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5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还是因为她们爱着袁常,在意袁常,否则,袁常找多少女人与她们又有什么关系?最多大家顶着夫妻的名义,同床异梦的生活罢了。

    “要不,为夫还是不与你们说了,找其他人商议,如何?”袁常看着二女,弱弱的问道,脸上的表情要多剑就有多剑。

    “不行!”

    “不行!”

    刘曦和甄姜二女咬着银牙,同时出声,看她们这架势,颇有化身河东狮的气势。

    “好吧!”

    袁常觉得自己要是再矫造下去,怕是二女真的会冲上来在他脸上来几下,那他可就没脸出门见人了。所以,为了自己英俊的脸庞着想,不着痕迹的远离二女几步之后,才说道:“启禀二位夫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于是,袁常将自己向蔡琰求婚,然后被拒绝的经过给说了一遍。当着自己的女人面说去向别的女人求婚,然后还被对方给拒绝了,这情形怎么看都觉得很是怪异。

    “唉!”

    “唉!”

    刘曦和二女又一次神同步的叹了一口气,只见刘曦没有搭理袁常,而是一脸忧伤的对甄姜说道:“妹妹,你看看姐姐的脸上是不是暗淡了许多,皱纹也有了?”

    “姐姐,正是如此!”

    甄姜同样是一脸忧伤的回应了一句,随后也问道:“姐姐,妹妹的脸色是不是与你同样?”

    “唉,看来你我姐妹二人被人嫌弃了,人老珠黄,有了新欢却把旧人忘,不外如是!”

    “姐姐,我们好命苦啊,我们还是回娘家吧,呜呜呜!”

    “我说你们两个也是够了啊!再表演下去,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女演员肯定是归你们两个了。”

    袁常咬牙切齿的向二女“吼”道,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她负心薄情,不过,他的行为貌似也差不多了?呸,差多了,说要让自己给蔡琰一个交代的是她们,现在又在这表演又暗自嘲讽自己的也是她们二人,人生本就艰难了,又何苦互相伤害呢。

    “呜呜,妹妹,你看夫君他变心了,竟然为了别的女人凶我们。”

    “好难过,呜呜呜!”

    “对不起两位夫人,是为夫的错,要不,今晚为夫下厨,好好的犒劳你们?”最后,袁常还是投降了,要是再让她们表演下去,估计连他自己都要觉得自己是不是罪大恶极了。

    “哎呀,多谢夫君了,既然如此,妾身今晚要吃人参乌鸡汤、清蒸桂花鱼、片皮乳猪、再来银耳莲子甜汤,妾身的要求不高,这几样就好了。”

    “…”

    “夫君,妾身的要求也不多呢,红烧里脊,酱爆牛柳,龙须面,同样一份银耳莲子甜汤,然后再来豆沙糕,杏仁饼,虎皮花生,妾身就满足了。”

    “…”

    袁常无语望天,难道自己娶了两个吃货,嘴上说着不要太多,结果一口气说下来不带犹豫的,好像早就预谋好了?到底是自己太单纯,还是自家的娘们变了,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

    “要不,你们两个继续?”

    “嘻嘻,夫君你不会反悔的吧!”刘曦笑眯眯的看着袁常,然而,眼眸深处的杀气却是聚在一起,若是袁常敢说一句反悔,估计她就会让袁常见识一下她精深的‘拂腰三十六式’,这‘拂腰三十六式’乃是家中常备之良方,此招一出,惊天地泣鬼神,任何一个男子立马就会变得神采奕奕,腰不酸,腿不痛了,一口气上六楼不再是难题。

    “夫君,妾身都听姐姐的,姐姐若是不要,妾身也一样。”甄姜看着袁常,楚楚可怜的说道,好似被家中大妇给欺压了一般。不过,她的表情显然很不正常,从刘曦那学来经过精简的‘沾衣十八式’似乎蠢蠢欲动了。

    “咳咳,怎么会呢,为夫答应你们的事自然是不会反悔的。对于两位夫人这般微末的要求若是都不能做到,岂不是要天打雷劈,今晚为夫一定让你们满意而归。”袁常悄悄抹去额头的汗水,赶紧转移话题道:“二位夫人,不如我们先说说昭姬姑娘的事情,到底为夫哪里做的不对,她才会如此干脆的拒绝我呢?”

    玩闹够了,还能趁机诈了一顿大餐,刘曦和甄姜二女也不在作弄袁常。只见刘曦一脸怪异的看向袁常,好似在鄙夷,没错,是鄙夷的眼神,“夫君,你莫非没听出昭姬姑娘话中的意思?”

    “是呀,夫君,昭姬姑娘话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夫君你怎么就没明白呢?”甄姜也是一脸调笑的表情,能够见到袁常这副糗样,也实在是难得。

    “昭姬话中有什么意思?”

    袁常皱着眉头,不解的问道。说起来也不能怪袁常,前世他也没有谈过恋爱,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满足一时的痛快而已。而到了这个时代之后,刘曦跟他好像也没什么恋爱,就直接上车了,而甄姜是对方来泡他的,还是没有恋爱的感觉。当然,对于刘曦和甄姜二女自然是有感情的,若是没有感情,他也不会娶二女。

    刘曦见袁常依然一副懵懂的表情,无奈的扶额叹道:“夫君,昭姬姑娘不是说了,婚姻大事,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不是很明显了?”

    “呃…”

    经刘曦这么一说,袁常差不多是负数的情商终于回归正常,大概明白了蔡琰的想法。袁常向她求婚,人家姑娘家自然不能答应的那么痛快,整的她好像没人要似的。于是,她很是委婉的说了一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简单的说就是你丫要娶本姑娘,去跟我爹说,然后找媒人下聘礼就可以了。

    好吧,这不能怪人家蔡琰,在封建的时代,人家姑娘家已经说的这么清楚明白,你自己没能理解人家的意思,还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咯。

    “嘿嘿,曦儿,珞儿,要不媒人这事你们帮为夫来张罗?”

    若是在后世,袁常敢说出这么一句话,人家姑娘肯定吐他一脸口水。奈何,这封建时代,左拥右抱不是梦想,只要你能hold后院就没问题。刘曦和甄姜二女摊上这么个夫君,还能说什么,只能苦笑着答应,看看以后再从袁常手上诈几道美食来弥补自己受伤的心灵。

    “不过,夫君,妾身倒是很想知道,夫君还留着几枚钻石戒指啊!”

    刘曦眼中闪着寒光,咬牙切齿的问道。当初袁常拿出钻石戒指给她们二人的时候,二人好是兴奋激动了一阵,而后更是听袁常说世上独有这两枚,二人自然是更加激动,毕竟是女的就很难对钻石戒指说NO,特别是当这钻石还是有鸽子蛋这么大的时候。

    “没了,真没了,这次的钻石戒指还是为夫运气好,碰到一个西域商人买到的钻石,所以才有的,不然你们手中的钻石戒指真的是世上仅有的宝物。”

    袁常很是干脆的‘坦白’,他当然不能告诉刘曦二女手上还有不少的钻石戒指。当初来到这时代的时候,他可是立志要收尽天下美女,不枉来这世上一遭。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感情的升温,袁常已经抛下了那个念头。所以,此刻他当然不能承认,不管多大度的女人,要是知道他曾经的想法,估计都不会让他好过。

    “哎呀,差点忘记了下午还有要事与奉孝他们商议,为夫且先走了,你们就在家中等着,为夫今晚回来露一手让你们大饱口福。”

    说完,袁常逃也似的离开,不敢再逗留片刻,免得露出马脚。

    “唉!”

    刘曦幽幽的叹息一声,其实她有一件事没有告诉袁常,当初替他整理衣物的时候,她早就发现那一大袋的钻石了。不过,她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走下去,就当袁常是善意的谎言了。

    至于甄姜,她更没什么好说的了,当初还是刘曦大度接受了她,她有能说些什么。

第六六一章 如何选择() 
北京城徐庶家中

    “吾儿,你是否有心事?”徐庶母亲徐吴氏将饭菜端上座,见徐庶半天没有动作,不由得关切的询问到。

    徐庶的父亲早逝,吴氏独立将徐庶拉扯长大,徐庶后来为了友人报仇被官府抓捕,他逃脱之后躲藏了几年,因为天下大乱,官府没有精力再去捉拿他才得以平定此事。否则,若是是在太平年代,徐庶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够和母亲团聚。或许,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让徐庶对母亲愈发的孝顺。

    而后来,徐庶也是因为对母亲的孝顺,导致吴氏丧命。

    三国中徐庶投到刘备麾下,在新野大败袁绍旧将吕旷和吕翔二人,随后又用计击败曹仁、李典,夺得樊城。曹仁和李典回去之后请罪,程昱认出徐庶,献计曹操用计将徐母骗来,随后程昱伪造徐母的书信又将徐庶骗来,徐庶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就有疑惑了,徐庶既然知道诸葛亮的能力,为何不早些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偏偏要等到离开了才推荐,难道他担心自己的地位被诸葛亮挤占了,这里其实是因为三国跟真实的历史有些出入。且说徐庶来到许昌之后,徐母得知此事就自缢身亡。

    而原本的历史是这样的:徐庶在投效刘备之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在三顾茅庐之后求得诸葛亮。之后,曹操在解决了北方的战事之后,开始南下,这时刚好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当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徐母的生死,但是,既然三国中有说,显然空穴未必无风。虽然真实的历史和三国有些许出入,结果却是一样,却也无伤大雅。

    其实,以诸葛亮和徐庶的才智,他们未必不能想到,一旦徐庶前去曹操麾下,徐庶或许因此而丧命。那么,徐庶其实不去曹操阵营,岂不是能够两全其美,既能为刘备效力,又能顾全吴氏的性命。

    当然,有句话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徐庶离开刘备可以说是必然的结果,应该说,这是与三国时期的提倡孝道和徐庶身临的情势有关。

    在汉朝,一个人要想做官,一靠门第,二靠孝道。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的谥号当中都有一个“孝”字,官吏的选拔也有孝廉一科。也就是说,在汉代无论是做人还是做官,孝是最基本的条件和要求。反过来说,不孝是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就是徐庶母亲被掳掠要离开的直接原因。

    此类事例,绝不仅仅是徐庶一人。

    张邈和陈宫叛离曹操,曹操的别驾毕谌母亲被张邈、吕布扣为人质,曹操要毕谌到他母亲那儿去。毕谌发誓,绝无二心,惹得曹操一顿流泪感动,但刚刚离开曹操的视线,毕谌还是跑了。后来叛乱平定,毕谌被捉,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还以“孝于亲”必“忠于君”原因任命他为鲁相。至于把在外带兵的将军母亲留在京城,则更是君主们的常规做法,这表面看起来是让将军的长辈们享福,实际上也有扣为人质的一面。还是这次叛乱,吕布被打败后陈宫被曹操擒获。陈宫认为自己不忠不义无脸活在世上,曹操爱他之才,想不杀他,也是拿他母亲来逼他。曹操问陈宫,你还想让你的母亲活吗?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人家的亲人”,还说,我的母亲是死是活,你看着办吧。面对着一个要处死自己的人,陈宫还要变相的拍马屁,还不是为了自己的母亲?曹操就是为了这个“以孝治天下”,还把陈宫的母亲养了起来。

    反面的例子也有。袁绍部将季雍背叛后投靠了公孙瓒,袁绍派遣大将朱灵前往攻击。朱灵的家就在叛城之中,公孙瓒将朱灵的母亲弟弟拉上城头,以此来要挟朱灵。朱灵没有顾忌,力战攻城,结果城池攻陷了,全家也被公孙瓒杀害了。这件事对朱灵有多大影响不好说,但朱灵作为曹操早期就已成名的大将,却始终不得曹操信任,不能不说这是其中原因之一。徐庶的家族背景和个人的社会地位不能和以上人员相比,如果再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可以说,这个人仕途也就基本结束了。

    不是说尽忠重于尽孝,徐庶不可以以尽忠为理由留下来吗?

    这就是三国这个特殊时期的另一种情况了。当时天下虽然是诸侯各自为政,为某一个诸侯效力,就是那个人的臣子,但天下还有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假如曹操以天子的名义任命某人为官,那这个人也就在形式上和诸侯一样,成为了朝廷的臣子。这就像刘表手下的韩嵩所说的那样:“天子给予韩嵩一个官职,我就是天子之臣子,而只是将军刘表的古旧官吏罢了。”

    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时期的不同平常。

    曹丕有一回大宴宾客,他出了一道题,说:“君主和父亲都得了重病,只有一粒药丸可以救一个人,你们是先救君主呢还是先救父亲?”众人莫衷一是,只有长史邴原不参与讨论。曹丕点名让邴原表态,邴原大声说:“救父亲!”曹氏父子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就是实际上的“君主”,曹丕问这话的用意,显然是要大家表忠心,但邴原身为曹丕幕僚班子的首席官,却说出了曹丕并不想得到的答案,而曹丕却也并没有为难他,可见这是一个时代的特殊。毕竟,内战和抵御外辱是有区别的。

    既然在刘备麾下和为曹操效力没有根本性的区别,如果丢掉了孝道又会导致身败名裂,从某种方面来说,徐庶还真的没有更多选择。

    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强留徐庶呢?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刘备没有强留徐庶的理由。孝是当时最高的道德标准,徐庶过不去的坎,刘备同样不能违背。整个封建社会,只有皇帝可以“夺情”(父母死后的守孝),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利,刘备这时候还不是皇帝,强留不符合情理。这样做就不符合刘备的初衷,一旦他这么做岂不是告诉世人他有异心,想要自己当皇帝,毕竟刘备当时喊的口号是恢复汉室,而不是自立为帝,毕竟这时候汉朝还在,皇帝还在;而等到后来曹丕篡位,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逼迫下称帝,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