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行人打闹间已是来到了县衙附近,不过让众人惊奇的是,此时县衙门口里三圈、外三圈的围了一堆人,隐隐传来争吵声。

    今天是袁常上任的第二天,同时也是郭嘉第一次露脸,难道老天都要降下点任务给二人,看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担任东平县县令,以及县令的师爷。

    于是,在典韦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案件的发生,袁常打算惩罚他的念头也就打消了。典韦若是知晓,估计会好好的感激这群人了!

第一二一章 审案() 
“王夫子,你儿子不幸丧命,难道打算让我女儿孤寡一辈子?”

    “就是,若是我姐姐她替你们王家生有子嗣,呆在你们王家还说的过去,如今未有子嗣赡养,如何不能改嫁?再说了,我爹也说过会照顾你们的下半辈子。”

    “哼,想我王家虽非名门世族,好歹也是圣人子弟。入我王家之门,皆是忠贞守节之人,若是改嫁他人,让我王家颜面何存?此事绝对不行!”

    “正是,大哥虽不在,我也能照顾二老。若是嫂子改嫁,令我王家失了颜面,我王家何以在这东平县立足,此事没的商量。”

    “太过分了…”

    “说不行就是不行…”

    袁常等人在外面听了半天,渐渐的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争吵的双方乃是亲家,女方于珊乃是东平县小有名气的瓷器大师于海之女。后嫁给士子王通,王通之父王德也算是十里八方有名的老夫子,在这东平县也算是个名人。

    于海虽非是士家,不过如今士农工商,身为手工艺者的于海,地位也不会比商人差,而且于海的名气也不差,双方结成亲家自然也没有人阻挠。但是,王德的儿子王通,估计是命薄,成亲不过一月,就因病过世,而于珊如今不过是个二八年华的女子,若是一辈子守在王家,没有子嗣的她,会有多凄惨的将来,显然是可以预见的。

    因此,于海便想让女儿改嫁,免去日后孤苦生活。而且,于海还答应替女儿照顾王德的下半辈子。

    但是,王德自认是圣人子弟,且性格执拗,坚决不同意改嫁,认为于珊改嫁了,就是让他王家丢脸。争执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之前的县令被黄巾乱贼杀死,里正、乡老劝解也无法解决。所以,在袁常上任之后的第二天,他们便来县衙请袁常出面。

    而现在围在县衙外的,自然是双方的亲朋好友,若是处理不当,搞不好会造成两家极大的矛盾,当街互殴都是有可能的。

    其实,现在的儒家思想虽然是正统地位,但是也没有那么多的约束,毕竟程朱理学还没有出现,改嫁也并非什么大事。否则,刘备当时立吴懿的妹妹为皇后,诸葛亮这个儒家弟子,早就跳出来反对了。要知道,这吴懿的妹妹可是先嫁给刘焉的儿子刘瑁,后来刘瑁死了,才改嫁给刘备。皇后都能是改嫁的人了,可见改嫁并不是什么大事。

    只不过,碰到王德这样一个固执的人,只能徒呼奈何。

    “尔等于县衙门前如此争吵,意欲何为?”县尉何耀不知道何时出现,大声呵斥互相责骂的双方,瞪了王德这边一眼,嘲讽道:“亏你还自称是圣人弟子,于大庭广众之下争吵,岂不是有辱斯文。”

    何耀责骂的极为卖力,要知道这样的机会可不少。

    王德虽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士子,但是士子的身份,就让他立于极高的位置。从“士农工商”这一个排位便能看出,“士”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若是有人企图搅动“士”的利益,那么他将面对的是天下所有“士”的攻讦,那可是极为惊人的势力。如今遍布朝堂上下的,多是“士”的出身,极少数才是寒门子弟。

    所以,别看王德没有官职,但是身份可是不低。若非今天有由头,而且何耀本身是个县尉,他又怎敢去冒犯身为士人的王德,那简直就是老寿星上吊-找死。

    “县令大人来了,尔等还不让开。”

    何耀装模作样的扫了扫,似乎才发现袁常一般,很是威严的怒喝道,随后一脸笑容的迎向袁常。

    袁常心中暗自冷笑,刚才何耀早就看到袁常,只不过是故意装作没看到,然后站出来显示他的威风,存心在袁常这个新上任的县令面前显摆他的威严。当然,另一方面也想让袁常看到他的能力,从而得到重用。

    “县令大人,您一定要为小女做主啊…”

    “县令大人,王家枉为圣人子弟,毫无仁义之心,不顾我姊幸福,只顾自家…”

    “县令大人,我王家乃是忠贞守节之家,若是让其改嫁,我王家颜面尽失。大人若是不为小民做主,我王德唯有一死以谢祖宗…”

    “县令大人…”

    “喝!”

    众人围着袁常争先恐后的诉说之时,陡然间一道厉喝声响起,只见袁常身边的典韦怒目圆睁,凌厉的扫过众人。一些胆小之人,更是被典韦的喝声和瞪视吓得两脚直颤抖,差点没跪倒于地。

    典韦知道自己昨天的表现让袁常不满,所以此刻第一个跳出来,以图弥补昨天的过失。然后,看到袁常满意的神色,典韦知道自己做对了,看来美酒有望。

    “尔等如此围着大人,莫不是意图不轨。”

    典韦过后,何耀也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袁常跟前,略有恐吓的望向众人。见到众人唯唯诺诺的神色,何耀心中极为自得,当个县尉,果然比当个小小的衙役威风,没有白费当初的努力。

    听何耀如此话语,众人这才觉得这样围着袁常有些失礼,纷纷退到两边,给县令大人让路。

    袁常瞄了一眼何耀,也没说什么,径直向着县衙内走去。郭嘉这个师爷自然也跟在一旁,而作为护卫的赵云、典韦和韩恂三人紧随其后。

    在堂役三击鼓之后,身穿皂角服的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伺立两边,袁常则身穿长袍,头戴进贤冠,身边跟着一袭白衫的狗头师爷郭嘉。作为护卫的赵云、典韦和韩恂三人,则分立左右,将袁常和郭嘉绝妙的保护在其中,任何对袁常不利的人,绝对都躲不开三人的攻击。

    在唐代之前,县官的服饰并没有统一,多是长袍,只要不落了朝廷颜面便可。况且,如今天下大乱,不要说一州太守会随时更换,县令更是不会有人在意。就像那庞统,当了县令,每日只顾喝酒玩耍,整一个邋遢样,若不是有人举报,谁会在意他?

    刘邦建立汉朝,多沿袭秦制,唯有三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在上朝的时候穿戴绿袍、深衣。

    在唐代服饰大变革之前,想要知晓对方官阶,看对方头上戴的冠便知道。例如此时的袁常,便是戴的一梁进贤冠。

    “升堂!”

    袁常一拍惊堂木,在衙役们气势逼人的“威--武”声之下,争吵的于家和王家被带到堂前。此刻乃是在县衙之内,双方助阵的亲朋好友自然不能在场,因此眼前在袁常面前的也只有五人。

    分别是于海、于珊还有于珊的弟弟于富,另一边自然是王家的王德和他的二儿子王达。

    虽然在县衙外面的时候袁常就已经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此刻却还要让双方再次述说一遍,闹到县衙的案件都有专门的官员记载,倘若事情严重,还要传达到太守,乃至朝廷。就如袁常穿越前的时代,在法院都有专人把案件给记到电脑上。

    当于家和王家双方把事情说完之后,众人便把目光望向大唐正中央的袁常。

    于家和王家的事是袁常当县令的第一个案子,他处理得如何,将会影响东平县百姓对他的看法,此刻县衙之外,无数的目光盯着他,想来不用多久,这个结果便会传遍整个东平县。

    那么,袁常又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一二二章 袁常之计() 
坐在上首的袁常懒洋洋的瞥了于家众人和王家众人一眼,显得无精打采似的。袁常如此表情,似乎对双方的情况无能为力,使得围观百姓心中闪过失望之色,如此县令,又怎能让东平县和谐安定?

    下一刻,袁常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顿时,外边围观的百姓,还有想要解说的于家和王家都安静了下来,静等袁常的决定。

    “咳咳!”

    袁常仿佛看不到众人期待的目光,轻咳两声,将目光转向郭嘉,低声和郭嘉私语起来。

    如此一来,围观的百姓,于家还有王家众人明白了。这新任县令估计是个没什么能力的家伙,而旁边那个师爷才是出谋划策的关键人物。至于袁常为什么能够当上这个县令,大部分百姓虽然没有读过书,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是傻瓜。

    东平县是渤海郡的辖县,再加上这个县令姓袁,那么十有**是个袁家子弟,所以才能这么快接任东平县令之位。

    当然,县丞和县尉等人自然是明白,袁常是【四世三公】袁家的第六子,虽然能力不足,不过拍马奉承的能力却是极佳。这些心思他们心中想想还行,却是不敢说出来。不说袁常袁家子弟的身份,至少他现在还是东平县的老大。

    “奉孝,你以为此事当如何。”

    袁常笑眯眯的小声向郭嘉询问到,他当然有办法处理这种事。只不过,他如今扮演的身份是个无能,只懂拍马的家伙,若是有人将自己处理案子的事情报告给袁绍,必定会被袁绍给盯上,不利于他之后的发展。所以,他只好装出一副与师爷商量的样子。再说了,以郭嘉的能力,自然能够解决。

    郭嘉知道袁常在示弱,只是他有点不明白。以袁常的能力和大志,完全能够拿下一块地方慢慢发展,为何要如此行事?即使郭嘉再聪明,也想不到袁常这样做的理由。

    “袁公子,此事虽不难,不过能和平处理最好,不如将双方请入二堂调解?”

    这种事情让郭嘉来处理,简直是大材小用,至少他有不下十种方法解决。至于是于家满意,还是王家满意,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能把案子解决了就行。郭嘉与诸葛亮不同,若是诸葛亮在,自然是想着让双方都满意而归,但是郭嘉却只看结果。

    “二堂?”

    袁常愣了愣,二堂是怎么一回事?不过,听了郭嘉简单的讲解,袁常却是明白了。就跟后世一样,法院开庭的时候,当案件争执难下之时,法官就会暂时休庭,然后将原告和被告双方请到某个地方劝解,如果能达成和解,那自然是最好,不能和解,也只好根据法律来处理了。

    “啪!”

    袁常再次拍响惊堂木,似乎很有威严的说道:“经过本县令和师爷的商议,决定请于家和王家入二堂处理。”

    对于袁常的话,围观的百姓都嗤之以鼻,他们已经看出来了,袁常的决定,是那个站在身旁的师爷出的注意。至于这个县令,完全是个无能之辈。不过,他们心中这么想,却不敢有丝毫的反应,毕竟如今的时代,老百姓对于官员还是极其畏惧的。即使,对方只是一个七品县令。

    百姓的反应却正是袁常要的效果,看来低调的很有效果,百姓都看不起他了!

    “王夫子,令公子不幸丧命,本县令深感遗憾。不过,如今王于氏未替王家育一二半女,不若让她改嫁,岂不是皆大欢喜?”

    入了二堂,袁常便向王德劝诫到,看他的样子,似乎只想尽快的处理好这个案子。

    袁常这话出口,不要说王德冷笑,就连于海和于珊姐弟都无奈的摇了摇头,很显然,这个县令真的是个无能之辈。

    在封建的时代,一个女子嫁到男方,相当于一个货物卖给了男方家庭,只要男方家庭持有婚约,那么女子相当于一辈子都被男子家庭给束缚住了。无论是打骂,抑或是身死,都与女子家庭再无丝毫瓜葛。

    不要说封建的时代,即使是袁常穿越前的时候,情况也差不多。收了聘礼,女方家庭再怎么样,也管不得。虽然很无奈,这确实个事实。只不过,穿越前的时候,有法律维护她们,比封建时代好多了。

    由此可见,女子在封建时代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有时候,连一些贵重的物品都不如。

    王德不满的冷哼一声,冷冰冰的说道:“县令大人须知,老夫才是原告,县令大人不去劝说被告,反而来劝说老夫,不知是何道理?于珊既入得我王家门,长子虽亡,却也非改嫁之由,于家执意改嫁,岂不是视老夫于无物?当然,老夫不过是一届草民,若是大人无法为草民做主,草民也只好向太守大人请命。”

    无论是律法,抑或是地位,王德都占有极大的优势。王德固执、古板的性格,为了维护王家的声誉,他是绝对不会同意于珊改嫁,即使死也不会同意。

    言毕,王德也不管袁常有什么反应,带着次子王达拂袖而去。很显然,王德并不同意袁常的调解。

    “县令大人,草民暂且告退。”

    于家三人,碰到王德这样一个古板、固执,又爱脸面的亲家,他们也很无奈。如今看情况,王德是不会同意让于珊改嫁,如此他们唯有另想办法。若是大汉律法有所依据,他们也无须如此纠结,怎奈何,大汉的律法,已经让王德立于不败之地。

    等于家和王家众人都离去之后,二堂之内便剩下袁常和郭嘉二人。

    袁常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这老家伙还真是顽固,就算人家圣人,也没说不允许改嫁,这厮却拿个圣人弟子的身份,死活不肯放手。”

    “呵呵!”

    郭嘉轻声笑道,“王德好歹也是一名儒士,袁公子如此辱骂,怕是不妥。不过,嘉观袁公子双目并无丝毫失望,显然已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自然!”

    袁常得瑟的四十五度角仰望天花板,不屑的冷笑道:“王德爱惜脸面,本县令自然就要从这一方面入手,想来奉孝也是如此想法吧!”

    郭嘉笑而不语,袁常的话正中他的意思。

    历史上的孙策刚崛起,才被曹操盯上,郭嘉便已经出计,让孙策死于非命。虽然说孙策是被刺客刺杀身亡,但是许多野史却记载,乃是出自郭嘉之手。无风不起浪,若是其中没有郭嘉的身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