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6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协讪讪的称赞了一句,这时才反应过来刚才自己的行为有些冲动了。因此,他也不准备继续反驳了。否则,真的惹怒袁常,演变成董卓、李傕他们那样的情形,刘协觉得还不如死了算了。只是换个都城而已,想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情况再糟糕,难道还能比当初董卓的时代更糟糕?董卓完全不把天子和百官放在眼里,袁常和曹操明面上还把他当成天子,就冲这一点,比之董卓好了无数倍了。

    只是,刘协打算放弃了,董承却是还打算努力一番。即便迁都幽州真的成了定局,也不能让袁常太过轻松。

    因此,董承便出列,说道:“陛下,臣以为迁都幽州,确实可以更加及时的应对北方异族的情况。但是,中原腹地的情况也不能因此而松懈。即便天子仁德,也不乏有些不轨之徒,若是朝堂远离百姓,又能如何及时的应对这些情况?故而,幽州牧,本官以为要迁都幽州,这个问题不得不解决。否则,天下的百姓皆是陛下的子民,若是因为北方几个州的百姓而放弃其他各州的百姓,对于其他州的百姓来说,岂不是不太公平?”

    “国舅所言甚是,这一点确实我的疏忽。”

    袁常平淡的回应了一句,似乎也认可了董承的话。刘协听了眼睛一亮,如此一来,迁都似乎又有转圜的地步了?不过,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刘协并没有立即跳出来跟风,保持淡定的姿态,只是目光扫了一眼袁常,意思是说这个问题交给袁常来解决了。

    袁常当仁不让,开口道:“当然,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只需要再设立一个陪都便可。”

    董承心中暗骂一声,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古往今来,多有国家设立陪都、或者下都等方式,来辅助都城。自己提了一个这么简单的问题,简直是给袁常送菜。他已经提出一个问题,袁常解决之后,他若是再提出一个问题,怕是被人看成是找茬的了。以如今的情形来看,董承悲哀的发现,没有人能够帮得了他。

    “没错!”

    袁常点了点头,肯定道:“就是设立一个陪都,如今各州州牧虽然名义上还是陛下的臣子,然而,他们却没有尽到臣子的职责。如臣和兖州牧这般忠心耿耿的臣子怕是也不多了,故而,臣以为,陪都可设立在兖州境内。与京中设立同样的部门,具有实际权力,可对各州州牧行使检察职责,让他们明白,如今的天下还是陛下的。”

    袁常说他和曹操是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场的百官们虽然很想笑,但是,想想后果,他们还是强自忍着了。对于袁常这般逼迫天子的行径,哪里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对了,有一件事情臣却是忘了,如今见到陛下,自是物归原主。”

    袁常突然冒出来的一句话,让刘协和百官们有些纳闷。随后,便见袁常从袖子中掏出一个方方正正的檀木盒子,在众人面前开启,而当看到盒子里躺着的东西时,不仅是刘协,百官们也都愣住了。

    “这是…”

    “真的假的,此物为何会在幽州牧手中?”

    “传闻此物不是在孙坚之手,后来落入袁术手中,怎么会?”

    没错,袁常献给刘协的便是传国玉玺。当初十常侍作乱之时,汉灵帝好歹还有一丝理智,知道只要传国玉玺还在皇室手中,大汉的江山便依然稳固。因此,他便将传国玉玺交给了万年长公主刘曦。他之所以没交给当时的太子刘辩,便是因为知道若是在刘辩身上,怕是会保不住,同样,他也没有交给刘协,原因也差不多。因此,他交给的是身为女儿身的刘曦,如此一来,怕是没人会想到传国玉玺会在刘曦的身上。而后,汉灵帝让工匠打造了多个假的传国玉玺,并且事后将那些工匠灭口,知道传国玉玺在刘曦身上的,除了他之外也就刘曦了。后来,袁常入宫诛杀宦官,传闻段珪带着刘辩出逃时传国玉玺失踪,这其实只是一个假的传国玉玺。直到后来袁常在井中发现刘曦,才知道这一切。然后,袁常想想孙坚原本会做出的举动,便也放了一个假的传国玉玺在京里。最终,孙坚还是因为这个假货把小命给丢了。

    惊愕了半响,刘协才终于回过神,惊讶的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带着颤音问道:“幽州牧,这传国玉玺可是真的?”

    “自然!”

    袁常很肯定的回了一句,随后解释道:“先帝在世之时,便明白失去了对宦官的掌控。唯恐这传国玉玺有失,便将传国玉玺交给了谁都想不到的人,那便是万年长公主。其后出现的传国玉玺,皆是先帝命人伪造的,真的一直都在万年长公主身上。”

    “传闻传国玉玺被孙坚拾取,后来落入袁术手中,那…”

    “没错,那个也是先帝命人仿造的一个假货。”

    得知如此秘闻的刘协和百官皆是有些震惊,没想到汉灵帝临老了还能布下如此之局,也算是做了一些好事。

    杨彪也有些激动,道:“可见真乃天佑陛下,如今传国玉玺重归朝廷,陛下兴盛大汉,指日可待矣!”

    “幽州牧真乃国之忠臣!”

    刘协忍不住感慨了一声,从太监的手中接过传国玉玺,仔仔细细的看了多遍。这传国玉玺他幼时亦曾亲手摸过,如今再次感受着传国玉玺上传来的冰凉之意,他可以确定眼前这传国玉玺是真的而非仿造的。

    此刻,在刘协的心中袁常已经成了大大的忠臣了,连传国玉玺这样的宝物都献给朝廷,这样的人若不是忠臣,谁还是?

    而百官们也都有些纳闷,袁常此前的行径算不上忠臣。但是,号称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这样的宝物都肯献给朝廷,这样的人说不是忠臣,谁都不会相信了。那么,可能是幽州牧行事风格便是如此,让他们误会了幽州牧。如今,也只能用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了。

    袁常脸上表情没有丝毫的波澜,但是,心中却是不屑。若是以为靠着一个传国玉玺就能夺得天下,那真的是没救了。而他之所以把传国玉玺给刘协,只是为了让刘协不太反对迁都,减少一些麻烦。毕竟,他准备前往西域昆仑山,能少些麻烦自然是好的。

    在场的大臣们或许也就曹操一个人稍微有些明白袁常的意思,作为一名枭雄,他同样不认为兴盛一个国家靠的是那一方传国玉玺。

    刘协将传国玉玺贴身收好,似乎如此才能感受到它真实的存在,略显激动的说道:“幽州牧寻回失踪许久的传国玉玺,此乃大功一件,朕当封赏。拟旨:幽州牧忠心为国,寻回传国玉玺,天地昭昭,封幽州牧为汝阳公,封地汝阳县,赐良田三千亩,黄金千两,婢女百人,东海明珠十对,蜀地锦绣百匹,西域宝马十匹。”

    或许是得到传国玉玺,先前还对袁常不满的刘协,此刻怎么看怎么都觉得袁常顺眼,一口气便赏赐了一大堆的物品。虽然说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国库也空虚,不过这些东西他还是拿的出来的。

    “臣谢过陛下赏赐!”袁常也没有丝毫的客气。

    大臣们看到袁常如此反应,心中暗道,看看,幽州牧果然是行事风格如此,并非是不忠于陛下。看来此前是他们冤枉幽州牧了,心中多少有些愧疚之意。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七二零章 这话怎么接() 
自从袁常献上传国玉玺之后,刘协果断的对于迁都幽州不再抱有强烈的反对意见。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决定于三日后正式执行迁都计划。刘协不反对,那些以为误会袁常的百官们自然更是不会反对,于是,迁都便这么决定下来了。

    三日后,刘协和百官只带了少数的人员,便在袁常和曹操的护卫下从洛阳城出发。而剩下的妃嫔、宫女、百官亲眷、护卫、奴仆等则在袁常留下的一万士兵的护卫下,随后缓缓前往幽州。而此行前往幽州的粮食,也有曹操全力支持,一路上自然不会少了吃喝,倒也比之前被李傕、郭汜追杀时的条件好了一大截,仿佛就跟出门旅游一般。

    袁常和曹操二人并驾齐驱,二人俱是身形精神挺拔,气势十足。

    袁常目光望着前往,淡声说道:“兖州牧,待陛下到达幽州之后,新法改革便会随之传告天下,还望兖州牧能够积极响应,为新法改革摇旗呐喊。”

    “幽州牧放心,既然你我已经联合,吾自是不会让幽州牧失望。”

    虽然不清楚袁常的新法改革是怎么样的情况,但是,曹操却知道必然是有利于天下的改革。至少,曹操还是愿意为这个天下和百姓做些事的。

    “如此,便多谢兖州牧了。”

    袁常随意的感谢了一番,懒散的表情让人颇有些无语。曹操无奈的翻了翻白眼,不认识袁常之前,只听逆天者的称呼,说不定会以为是个积极向上,充满斗志,时刻保持干劲的人。不过,袁常这样的一副架势,曹操却是觉得自己胜利的机会更多了几分。

    说起来,袁常和曹操二人相差了二十多岁,很难有什么共同话题。虽然说二人暂时的联合,但是,最终还是对手。若是袁绍的话,曹操还能说说过去的故事,跟袁常,似乎还真没有什么话题。

    看了看袁常跟随的郭嘉和赵云几人,曹操没话找话道:“幽州牧,你左后这位想来便是你麾下军师颍川郭奉孝?”

    “嗯,没错!”

    袁常自是没有否认,说起来,郭嘉算是他从曹操那里挖的墙角。原本当初郭嘉已经有意前往曹操那里,不过被他中途截胡了,当然,袁常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毕竟郭嘉只是有意向,还没正式投入到曹操麾下。即便是到了他麾下,袁常截胡也觉得不是多大的事。算起来,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麾下的人都有被袁常截胡。徐庶本应该算是刘备的人,太史慈算是孙权的人,如今却都到了他的麾下。

    不过,严格来说,郭嘉三人的命运都不是很好,袁常改变他们的命运似乎对他们而言反而算是好事。

    就说郭嘉,因为身子不好的原因,跟随曹操征讨乌丸之时去世,算得上英年早逝,作为曹操的左膀右臂,没能享受到丝毫功臣的待遇;而徐庶,跟随刘备只是发挥了丁点的作用,而后便因为母亲被曹操抓去的原因,从此转到曹操麾下,自此默默无闻,浪费了大好才能;至于太史慈,他是跟孙策打出来的交情,是孙策的心腹之一。后来孙权上位,太史慈算起来是被边缘化了。或许孙权也知道,太史慈是孙策的心腹,不敢重用他,所以,后期的太史慈也没有什么出众的事迹。

    而如今,因为袁常的原因,郭嘉三人的命运改变,不说别的,至少,会比他们原先的境况好多了。

    确认过郭嘉之后,曹操将郭嘉的模样牢记了一番,随后又看向丰神俊朗的赵云,说道:“这位想来便是幽州牧麾下大将常山赵子龙?果然有龙马之姿,令人心向往之,吾之麾下与赵子龙相比,幽州牧以为如何?”

    袁常瞟了曹操一眼,懒洋洋道:“子龙战兖州牧麾下全部大将,想来没有多大问题。”

    “”

    曹操一脸无语的表情,这样的话让他怎么接?不过,他也明白袁常的意思,赵云至少是达到第六感的猛将,他麾下的将领全部上不是对手,似乎也没有疑问。唯一一个王寻,还算是袁常指派给他来保护他的,想想这些,曹操就觉得自己的麾下有些寒酸,不知何时能够得到这样强悍的猛将给自己效力。

    袁常的话曹操理解,但是,曹操麾下的那些将领无法理解。毕竟顺天盟和逆天者的事曹操无法向大家说明,因此,听了袁常这样的话,如许褚、夏侯惇等将领,俱是战意昂昂然的看向赵云,大有挑战的架势。不过,曹操哪里会让麾下去找虐,道了一声,便带着麾下回到己方士兵队伍中。

    为避免麾下将领们不知赵云实力被虐,接下来曹操也都减少跟袁常碰面的次数,如此一来,倒是相安无事。

    洛阳到官渡,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在没有车马仪仗、老弱妇孺跟随的情况下,十天的时间便到达。而后,曹操将麾下队伍遣回兖州,自己带着戏志才、许褚以及一些护卫,跟随袁常他们从官渡渡过黄河,前去冀州与袁绍会面。

    而到了这个时候,刘协决定迁都幽州的消息,也通过驿站传告天下。

    司隶一带距离洛阳最近,是最早得到刘协迁都幽州的消息。已经退守长安的李傕和郭汜二人得知消息,先是惊愕了片刻,而后便大喜。如今天子迁都幽州,那岂不是无暇顾及他们二人,如此一来,司隶一带不就成了他们二人的天下?原本,按照历史的进程,曹操在迁都许昌之后,便以天子的名义下令关西诸将讨伐李傕和郭汜二人,最后,郭汜被部将所杀,李傕被关西诸将剿灭。如今,袁常和曹操因为顺天盟的事情,没有功夫去处理他们二人,自然让他们二人大喜过望。

    然而,袁常和曹操的威胁远离,李傕和郭汜二人便有了各自的想法。

    原本,是为了重新将天子掌控在手中,为了对付董承等人才暂时联合起来的同盟。如今,威胁没有了,天子迁都幽州,这司隶一带就他们二人的兵马最多,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不过,两个人共同掌控一地,显然不如一个人掌控。因此,李傕和郭汜二人同时都有了想法,想着将对方除去。

    某一日,李傕和郭汜二人各自寻了一个理由派遣手下去对方府中问罪。然后,两人便都明白对方意图,于是,领着麾下兵马在长安城外摆开阵势,再次相互厮杀起来。索性长安城附近一带的百姓被劫掠的劫掠,被杀的被杀,也有早就跑到其他地方的。因此,李傕和郭汜二人的厮杀,也没能影响到百姓的生活。二人实力相当,麾下兵马也都是西凉兵出身,彼此都了解,故而,短时间内怕是分不出胜负。

    荆州与豫州交汇处轩辕山下,张济带着兵马便驻扎在此处。

    彼时与李傕和郭汜二人脱离之后,张济便带着兵马来到此处。因为此前得罪于刘协,张济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到处跳,以免引得刘协的注意。按照张济的想法,李傕和郭汜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