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6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常将纸帛全部收好,然后说道:“为了显示公平和公正,本州牧便当场检测评分。其中,优异者可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其余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合格者可就任相关部门领导之职,不合格者则为普通干事。”

    袁常说的斩钉截铁,显然不会给众人反驳的机会,无论他们愿意与否,一切都只能按照袁常的意见来执行。

    有资格参加测试的官员不过二百余人,一份纸帛,快的袁常几秒钟的时间就看完,慢些的就十几秒时间。同样用了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袁常便将所有的纸帛检检测完毕,并且给了相应的评分。

    “经过本州牧的检测,郭嘉、赵云、杨彪、赵温、张喜五人可为中央委员会成员。其余者,董承、杨奉、王子服、吴硕等四十余人合格,可就任相关部门领导之职,其余不合格者为普通干事。”

    袁常公布结果后,场面平静了片刻,随后便有人跳了出来。

    “幽州牧,某为何不合格!”

    一名年纪看上去三十几岁,面貌刚毅的官员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幽州牧,某自认为回答的非常完美,为何不合格,难道就是幽州牧一言而定?若是如此,岂不是幽州牧你说什么便是什么,我等怎么知道具体情况。”

    袁常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姓名。”

    “什么?”

    “你的姓名!”

    这官员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本官张骅!”

    “本州牧所考核的乃是诸位对新法改革的理解,已经在其位的执政做法。那么,张骅,你写的是什么?引经据典,把圣人的言语写了一遍,你告诉本州牧,你如何能够担任新的职位,为天下,为百姓谋福利,莫不是凭借你口中的圣人言语?本州牧不需要你们用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就是要你们自己的意见和做法,一个人连自己的特性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结果便是如此,你若是不满意,本州牧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意见。”

    教训完张骅,袁常看相其他人说道:“不仅张骅如此,你们也是一样,不合格之人只能担任普通干事。若是不愿意的,可自行离去,本州牧不会阻拦。同样的,你们可以从普通干事做起,慢慢的了解新法改革的具体情况,等你们的能力足够之时便可晋升。言尽于此,何去何从诸位自己决定。”

    说完,袁常也不再言语。

    合格的只有四十多人,还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官员不合格,占据了大部分。这些人的回答与张骅如出一辙,都是引经据典,采用圣人的言论,完全没有自己执政的思想。袁常自然不会客气,倒是董承等几人,让袁常有些讶异,竟然能够通过测试,达到合格的标准,本来按他的想法,董承等几个顽固派应该是不会通过的。不过,想想董承等几人,虽然是顽固派,才能也不差,通过测试倒也说的过去。

    如今都迁都幽州,家小也都在来幽州的路上,让他们辞官不干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最终在场的官员都只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结果。

第七三五章 选择() 
走出大会堂的路上,徐庶略显忧虑的问道:“主公,如此行事,是否会让陛下和百官们心生不满,若是他们私相图谋,于主公而言也是件麻烦事。”

    “元直,既然我们选择了这条路,麻烦是显而易见的。”

    袁常倒是没有多少担心,望着蔚蓝的天空,低声说道:“我们走的是革新变法的道路,而里面的大臣们多是顽固守旧之辈,我们要想改变,必然会跟他们发生冲突。纵观前尘,自汉武帝以来,这个天下就犹如一潭死水一般,无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抑或是田间劳作的百姓,他们都已经麻木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着,不知道世界一直在变化,在前进,没有改变的天下,最终只有被淘汰。”

    正如袁常所说的,从汉武帝之后,大汉朝就没有什么变化,一直都是沿用旧制,即便是光武帝中兴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从王莽手中把汉室夺回来,东汉立朝之后,同样没有丝毫的改变;魏晋之后也是如此,然后,中原就遭到了第一次的惨剧,五胡乱华事件的发生;还有,满清也是如此,更甚至满清不仅没有改变,反而在倒退,把明朝的坚船利炮给束之高阁,直到外国的坚船利炮打进华夏大地之后,也依然不想着改变,一味的逃避、妥协,后来还是一些革新派的努力下,才有了些许变化。

    袁常既然行动了,那么,就要为这个天下留下一些东西。即便在与顺天盟的争斗中失败了,但是,他的一些理念和想法或许也能够留下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是袁常悲观,而是有些事不得不考虑,就如项少龙一样,或许就是没有安排后路,以至于他去了时空穿梭局之后,连自己的儿子都无法保护。

    “主公所言甚是,是属下多虑了!”

    徐庶听了袁常的话,也明白他们的行为必然会有敌人,若是瞻前顾后,怕是什么也做不了,倒是如袁常这样,放手去做就是了,至于失败还是成功,那只有做了之后才能知道,没做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

    “如今方案已经通过陛下的同意了,稍后奉孝和元直你们与友若、公仁商议一番,写个奏疏,让陛下盖过玉玺之后传告天下。无论其他各州如何,我幽州要率先开始改革的步伐。”

    “是,主公!”

    郭嘉和徐庶二人应了一声,便离开前去找董昭和荀谌二人。

    随后,袁常看向赵云,说道:“子龙,如今莒子不在,你便主事,与子义、文则他们整备军马,待莒子和温侯他们归位之后,便执行攻伐并州和冀州战事。此次战事将交由你们来执行,一旦开启战端,我便要前往西域昆仑山,无暇顾及于此。不过,对于子龙你们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

    “云必不负主公所托!”

    赵云没有用过多的言语的保证,他只会用行动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袁常敲了敲脑袋,感觉自己好像忘了一件事情,脑袋一转,这才想起来自己似乎还没有带刘协去熟悉他的办公地点。想到这里,袁常让赵云自己去办事,而他则调头返回大会堂,准备带天子去办公地点转一圈。

    大会堂内

    等袁常一行人离去,百官们便议论起来,有几个心里不服气的大臣,聚齐起来到刘协跟前诉苦。

    “陛下,臣等为国事劳心劳力,如今幽州牧一句话便让臣等的努力付诸流水,还请陛下为我等做主。”

    “请陛下为我等做主!”

    刘协心中有一口郁气,恨不得发泄一番。这些大臣刚才袁常在的时候不站出来说话,此刻袁常离去了,却是跑到自己面前来诉苦,莫不是觉得自己好欺负?或许,正如袁常所说的,这些大臣不过是一些只会用嘴巴说话的家伙,真让他们动起手来,却是没有丝毫的能力可言。

    刘协面色淡漠,平静道:“诸位爱卿,朕对于幽州牧的做法也是深以为然。诸位只需努力一番,早晚能够获得自己想要的位置。如今,朕和幽州牧已经决定好了,自是不好反悔。所以,诸位爱卿无需如此。”

    “陛下,臣等…”

    几个大臣还是有些不甘,正要痛哭流涕的述说自身以往对朝廷的贡献。结果,余光一瞥,发现袁常就站在大门处,顿时吓得把鼻涕眼泪给收了回去,想要说的话卡在喉咙里,不上不下的,极为痛苦。

    袁常无视这些大臣,走到刘协面前说道:“陛下,是臣失误了,忘记引陛下前往办公之地。”

    “无妨!”

    刘协摆摆手示意自己不介意,随后也不管那些哭诉的大臣,就这样跟着袁常离去。杨彪、赵温和张喜等几人也跟上,他们也没有心思搭理这些怂货。此刻袁常就站在他们面前,他们既然有怨言,怎么就不敢找袁常抱怨,偏偏就只会找天子哭诉。看来,袁常表现的凶狠一些,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这些大臣就不敢在袁常面前蹦跶,让他们清静了许多。

    华国的政治中心,办公地点,袁常也没有客气,直接照搬后世的地点。当然,现如今中海、南海和北海还没有开辟出来,而袁常招募青壮,此前只是开辟出了中海,至于南海和北海是否要开辟出来,目前也不着急。反正,作为纯办公地点的话,中海目前是够用了。

    中海的位置在北京城中轴线上,硬生生的挖出一个几百亩的人工湖,而办公地点则是在湖中心。

    “幽州牧好大手笔,竟然建造出如此一个地方。”

    在前往办公地点的路上,杨彪看到人工凿出的一个大湖,忍不住感慨称奇了一番。不要说他,刘协也是如此。长安和洛阳的皇宫园林宫殿无数,似乎也没有打造这样的湖景,看起来,袁常倒是更会享受。

    “太尉过誉了!”

    袁常谦虚的应了一声,说道:“吾计划以中海为中心,再挖掘南北二海,可为北京城之一景,吸引更多的百姓前来,增添我幽州的人气。此外,中海以东的位置,再修建一座故宫,将大汉以前的朝代的古董名珍摆放其中,供世人观赏。当然,同时也是要警醒世人,前朝因何而亡,我等后世之人当以此为戒。”

    “哈哈,幽州牧想法甚好,希望老夫有生之年能够看到。”

    杨彪大笑一声,称赞到。杨彪如今五十几岁了,在如今的时代,五十几岁的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一命呜呼了,所以,杨彪说这话也不是嘲讽袁常。

    “放心,太尉有生之年必然能够看到。”

    袁常倒是知道杨彪活的挺久,再说了,三海和故宫也并没有要一下子就打造成后世的规模,慢慢打造,杨彪活着的时候自然能够看到。

    “那就承幽州牧你的吉言了!”

    随后,大家也不再说话,坐在马车上观赏四周的风景。毕竟从大会堂到中海还是有些距离的,自然不可能步行。

    不多时,一行车马便到达了中海的办公地点。

    “陛下,这幢楼便是你的办公地点了。”

    袁常指着眼前一座三层的楼房,对刘协说道。楼房大门两侧,一边挂着华国中央委员会,一边挂着华国元首府。

    “幽州牧有心了!”

    看这楼房的情形,显然袁常早有准备,并不是随意敷衍的,刘协倒是有些满意。至少,跟董卓、李傕他们比起来,袁常表面上对他还是不错的。至于说袁常有不臣之心,说真的刘协也没看出来,或许袁常是对天子没有敬畏之心,但是,对这个天下的心思却是不会少。只不过,做皇帝的首先考虑的却是大臣对自己的忠心,其次才是天下百姓的爱护。也许,这便是双方矛盾的根源。

    “陛下办公的地点在二楼,办公室门前皆有铭牌,可知自己的位置。”

    袁常详细的介绍了一番,随后,便来到了刘协的办公室前。办公室的打造、摆设都是按照后世的规格来布置,一切都显得新颖无比,让人看的称奇。接着,袁常又介绍了一些刘协下属的情况,至于这些下属,袁常没有替刘协安排,刘协可以自己安排人选,也可以从幽州官员调任,袁常也没有在意。反正,就看刘协自己决定。

    “太尉,你们几位的办公地点也在陛下附近,中央委员会成员的办公地点皆在这中海之上。此外,中海也可以当做府邸,若是你们愿意,可以将住处搬来此处;若是不想,也可住在吾替诸位安排的住处,诸位皆可自由决定,吾不会过多干涉。”

    袁常清楚明白的述说了一番之后,便将空间留给刘协他们,自行离去。

    等袁常离去之后,刘协让羽林军亲兵守在门外,而他则与杨彪等几人商议了起来。

    刘协眉头微皱,一脸疑虑的说道:“诸位爱卿,不知你们可否看出幽州牧的用意?若是说幽州牧有不臣之心,然则,他的一切安排似乎都表现出对朝廷的忠心;只是,若是说幽州牧忠于朕,他的表现也不尽然,却是让人好生疑惑。”

    “幽州牧心志高远,我等望尘莫及!”

    杨彪感慨了一句,见刘协几人疑惑的看着自己,捋了捋胡须,沉声说道:“陛下,说句冒犯的话,幽州牧对于陛下没有敬畏之心,他所忠的乃是自己的本心,是天下万民的福祉,只要能够为天下万民谋福利,是否忠于天子,于幽州牧而言并不是很看重的事情。如此心志,乃是圣人所追求之理想,不想幽州牧竟也有如此远大志向。”

    “这…”

    刘协几人听了杨彪的话,俱是面面相觑。不过,杨彪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从袁常的所作所为来看,都与杨彪的话符合。只是,这样的大臣,对于他刘协,有何用处?一个不忠于自己的大臣,再如何为民谋福祉,他也不放心。

    “敢问太尉,朕当如何对待幽州牧?”

    在场的几个心腹之中,赵温和张喜的见识还不够,董承和伏完的能力一般,能够得到让人满意的建议,怕是也只有杨彪了。

    “陛下如何对待幽州牧,却是要看陛下的选择了。”

    “太尉,此言何解?”

    杨彪再捋胡须,凝声说道:“陛下若是要想兴复汉室,让天下超越汉武之兴盛,那么,陛下自当亲近幽州牧,任他施为,以幽州牧之才情,这天下在他的治理之下,超越汉武之兴盛,必当不是空想;而陛下若是不甘于大权旁落,要将权势收回,则要明面上亲近幽州牧,暗中招募人才,待时而动,只要时机成熟,陛下或可从幽州牧手中将权势收回,彻底掌控朝政。故而,如何对待幽州牧,一切还需看陛下的选择。”

    杨彪话音落下,刘协还没回答,董承自是跳出来,道:“陛下,这何须选择,自当是后者。陛下乃是天子,万民之主,这天下的一切都是陛下的,陛下又岂能让幽州牧任意妄为。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自当为陛下鞍前马后。”

    董承自然是不甘心的,他作为卫将军,国舅爷,按理来说地位应当无比的遵从。然而,如今他的地位不过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连中央委员会都无法排进去。杨彪、赵温和张喜他们三人排进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