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9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敲挥惺裁春冒旆ǎ皇切闹胁幻饪上Р荒芙庖淮蔚募视隼玫郊隆

    “白虏生此逆乱,实在机会难得,但凡帐下能有千数卒用,也可趁此良时,将辽边重作分割!”

    温放之不无遗憾的扼腕叹息,虽然依照他们当下的处境,能够借力除掉慕容皝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谁又会嫌功劳太大呢?

    如今的他,对于辽边局势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知,若能将当下这个机会利用到极致,他绝对有信心就此废掉慕容部,使其不可再为中国之患。

    刘群听到这话,已经是忍不住笑起来:“小子太贪,慕容万年堂堂辽边霸主已经毁在你谋心之奸,当下这种局面已经不乏妄想,尤不满足?”

    温放之闻言后则大笑起来:“若无虎狼之志,又怎么能诱导这些虎狼之贼互噬自肥?河海未靖,又哪敢作自足之想?胡贼猖獗,诚是祸世之患,但若壮心自勉,若无这些贼众引颈待宰,又哪里能彰显出我行台勇壮之英俊不凡?廉颇老矣尚能饭,表叔余烈仍存,还是该勇作贪功啊!”

    听到温放之这么说,刘群也颇有几分意动,过往相依为命这段时间,他也多听温放之讲起许多行台勇壮事迹,心中不是没有骚动,意欲捐身其中。可是想到自身不乏尴尬,还是有些颓丧的叹息道:“一把老骨头,未必能入高眼啊。”

    “表叔这么说,还是小觑了大将军。大将军之伟岸,天下大势都可从容度量,又怎么会错失你这把老骨头。只怕大将军对你之称量,尚要精准于你这一点自视。”

    相熟之后,言谈也随意起来,温放之便笑着打趣道。

    刘群闻言后,只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当然心中也难免好奇,行台那位沈大将军究竟何等样人,竟能让温弘祖这样一个难得的少进贤良对之如此推崇备至?

    且不说他们这几人的欣喜或失望,段部段兰的到来绝对又是一桩意外之喜。

    此前他们谋算慕容皝,尚要以性命做赌注,手中筹码可谓微不可计,更无从招引这些本就无利不起早的胡虏之众。更何况慕容疆等人虽然痴迷小利而大事糊涂,但也绝对不会帮助他们联络段部世仇。

    段兰的到来不独帮助温放之等人彻底的脱困,更带来一个更大的喜讯,那就是行台王师两千战卒已经踏足辽地,正在赶来会师途中。而段兰所以出兵,自然也是接收到这一路王师的指令,这才决定重注投入。

    此前不久,温放之还感慨手中乏人可用,得知这一个消息之后,已经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区区一个慕容皝的死,并不能让他释怀于此前屡屡受制于人的苦闷,眼下终于有了信赖可用的力量在手,也终于等到他走上前台,于辽边大干一场,而不仅仅只是背地里耍弄阴谋。

    

1393 幽州刺史() 
徒河地缘徒水,徒水则是辽西一条直接注入大海的水流,因有这一桩便利,旧年北上之时,温放之便将此处选作一个向辽西渗透的窗口,早前经由刘群等人之手流入辽西的物货,主要也是从这个地点散出。

    到达徒河之后,温放之等人可以说是基本安全。特别随着马石津方面的王师跨海抵达徒河之后,段兰也不敢将温放之等人强扣手中,自此温放之等人才算是完全摆脱了受迫于人的局面。

    “末将徐朗,拜见始安公!”

    率队前来接应温放之等人的是一名年在三十岁左右的将领,其人乃是老将徐茂的儿子,目下正于青州军中担任军主。

    “徐将军无需多礼。”

    被人摆布长达数月之久,终于见到己方的将领部伍,温放之心中也是倍感亲切:“辽边多奸诈,借力于人总是不如强军在握。”

    对于温放之这段时间的经历,徐朗也多有耳闻,听到温放之如此叹言,便也说道:“旧年多有困扰,军士不便远遣。沈都督得悉始安公受困辽边,也是震怒不已,一俟得于行台告令,即刻便遣末将入境,恭听始安公遣用。都督也有叮嘱转告,今次所遣前锋一旅,若是仍不足用,后续渤海战事稍告段落,还有雄军增派,必杀尽辽边抗命贼胡!”

    听到徐朗如此杀性十足的话语,另一侧刘群、崔悦等人都不免侧目。

    而温放之闻言后又是一喜:“依将军所言,看来冀中战事进展良好?”

    徐朗顿了一顿,转头看向刘群等人,很明显是有些不信任他们。刘群等人倒也识趣,见状便起身托辞离开屋舍,温放之也并未出言挽留,倒不是信不过刘群等人,但涉及王师军务机密,还是不便太作宣扬。

    待到刘群等人离开之后,徐朗才将目下南面战况稍作陈述。

    行台给羯国下达的最后通牒虽然是七月,但真正大举北进的时间则是五月中,至于冀南方面的沈牧军还要更快。几乎是春汛刚刚开始,青兖徐等三州府兵已经征调完毕,尽数进入了冀南。

    这一路王师达于八万之盛,因为去年在冀南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年用兵初期也是非常的顺利,不说去年已经入手的平原、乐陵等地,清河郡也已经全郡收复,前锋部队距离羯国新的都城信都不过二三百里。

    但是由于中路与西路王师还未到位,沈牧军也并没有直接向信都发起进攻,主要还是以扫荡新复领土为主,最主要的军事行动则就是针对渤海郡的进攻。

    渤海乃是河北最富饶核心的境域之一,羯国在此也放置精兵数万,加上游骑凶猛,正面战场上还没有大的突进,但是侧面由海路发起的进攻却是推进顺利,徐朗之父徐茂所率领的水军不独在渤海郡沿海诸县成功立足,之后更是层层推进,将渤海郡治南皮以东的道路完全打通。

    至于中州的推进情况,因为徐朗是直接自渤海受命入辽,所知并不多,加上于此境形势也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没有作更多的讲述。

    得知王师战事推进良好,温放之也是喜出望外,特别王师已经控制住了渤海郡的沿海区域,甚至已经渗透到了更北面的章武,这意味着之后对辽边能够施加到的影响更大。

    徐朗对中州军情虽然了解不多,但也带来了行台大将军的指令,他之所以到六月才北上,主要也是为了等待行台的指令。

    当得知辽边局势又生变故,慕容皝居然死在其嗣子手中,徐朗也是忍不住大笑说道:“真是天佑行台,我本以为入境之后还要一番苦战才能回挽局势,却没想到始安公妙策锄奸,身处囹圄尚能击杀贼酋,实在令人钦佩!”

    “还是多趁侥幸啊。”

    对于这一次辽边局势的逆转,温放之自然也是不乏得意,但也不至于因此乐而忘形:“边胡狡黠,可用而不可信,若无强力恫吓,任是智计百出,也难有实际阔进。徐将军此际北进,正可补我虚势难当。”

    他接过徐朗呈上的行台令函,展开入眼便见大将军那熟悉的笔迹,嘴角忍不住颤了一颤,然后便仔细阅览起来。

    大将军这一封亲笔信中,首先便是盛赞了温放之之前在辽西取得的成果,对于之后的慕容皝逆反以及慕容仁的败亡,倒也没有更多责怪,只是叮嘱温放之要小心保护自己,在处境没有彻底转安之前,不要与这胡酋作意气之争。

    当时远在洛阳的大将军自然不知辽边之后发生的事情,因是除了给温放之的这一封书信之外,还有另一封是给慕容皝的。

    现在慕容皝已经身死,这封信便也没了意义,温放之便直接将之打开稍作一览,信中措辞倒也不失和气,并没有过多斥责慕容皝这悖逆行为,只是言中重点提及绝不可伤害温放之等人:“否则辽边河海漂红,俱是慕容贼部逆血,王师百万盛甲待战,勿谓言之不预也!”

    “真是惭愧,一时疏忽,轻信慕容万年,以致大将军远在天中,仍心忧拙用安危。”

    温放之心中也是由衷感念,将这封已经没有了收信人的书信折起收入怀中,然后继续阅读大将军给他的指令。

    大概是担心温放之仍然被慕容皝控制在手中,这封书信也难免要受到监察,大将军在信中也没有提出什么明确指令,只是嘱咐温放之:辽事尽付,从权从宜,极尽畅想,不拘一格。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徐朗的口授:“目下行台专务灭羯,于辽边能作施力者仍是有限。但始安公若有大谋,乐安、渤海等境王师也会竭力配合。但大将军也请始安公能够领会,即便灭羯之后,行台敌对仍不止辽边一方,代北索头蠢蠢欲动,之后王师也难从容由陆途奔辽。之后辽边经略定策如何,仍须侧重海途。”

    温放之闻言后便点点头,他虽然年纪不大,但也在王师中历练十数年之久,自然明白眼下各边争进,做事的并不止他一个方面。

    而慕容皝此前所以敢于背叛行台,就是看准了塞上代国给王师后继带来的军事困扰,大概想争取一个与代国并力南来,压制王师之后形成一种平分河朔的局面。

    河北并不属于王师传统势力范围,即便是解决了羯国,之后无论是整顿地方还是兵员调度都仍不乏障碍,若索头与东胡合力南来,的确能给王师带来极大的压力,左右不能兼顾。

    经由海路图谋辽地,的确能够更大程度的发挥出王师本身的优势。行台虽然壮大于天中,但根基毕竟还是在江东。江东旧吴之地,水事昌盛,旧吴时期便循海路与辽东有所往来,到如今行台更是非常重视海路的经营,循此而进,辽边这些势力才根本没有防备的手段。

    虽然行台给予了温放之极大的权力与自主,但温放之也知目下最主要还是河北战事,并不打算招引更多王师部伍入辽。眼下的辽边仍需分化羁縻为主,若真打算用武力一劳永逸的解决,最起码要有五万王师打底,在当下这种情况,是根本不可能的。

    机密事务谈论完毕之后,温放之又让人将刘群等人请回,开始讨论之后具体该要如何经营辽地。

    在讨论之前,温放之先将行台几项任命向几人公布出来。这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任命刘群为幽州刺史。

    言及庄重事务,温放之也变得严肃起来:“年初刘公于辽西事迹种种,此前我已派人归奏行台,大将军对刘公高义也是倍感欣喜,并请刘公能更作继力,再担重任,为行台督治幽燕、更创殊功。原本此令该有谒者专行受命,但危急权变,还望刘公勿怪大将军失礼。待到海晏河清,天下归一,行台必也专设典礼,敬请刘公归国犒封。”

    “幽、幽州刺史”

    刘群眼见到温放之将行台封授诏书并一应符令书文摆在他面前,已是忍不住惊愕得瞪大了眼,至于所谓的从权怠慢,一时间更是无暇顾及。

    崔悦、卢谌等人闻言后,也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原本他们闲来无事时不是没有讨论过,他们南归之后将会是何命途,在经过刘琨身死之后,其实他们对南国不敢再抱太大希望,甚至隐隐有些悲观,认为那位沈大将军未必雅量能容,更是万万没有想到,行台那位沈大将军居然在连面都还没有见过的情况下,便直接授予刘群方伯大位。

    虽然眼下的幽州仍在羯国统治中,未有寸土入治,但也并不意味着这一项任命就是完全的虚职,除了本职的幽州刺史外,行台还授予刘群假节并督幽、平二州诸军事。换言之,刘群便成了目下处理辽边诸事的主官。而且羯国行将就木,这是任谁都看得到的大势所趋,不久之后,刘群这个幽州刺史应该便可以正式履任了。

    这一份任命,不可谓不厚重,要知道就连温放之北行入辽的时候,也不过只是散骑常侍加辽东流人都督,这一次是承惠于刘群的任命,才得以就任幽州刺史府长史。

    。顶点

    

1394 壮心不已() 
在经过最初的惊诧之后,刘群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下来,而后便不乏深意的望着温放之笑语道:“这么说,在弘祖看来,我的才力是堪此大用?”

    听到刘群这么说,崔悦、卢谌等人便也很快醒悟过来。行台那位沈大将军与他们本就是素昧平生,若无得力举荐,哪怕其人气量格局再怎么宏大,也不可能将如此大位轻许完全不了解的人。而能够做出这样举荐的,自然非温放之莫属了。

    “表叔这么说,倒是让我惶恐。”

    温放之此刻神态也放松下来,眼下行台任命已经下达,也没有再继续瞒着刘群等人的必要,因此便开口说道:“行台壮成于中州,王师也是久战于中国,虽然群贤众勇标立,但却乏甚辽边专才。辽边此境,纷乱年久,王命不行久矣,也须真正才力、誉望都堪信重之人才可定乱入治。我入辽以来,多赖几位亲长扶助才有些许成事,至于新年之后辽边种种变故,若无表叔等尽力扶掖,更是不敢奢望……”

    听到温放之这番话,在座刘群等人不免都感慨良多。

    老实说,他们从一开始帮助温放之,便根本没有打算能够在洛阳行台获取到什么回报,主要还是出于对温峤这个相知旧好的报答。而行台给予的回报,却是大得超乎他们的想象。

    而且,温放之在这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之大,他们也能想象得出。更关键则在于,温放之虽然极力举荐刘群,但在过往这段时间里却根本没有提及。要知道过往他们这几个月可谓是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由此可知温放之口风是多么的严谨。

    这个年轻人所表现出来的城府与分寸,就连他们这些老家伙都自觉不及,之后再想到跟随在他们身边的这些自家子侄,更是远远比不上温放之,心中也是不免大叹温峤确是后继有人。

    除了对温放之更加高看一眼之外,刘群等人对于行台那位沈大将军也是由衷的好奇并佩服。能够知人善用,将温放之遣用到辽边,又能用人不疑、宽宏纳谏,能够追从于这样的人物,温放之也真是幸逢良主。

    将此事稍作消化之后,性格要更加开朗一些的崔悦便开口笑问道:“弘祖慧眼识鉴,所观当不止公度一人。不知在你看来,我与子谅又才堪何用?”

    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