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6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反正是越传越神奇,就差没说典韦是文曲星下凡了。然后,大家都觉得典韦这样的莽夫都这么努力学习,他们凭什么不更努力的学习,因此,还带动了幽州百姓学习的风潮,前来国家图书馆内借书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当然,袁常在后世自然是不可能看过那么多的书。但是,或许是因为他如今的实力,只要有一点想法,那些书的内容就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而且,加上袁常如今的实力,抄书的速度自然是无比的快速,基本上个把小时就能完成一本。闲暇之时袁常便经常干这事,在别的方面他或许会嫌麻烦、偷懒,但是,在教育这方面,却是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必须认真对待。于是,在国家图书馆建成之后,袁常便把这些手抄本拿了出来,再找来众多人手摘抄,一份放在国家图书馆内,一份当做备份。

    故而,国家图书馆内才会塞得如此满满当当,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咳咳!”

    杨彪来到袁常面前,干咳一声,略显不好意思的说道:“袁委员长,老夫厚颜,想要将这国家图书馆内的一些藏书带回去摘抄一份阅览,不知可否?”

    “自然没有问题!”

    对于杨彪的请求,袁常又怎么会拒绝,说道:“若是他人自然是有限制的,不过,杨委员何等身份,又岂会借了这些书籍不还。而且,杨委员为国奉献了大半辈子,些许特权自然是不为过。”

    “如此,便多谢袁委员长了!”

    若是袁常用规矩来拒绝,也合乎情理,但是,袁常却没那么做,愿意让自己把书籍带回去摘抄,那就是给自己面子,杨彪道声谢也是应该的。

    袁常看向另外几人,说道:“几位想要阅览的书籍,皆可借阅,等用完之后归还给国家图书馆内便好,相信几位都不会做出有借不还的举动。”

    “这是自然,如此便多谢袁委员长了!”

    “多谢!”

    不仅是杨彪想要借阅回去观看,其他跟随而来的几人都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他们却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倒是杨彪自认为与袁常还说些话,故而才厚着脸皮说出那句话。没想到袁常倒是很上道,不等别人询问,他就自己开口了,如此一来,也不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舔着脸向袁常请求,心理上也好受些。

    “诸位客气了,往后皆是同僚,互帮互助理所当然。”

    袁常客气的回应了一番,随后看向刘协,问道:“元首是否有中意的书籍?若是有,将书籍名称告知,稍后便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送至府上。”

    刘协好歹也是名义上的元首,自然不用亲自动手。

    “如此有劳袁委员长了!”

    刘协客套了一句,思索了片刻后,说道:“吾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有些兴趣,便借阅此三本书籍。”

    袁常微微一怔,没想到刘协对这医术感兴趣。

    不过,想想原本历史上的刘协,被曹丕从皇位上逼下来之后,似乎就在自己的封地安心的当一个大夫,而且他在这方面的天赋也不差,得到百姓的称颂,还有人给他立长生牌。当皇帝的时候没有得到这样的称颂,反而当个大夫给百姓看病还获此殊荣,想来刘协自己的内心也是很怪异的。

    杨彪倒是有些好奇,问道:“袁委员长,神农本草经老夫倒是有所耳闻,这本草纲目和伤寒杂病论却是不知何人所著?”

    袁常有些无语,杨彪别的不问,偏偏问到他不好回答的地方。

    伤寒杂病论乃是医圣张仲景所著,当然,现如今的张仲景还在荆州一地研究医术,在没有经过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前,自然写不出伤寒杂病论这样的巨著。同样,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鼓捣出来的玩意,杨彪自然也没听说过。而袁常当时摘抄典籍之时也没有多想,顺手就把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这样的医术典籍给摘抄出来,以此来提升医学的发展。

    不过,袁常的脸皮也不是盖的,很是干脆淡定的说道:“此二本医术并非何人所著,乃是某令人从天下各地收集的各种医术、药物等综合而成。桓灵之时,因疫病而丧命的无辜百姓不知凡几,吾心中甚为不忍,故而才令人从天下各地收集各种疾病医方、药物用途,只希望百姓能够免于疾病的痛苦。”

    “不成想袁委员长竟有如此仁心,老夫望尘莫及。不过,老夫虽老迈,袁委员长若是有所需要,尽管开口,希望老夫这老弱之躯还能做些贡献。”

    “杨委员放心,若是需要的时候,吾是不会客气!”

    袁常也没有客套,很是直接干脆的说道。如此一番交谈,倒是令二人的好感彼此上升,袁常对杨彪的好感便是明白他是个实在人,不会因为顾及脸面而不敢开口行动,这样的人显然是个办实事的人,对于新法改革而言是不错的助力。杨彪的直言敢言并非是浪得虚名,历史上杨彪的儿子杨修因为恃才傲物,并且参与到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权利的斗争之中,故而被曹操给杀了。有一次曹操见到杨彪时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憔悴,而杨彪则是直接回答说是因为自己没有金日?的先见之明,到老了还要有老牛舔犊的感情,就是在指责曹操杀害他的儿子,才让他如此憔悴,当时曹操的权利可谓是到达巅峰,而杨彪还敢如此对曹操言语,可见其直言敢言的脾气。当然,这时候的曹操也不在乎这样的话语,闻言之后却是向杨彪道歉。

    另一方面,杨彪对袁常的好感加强,是因为他看出袁常是个真正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利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是深得杨彪好感。当然,也是因为杨彪心系百姓,才会产生共鸣,若是换个贪官污吏,哪里会有这样的心情。

    “哈哈!”

    杨彪大笑一声,五十好几的人了,声音却是依然豪迈,说道:“那老夫便等着了!说起来,这图书馆便给我等带来如此大的惊喜,想来接下来其他地方也不会让人失望,不知是否如此?”

    “自然如此,口说无凭,还是待元首和诸位参观之后便知晓了。”

    国家图书馆参观的也差不多了,该看的看,该借的也都借了,自然也没有继续停留的理由。随后,众人便上了马车,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中科院大门前,袁常一行人的马车停了下来。

    “中科院,不知这里面又有怎样的惊喜?”

    杨彪看着用汉白玉构建的大门,目光之中充满了期待。单单是这大门,就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想来里面的事物定然不会让人失望。

    而中科院的院长和副院长马钧和欧南宝二人也得到了通知,早已在大门口等待。

    “见过元首、袁委员长!”

    马钧和欧南宝二人上前行礼,他们自然知道元首便是曾经的天子。若是以前,他们见到天子自然是诚惶诚恐的,哪里会像此刻这般平静。不过,在袁常长久的教诲之下,他们的内心早已是坚如磐石。袁常告诉他们,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对于达官贵人可以有敬畏之心,但是却不需要奴颜婢膝,那样只会让他们的心志被腐蚀,无法做一个合格的科研人员。因此,马钧和欧南宝二人才会如此平静。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还有一个年轻男子安静的跟随在身后,看其脸色,显得有些拘谨。

    似乎感受到了袁常的目光,马钧向袁常介绍道:“主公,此人乃是渤海郡中科院分院的院士李璞,其祖上乃是务农为生,李璞幼时见其祖其父二人耕田艰辛,为了减轻其祖其父的辛劳,苦心钻研之下发明了一种新的车犁,可以让农夫耕田之时花费更少的气力还不用耗费多少时间。因此,属下有感于其孝心和钻研的精神,故而将他留下相助。”

    无论任何时代,一个人只要有孝心,都是值得培养的。故而,在隋唐的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孝廉便是举荐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一个人若是有孝心,那么,这个人再坏也差不到哪里去。而若是没有孝心的话,那就很可怕了。古代的刑法多有诛族罪名,可以想象,若是一个人没有孝心,又岂会在意这样的罪名?那么,这样的人又有什么的事做不出来,谋朝篡位、叛国等事他们因为不在乎亲人,自然是毫无顾忌。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孝廉作为一个评判标准,似乎也说的过去。当然,孝廉这种评判也是可以伪装的,而伪装的最成功的就是逆天者王莽了,最终大汉的天下被他给窃取,虽然说占据的时间不长。

    因此,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举孝廉才会被科举制度给取代了。当然,两种制度各有优劣,却也无需多言。

    而通过马钧和袁常的交谈,刘协和杨彪等人也稍微有些明白中科院是怎样的地方了。因此,他们的心中便有些许失望了。

    

第七四零章 难以置信的结果() 
一秒记住【 。。】,!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原本,见识过图书馆的丰富典籍收藏之后,刘协、杨彪等人对于袁常说的另外几个地方也都抱着极大的希望。谁能想到,这中科院看起来磅礴大气,名字起的酷炫吊炸天,结果却只是一个工匠聚集之地。

    工匠在古时候一直都处于低下的地位,他们的发明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之物,难登大雅之堂。也正是因为华夏自古以来有这样的观念,所以四大发明不能被很好的利用起来,以致于火药的发源地,最终却是被别人用火药制造的枪炮给打开了国家的大门,在侵略者的肆虐下,苟延残喘了上百年。

    同样的,在刘协和杨彪等人的眼中,中科院作为工匠的聚集地,自然没什么值得他们关注的。

    自古以来,天灾便是百姓最大的敌人。地龙翻身也就是地震,一次地龙翻身会造成无数的伤亡,张衡发明了地动仪可以预测地龙翻身的位置,从而让朝廷能够有充分的准备,去救助当地百姓。然而,地动仪的出现只引起了一时的关注,没多久就被打入‘冷宫’,随后就再也没有声音了。反而地龙翻身的事件发生,皇帝和大臣们宁可祭祀上天,也不愿意相信科学,这是何等让人悲哀的事情。

    此刻,刘协和杨彪等人心中已经息了参观中科院的心思。不过,袁常盛情邀请他们,自然不能不给面子。于是,杨彪代表众人,委婉的说道:“袁委员长,先前在图书馆花费过多的时间,尚有几处没有参观,这中科院已经来过,不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中科院中的具体情况,何不待他日有瑕之时再来细看?”

    杨彪这话已经是相当委婉了,给足袁常面子。至于以后,刘协和杨彪他们几人谁又会吃饱没事干来看这些工匠干活,简直是有辱斯文。

    很明显,刘协和杨彪他们这是看不起中科院以及这些匠人了。

    若是换成以前,马钧和欧南宝必定会上前跟杨彪他们理论一番。但是,经过袁常的教诲,马钧和欧南宝等中科院成员早就看淡这一切,他们不需要别人认可、称赞,只要袁常相信认可他们,便足够了。而且,中科院的多项发明已经在幽州境内大规模使用,得到百姓的一致认可,得知这些发明是出自中科院,幽州的百姓自然是极力称颂,而且,有幽州官方的宣传,幽州境内对待匠人这一方面,并不会如其他地方一样。刘协和杨彪他们刚到幽州,不了解情况,马钧和欧南宝自然不会去跟他们计较,事实会证明他们的作用。

    “不急!”

    袁常微笑着回应了一句,坚定而铿锵有力的说道:“其他几个地方倒也不急于一时,而中科院却是必须了解的地方。”

    “这…”

    杨彪作为文人阶层,心中是极为看不起匠人的。但是,此刻袁常如此坚持,好不容易才拉近的关系总不可能因为这样一件事就打破了。因此,犹豫了片刻之后,杨彪便没有反对,反正进去参观一番,也没什么大碍,权当是给袁常面子罢了。作为发言人的杨彪没反对了,刘协和其他几人也就默认了。

    “走吧,先让元首和他们参观我幽州的武器和护甲。”

    袁常随口说了一句,马钧和欧南宝领命一声,便在前头带路,领着袁常他们前往武器和护甲的工坊。不多时,一行人便到达工坊。中科院作为科学家的汇集之地,他们的发明研究自然需要实践来证明,因此,制造实物的工坊自然也是不可少的。而工坊内热火朝天的景象丝毫引不起刘协他们的兴致。

    见刘协他们不感兴趣,袁常也没有强求,领着几人到了工坊的大厅之中休息。

    “德衡,你去让人取几件新制的武器和护甲来!”

    “是,主公!”

    马钧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有几名卫兵搬着一堆的武器和护甲进入大厅。这些武器和护甲崭新锃亮,寒光闪烁,一看就是不可多得的神兵宝甲。

    “元首,不如来做个试验打发时间,如何?”袁常看向刘协,微笑着说了一个提议。

    “不知是何试验?”

    刘协也稍稍的被提起一些兴致,当然,也不是很高就是了。袁常指了指刘协身后的护卫,说道:“元首身后的护卫,其腰间的长剑想来是不可多得的宝物,不如就用他身上的长剑与中科院打造出来的长剑对击一番,看看性能如何,若是大家有兴趣,也不妨对赌一下,下些赌注,权当彩头,如何?”

    “这个…”

    刘协倒是有些犹豫,当然,刘协犹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看看自家护卫的宝剑,就是因为太过看好自家护卫的宝剑,才有些犹豫。作为刘协的护卫,且是护卫中的头领,身上佩戴的长剑并非普通兵器,乃是重金打造的神兵利器,说是吹毛断发、杀人不见血都不为过。而刘协认为天下间没什么兵器可与自家护卫头子的长剑比拟,若是对击之后让袁常输了,落了他的面子,岂不是有些不好看。

    不过,一边的杨彪却是给刘协递了眼色,暗示他同意袁常的对赌。刘协略微思索,便明白杨彪的意思了。

    刚才杨彪他们不打算参观中科院,委婉的拒绝了,在场的没有谁是傻子,都明白刘协和杨彪他们的意思。反正都已经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