:“郭大人所言十分有理,臣十分赞同!”

    霍云的态度突然转变,让在场所有人包括皇帝都猝不及防,纷纷用一种怪异的疑惑眼神瞪着他。伏尧遵和段天德更是面面相觑,霍云突然插嘴让他们原本想说出口的话现在也说不出来了。

    “霍卿,”皇帝不解的皱着眉头,道:“方才郭卿所言你可都听清楚了?”言外之意是:你到底是哪边的人?想想清楚再说!

    霍云却朗声一笑:“陛下莫怪,臣当然听得清清楚楚,也想得明明白白。国事本就无分大小,难道诸位大臣对此有什么异议么?”众臣皆摇头轻笑。

    霍云又转头对郭礼仁做了个揖,道:“郭大人对在下的批评,在下自然虚心接受!郭大人所言有理,而且在下认为国事虽无大小之分,却有着另一种分别!”

    郭礼仁脸色微微一变,像是无意识的将目光投向另一处,然后又转过头问道:“还有哪种分别,请霍大人明示!”

    “便是轻重缓急之分!”说着,霍云脸上瞬间没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他转过身对皇帝道:“陛下,就在此时,就在众臣为此事争得面红耳赤、争执不下之时,千里之外,尚有几十万陷入灾难之中的百姓正在等待陛下做出英明的决断去拯救他们!陛下,不知在陛下的心目中,是一个人重要,还是几十万的百姓重要?”

    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想也能知道答案,皇帝的神情也变得无比严肃起来:“当然是百姓重要,朕不相信,有哪一个人能比几十万的百姓更加重要!”

    “陛下圣明!”霍云又做了个揖,然后抬起头道:“方才百官所言,或杀或留,可众位大臣是不是都忘了!秃发乌弧再怎么样也是一个人!杀他或者是留他,不过也只是一条命!我们真的需要花费那么多的时间来讨论一个人的生死,而不愿用这些时间来拯救千千万万人的生死么?陛下,请您告诉臣,此事难道不急么?”

    似是被霍云的话所触动,皇帝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慢慢握紧了拳头,又坚定了心志,抬起头伸出手指对众臣道:“大战刚过,秃发部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那几十万民众长年受贪官污吏压迫,正饥肠辘辘、嗷嗷待哺,而你们却不思如何安抚民众,恢复生产!反倒为了一人之生死,而弃千万黎民于不顾!你们还配身穿这身官袍,煌煌然立于这朝堂之上么?”

    皇帝发怒,众臣具战战兢兢,连徐阶心头都升起微微的惶恐,他们一齐跪地,高声道:“臣等无能,陛下息怒!”

    大殿之上,除了皇帝,只有霍云一人还挺立在那里,垂着眼皮环视着周围跪着的百官,看着这些人的脸,尤其是那边的人,平常没事的时候互相争斗、拿不出证据就搞捕风捉影,现在真的需要他们了,一个个恨不得把头抵在地上,百姓们交了那么多税,养出来的竟是这帮废物!

    ://。。//45/45569/21190398

    

第三百九十六章 战后重建() 
“王司徒!”皇帝扫了眼群臣,点了王献的将,“你认为接下来我朝应该把重心放在何处啊?”

    “陛下,”司徒王献直起身子,双目平视前方向皇帝禀道:“方才霍大人所言臣亦十分赞同,只是大乱刚过,重建事务也是千头万绪,臣一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接着,他转头看向霍云:“不过,臣看霍大人的样子,早已成竹在胸,还请霍大人将胸中良策道出,也好让臣等多向霍大人讨教讨教!”

    霍云笑了笑,转头对王献道:“王司徒言重了,讨教二字可不敢当!王大人历事两朝,功勋卓著,现晋位司徒,朝政之重,我一带兵武将怎敢凌驾于众位之上?”霍云语气虽然表着尊敬,实则暗讽王献等人沽名钓誉、身为重臣却不能安民,简单点说就是吃干饭的!

    王献脸色一沉,却不动声色的道:“霍大人过谦了,大人深得陛下倚重,凡事必问大人之计,我等自愧不如!武将之责,定国安民,大人若有良策,说与众人听又有何妨?”那边霍云嘲讽完他,王献便也针锋相对,表面上客客气气,实则却是在说,霍云名不符实,从一个小小的六品武将一跃成为左卫上将军靠的是他跟皇帝的关系。

    两人表面上是在互相谦让,可言语中的刀光剑影朝堂上又有哪个人看不明白呢?

    “好,”霍云点了点头:“既然王司徒再三相让,那下官也不再推辞了!”接着,他转过头面向皇帝:“陛下,依臣之见,秃发部的战后重建在于两点,农业与商业的发展。”

    “首先,是一切发展的大前提,就是法令的颁布与施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不仅要人人知法守法,还要他们学会用法来维护他们的权益。法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平的基础,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废除秃发部原有的法律,实行我们夏朝的法律。”

    “霍大人,我有问题!”中书令张诉举起了手,然后朝霍云行了个礼,道:“方才霍大人所说的,我等也听到了,确实十分有理,只是毕竟这秃发部是异族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传统理念,如果我们一下子把这些全都推翻了,那是否会得不偿失呢!”

    霍云微微一笑:“张大人所言有理,我们可以先试行一部分的法律,废除掉那些戕害秃发部百姓多年的旧法令,徐图缓之。当然,同时,我们还要在秃发部开办学堂,让即便是最低等的农民也能读书识字,逐步在文化上融合他们,这一点目前在唐、秦、燕三国故地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就!”

    霍云所说的倒是整个朝堂都知道的事实,就算有意反对也找不到理由,张诉也就朝霍云拱了拱手,把头缩了回去。

    面对皇帝,霍云继续道:“法理的贯彻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可臣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百姓们不会看不出谁是为他们着想,谁又是想要伤害他们的人!”

    “嗯!”皇帝深以为然的点点头:“百姓们所求十分简单,只是想要活着而已,霍卿,你提的建议很好,诸位大臣,你们认为呢?”

    “霍大人所言甚是!臣等附议!”众臣纷纷俯首,看起来真是万众一心。

    “好,”皇帝不禁面露喜色的道:“朕自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看到朝堂重臣如此同心,朕心甚慰!”接着他转过头对王献道:“王司徒,霍卿所言,你可都清楚了?听清楚的话,那接下来的事朕可否交给你去办?”

    王献沉默的想了想,然后禀道:“是,陛下,霍大人所言甚是有理,只是还请陛下恕罪。臣确实想为我朝尽心竭力,奈何臣近日来身体欠佳,有些力不从心,恐不能为陛下效力!不如,臣向陛下举荐一人,不知可否?”

    “哦?”皇帝皱了皱眉,王献居然会推拒,这一点不仅是皇帝和霍云,连段天德等人都想不到,身后的张诉甚至十分疑惑的看了他一眼。

    皇帝调整了一下思绪,问道:“既然这样,那王司徒可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有些劳累的事尽管交给下面的人去办即可!那不知,王司徒所举荐的是何人,可在朝堂之上?”皇帝料想,王献所荐之人必跟他们那边脱不了干系。

    王献一笑:“自然,臣认为,朝堂百官之中,唯有太傅轩辕纪可担此任!”他铿锵的声音刚落地,朝堂便一片大哗。

    不要说轩辕纪本人了,就连皇帝和霍云也是脸色一变,王献这一招其实他们都可以想到,可没想到居然是在此时!

    这时候,张诉、段天德等人才明白过来,互相都露出了然的微笑。

    轩辕纪蹙着眉,既然王献是冲着他来的,那他除了应战也没有别的方法了,他出列面对皇帝:“陛下,臣受陛下倚重,忝为太傅,当然要为君分忧。只是臣资历浅薄,恐会误了国事,还请陛下见谅!”

    “太傅言重了!”张诉这个时候自然要声援王献,“陛下,太傅血气方刚,年轻有为,我大夏朝正是需要像太傅这般优秀的年轻人效力的时候,太傅刚才也说了,陛下如此倚重,太傅总不至于让陛下失望吧?”

    “陛下……”这边徐阶出列,正想说什么,却被霍云抢先道:“陛下,臣认为,王司徒所言甚为合理,太傅轩辕纪的确是处置此事的不二人选,司徒大人公心为国,还请陛下允准!”

    霍云的态度让本已议论纷纷的众臣之间窃窃私语声更加甚嚣尘上,徐阶等人亦纷纷回望霍云,甚至连皇帝都皱起了眉,深感此事难决。

    身为当事人的轩辕纪与霍云交换了个眼神之后,便也转头朝皇帝道:“陛下,既然众位大人如此信任微臣,那臣便不再推辞,接下来便是!也是为了回报陛下对臣的信任!”

    连轩辕纪都这么说了,皇帝也不再阻止了,便对轩辕纪道:“好吧,那此事就麻烦太傅下去与户部、工部两位尚书合计吧!”皇帝想,户部尚书徐阶、工部尚书王仁祐都是他们这边的人,让他们充当轩辕纪的左膀右臂,想必事情会相对顺利一些。

    ://。。//45/45569/21190399

    

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项决议() 
“谢陛下!”轩辕纪跪下身,一扣头:“臣必不辜负陛下所托!”

    “好!”皇帝微微一点头,接着对霍云道:“霍卿,你继续说!”

    “是!”霍云朝皇帝做了个揖,继续道:“我朝社会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农业是根本,关系到我朝的经济命脉。而秃发部历经多年不法官吏的盘剥,农民四季的收成大部分都被官吏们中饱私囊,致使他们生活极为困苦,民众们吃不饱饭,整个社会的经济就会萎靡不振……”

    接下来的朝会只进行了小半个时辰,大部分时间都是霍云在发言,这天朝会之后,形成了三个重要决议,其一,就是按照霍云所提出的,在秃发部现有领地,试行一部分夏朝法律,同时由朝廷出资,在秃发部的四个县城开办学堂,传播夏朝的思想理念以配合施行的法律,这一部分由太傅轩辕纪、户部尚书徐阶以及工部尚书王仁祐进行商议,总结出一个方案之后再交由皇帝过目。

    决议之二,也是由霍云提出,针对目前秃发部几乎全毁的经济,由朝廷下令,夏朝民间的商人们踊跃进入秃发部领地开商户,贩卖一些生活必需品,甚至免费提供给那些食不果腹的饥民们,另外商户的伙计他们必须聘用当地百姓,给当地增加就业率。同时,皇帝下旨,秃发部所有百姓在五年之内不用纳税,专心耕作,保证人人都能得到温饱。

    决议之三,夏侯彦在奏折之中提到的,有关于前监察衙门中饱私囊、残害百姓的事,皇帝予以高度重视,霍云认为,将政权掌握在夏朝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像监察衙门这样的机构不能再设。霍云提议,让当地一些有名望的人出任县令会比较合适,当然前提是他们要能通过夏朝对他们的考核。

    对霍云的提议,不是没有人反对,比如这第三点,司空李起认为,当地的政权应该交由夏朝的官吏来掌握,否则像之前的事又会重演。

    那边虽然有人支持,可支持霍云的也不在少数,徐阶认为,当初会犯下这个错误,是因为当时江充一手遮天,可现在不一样了,皇帝清正,朝野上下又无权臣作祟,所以没有问题。再者,他们才刚刚战败,心理上对夏朝的官僚肯定是有芥蒂的,如果能让当地有名望的人来掌握政治权力,他们抵触的心思应该会小很多。

    最终,经过小半个时辰的发言和讨论,霍云提出的意见基本上都被皇帝采纳,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之内,那边只是有过几次异议,没有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让朝堂上的局面一下子和平了许多。

    可霍云和皇帝并不为此感到好过,因为他们知道,对方绝不会那么轻易的就认输,他们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挠、暗中破坏政策的实施,现在看似平静,可暴风雨却即将来临!

    散朝之后,皇帝特地将霍云、轩辕纪和徐阶留了下来,只是地点不是往常的立政殿,而是御书房。

    “霍云,”反正没有外人在,皇帝就直呼其名了:“王献提议让轩辕纪负责此事,你为什么要同意?你不要告诉我,你没有看出来他的用意是什么?”这是皇帝一直在意的事,他搞不懂霍云在想什么。

    “就算当时我们反对了,又能如何?”霍云笑着道:“王献的话很有道理,我们若要表示反对,必须找到一个足够能让他们无话可说的理由。可是这样的理由真的存在么?”

    三人统一陷入沉默之中,霍云呵呵一笑,接着道:“既然不存在,我们之间的争辩就没有意义!只是浪费时间而已,可能是无意的,其实不止是王献,现在也有很多人都在怀疑陛下看人的眼光,轩辕纪毕竟太年轻了,就已经是太傅了,这样的话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其中有什么!”

    “其实王献的提议,臣认为倒是一个让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