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们这一部驻扎了下来,等待后续援兵。

    “整整三艘大船,满满的尸体!江上都是血肉,看不到水啊……”

    夜中,耳畔突然传来梦呓声,莫豫忙不迭翻身捂住了睡梦中叫嚷的儿子的嘴,从前日江边取水归营后,这儿子便陷入了魔症,每天梦话连连。

    突然耳边传来几声野鸟鸣叫,莫豫听到后,蓦地翻起身来,悄悄溜出了营帐,夜色中观望片刻,才发现藏在草垛后的婿子,他猫着腰凑过去低语道:“阿仲,如何了?”

    “前阵三千,亡了近半,降了近半……守不住了,阿爷,这几夜都不要睡深,等我来唤你!”

    说完后,莫仲便又贴地困难的爬出了营地。

    这一夜过后,莫豫加倍的警惕,每夜无眠,两眼都熬出了血丝。驻扎于此小半月,他们不过出营一次,还是为了打扫战场。那满地的残骸,满手的血腥,让许多人都呕吐连连,夜中失眠。唯一聊以**,是他家小奴渐渐适应了这种气氛,反而睡的踏实起来。

    又过三日,夜中突然擂鼓,莫豫连忙拽起熟睡中的儿子,摸黑冲出营房,抓起陈在营外的刀枪,往火光处冲去。

    一群睡梦中被惊醒的人一个个游魂一般,随着旗鼓踉踉跄跄往夜幕中冲去。这一路狂奔,转瞬便到了破晓,莫豫倒拖着竹枪,一手拖住大醉一般脚步踉跄的儿子,放眼所见俱是狂奔乱嚷的兵卒,远处隐隐可见几幅旗幢,却已经不是他们这一部的模样。

    莫豫父子随着乱军狂奔,一直到了日中,才总算在一处江湾停了下来。一众人歪七扭八横倒在地,任凭督阵兵卒喝骂,没有一个起身。唯独听到起炊的鼓声,才一个个行尸走肉般爬起来,往炊烟升起处行去。

    “怕是有三千多人啊!”

    莫豫放眼观望,很快就有了判断,再见江边不过十数大灶,分明不足需用。他心内一急,拖着儿子加快步伐。然而还未靠近最近的锅灶,前方已经打了起来,嘶吼声、喝骂声此起彼伏,放眼所见,刀枪飞舞,血肉横飞!

    “伏地!伏地……”

    不远处一群数百名兵甲尚算整齐的兵卒冲过来,围绕着动乱源头,齐齐攒射。

    “阿爷,我们会不会死?这是哪里?家在哪里?”

    莫家小奴被阿爷扑倒,蜷在土坑里,浑身瑟瑟发抖。

    “阿奴勿惊,勿惊……咱们不会死,不会死……还有你家姊夫……”

    口中虽然安慰着儿子,莫豫心绪却是陡然下沉,眼前景象他再熟悉不过,分明是败军纠众逃亡,将要逃到哪里,会不会横死途中,都是未定。未来能否返乡?他真的不知!至今不见莫仲,怕是已经凶多吉少。

    手按在儿子胸前被捂得温热的铁片,莫豫已是忍不住老泪纵横:“傻奴你在哪里?生死不知,我要如何向你家娘子交代……”

    作乱者被杀了一大批,莫家父子终于凑近锅灶,分到了半瓮的薄汤。

    “阿爷你快喝……”

    莫家小奴咧着嘴喝了一大口滚烫的汤水,转而把瓦罐往阿爷手中塞。

    “阿爷不饿,不饿……”

    莫豫摆摆手,另一手则始终握着佩刀,充满警惕的横视周遭那些或迷茫或凶恶的眼神。

    休息了不足半个时辰,一行人又被踢打催促上路。就这么走走停停,中间偶有入驻一些庄园或城池,但过不了多久,往往又是仓皇出逃。饶是莫豫这个老卒,这会儿也完全搞不清楚到底换了几个兵长,只知道紧抓着儿子,牢牢跟上大队。

    夜中青葱越来越浓,他们也不知道逃了多少个日夜,原本三四千人的大队,到如今只剩下了不足两千众。手中佩刀早已生锈,但却始终不曾饮血,也不知究竟在逃避什么。

    这一日,一行人抵达一片面积辽阔的大湖,还未及站稳歇足,突然湖中草垫里响起了急促的鼓声。而后,几艘大船自湖中缓缓开出,船上诸多兵众,甲衣森严、刀枪铮亮,耀得人视线恍惚。

    “前方何部?速速弃械通报!东扬军奉沈使君命,入江州平定乱军!”

    大船上传来洪亮的叫嚷声,落在岸上这些残兵耳中,却是激起了不小的骚动。就连莫豫这个老卒心内都忍不住生出浓烈的疑惑:他们集结以来,便疲于奔命,一人未杀,怎么突然又成了作乱的乱军?

    眼见大船靠近过来,岸上有人开始飞奔逃窜起来,大船上人见状,便放下小船,载满兵众往岸上急冲而来,箭雨密如雨点泼洒而来:“弃械、伏地不杀!”

    “阿爷、阿……”

    莫家小奴见状,已是惊得脸色青白,突然手边蓦地一沉,却见阿爷脸色扭曲,膝窝已经被流矢刺穿。他正打算背起阿爷逃命,却见另一轮箭雨又破空而来,便忙不迭拥着阿爷倒在草丛半浸水中,周身瑟瑟发抖。

    这时候,小船已经撞在了岸边,大量兵卒自船上一拥而下,为首者乃是一个身披鳞甲、体态魁梧的猛将。上岸后他却并不急于杀敌,而是飞扑向左近逃窜的乱兵,口中则大吼道:“是不是海昏营?是不是海昏营……”

    “阿奴,咱们父子是不是将要死了?我怎听见你家姊夫正在唤我?活着时我就厌见他,死了还来扰人!你回一句,回一句,不要让他游魂错过,咱们一家魂在一处……”

    草垫下莫豫眼神迷离涣散,语调飘渺。

    莫家小奴正埋首草堆瑟瑟发抖,听到阿爷所言,他抬头侧耳听去,声音越来越近,继而那魁梧身躯陡然跃入眼帘:“是姊夫、是姊夫!阿爷,那是姊夫啊……”

0612 王舒之亡() 
    豫章与临川两郡之间,三川汇流,已经是江州繁荣边缘地带,再往南去多为荒岭沟壑,人烟稀少。王舒军残部正驻扎于此,仓皇设立的营栅简陋歪曲,兵卒们神色惶惶出没其间,营地里不时有督阵亲兵巡弋而过,严禁兵卒们私自离帐游弋于外。

    军营内中军大帐周围,阵列数百悍卒,甲盾齐备,挎弓持刀,将整个大帐保卫的水泄不通。而在大帐外的空地上,尚有几名将领,神色疲惫之余不乏焦虑,频频望向不远处的大帐。

    大帐内,十数亲兵环立帐门两侧,敛息凝神,几无声响发出,只有双眼灼灼有神。而在前帐草席上,王允之怀抱剑鞘,头枕兜鍪,胸甲卸在一旁,当甲仍然披在身上,两眼半闭半合之间,颌下如猬短须随着呼吸声轻颤着。

    突然,帐内传来一声微不可查的低吟,亲兵们呼吸声蓦地一凝,而王允之也蓦地翻身而起,视线短暂迷惘后便忙不迭冲入内帐中:“使君醒了?”

    “现在几时了?”

    王舒半卧在行军榻上,脸上还残留着浓厚的倦色,随其身躯扭动,四肢骨骼都如铁索贯通一般的疼痛。这痛楚又令他忍不住低吟一声,但思绪却清醒了一些,抬手推开想要上前搀扶的亲兵,视线则落在了儿子身上,嘴角微微一颤,终究还是没能笑出来:“辛苦我儿了。”

    “已经过了巳时!”

    王允之上前,将佩剑横在榻前,小心翼翼环臂将父亲搀扶起来,然后伸手接过一直温在小炉上的汤药,吹走热气奉在父亲嘴边,低语道:“使君首要保重身体,勿以军务为忧,自有末将并诸将分劳。”

    王舒勉强饮了一口苦涩汤药,滚烫的汁液顺喉而下,仿佛真有一股药力弥漫在驱散他四肢百骸中的病痛。他闭上眼回味少顷,继而脸上便浮现起自嘲笑容:“老病已不堪用,若非我儿舍命救出,昨夜营乱已是丧命……”

    王允之嘴角抖了抖,喉中却如破絮堵塞,发不出什么声音,只是垂首奉药。

    “昨夜定乱召集溃众者归来几部?”

    连饮几口汤药,王舒渐觉病痛稍缓,继而便又问道。

    “已有两部返回……”

    王允之语调略有沙哑,并未告知实情。昨夜子时,原本情报中尚在建昌驻留的荆州军突然出现在豫章大营外发动夜袭,这直接引起了大规模的营啸,混乱之际,王允之只来得及率领精锐亲信将父亲抢救出来,一路南奔,沿途又招揽一部分乱卒。

    待到渡河后安定下来,清点所部,原本八千余众,如今仅剩三千余,而且除了精锐的千余自家部曲之外,余者都是无甚战心的溃卒。原本尚有几部偏师夜中投来,可是随着天亮后形势渐渐分明,也都各以借口引部离去。

    王舒闻言后只是轻笑一声,事到如今,他这答案是什么,其实已经无关紧要。过往这将近月余时间,变故接连发生,大量江州人家出逃,让江州人心混乱到了极点。他的强力镇压,结果只造成了更大规模的出逃。

    大量本地人家的出逃,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王舒在极短时间内便丧失了对江州整体的控制,政令完全瘫痪。政令不行,让他在召集江州兵众的时候事倍功半,足足半个多月的时间,仅仅只将豫章周边屯所兵众召集起来。

    而此时,荆州军早已经入驻寻阳彻底站稳,而且开始气势汹汹南来,摆出扫荡之势。与此同时,东扬州沈充越境而入鄱阳,直接冲垮了王允之在鄱阳已经集合起的近万新军!

    从一开始,这败局便已经注定!对方蓄谋已久,反应及时,配合默契,连番打击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时机!

    只要给他三个月……不,一个月的时间,只要王允之的新军编练完成,能够在鄱阳站稳,将东扬军阻之于外,陶侃也不敢如此迅猛南下,他在豫章这里便有从容的时间和机会组织反击!

    “傒狗此刻只怕已经入了南昌吧?”

    王舒侧首望向北面,所见只是营帐一角,语调不乏怅惘疑惑。

    整件事情当中,他不好奇豫州庾怿对大江的封锁,也不好奇沈充突然发难进攻鄱阳。最让他感到不解的一点就是,为何陶侃如此气势汹汹南来?这不是老傒狗的做事风格。

    今次三镇联合发难,东扬州和豫州王舒都不感到意外。沈充本身便是惯为逆乱,而豫州庾怿不过中人之姿,若非吴中貉子鼎力而助,几无可能得任方伯。如今其人早已沦落成为貉子爪牙,无能自主自立。

    三镇之中,荆江之间关系最为紧张,荆州的实力也最强。但事实上,原本王舒非但不将荆州视作威胁,反而陶侃本身的存在对于王舒来说就是巩固他势位的一个保证。且不说江州存在本身就是为了钳制荆州,如今时局中除了王舒之外,也并没有太好的人选可以有效的制衡陶侃!

    然而正是因为这点错估,让王舒没有对寻阳这一漏洞予以足够的重视,让荆州军得以长驱直入,予他致命的打击!

    哪怕事到如今,王舒仍然猜不透陶侃的动机在哪里。难道仅仅只是因为那一个弑君的流言,就让陶侃恨不得将自己置于死地?那傒狗老奸巨猾,若真有此忠骨高风,只怕早几十年前便死了!

    若非为此,莫非陶侃会天真到以为除掉自己,他便能顺势将江州纳入怀内?他就不怕过犹不及,成为江东人人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目标?就连他们王家都难长久保持如此盛态,这傒狗怎么敢作此奢想!

    王舒正闭目沉吟着,突然一股逆气在胸腔中翻腾起来,引得他咳嗽连连,继而病体又痛得抽搐起来,脸色惨白到了极点,整个人几乎要滚落床榻。

    “父亲……”

    王允之见状,忙不迭扑上来,拍掌轻抚父亲颤抖不止的后背。

    “无妨、无妨……”

    咳嗽良久,王舒才略有松缓,只是呼吸更加紊乱起来,他反手抓住儿子手腕,惨笑道:“当下之局,深猷觉得该要再如何做才能化解此厄?”

    王允之近来已是疲于奔命,尚无暇思考这个问题,听到父亲此问,一时间不知该要如何作答,沉吟少顷后才说道:“如今所部犹有数千众,不乏一战之力。宜南入临川,取彼钱粮,召集庐陵等郡县之众,与荆州隔江对峙,傒狗非受诏而越境,势难久持,所取者唯突进而已,待其久据不退,必有滋怨。届时台内想必也已得报,颁下斥诏,其势自崩,必将进退失据。而后集众穷攻,必能一雪前耻!”

    王舒听到这话后,便忍不住哈哈一笑,倒不是因为儿子的计策有多高明,而是因为眼见儿子事到如今仍未瓦解斗志,只是这笑声落到最后却转为有些悲凉:“若是台中始终无讯呢?”

    “怎么会?太保他……”

    王允之闻言后便疾声说道,而后看到父亲眸中不乏灰败之色,心绪便陡然下沉。

    王舒自身下取出一封信函,乃是早先还在豫章时收到的太保传信,这封信他已经看了许多遍,内容也早已经倒背如流,但近来却仍忍不住时时回看一番,但无论看多少次,都有心惊肉跳之感。尤其信纸上被涂掉的一大片墨渍,还有末尾那“自度”二字,都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王允之自父亲手中接过信来匆匆一览,脸色已是变得阴沉到极点,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自度?好一个自度!太保久处时中,所恃者原来从不是什么家声护庇,而是这诸事皆自处事外的胸怀!如此无理言伤……”

    “若我说,此言非是污蔑,为父真的做过呢?”

    王舒眼望着儿子,口中悠悠说道。

    王允之听到这话,双肩已是蓦地一震,两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父、父亲……”

    “深猷不必如此看待你父,这不是什么羞耻的事。你要记得,凡有大谋,必要因众成事。凡有一二建树,绝非一人之功。为父所为,不过是做了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这一点,你要多学一学沈家那小貉子。凡事勿仰于人,凡事又皆仰于人,其中之分寸,足堪一生去尺度……”

    王舒抓着儿子的手腕,强打起精神还待要说下去,突然大帐外传来一阵骚动声。

    王允之闻声后脸色蓦地一变,抬手一挥,几名亲兵上前将王舒保护起来,他则迅速起身,行动间甲衣已经披挂整齐,匆匆行出大帐。

    王舒半卧在榻上,双眉微缩,似乎不因帐外骚动声而警惕,只是惋惜父子闲语被打断。

    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王允之才匆匆自帐外行入,手里攥着一根满是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