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8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路王师西进以来,对三辅郊野所造成的破坏堪称粗暴,甚至言之暴虐都不为过。大军行过之后,几乎不再存在大的生民据点,沿途坞壁要么开门投降,要么就被直接击破。

    至于这些坞壁中逃窜出来的生民,大部分都被有意无意的聚集在长安周边。如今就连窃据长安的杜洪都已经率部逃离此境,王师自然顺势接收这些难民,可以说是已经越过了起始难题,即就是对难民的聚拢和人身控制。

    当然也不排除三辅其他乡野境域中仍有大量难民游荡,后续自然还会继续有招抚、集聚的举措,比如后继而来的郭诵后军。

    乱民如蝗,个体诚然怯弱,可是一旦集聚成规模,其危害性便会彰显出来。哪怕是桓宣,也从没有过短时间内整编安置如此大规模难民的经验。

    但他也明白此事不可缓,王师真正的敌人仍是盘踞于河北的石赵余孽,不可能将太多时间和精力抛掷于关中,从整体战略考量,只能采取这种稍显激进的节奏。

    在确定杜洪已经逃离长安之后,桓宣并没有急于率部跨过灞上兵入长安,而是谨慎的在灞上周边广设游哨,避免出现大规模的难民逃窜。

    在经过几次刀兵震慑、血的教训之后,这些难民们总算稍微安分下来,按照王师的要求各自竖栅暂居灞上,不敢再向四野逃窜。

    对难民最有效的震慑手段无疑是武力,所以接下来桓宣又以清扫杜洪贼军余孽为理由,大军主力按兵不动,分遣千人队伍行入灞上,搜捡解除难民之中成规模的武装力量。

    这一个过程尤其需要谨慎,一旦迫之过急便容易酿生民变,若是检阅粗疏则威信不能竖起,也不利于消除隐患。

    在这一点,襄阳军具有着不小的优势,因为部伍之中本来就不乏旧籍关中的将士。这些人乡音入阵,无形中便给灞上这些惶恐之众些许心理安慰。而且桓宣也下令首以搜查弓刀、金铁械具,并不擅杀人命。

    所以在长达三天的搜查中,虽然偶有骚乱发生,但总体上风波不大,没有扩散开来。至于收缴到的弓刀器械,数量也是惊人,直接堆满了长安城南部小半坊区,由此也可见关中民风彪悍,生民随身藏械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在搜索的过程中,其他的方略也一直在进行着。比如拣选难民之中粗识文理又或身怀一技之长的匠人,这一部分人永远都是稀缺的人力资源,什么时候都不嫌多。

    灞上专设两营,用于搜罗安置此一类的人才。这过程尤以利诱为主,只要能够入选营中,便可得王师半卒给食,这些难民积极性自然高涨,应者蜂拥而来。

    如此以来,几十万的难民再次被分化出了一部分。

    灞上生民杂居,除衣食之困外,另外比较严峻的一点便是疫病不可控制。如此嘈杂混乱的环境,尤其此刻正值盛夏,几乎每天都有数量不少的难民病死。

    在这方面,桓宣也并没有太好的手段,虽然王师营盘内是有着严格的防疫规令,可是这些规令一时间却难推及于民。单单饮用热水和及时焚烧病死者尸体,一时间便很难完全推行开。

    幸在灞上役力不乏,深孔打井取水为用,民众也都恐于疫病、简居栅栏内,倒是暂时控制了疫病的进一步扩散。但是一些用于防疫的药物,由于携带重货的水军还没抵达长安,也不可能奢侈施用于难民。

    渭水泛滥,舟船难行。桓宣在控制住灞桥之后,也即刻便开始了对渭水的疏通,灞上役力众多,效果倒是卓著。

    而讲到这一点,又不得不提渭水下游下邽区域所提供的帮助,那个作为下邽县丞被提前派到境域中的王猛着实给了桓宣不小的惊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然也在境域中集聚其近万役卒加入到河道的疏通中。

    这让路永所部水军提前数日抵达灞上,除了运送来大量急缺的物资外,近万水军的加入也彻底巩固住王师对长安周边区域的控制和占领。

    一直等到路永率部到来,桓宣才总算松一口气,又将注意力转回到军事上。很快,自咸阳突围而来的氐人蒲健便被引入了中军大帐中。

    请记住本书:。

1230 京西战事() 
朝阳再次升起,新的一天又到来了。

    咸阳城外,杜洪手捧着一份热气腾腾的粟饭,神情木然的望着不远处早已经被摧残得不成模样、甚至城门都已经被咸阳城池。

    过去这几天连续不断的强攻,咸阳城早已经没有了城池的样子,甚至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但是氐人仍然顽强的盘踞在这一片废墟中,始终没有被消灭。

    战斗打到了这一步,其实杜洪也很清楚,即便是全歼废城中的这一部氐人,也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意义。而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也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氐人会拥有如此顽强的斗志。

    若是当时没有选择攻打咸阳城,又会如何?或许他早已经率部抵达郿城了吧……

    想到这个可能,杜洪嘴角又泛起了一丝苦笑。而这时候,两名部将神情凝重上前请战,并捶着胸口一再保证今日一定攻下咸阳城,全歼城中氐丑。

    “用心战罢。”

    杜洪只是随口回了一句,而后便望着那两名部将返回各自部伍中,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进攻。

    事到如今,攻克咸阳、全歼城中氐人,已经成了全军上下的执念。乃至于在达成这个目标之前,上上下下都不再考虑其他的可能。

    事情何以发展到这一步,杜洪也已经说不清楚,但若追溯最开始的原因,当时的他是有着足够理由下令进攻的。通过一场胜利既能收拾军心士气,也能将他的威信重新树立起来,同时还能将城内这一批氐人悍卒收为己用。

    此前进攻轻松冲入咸阳城,也让杜洪对此战的难度有所小觑,而后氐人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之强却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明明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前前后后却葬送了两千余名士卒性命。

    尽管杜洪也清楚,再坚持下去意义已经不大,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凶险。可是眼下的他也不敢再强令转移,否则军心将更瓦解涣散。事实上军心现在已经变得不甚乐观,外探的斥候哪怕没有遭遇敌人,也频频出现缺额佚亡。

    眼下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联络郿城方面,尽管他也不知自己是否还有机会踏上这一条逃亡道路。此前传来的消息尚算喜人,先期开拔的那一路人马已经成功抵达郿城,途中并未遭遇晋军的袭击与侵扰。

    但这消息对杜洪而言也实在谈不上欣慰,因为这意味着他最开始判断错误,若是当时不考虑太多,离开长安后直接率领主力退往郿城,局面将会大为不同,最起码不会困在这咸阳废城进退不能。

    可是就在两天前,郿城方面的消息突然断绝,这意味着什么,杜洪不敢深思。只是在又等待一天无果之后,于昨日午后派遣麾下几百游骑过渭水、向北而去。

    城池方向厮杀声再次响起,打断了杜洪的思绪。

    城内氐人虽然顽强,但打到了现在,也已经几近油尽灯枯,所以除了负责进攻的部众之外,营内其他将士们各自休息,气氛比较松弛,未有几百游骑在城池周遭打马游弋,防备氐人突围溃逃,势要将之全歼在此。

    此时咸阳城内废墟中,蒲洪有气无力的倚靠在一截断墙墙头,早已经劈砍卷刃的战刀随意抛在身侧。

    至于战斗就发生在距离他几丈之外的地方,在他身边尚有五百余名族中壮士,这已经是他目下仅剩的兵力。五百多人分成两队,其中一队还在前方与敌人进行着惨烈的搏杀,另一队则各自席地而坐,抓紧时间恢复体力,大凡稍稍养足一搏之力,便又都提刀上前,将同伴替换下来。

    这样的战斗,实在谈不上有多壮阔。而若言及战斗的意义所在,则就更加可笑。谋生于乱世这么多年,蒲洪始终笃信一个道理,唯有兵强马壮,才是安身立命根本。除此之外,一切都是虚无。

    他决意投靠晋军,帮助晋军将杜洪贼军阻挠在咸阳城,这用心不可谓错。可是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尤其到了现在,他手中力量几乎已经被耗尽,就算能够侥幸活下来,有此确凿之功,能否获得预期中的回报以补充过去这段时间的损失,也已经开始存疑。

    “难道今日真要命绝族灭于此?”

    蒲洪抬头看一眼湛蓝的天空、漂浮的云朵,然而不远处的厮杀声很快又将他拉回现实中来。值或不值,又或对或不对,眼下已经无暇细思,最重要的是活下去。活下去,才有机会欣慰或悔恨,而死人则无需在意这些。

    “要杀蒲洪,还需再添人命!”

    蒲洪强打起精神,再次抓起手边战刀,向不远处神态狰狞的敌卒们扑杀而去。

    时间的流逝,并不因此间惨烈的厮杀而有所变缓,初升的朝阳很快达于中空,天地之间复又变得燥热起来,就连战场上的厮杀声都变得沙哑干涩。

    关中连年久旱,哪怕是盛夏时节,渭水水量仍然算不上充沛,一道浊汤横陈地表,但也足够行驶舢板、竹筏。

    于长安得知杜洪外逃于咸阳之后,路永便主动请战,率领麾下三千将士换乘舟筏沿渭水而上,抵达境域之后即刻弃船登陆,一路气势汹汹向咸阳杀来。

    路永的到来拯救了蒲洪,甚至晋军只要晚出现半个时辰,蒲洪并其身边仅剩的两百多名卒众只怕已经将要为乱刀分尸。

    当然咸阳城里那些氐胡是否还存活着,路永根本就不在意。他之所以如此迅速赶往咸阳,主要还是求功心切。

    行台王师越来越壮大,许多年轻的将领也快速成长起来。路永虽然高为水军督护,但这些年来真正战事上的表现却乏善可陈,纯以资历临于高位,危机感不免越来越浓烈。

    杜洪本身算不上什么,但是其人先窃据长安,后伪造愍帝遗诏,早已经是名列行台功事簿上的目标。若不能斩杀其人,即便是收复长安并三辅,功事上仍然差了几分意思。

    此前桓宣并不急于追赶杜洪,一方面的确是长安新复、局势不稳,几十万生民亟待整编,不能从容追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这一斩首之功留待友军拣取。他得此收复长安之功便多赖友军助力,若还是一味的逐强争胜,不免有欠分寸。

    当斥候来报咸阳北境、渭水河畔出现晋军踪迹的时候,杜洪心内已经略生万念俱灰之感。尽管目下他还颇具实力,麾下步骑仍有数千之众,但军心士气已经不可回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与晋军发生何种形式的碰撞,结果都不容乐观。

    当路永率部向南面火速而来的时候,早先自陇道上兜了一圈顺便痛击羌部的沈云也终于绕了回来。

    相对于其他友军近来乏甚声色传闻,奋武军这段时间过得可就精彩得多。沈云先是率部由汧水河畔大胜羌人姚氏,逼得姚氏再次溃逃于陇上,随部所携带的资货、人丁多为奋武军所缴获。

    奋武军游骑远出,兼之后路又传来杜洪溃逃的消息,沈云原本是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陇道上,收缴这些俯拾皆是的人和物。但又恰逢扶风乡境民户接连举义响应,数千义军先攻占了郿城,继而又派人西向陇道接应王师。

    有了这些乡徒助力,沈云才得以抽身出来,留下千数奋武军将士继续收集、载运战果,他则亲率两千奋武军游骑快速回击,也正巧赶上了位于京兆西境的这收尾一战。

    “路侯老而不惰,求功心迹仍然炽热啊!”

    奋武军游骑接近战场的时候,咸阳周边形势自然尽为斥候所掌握,得知路永正率部火速向南奔来,沈云便也不再急于抵达战场,将部众拆分成小股队伍,散开控制住咸阳周边水陆津道,同时派人通知路永放心为战,他与奋武军为之压阵。

    沈云之所以表现的如此高风亮节,自然也是因为此前陇道上斩获颇多。王师诸军虽有竞争,但各路将领也都有意识将之控制在良态的攀比,如奋武军这种绝对的精锐,本身便是不计成本的打造而成,与普通作战部队本就不在相同水平。

    若是主将凡事都还要争先恐后,久而久之,难免会有积怨。奋武军强则强矣,若因此招致各路友军嫉妒、疏远,反而不利于战斗力的发挥。

    譬如今次陇道上与羌人一战,奋武军诚然表现勇猛,但若不是恰逢扶风乡众举义配合,战果大半都要消散于无形。羌人或者其他越境的豪强,完全有时间和机会从容收取奋武军战获以肥自身。

    对于沈云让功,路永也是多表感谢,抵达战场后便放心向杜洪贼军发动起了冲击。这一战,路永身先士卒,率领麾下精锐人马直杀杜洪中军,浴血激战,亲手将杜洪斩杀于战阵之上,老将余烈仍是可钦。

    这一战后,杜洪余部被斩杀殆尽,而西征战事也终于以收复三辅并长安,斩杀杜洪并其党徒百余乡士而暂告段落。

    请记住本书:。

1231 传捷行台() 
六月中,长安城周边业已秩序渐成。

    聚集在长安城并灞上等周边陂塬的难民数目已经初步清点出来,合共有三十余万、将近四十万的晋、胡游食。

    这个数目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关中精华大半集于三辅,而长安又是当之无愧的三辅核心,关中生民半集于此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关中久经动乱,生民受害良多,单单长安并其周边居然还聚集着数量如此庞大的民众,老实说就连许多老关中人都大感吃惊。

    其实长安尤其是灞上聚集这些生民,其中将近半数都是王师西征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所造成的。尤其是京兆大量乡豪坞壁被击破,内中荫庇乡民成群出逃。而这些坞壁不乏经营几十年乃至数代人之久,原本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打破,生民大量暴露于野,有此数目也在意料之中。

    桓宣作为当下长安王师最高统帅,在维稳方面其实也并没有太好的方法,最可靠还是兵威震慑,令人生惧,不敢作乱。

    随着杜洪于咸阳授首伏诛,京兆西境战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