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祚高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祚高门-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身而受王命,创此不世之功,实在是让我等老朽都叹服不已,愧于年长,实在不愧是我江东第一等的好儿郎”

    这话大概可等同于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理解,相对于席众人,沈哲子确是一个小字辈的。除此之外,也是再强调一下沈哲子吴人的出身。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语道:“陆公谬赞了,实在受之有愧。逆臣犯,王祚蒙尘,在野在台,是长是幼,或南或北,但凡有感于忠义,俱受王命所召,戮力奋战而已,岂敢有退缩之念小子不肖,亦受王化之教,不敢夸功,只是耻于落人之后罢了。”

    众人听到这话后,干笑两声,也不好再继续这话题。顿了一顿后,太常华恒问出了众人最为关心的话题:“驸马既然归都,不知王师后续是何人所统?历阳叛逆可曾伏诛?”

    早先沈哲子严令群臣不得妄论王师军务,此时却被华恒开口问出,一时间众人纷纷望向沈哲子,猜测他会有何反应。

    “华公有问,不敢有瞒。早先晚辈有令不得擅议军务,既有不得已苦衷,也恐人多嘴杂走漏了消息。在座诸位皆国之干城,自然无此忧虑,即便华公不问,我也想请教诸公。”

    沈哲子笑吟吟说道。

    只是听他这么简单松了口,众人反倒略感诧异,原本他们还以为沈哲子仍要推脱几下不让他们得知详情,没想到这么轻松服了软。

    不过再一想到这年轻人毕竟历事不久,即便有一二硬气,也不会持久,欠缺了韧性,因而心里都松一口气,纷纷瞪大眼准备聆听起来。在他们看来,只要知晓了外间具体形势,便好做出判断,同时有针对性的有所计划。如此一来,这年轻人所掌握资讯的优势便荡然无存。

    将众人神态变化收入眼,沈哲子心内冷笑一声,这些人心内在想什么他也很清楚。只是他们注定要失望,未来一段时间自己在建康城的权势和地位谁都撼动不了

    “实不相瞒,所谓王师已经俱在台,除此之外,京畿周边再无援军”

    沈哲子轻轻松松抛出这个重磅消息,而席众人也确实被震得外焦里嫩,纷纷幡然色变:“什么?”

    “驸马不是在开玩笑?”

    “这种大事,我怎么敢欺瞒诸公如今叛臣苏峻仍在姑孰与荆州军陶公激战不休,叛部张健陈兵曲阿,叛部韩晃肆虐吴。不独江东形势严峻,连京郊也是四野皆敌。晚辈奉皇太后诏命归都勤王,不敢有辞,轻骑而来,侥幸功成。只是来日何以为继,仍要请问诸公可有教我?”

    沈哲子神色凝重说道,只是看到众人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心里却是忍不住笑起来。他所说的这些虽然也是实情,但其实局势远没有那么恶劣,最起码荆州强军东进恶斗历阳,战事旬日之间应该会有变数。而在吴的韩晃,且不说京口行台和淮北的军力调度,单单江州和东扬便随时都有可能抄其退路。至于曲阿的张健,其实已经是一个半残状态。

    沈哲子是在吓这些人,听到王师归来,一个个便跳脱得很,现在知道王师是个什么情况了,看他们又将要如何。

    堂众人这会儿脸色都难看得很,原本在他们看来,既然沈哲子敢回攻京畿,那么最起码是有一方面军队已经打通了前往建康的通道,而沈哲子不过是捡便宜跑得快而已。可是他们却万万也没想到,形势非但没有好转,而且听起来似乎更恶劣了几分

    他们都眼见到沈哲子带了多少人入台城,凭这一点人力,即便是再加匡术、路永的归降之军,守住台城都有勉强,更不要说守住整个建康城要知道早先都可是有数万宿卫,都被历阳军轻松攻破这种所谓的收复,和没收复又有什么区别?只要历阳再反攻回来,刚刚收复的建康城顷刻便又会陷落

    一旦建康城得而复失,他们已经不敢想象将会遭遇叛军怎样的打击报复略一深思便觉前途暗淡,几乎看不到希望所在

    “可、可是,若只台这些兵力,维周你怎么能突破城外众多叛军防守封锁?还有还有,昨夜大桁南火光冲天,声势浩大,怎么可能是小股兵众能够营造出的声息?维周你在戏言是吧?”

    仍有人不死心追问道,两眼死死盯着沈哲子,希望能从沈哲子那里得到想要的回答,为此他们甚至不介意沈哲子戏耍他们的失礼之处。

    然而结果却让众人失望,沈哲子只是摇头沉声道:“晚辈所言,句句属实”

    “沈维周,你真是胆大区区些许兵众,竟敢长驱至此兵者大凶,你自己热衷名爵弄险罢了,若因你犯险之举使皇帝陛下遭受连累,你该当何罪”

    沈哲子听到这斥责声后却冷笑一声:“平叛勤王,人皆有责,此为忠义壮烈之行,假使名器有赏,我亦无愧而受难道坐视贼虏肆虐,王都陷落,君王久困,是人臣应有之节?踵忠义之迹而行,我虽死无惧,岂因兵少而怯行”

    听到沈哲子振振有词的反驳,众人虽有不忿,一时间却是语竭。

    这时候,王导才在席开口道:“驸马不畏险阻,离众勤王,此非人言可非之壮举贼势虽众,却难阻义士拜于王阙,此为人心向悖,可知其亡未远,天命佑晋。我等既受国任之重,当思人力所为,余者俱不足论。”

    沈哲子听到王导之言,心内不禁叹息一声,人的水平高低,在这一个时刻真是毕露无疑。自己道出实情之后,座众人惊诧者有之,心骇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但真正能发言稳定人心,教人着眼于当下的唯有王导一人。

    沈哲子心内是有点轻视琅琊王氏这等高门,但是对于王导,他是真的很佩服。所谓典午朝第一人,真的是没有过誉,在晋祚移鼎江东的这个过程,王导所为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他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所以哪怕如今自己已经占尽优势,但是对于王导,沈哲子仍是重视有加。

    佩服是一方面,但沈哲子也很清楚,王导是他未来必然要打倒的对手之一,否则真正大规模的北伐便无从议起。早先他针对琅琊王氏的一系列动作,只是在追平彼此之间的差距,但如果说能毕其功于此役,则又太过小看了这在时下而言的南北第一高门。

    而且眼下来说,他与王导是有一个合作基础的,那是稳定住京畿目下的形势。当然,这一次合作是要按照自己的步调节奏,以自己为主。这对沈哲子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和创举。

    “如今形势已是如此,再言其他无益。晚辈针对于此亦有三策,尚要请诸公斧正。”

    讲到了这里,沈哲子也不再客气,直接抛出了自己的后续计划:“第一,如今京畿虽然已经收复,但却兵少,宜请一重臣奔赴行台报捷请援。第二,京畿新复,难免人心动荡,皇帝陛下幼龄不堪劳碌,晚辈斗胆请太保暂掌都政务。第三,都外叛军反攻在即,晚辈既以勤王自勉,不敢有辞,忝为军务,誓保台苑不失”

    沈哲子最大的弱势是年幼资历浅,尽管如今都惟他一军,但也不奢望能军政全掌,况且都这些老的小的也未必肯听他的。他之所以能轻松攻下建康,是因为苏峻迟迟得不到拥戴支持。与其抢占一个虚无名分还要费心镇压反弹,不如索性直接退一步。

    这三个计划他也考虑良久,在恐吓一番后让众人明白建康形势远未好到高枕无忧,第一点报捷算是送个人情,谁想要离开他愿意送走。第二点一方面是借助王导的人望稳定局势,一方面也是表态,谁都可以走,是王导不可以。

    第三点则是他底线所在,军权绝对不让,台城的防务必须要在他控制而且沈哲子不只要实际的军权,而且更要在法礼逼迫这些人承认自己。这不只是坐实他今次的大功,更是要逼迫这些重臣承认他作为方面统帅的资格

    :

0351 开府() 
场这些人,绝大多数还沉浸在沈哲子刚才所抛出的猛料,实在是这种形势太过匪夷所思。   w w w 。  。 c o m在坐这些人可以称得是久经世事,但像今次这样夸张的局面也实在是少有经历。这当所蕴含的信息量,一时间实在难以消化接受。

    但其也有几人在听过沈哲子的建议后,眸却是隐有精光流转起来。

    既然已经明白当下形势如何,这几人心内也渐生想法。沈哲子所提出来的三个建议,其前两个也没有什么出,向行台报捷请援,稳定当下形势,这都是应有之意,真正的玄机则在第三个建议。

    如果形势果真如沈哲子所言,叛军的确反攻在即,如今都唯一可信力量便是沈哲子率领入都的部众。由沈哲子率部抵御叛军反攻,看似是理所当然,并不需要再特意强调。但沈哲子却郑重其事提出来,便不由得让人深思当之深意。而且沈哲子所言的是军务,而非征讨或是防务。

    略一思忖,他们便明白了沈哲子所谋之大。既然京畿已经收复,那么所谓的军务便不仅仅只是抵御叛军反攻而已,台苑的防务,军士的调度,宿卫的整编和叛将的录用或惩处,乃至于将卒的征辟等人事问题

    如此宽泛的职事范围,几乎已经可以拟九卿正官乃至于持节方镇而如今年龄不论,沈哲子虽然也有两千石的驸马都尉之衔,但这仅仅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虚衔而已,其本职任事仅仅只是一军督护这样的临时职事,怎么可能掌握这么大的权力而要解决这个名礼的难题也很简单,是加以开府

    所谓的开府,那是拥有自己的办公官署,能够自行招募幕僚。在枢而言,只有宫寺主官才有这样的待遇,如果不是主官,便不具备开府资格。哪怕是陆晔这个尚省二号人物,本来都不具备开府资格,所以在仆射之外,陆晔还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加衔,同时担任光禄大夫,这才拥有跟三司平起平坐的地位。

    开府,仪同三司是两个词,前者是表示资格,后者则是代表级别,并不是说开府等同于三公。但如果沈哲子要加开府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年纪,年轻代表资历浅,不能服众,难为主官,第二他是军职,如果一旦加开府,实际的权柄要台臣或者说职大得多

    一旦明白了沈哲子的意图,那几人再看向沈哲子时,神态便复杂得多。一个十几岁未及弱冠的少年,居然敢奢望开府之任,这已经不是门第家世的问题,怎么看都是荒诞妄想但是这会儿,他们心内却生不出什么嘲讽之念,反而对沈哲子越发直视起来。

    单单能提出这样一个要求,本身是一种胆色,有时候敢想也是魄力的一种体现。最起码这些人自己,他们在这个年纪即便雄心万丈,深信自己来日能坐达公卿,但仍不敢想自己即刻能获得开府之任,因为这不现实。

    但沈哲子在此时提出这一个要求,却是深悉局势的一种体现。说明这个年轻人轻骑深入京畿反攻台城,并不是一味的贪功冒险或是狂妄冲动,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有着一个明确目的,并且敢于为了这个目的而奋斗。

    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明白自己的努力能够换来怎样的成果,这本身是一种禀赋。世太多人浑浑噩噩一生,到头来自己都不知道在为什么而活

    抛开年龄不谈,当沈哲子提出这个要求时,众人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足够的理由予以反驳。无论是当下实际的情况,还是沈哲子本身的功业而论,他得以开府管理都军务,都是理所当然。

    但算提出年纪这一个先天的缺陷,对方仍然有其优势,第一他是驸马都尉,先帝钦定的长公主之婿,本身已是帝戚之贵,第二他有皇太后行台赐予节杖,已经达到了可以开府的级别更不要说,如今一众台臣乃至于皇帝的安危,已经被他所掌控

    随着堂气氛渐渐变得怪异起来,其他尚在考虑来日局势走向的人也意识到沈哲子所提出这条件蕴含的深意,低头越是思忖,心的惊异便越加剧几分。

    良久之后,席才有一人徐徐开口道:“驸马远来奔袭至此,已是疲累,我等忝为长者,岂忍再添重劳。”

    沈哲子闻言后便笑语道:“为王事奔波,岂敢辞劳。力有所及,鞠躬尽瘁。不过我所部也确实不乏疲敝,确实需要稍作休整。”

    这话说的也很明白,既然不打算让我管事,那我也不强求,直接率部袖手旁观。反正火药桶已经点起来了,你们谁愿意捂去捂。干出力没好处的事,老子不干

    听到此言,席当即有几人已经按捺不住火气想要发声斥责,但一时间也不知该指责对方哪一点。人家也没说不管,只是他们不想让人家管,这回答也不算有错。

    尴尬气氛又持续片刻,坐在首的陆晔突然开口道:“维周突破重围回师台,也是知兵识势,依你所见,防守台苑有无压力?若真事不可为,也实在不必执着一时一地得失。都城自有我等老朽留守,维周可趁叛军仍未集结反攻,速速将皇帝陛下送归行台。来日徐图平叛,晋祚安矣。”

    这话说得大义凛然,沈哲子也是稍有错愕,片刻后才回味过来陆晔的意思。正感慨于对方的圆滑老辣,席王导已经发声道:“台苑既已收复,岂有轻弃之理驸马建策,可谓肯。报捷请援刻不容缓,陆公久负人望,宜当此重任。叛军须臾便将攻来,驸马谋勇兼具,所谓当仁不让。我等也都尽力襄助,以待王师毕集。”

    讲到这里,他对着陆晔拱手道:“惟乞陆公速达行台,我等之安危与京畿之得失,便托付陆公了。”

    “太保言重了,某虽年迈,亦不乏壮气热血,必引王师速至,不负此约”

    讲到这里,陆晔更环视堂众人,不乏激昂说道:“诸君共勉,襄助国难,身或能死,壮节不失,可谓快意”

    ……这么定了?

    众人不乏茫然或是诧异,纷纷望向王导和陆晔,有些不明白刚才还在讨论该不该让沈哲子开府,怎么一转眼事情略过去,居然连报捷请援的人选都确定下来?

    沈哲子是眼看着王导与陆晔不动声色过了一招,自己的条件这么顺利通过,可算是渔翁得利,两个大佬都点头,旁人再质疑反对也难改变结果。

    只是这两人的一番交锋,真是人心有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