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5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吕布没有政治野心,他既不懂也不喜欢政治,吕布更没有根基在朝廷,如果说有,只有刘协。在刘协眼里,吕布的这种政治基础是最好的基础,没有之一。关键吕布还德艺双馨,他的战斗素质一流,如果真刀真枪的列开阵势对打,很少有人能赢吕布的骑兵旅。这对刘协是巨大的保障。

    刘协在将近一年的东归途中历经数位军阀,被各方势力抢来抢去,每天过得像头牌一样的生活,不知道明天会躺在哪位大佬的怀里。刘协深深渴望被一个强有力的臂膀保护着,寻找多年不曾有过的安全感。

    吕布如果能来辅佐汉朝,刘协可以以天子之威树吕布之重来控制朝廷,结果未必会像以后那样,被各诸侯的势力捆绑得那么厉害。

    但气数将尽非人力所为。丢掉江山的皇帝,未必是个无能的皇帝,但肯定是个倒霉的皇帝。翻看历史,末代皇帝大部分都很勤勉努力,可在劫数面前,努力有什么用呢,也许还加速灭亡。当然,不努力也不行,如果不努力你怎么知道努力没用呢?

    所以,1。0版本的历史已经固定了,那么,顺天盟操控这一切之后,自然会按照原本的历史让一切进行下去。任何妄图要破坏历史的人,自然都是顺天盟要铲除的对象。

    且不说1。0版本历史里吕布和刘协的关系,叶孤城等人在听了袁常的话之后,内心感动不必多说,当即躬身施了一礼,齐声应道:“我等自当遵从主公命令!”当然,说是这样说,但是,是否这样做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袁常如此重视他们,他们除了用性命来报答之外,还能为袁常做些什么?在袁常口中刘协只是有点作用比不上他们的性命,但是,在他们看来,或许这点作用便是袁常能够铲除顺天盟的一根稻草。因此,他们心中暗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将天子带回幽州,哪怕付出生命。到时候,袁常难道还真的忍心责罚他们不成。

第六八二章 借道与否() 
冀州,邺城府衙

    袁绍高坐议事厅正中央,一脸威严之色,第一眼看上去便让人觉得不凡。不过,和他相处久了之后才会明白,其实袁常也只是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之人。

    原本,袁绍借着袁氏四世三公的威名,在讨伐董卓的战争中取得盟主之位。若是换成曹操的话,说不定早就把这些势力给聚拢到麾下,从而掌控天下大势。然而,这一副好棋却是生生被袁绍给下臭了,反董联盟四分五裂,袁绍也仅仅占得冀州一地。若非麾下文臣武将众多,不乏才能卓越之辈,袁绍后来能否占领幽州、并州和青州都不一定。而在占据四州之地后,袁绍就有些膨胀了,在与曹操开战前先是将田丰下狱,又不听从沮授的良策,反而接纳郭图、淳于琼等几人的下策,最终导致官渡败北,在争夺天下的棋局中退出。可以说,袁绍的失败完全是他自己作死而造成的。

    此刻,袁绍聚集麾下文武自然不是来摆威风的,等人都到齐之后,袁绍朗声说道:“诸位,幽州牧袁常欲借道冀州前往长安迎接天子到幽州定都,且言‘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北方异族屡屡侵犯我中原领土,天子当坐镇边疆,抵御异族,扬我大汉威名,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袁常要迎接天子到幽州,自然要有个好理由,总不能说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样的话,袁绍估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竟然想坐到老子头上。所以,袁常就把朱棣迁都的这个理由搬出来。而且,要去迎接天子,避不开袁绍的势力范围,既然如此,袁常就光明正大的通知袁绍,若是袁绍有想法,自然不会借道;若是袁绍没有想法,那借道又有何难?

    “主公,属下以为不可!”

    沮授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一直劝谏袁绍将天子迎回冀州,从而将天子掌控在手中,可以假托天子的诏令向天下各方发号施令。然而,袁绍却是在郭图几人的劝谏下,放弃了这个意图。如今袁常要将天子迎回幽州,沮授怎么可能赞同。

    “主公,此前属下建议主公可将天子迎回冀州,然而主公并不同意。如今,若是让袁常将天子迎到幽州,袁常乃是主公从弟,届时天子又会如何看待主公,认为主公的忠心不如袁常,或许会对主公的声名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属下以为,错非主公将天子迎回冀州,否则,绝不能让袁常将天子迎到幽州。”

    “嗯!”

    袁绍捋了捋长须,看样子颇为赞同沮授的意见。对于袁绍而言,他最看重的就是声名,若是让他的声名受到影响,他自然是不肯做的。

    “主公,属下以为沮授此言有误!”

    不用说,跳出来的自然是沮授的老对手郭图了。

    沮授和郭图的过节由来已久,或者说从性格上二人就是敌对的。

    沮授为人忠贞有气节,才能出众,且懂得机变,并非是愚忠之人;郭图则是曲辞谄媚的小人。

    沮授和郭图原先就是冀州牧韩馥的下属,当初就是郭图伙同、辛评等几人劝说韩馥将冀州让给袁绍,唯有沮授、耿武、闵纯三人劝说韩馥。只可惜,韩馥没有听从他们的话,还是把冀州让给了袁绍,最终自己因此而丧命。耿武和闵纯二人因为反抗袁绍被杀,而沮授则是被袁绍请为谋士,有人则认为沮授这样做算得上忠贞之士,还不如耿武和闵纯二人?但是,时要想想冀州并非是袁绍攻打下来的,而是韩馥觉得自己才能和声望不如袁绍,主动让给袁绍的,袁绍和韩馥只是权利交接,没有争斗,沮授的做法自然不能算是叛变。后来在官渡之战袁绍败北之时,沮授逃跑不及被曹操抓获,沮授宁死不降,曹操虽然没杀他,沮授暗中策划逃回袁绍怀抱失败,最终才被杀。可见,沮授自是忠贞且机变。被俘之后并没有寻死觅活的,反而找机会逃跑,这样的人其实才是最可怕的。那些被抓之后就要死要活的人,反而不值得人担忧。

    郭图瞟了沮授一眼,慷慨激昂的说道:“主公,属下以为幽州牧既然要借道,主公自然可以同意。首先,主公乃是幽州牧兄长,若是幽州牧成功将天子从李傕和郭汜贼子手中解救,其中自然少不得主公的功劳,若无主公支持,幽州牧何来今日;倘若幽州牧失败了,于主公而言也没有什么坏处,天下人也只知主公出力解救天子,奈何却是幽州牧没能成功,不能责怪到主公头上;其次,天子若是到达幽州之后,但有诏令必须从主公势力范围内通过,如此,主公不用担心天子到达冀州之后被分权,还能间接的将天子掌控在手中,如此何乐而不为?”

    不管沮授的策略有多好,只要是他提出来的,郭图必然会反对。可以说,郭图的做法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种人自然是最让人恶心的。不过,他的话往往又能被袁绍采纳,不得不说,这种人真的让人难受。也难怪曹操在击败袁谭之后,连招降的话都没多说一句,就把郭图给干掉,连他的妻儿子女都没有放过。

    “主公,属下以为郭图所言甚是!”

    作为郭图的好基友,辛评自然是站出来支持,道:“主公,有探子来报说兖州的曹操也有迎接天子的意图。如今幽州牧既然也要前去长安参与,那主公何不成全他们,届时幽州牧何曹操必然会有一番争斗,再加上长安的李傕和郭汜等贼子,少不得要一番龙争虎斗,如此一来,便可让他们的势力折损,主公可坐壁上观。但有风吹草动,主公亦可寻机出兵,获得最大的好处。故而,属下以为,主公不必阻拦幽州牧,当予其便利。”

    “嗯,哈哈,此言甚合吾意!既如此,便让幽州牧借道冀州。”袁绍听完之后,当即大笑一声,便同意了袁常借道的意图。

    当然,实际上袁常派遣使者来找袁绍的时候还许下了好处,所以才能让袁绍轻易的同意这个请求。

    那么,袁常许下的好处是什么呢?

第六八三章 令人疑惑() 
其实,袁常许给袁绍的好处也就是之前与郭嘉等人商议的一样,许诺袁绍在迎回天子之后为袁绍表功,请天子封袁绍为大将军,统管天下兵马,开府仪同三司,假节钺。可以说,袁常给袁绍的许诺,已经是让袁绍当半个皇帝了,袁绍又岂会不动心?先前在众人面前说出袁常的请求,只不过是想要给袁常一个合理的借道理由。

    袁绍此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有一颗当皇帝的心,却没有当皇帝的勇气。说起来的话,袁绍的行为连袁术都不如。至少,袁术敢公开称帝,虽然没当多久就丧命了,至少袁术付诸行动了。再看看袁绍是怎样的做法?

    袁绍在占据冀、青、幽、并四州之后,拥有几十万军队。随着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更大了,给献帝的进贡渐渐稀少了。有一次,他忽然接到久无往来的袁术的一封来信,信上说:“汉朝的天下早就丢掉了,天子受人控制,政出于私门,豪强角逐,国土分裂,和周朝末年七国纷争的时代没有两样,结果是强者兼并天下。我们袁家受命于天,理应当皇帝,符命、祥瑞都显示得一清二楚了。今日您拥有四州之地,民户百万。论实力无人比得上您的强大,论德行无人比得上您的崇高。即使曹操有心扶衰拯弱,怎么能够接续已经灭绝了的天命呢?”袁术在建安二年称帝淮南,但只过了两年半时间,搞得资实空虚、内外交困、众叛亲离,在走投无路之际,他“慷慨”地表示愿把帝号让给袁绍。袁绍见信虽然不敢声张,心里却是求之不得的。他指使主簿耿苞为自己当皇帝寻找根据,耿苞私下对他说:“赤德已经衰败,袁氏是黄帝后裔,应该顺天意、从人心。”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按“五德相生”的“理论”,汉朝是所谓火德(即赤德),火德要由土德代替;黄帝就是土德,而袁家为黄帝的后代,所以袁氏取代汉朝是“天意”。袁绍向军府僚属公开了耿苞的这些言论,僚属们都认为耿苞妖言惑众,混淆视听,应当杀头。袁绍知道时机还不成熟,唯恐露出马脚,不得已令人杀了耿苞。

    你看,袁绍内心很想当皇帝,但是又没有勇气去做,为了避嫌还杀了耿苞,就冲这一点来看,袁绍的失败也是有理由的。

    如今,袁常去迎接天子,苦力活袁常去做,而最终得到好处的大头却是他袁绍来领,袁绍岂会不答应?虽然只是假节钺,但是,在如今汉室衰微的情况下,天子还有能力把这个权利给收回去不成?

    在天子给臣下的权利之中,分别为:假节,平时没有权利处置人,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这种权利通常是给监军使用的,在没有战争的时候,自然是没什么用处;其次便是持节,平时可杀无官位之人,战时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持节就比假节高一级了,平时的时候可以斩杀没有官身的百姓,战争的时候可以斩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何谓二千石?简单的说,二千石的官员相当于高官,也就是说,持节的臣子可以斩杀高官以下的官员,想想看,平时一个市厅级的领导都难以见上一面,而臣子却是可以斩杀这种级别的官员,可见权利之大。当然,这是在战时才能使用的权利,在平时你敢乱用,这是想造反不成?所以,持节的限制还是比较大的;而基本上没有限制的就是使持节和假节钺这两种权利了,严格来说,这两种权利比之丞相、三公还要高级。

    使持节平时及战时皆可斩杀二千石以下官员,而假节钺则是除了使持节的权利之外,还能斩杀假节、持节和使持节三种节将。为何是节将而非是节臣?其实也很好理解,武将拥有统兵之权,而文臣却没有兵权,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臣持节也没有用,难道他们还敢斩杀有统兵之权的武将不成?当然,持节的文臣也有,如班超、苏武等少数文臣也有这样的权利,不过,他们因为是作为使者出使别国,情况比较特殊。

    而如今,袁常给袁绍许下的好处是给他向天子请封假节钺的权利,袁绍怎么会不同意?汉室衰微没有权利,但是,至少现在还是名义上的天子,袁绍得到这个权利之后,一些举措自然是名正言顺,对于爱惜名声的他而言,无疑是极好的帮助。况且,这是要袁常能够成功迎回天子的情况下,即便袁常失败了,对于袁绍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如果说让曹操将天子迎走,袁绍当然也不会客气,从曹操手中要点好处,如今从势力上来看,他袁绍无疑是最强大的一支。

    ……

    兖州,东郡府衙

    曹操一脸肃然之色,麾下文武依次而坐,只见他一脸疑惑之色,沉声说道:“探子来报,幽州牧袁常欲领兵前往长安勤王,解救天子于贼子之手,如今已然通告天下,诸位,可知其用意为何?”

    曹操有想法要迎接天子不假,但是,曹操并没有大张旗鼓的把自己的意图给说出来,反而是在等接到天子的勤王诏令之后才动身。而反观袁常,并没有接到天子的诏令,却是这么积极的行动,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袁常有什么意图了。

    程昱站起躬身行了一礼,说道:“主公,袁常乃是袁绍从弟,他此番行动莫非是受了袁绍的指使?”

    “非也!”

    曹操很是果断的否定了程昱的猜测,直言说道:“吾与袁本初共事多年,他的心思我非常清楚。袁本初麾下自然有人劝谏他前去勤王,然而,其麾下争权夺利矛盾重重,在这等情况之下,以袁本初的性格来看,必然不会接受勤王的诏令。故而,吾以为,袁常的举动绝非是出自袁本初授意,乃是其自身的想法。”

    既然曹操这么说了,那自然是可以排除袁绍的嫌疑,只是,袁常为何要这么做?

第六八四章 刘备问计() 
曹操板着张脸,沉声说道:“袁常此人,当初在虎牢关之时吾亦有一面之缘,其时尚显稚嫩,且看上去人畜无害。如今想来,却是此子隐藏的好。如今,其坐拥幽州之地,终于暴露野心,此子倒是不得小觑。”

    “主公所言正是!”

    戏志才起身上前,环视一周,凝声说道:“属下这些日子将袁常过往的所作所为整理一番,发现幽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