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皇孙- 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况且秦地之大,之繁荣,远超其他封地,亦是其他藩王嫉妒排挤之首,即便是圣上心里没有试探之心,可倘若是谗言日进,心里也难免会产生除掉的想法,依小人看,王爷恐是…恐是…凶多吉少!”

    “大胆!本王乃是当今陛下亲自封赏之秦王殿下,怎么可能会与其他人一般被父皇除掉?简直是一派胡言!况且密诏之事还只是本王的推测,也不能全部当真?”

    朱樉哼了一声,十分气急败坏的道:“即便是按你所说,本王难道还真的就只能束手就擒?不过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怎么能够危及到本王的性命?休要危言耸听?!”

    “不!小人绝非是危言耸听!”那人扑通一声跪下,擦擦额头的冷汗,继续道:“王爷既然这么晚了将我等召集过来,就说定密诏之事乃是八九不离十,那么既然如此的话,小人所说的这些话斗不是危言耸听。

    小人既然敢站出来说出一切,全都是因为在小人的心中,自己真正的主子爷只有一个那就是王爷您,不管您做什么决定,小人都会跟随您的脚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小人相信在座的座位贤士的心情定然和小人一般,心里所想所念的都只是秦王殿下您,还有咱们大秦的将士们可只知道大秦的天是王爷您,并不是别的人啊!小人恳请殿下早做决定,我等誓死跟随!”

    此话一出,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他人即便是心里有其他的想法也只能跟着跪下,惶恐不安的齐刷刷的开口道:“我等誓死追随!”

    无非是将所有人都逼上了绝境,不管什么样的状况下都只能一心向着朱樉,这样的对策定然不是朱樉想出来的,如果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了,虽然说都是秦王的幕僚们,可是人群中少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此人姓王名守仁,是朱樉最为得力的助手,没有之一,早在朱樉得到消息的同时,他也得到了消息,没有人甘愿屈居与一介王爷之下,做一个小小的幕僚,所以才有了这么精彩的推波助澜。

    王守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野心家,与道衍和尚的默默蛰伏等待最好的时机不一样,他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而这一次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又刚好,朱樉想做皇帝,而他想做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朱元璋并不知道自己出于管教儿子的心态下的一封密诏会被人暗动手脚以至于酿成了那么大的错误,也使得大明王朝的历史依然朝着不可逆转的方向轰隆隆的前进着,而这一切所有人都不知道。

    此时的朱标还沉浸与沿途风土人情的研究,为了良好的完成朱元璋交代的工作,他日以继夜的努力,将一封封密信传到京都,很显然并不知道他的父亲即将将一个任务交到他的头上,只不过最近几天他都会做噩梦,每每醒来,却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

    这几日,京都下起了倾盆大雨,晚上更是电闪雷鸣,朱允炆每日来从宫内出来回到太子府之后,不是去中华第一楼就是去王府,可今日却失去了兴致,一直心头踹踹,心中如压了一块大石头一般喘不过气来,早早的歇下了。

    然而半夜之中,做梦却梦到一头猛虎追赶,他越跑越急,越跑越怕,眼看身后的老虎已经追到身边,他猛的一下子从梦中惊醒,正巧这时一阵响雷打下,朱允炆脸色蜡白,心里有不好的预感响起。

    呐,票票。

    (本章完)

第408章 朱标病危() 
朱允炆的预感并不是空穴来风,西北的天变了,一切都在悄然的变化着,朱元璋原本每隔一日就会收到一封朱标的亲笔奏疏,可是这一次却整整延迟了三日还没有收到,即便是再过于迟钝的人也会想到有什么问题发生了。

    那个时候并没有二十一世纪的通讯工具,即便是飞鸽传书最快也要几天的光景,朱标带出去的队伍很庞大,但能够了解他近况的人却很少,然而这一次所有的消息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朱元璋虽然年龄老了,但心中疑神疑鬼的性子依旧如此,他不得不开始担心起来,虽然太子走的这段时间他得到了半刻的清闲,两个人不必因为政见的不一样而争吵,但毕竟是国之储君,他疼爱的儿子,怎么能够不去注意他的一举一动?!

    正在他忧心忡忡的时候,从西北传来消息,太子突发恶疾,药石不下,随行太医束手无策,秦王率先得到消息,已经亲率王府侍卫以及御医前往驻地,以求得最好的结果。

    这样的事情定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朱标出发到秦王的地盘,就已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更是常事,然而他并没有在书信中提到过,更是勒令随行的太医们不要打小报告。

    尽管身体不舒服,但朱标正事一件也没有落下,十分兢兢业业的完成着朱元璋交代的任务,迁都乃是国之大计,一丝一毫的马虎也是要不得的,朱标没有想过要名垂青史,却也不想做罪人。

    这样一耽误,消息便顺理成章的传到了更为近的朱樉的耳朵里,他正愁没有机会翻身,让人买通朱标身边的近臣,在他的药方里多添加了一味儿药,虽然不至于要人的命,却是加重了反应,一时之间更加令人束手无策。

    先前许多关于朱樉的密函被截下来,送到京城的全都是之前不敢说,现在为了保住自己性命不得不说的御医们的忏悔以及朱标之前种种状况的详细描述,看的朱元璋勃然大怒。

    “饭桶!一群酒囊饭桶!先前的时候不说,现在到事儿上了全部嚷嚷起来,不都是在推脱自己的责任?太子既然已经成了那个样子,还不赶紧想办法医治,写一些有的没的的话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啪的一声,朱元璋将手中一摞摞的奏疏摔在地上,然后觉得不解气一般又狠狠地踹了两脚继续大吼道:“让锦衣卫护送戴医师立刻启程,前往太子驻扎地!倘若是此次太子有任何的差池,所有人都不用再回来了!要你们有何用?”

    各位太监宫女皆是面面相觑,却是一言也不敢发,他们都知道朱元璋的手段,也是明白刚才他说的话,绝对没有半点虚假的意思,太子要真的有事,所以随从人员估计是凶多吉少了。

    太子的事是机密,在房间里的人都是明白事理的人,又怎么可能在外边胡言乱语,不然的话自己的脑袋早就搬家多少次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什么也没有自己的命重要。

    如果你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伴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死在自己的面前,那么你也就会和他们一样,虽然看起来风光无限,有大把大把的奖励,却也明白伴君如伴虎,稍微有半点的差池,他们也会死的很惨。

    心里默默的为跟随太子出行的人们祈福了一把,所有人低眉顺眼的听着朱元璋的指示,若他们此刻抬头看的话,就会看到这个千古难遇的铁血君王,眼眶里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的柔软。

    所有人都有弱点,朱元璋也不例外,对于朱元璋来说,太子朱标是他为数不多的弱点之一,他最爱的女人生的大儿子,自大明建立之初就订立的太子殿下,他辛辛苦苦培养了大半辈子的接班人。

    说实话他有些后悔了,他不该在朱标身体刚好没多久就让他接着进行南巡,迁都的事情再急,也不过是想要为下一代的君主铺好路,但是倘若连接班人都倒下了,那么路铺的再好也没有什么作用。

    鞭长莫及,朱元璋一生做事,都力争将一切都放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不然也不能够将所有的有功之臣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一一铲除,唯有这一次他突然觉得自己老了,有些力不从心了。

    让他产生这的根源,不在乎心里对这件事忐忑,让他觉得自己把控不了,可是朱元璋是谁,无论是什么样的状况,总能够想出来最好的解决办法,戴思礼是宫内最好的御医,现在已经派了出去,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不,肯定还有哪一点不对劲儿,朱元璋皱着眉头沉思了片刻,突然站起来道:“元直,你带着我的令牌亲自去找蒋献,让他和你一同带着五百锦衣卫出发,太子的状况非常危及,我不希望他有半点的差池!明白了吗?”

    元直心里咯噔一下,顿时明白过来,如果不是情况真的危急的话,他绝对不会派他亲自出马,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元直自打进宫以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朱元璋半步,所以他立马回道:

    “请圣上放下,元直必定完成任务!更何况太子乃是大明太子殿下,本身就是大富大贵之身,必有众位仙人护佑,有道是吉人自有天相,圣上不必太过忧虑!”

    说完也不等朱元璋再说些什么,施施然小碎步离开,向着锦衣卫的住所走去,如今之事,乃是根本大事,所有的准备工作俨然早就吩咐下去,只等着他们第一时间出发。

    朱允炆是最后知道朱标生病的事情的,一来是朱元璋本来就守口如瓶,不想引起任何的躁动,二来宫中知道实情的人不多,但全都是谨言慎行的人,要不是朱允炆心细如发,发现了宫内有人大量的取出珍贵的药材,他依旧在不知道实情的行列中。

    呐,票票。

    (本章完)

第409章 疑点重重() 
一直悬挂在心头的巨大石头,就这么一下子压了下来,朱允炆一时之间心中百味陈杂,他千防万防,却没有想到朱标仅仅是还在途中的时候,就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况。

    也是他大意了,之前卫三的人前来报告说朱标的身子并不是很好,一到秦地就发生了水土不良的症状,作为一个现代人,这样的小毛病是完全不用放在眼里的,更何况跟着太子殿下的还是在宫内数一数二的御医。

    可是按照常理来说,却是不应该的,即便反应再怎么强烈,也不至于到了药石不下的地步,肯定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中间发生了一些他所不知道的事情,可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对了,朱樉,他的二叔朱樉,在后世对于太子朱标的死亡,有三种不同的猜测,第一种便是被他的二弟秦王朱樉暗地里使了手段,可是鉴于之前的历史,在太子朱标出巡的期间,秦王朱樉早早的就被朱元璋请回了京都,根本不存在作案的时机。

    况且秦王朱樉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即便是太子朱标离开人世,他也不是朱元璋心中合适的储君人选,所以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做一些无谓的抗争。

    可是现在就不是这种状况了,虽然朱元璋并不怎么喜欢他这个二儿子,可到也没有怎么表现出来,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似乎还没有将朱樉喊回来训教,而作为亲王的朱樉又怎么可能还老老实实的待在西安府?

    不对,不是朱元璋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他没有表现在大众面前而已,根据他的观察,这段时间越来越多关于秦王违法犯罪的奏疏被送到朱元璋当面前,他早就有了惩罚的意思,却奈何还没有足够的证据。

    朱元璋一向属于那种想要一击即中没有半点拖沓的人,所以才想要在万全的证据下有理由直接给秦王朱樉一个定论,然后也给天下的人以及众位王爷一个严肃的警告,告诉他们即便是王子犯法也要与庶民同罪,所有人千万不要保存侥幸的心理。

    有了这些作为依据,朱允炆可以断定,朱元璋肯定采取了下一步的措施,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了正在出巡的太子朱标,可是即便是如此,以太子朱标的仁慈态度,根本不可能对秦王朱樉有任何的威胁。

    那么有怎么可能导致现在的状况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虽然他在听到消息之后就已经将人派了过去,也隐约的知道了自己的皇爷爷朱元璋将自己最信任的贴身太监元直以及锦衣卫首领和太医院最德高望重的医师戴思礼派了过去。

    可是朱允炆心里总是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安心,难道注定历史依旧按照原来的轨迹运行?太子朱标依旧会在自己正当壮年的时候失去自己的生命?那么他自己呢?只能够等待着,朱棣派兵直取京都将他这个皇帝除去?

    不,不,定然不会是这个样子的,万物都有生死,只不过是早与晚的问题,好多事情都不在他的掌控之中,或许对于太子朱标来说,早早的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不再去做一个傀儡的太子,或许要幸福的多。

    他等候了太长的时间,从洪武元年到现在的洪武二十四年,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不能够完全认同与朱元璋的政治理想,然而自己的理想却不能够真正的施展,做的不好了,有人会说太子殿下资质平平,根本不是好的储君人选。可倘若做的非常好,又有人对他进行诟病,说他如今的权势那么大,是不是内心保藏祸心想要夺君篡位?反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做的不好了,也不是做的太好了也不是,更何况在一个铁血帝王的领导下他根本就无法将自己的所想结合到自己的所为上。

    这样的话,即便是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殿下,也是相当的苦闷与纠结,所以心中的症结即在,心病的种子已经种下,身体自然是不能够太好,遇到一丁点儿的不适应就很有可能引出一系列的隐患。

    或许这也正是,上一辈子太子朱标巡视西安府之后回到京都,不出很长时间就去世的根本原因,一个杀人不眨眼只靠杀人维持自己统治的皇帝,和自幼就受到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的内心充满仁爱之情的太子殿下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

    没有多久之前还在自己面前为自己将来考虑的父亲,现在却陷入了如此境地,纵是朱允炆的表面表现得再怎么平静,内心也是汹涌澎湃、心潮此其彼伏的,更何况他还仅仅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

    只要是涉及到朱标的情况下,朱允炆明确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好像是被另一个灵魂支配了起来,能够不由自主的感觉到难过与不安,是你自己内心潜在的是巨大的悲痛,这让他暗暗的心惊。

    原来他们父子之间的感情竟然是十分深厚的,不然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