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5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充因子而进,这一点不乏时人讥讽,甚至此前在都外台臣们迎接时,便不乏人语带讥诮。对于这一点,沈充倒是看得开,完全不以为意:“人言褒贬,此世积弊。家业进退,自是各显所能。吾儿确有显才,已是人尽皆知,又何须因畏人言而自作拙态?此世人多以旧声枯骨为美,与那些碌碌无为、荫受父祖之众相比,我家儿郎高才可夸,我还是略得教养之功,又何须以此为耻?”

    他是真的不以为耻,反而觉得是家门荣光。冢中枯骨再怎么显赫,那毕竟已经是过去,然而他家儿郎大誉当世,带契整个家门,未来仍有无尽可能!

    沈充入都过程虽然顺利,但是跟台臣们久困的状态相比,仍然算是晚了。尤其如今已经时入冬月,再过不久就到了腊月,如果不能尽快从速的解决淮南问题,等到进入了腊月之后,诸多祭祀典礼的准备筹措都要被耽搁。

    所以,沈充在入朝拜见君王之后,当天就被留在台内履职上任,甚至连都中一些故旧亲戚都来不及前去拜访。如此追求高效率的场面,在如今这个世道下真是不算多见。

    时间虽然赶,台内对于沈充的安置倒也没有将就。尚书仆射本就是尚书台官长,此前戴邈在这个位置上其实谈不上多显重,如今沈充入朝,台内干脆打通旧官署之间的围墙,尚书台几处分曹并作一处,作为沈充的新官署。至于府下一应属员也都尽数整理备册,以供沈充挑选,那些备选者无一不是台内俊彦少壮,务求不要让沈充再纠缠于此类枝节小事,尽快开始正题的讨论。

    沈充对此也都尽数笑纳,甚至丝毫不避嫌沾了儿子大功之光的事实,直接将原本担任沈哲子属下的张鉴充作自己掾首,剩下的属官也都从速以决,很快就搭起了一个行政班子,开始接手尚书台事务。

    沈充能这样识相,台辅诸公们也松了一口气,于是再打起精神,准备开始正式讨论淮南事务各项问题。

    在沈充归都之后第三天,久久没有音讯传来的江北淮南终于有人抵达了建康城。来者乃是梁郡太守庾条,而在其队伍中还有一个让人颇觉意外或是陌生的人,那就是此前在都中昙花一现,随即担任谒者、此前以台使前往淮南,继而便杳无音讯的司马勋。

0801 一声叹息() 
    庾条的归都,虽然不及沈充归都引起那么大的轰动,但是该知道的基本都知道了。毕竟庾家和沈家如今关系如此深厚,而庾条过江北上正是接替了沈哲子此前在梁郡的职务。他赶在这个时节归都,不用想必然是淮南方面的先驱。

    所以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台中不乏台臣腹诽,果然沈家还是难改那吴中陋乡粗鄙作风,不见兔子不撒鹰。沈充和庾条前后脚归都,事情怎么会这么巧?肯定是已经做好了约定,拿到了好处才会放开姿态。

    不过心中虽然有不满,这总归是一个利好消息,所以台内仍然不乏人赶来迎接,想要抢先一步见到庾条以打听出沈维周究竟是怎样的心意想法。

    不过这些人注定要失望了,庾条今次归都,也并没有带来淮南的捷报,无论公开或是私下的场合对于淮南事务也都不过多谈论。似乎今次庾条归都,仅仅只是简单的述职。其实也并不简单,好像也还有别的使命。

    司马勋其人,身世堪称离奇,早前在都中倒是也引起了一些议论。不过对于其人,台内绝大多数人还是倍感陌生。所以最开始他们的关注点也并不在其人,只是在庾条那里实在没有打听出什么有用的资讯,这才留意到队伍中有这样一个人。可是当注意力放在司马勋身上时,许多人心内便生出了疑惑。

    相对于此前作为台使离都那种小有风光,司马勋今次归来堪称落魄,他是作为囚犯被监押回来。手足俱带镣铐,整个人蓬头垢面,形容枯槁,较之早前已是判若两人,本就不是一个熟悉面孔,所以最开始甚至没人能够认出他来。

    只是因为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存在,难免会有旁人问起,庾条随口回答才叫破其人身份:“这一个乃是淮南镇下一罪囚,名为司马勋。今次恰逢我要归都,所以维周托我将罪囚押送入都,交付有司论罪。”

    淮南罪囚?

    前来迎接庾条的台臣们听到这话,不免便上了心。眼下正是一个微妙时刻,各方一举一动都不乏深意,尤其淮南又是时下众望瞩目的焦点,自然更加是凡有风吹草动,都有人要去大肆解读背后深意。所以庾条那适逢凑巧之言,又怎么会有人相信?

    如今上下内外都在焦急等待着淮南捷报入都,并且已经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让步,然而捷报还是没有等来,反而等来一个罪囚?这当中必有深意可供咂摸!

    于是众人在散去之后,俱都开始纷纷打听司马勋其人其事。往年其人托名宗室南来建康,但却无人问津,如今作为一个罪囚故地重游,反而迎来了万众瞩目,也真是造化弄人。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在台城这样一个关系纠结成网、消息高度集中的地方。加上司马勋其人早前入都的经历也不算什么秘密,只是乏人关注而已。如今被一番追查下来,很快甚至就连早前此人名列荆州捷报函文副本都被拎了出来。

    对于司马勋其人的身份背景,众人自是嗤之以鼻。虽然时下并没有什么太高超的技术能够辨别血脉疑难,但哪怕是口口指认,也不可能随便一个人冒出来就能充作宗室后代。毕竟跟冒籍世族相比,冒充宗室的政治性要更大得多。

    济南王司马恂这一脉,确凿可查的传承仅止于其孙子司马耽、司马缉一代,司马耽无子、司马缉继嗣。但是由于司马缉跟随成都王司马颖作乱,所以其人嗣位甚至都不为东海王司马越一脉所承认。元帝一脉本就是越府班底,如今的宗正记载济南王一脉,甚至仅止于司马耽。

    如今居然冒出一个人言道乃是司马恂玄孙一辈,无论是在礼法上,还是在血脉上,又怎么可能获得承认!

    当然,这也不是台臣们眼下关注的重点。司马勋这个宗室身份是不是真的,他们也不在意。关于其人早前在建康城的活动,唯一有一点隐晦的便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成为谒者仆射,并且作为台使前往淮南。

    这些秘密,对于普通人而言或许终其一生都追查不出来,但眼下是台城各方齐齐出动,很快便将这当中的弯弯绕绕调查的一清二楚。

    谒者仆射虽然仅仅只是台内光禄勋下属六百石,但本身已经是清显职位,要决定这样一个职位人选并不简单,既要有主官选用,还必须要有司职典选的官员举荐。司马勋在出任谒者仆射的时候,光禄勋恰好出缺,选用其人的乃是副手太中大夫汝南和茂,而举荐其人入朝的则是原司徒府属官汝南丁蔓。

    这些内容,倒也不必深查,无论是举荐还是选用的函文都可以直接在官署文籍中查出来。重要的是,这两人为何要提拔这个明显身份存疑的司马勋?

    两人同出于汝南,台臣们首先动脑筋自然是在乡籍上面。但这方面的追究实在无甚结果,而且司马勋与这两人几乎没有任何牵连,而这两人之间彼此私交也是乏乏。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台臣们放弃乡籍这一条线索之后,很快便就注意到这两名台臣之间另一条联系,那就是琅琊王氏的王彬!

    王彬早年担任过光禄勋,和茂正是由王彬选拔任用,而且彼此私交不错。至于丁蔓,则就是王彬继室所出之女的夫家家翁!

    当查到这里的时候,许多上司嘴角一歪、下属疲劳追查的那些奋斗在第一线的台臣掾属们,几乎都被自己的努力感动落泪。事情已经清楚了,这个司马勋是通过王彬的关系得以入朝并且担任谒者仆射的。甚至就连最后司马勋以谒者仆射这一职位而担任台使出都,背后都能查出来王彬的影子!

    于是这些追查出来的内容,很快就被整理成为最终结果,递交到了台城各方大佬案头上。至于王彬与司马勋有什么牵扯,又为何要派其人过江,以及在淮南犯了怎样的罪事,已经不是下边这些具体办事的掾属能够追查到的了。

    其实在手底下掾属们追查那司马勋来历的时候,台辅大佬们已经各自不乏猜测,而且也在关注这个司马勋被送到何处衙署来猜度其人罪过。可是庾条在入都之后,直接便将那个司马勋丢在了石头城监押起来,自己则拍拍屁股入住通苑,等待他家阿姊皇太后召见,半点没有要将司马勋送往有司的迹象。

    当司马勋与琅琊王氏这一点联系被揪出来之后,台辅们便嗅到一丝淮南意指琅琊王氏的味道,继而便难免对那个司马勋更加关注,也更好奇淮南究竟给其人身上安置了什么罪名。胡乱猜测根本毫无头绪,最直接的作法莫过于直接去询问当事人。

    怀有此类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能够这么直接的自然都是亲近之人。当诸葛恢拿到这一份情报匆匆往台内王彬官署而去的时候,行到大门口,便见蔡谟与曹曼正结伴从王彬的官署内行出,彼此碰面之后,俱都略有错愕,片刻之后曹曼才苦笑一声,说道:“世儒略抱小恙,已经请辞归家。”

    “恰在庾幼序归都未久离台。”

    蔡谟语调便有些生硬,甚至懒于替王彬做什么掩饰,直接说道。

    “果然……”

    诸葛恢听到这话,脸色不免更加难看,三人站在王彬官署门前,俱都面面相觑,不清楚接下来该要怎么做,是就此散去还是直接追到王彬府上询问究竟,气氛一时间微妙而且尴尬。

    就这么枯立片刻,诸葛恢突然望着曹曼问道:“早前世儒居任会稽,长泽你曾与同往,不知那时世儒可与沈士居积成深恨宿怨?”

    曹曼听到这话,脸色已是不自然的变了一变,他也不是傻子,当然明白诸葛恢是出于何种心理而作此问。而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旁边的蔡谟眼神也转为凌厉,双眼直勾勾望着曹曼。

    “道明兄何出此言?怎么可能……绝不会是……”

    被眼前这两个道明直勾勾盯住,曹曼不免有些语无伦次,连连摆手。

    正在这时候,侧巷里突然又转出一人来,乃是丞相府长史泰山羊忱,见到这三人立在王彬官署门前,下意识往后一缩身,然而曹曼好不容易等到解围者,忙不迭对他招手打招呼。

    “三位莫非也是来见世儒兄?怎么不入署内?”

    眼见躲避不过,羊忱硬着头皮行上来,干笑一声继而问道。

    蔡谟听到这话后,冷笑一声,当即便拂袖而去。至于旁侧的诸葛恢倒还算是和气,先对羊忱解释一下王彬已经离开台城,然后赶在羊忱开口之前,同样也告辞离去。

    剩下两人被晾在当场,羊忱看看离开那两人背影,眉头已是微微皱起,他奉丞相之命来此,而王丞相也猜到王彬已经离开台城这种可能,同时也叮嘱他若是遇到其他同僚,不妨请回丞相府。可是他这里还没来得及邀请,那两个道明已经分开离去。

    在原地默立片刻,羊忱才又望向曹曼,上前一步拉住他手腕低声道:“早前世儒兄居任会稽,长泽你曾……”

    曹曼听到这话,已是忍不住以手掩面,长叹一声。

0802 亲翁救我() 
    自会稽返回建康之后,王彬便搬离了王氏位于乌衣巷的家宅,一则是为了表示对王导的不满,二则那时他的时誉风评也是跌至了谷底,不愿再留在乌衣巷那倍受关注的地方。

    关于淮南的消息,王彬也侍中在关注着,较之其他人仅仅只是单纯的利益诉求,他又有另一桩不足为外人道的隐忧。所以当得知司马勋作为罪囚被庾条押送归都的时候,王彬第一时间便知大事不妙,虽然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沈哲子并没有直接将司马勋罪迹披露于外,但通过过往的接触和认知,王彬也知这个小貉子绝对没有什么好心肠。

    尤其如今沈充已经归都,而这老貉子手段较之其子又狠辣数倍,这更让王彬满怀惊悸,第一时间离开台城,顺便将同在台城任事的儿子王彭之唤上,一同返回位于丹阳郡府附近的家宅。

    王彭之这会儿还不乏懵懂,他在台内消息还没那么灵通,待到由父亲口中得知此前杳无音讯的司马勋被庾条监押归都之后,脸色已是陡然大变,身躯都颤抖不已。

    眼见儿子如此不堪,王彬心情不免更加恶劣,皱眉道:“眼下事态尚未到最恶劣一步,那小貉子或还未知我家与司马勋有什么牵扯。我来问你,你与那司马勋接触时,可曾留下什么指向我家的实据?”

    “是、是……形势未到最坏,那小貉子肯定不知司马勋乃是父亲指使,否则他怎么可能按捺得住、隐忍至今!”

    听到父亲这么说,王彭之心绪才稍有安定,拍着胸口道:“儿知此事干系重大,又怎么可能轻告那司马勋我家来历!”

    他说这话的时候,却还不知台内正在如火如荼的调查,不久之后他家与那司马勋之间的联系便会被调查的清清楚楚。

    “不过就算是那小貉子能够猜得到,单凭那个来历不明的司马勋,他又怎么敢直接攀咬污蔑清贵高望大臣之家!”

    对于自己的保密工作,王彭之也是乏甚信心,所以心里也是打定主意,就算是露出什么破绽,也绝对要咬紧牙关不承认,那小貉子又能如何?

    “话虽如此,还是不能掉以轻心,不可心存侥幸之想,该要有所准备。”

    王彬倒是不像王彭之那么乐观,手指轻揉着紧皱的眉心,叹息道:“那貉子门户今时不同往日,况且又在淮上击破奴国强军,大功当时,声势更是旺盛至极……”

    讲到这一点,王彭之脸上便不乏怨忿,气不打一处来:“那小貉子也实在时运眷顾,两国交战正烈,居然奉上奴主身死这等幸事!奴国自乱阵脚,届时无论何人执军,又怎么会没有不胜的道理!”

    “话虽如此,能够在奴国南来之初声势正旺之际抵御住石季龙大军强攻,那小貉子也是确有其能,并非全是侥幸,不可等闲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