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四世三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四世三公- 第5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逋颉!

    “嗯!很好!”

    袁常和郭嘉二人听了太史慈说的情况,脸上不仅没有任何的担忧,相反,他们二人的脸上还满满的都是欢喜之色。本来打的主意就是让周边几个国家的兵力都集中到一起,然后能够一举消灭,为接下来的战斗扫清障碍。如今,这几个国家都派出大量的兵马,基本都已经是倾巢而出了,比他们预料的情形还要完美,他们二人又岂能不喜。

    “虽然比预想的要好,不过,他们的兵力太多,不能正面硬拼,也不能一次彻底消灭,倒是有些麻烦。”

    郭嘉不紧不慢的说了一句,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丝毫的变化。

    “军师,你这个笑话一点都不好笑!”

    袁常扫了郭嘉一眼,调笑着说道:“即便对方的兵力没有这么多,军师你也不会想着和他们硬碰硬吧,当然,麻烦肯定是有一些的,那就要辛苦军师了。”

    正如袁常所说,郭嘉确实只是一句玩笑话。作为当今时代顶尖的谋士之一,郭嘉怎么可能用硬碰硬的方式交战,那简直是在侮辱他的智慧了。华夏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智谋之士如过江之鲫,在能够使用计策的时候,绝对不会用正面对抗的方法。这也是为什么,在异族人的眼中,中原人诡计多端,便是这个原因。可以说,历朝历代的战争,中原人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的战争,鲜少有硬碰硬的时候。总而言之,对于中原人而言,战争还是以用计为上。

    “好了,闲话不多说,军师有和良策便说出来,尽早的平定这些异族才是正理。”说笑了一番之后,袁常脸色一正,严肃的说道。

    “是,主公!”

    说到正事,郭嘉的表情也严肃了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将心中的想法给说出来,该如何行动,无一遗漏的交代清楚。

    次日,太阳还没有升起,城外便已是鼓声震天,显然,高句丽他们已经准备攻城了。等袁常他们走到城头上之时,看到城外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一片,到处都是人和战马的身影。而且,几个异族国家联军的骑兵还不在少数,粗略的一扫,竟然达到了惊人的七八万之数。若是在平原上交战,单单是这七八万的骑兵,就会让袁常他们头痛一阵了。毕竟,在这个没有热武器的年代,骑兵简直是战场上无敌达到坦克,在正面对抗上,基本没有哪支兵种是骑兵的对手。虽然长枪兵能克制骑兵的冲锋,但是,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长枪兵克制骑兵的效果也被极大的削弱了。索性,袁常他们并没有打算与对方正面对决,骑兵的作用,也就可有可无了。

    战斗并没有立即打响,高建昌等几个势力的主将,在盾牌兵的护卫下,靠近本溪城百米的距离站定。高建昌策马而出,对着城头上的太史慈喊道:“太史慈将军,本将军念你也是一个人才,不忍杀之。如今我等联军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只要太史慈将军开城投降,本将军必定在我王面前美言一番,保你荣华富贵,何如?”

    袁常和郭嘉听了高建昌的话,差点没笑出来,没想到这高建昌也会耍诈。若非知道对方真实的兵力数量,说不定还真的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城下密密麻麻的,也不可能一个一个数过去。不过,已经有探子把他们的兵力报来,袁常他们自然知道真实情况。

    当然,在战争之中,耍诈虚报己方兵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么做,无非是在兵力数量上恐吓对方,从而达到战略意图。

    就如官渡之战中史书记载袁绍有七十万大军,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然,史书会记载错误,自然也是有袁绍虚报兵力的原因。毕竟无风不起浪,没有袁绍虚报这件事情发生,史书也不大可能记错。

    官渡之战是在汉献帝建安五年,当时,东汉朝廷经历过黄巾之乱,董卓之乱,以及之后李傕、郭汜作乱,再加上各地诸侯势力的战争,整个中原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在一千万左右,十三个州,平均下来,每个州连一百万人口都不到。再仔细的算一算,袁绍占据的四个州之中,除了冀州比较繁华,人口多一些,并州、幽州和青州的人口都不多。就算袁绍的四个州的人口都达到了平均数,那么,袁绍的势力之下有四百万人口。当然,这四百万人肯定不可能都能上战场的,扣除百分之五十的妇女,再扣除百分之五十的老弱病残,很显然,袁绍麾下也就只有一百万的青壮能够上战场。当时社会如此之乱,大部分的青壮自然是都不愿意上战场,再扣除各州郡县的官吏,发展生产的人力等等,袁绍的总兵力能够达到五十万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还要扣除驻守各城池的兵力,袁绍占据四个州,再少一半的兵力,也就是说,袁绍在官渡之战时,能够投入二十五万的青壮已经是极限了。而且,这二十五万的青壮,还要继续扣除杂兵、辅兵等等,也就是说,在官渡战场上,袁绍真正能够作战的精锐,其实也就是在十万左右。而袁绍能够吹嘘到七十万,确实也是个人才。

    当然,跟曹操对付孙刘联军时吹嘘的兵力相比,袁绍也就不值一提了。

    根据曹操给孙权的劝降书,说是“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由此衍生出了曹军八十三万的说法。这里所说八十万众,是指曹操的全部军队,而不是开到荆州的部队。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周瑜向孙权汇报的曹军实力为:“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曹操的全部中原部队不过十五万人左右,新收降的刘表军顶多八万,所以曹操全国的军队合计二十三万多人。

    所以说,在没有拿下荆州之前,曹操在没有拿下荆州前,兵力达到了十五、六万,这是他所在势力的总兵力。那么,去打荆州自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兵力都带上,扣除一半来算,曹操去打荆州的时候就带上了八万左右的兵力,当然,这是在扣除杂兵和辅兵的能作战兵力,再加上后来荆州投降的七八万兵力,也就是说,在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兵力也就是在十六万左右。而曹操在给孙权的书信之中说有水步军八十万三,很显然,曹操是把自己麾下所有的兵力,包括杂兵和辅兵都算在内,以此来恐吓孙权。其后,在开战之前,曹操更是加大了恐吓力度,把兵力给说成是百万大军。由此可见,在汉末的时代,弄虚作假、吹牛逼,曹阿瞒敢称第二,无人敢称第一。

    且说高建昌的一番话,自然不可能打动太史慈。不说袁常对他的知遇之恩,单单是了解了袁常的厉害,太史慈都不会背叛。更何况,太史慈还是个忠义之人,自然更加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因此,太史慈也没有多说,搭弓上弦,抬手就是一箭。

    “嗡!”

    箭矢直直的落在高建昌马下,随后太史慈傲然的声音响起:“你若是要战,那便来战!本将军七尺男儿,岂惧尔等蛮夷之众!暂且饶尔等狗命,待开战之时,本将军必取尔等项上狗头!”

    可恨!

    高建昌讨了个没趣,心中低骂一声,也不再劝说,返回己方阵营之中,当下便要准备攻城。(未完待续。)

第五九五章 算计盟友() 
“杀啊!”

    “冲啊!”

    激烈的攻城战随着高建昌和太史慈的交谈失败为开端,而且,为了表示高句丽攻打幽州的决心,以及为了表示自己的公正不存有私心,攻城的第一支队伍便是由他们高句丽的队伍来进行。し一万高句丽士兵在高建昌的副将,同时也是高建昌的兄弟高建德的指挥下,展开了凶猛的攻势。这一万高句丽士兵身上都持着长枪利刃,披着铠甲,无论是皮甲还是铁甲,怎么看这一支兵马都是精锐士兵。而剩下的那三万高句丽士兵,很多人连皮甲都穿不上,只是用麻布等物覆盖在外。

    然而,事实上,只有高建昌和高建昌等少数几个高句丽的高层才知道,这一万高句丽士兵看似装备精良,气势惊人,实际上,只是他们的炮灰部队罢了。

    高建昌明白,想要让几个盟友都用全力攻城,肯定自己要有所表示。但是,高建昌也不可能真的把高句丽的精锐士兵派去送死,攻城战,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一场消耗战,看谁的兵力充足,粮草充足等各方面的因素。而高句丽作为战争的发起者,若是没有任何的表示,其他几个盟友肯定也不会尽心尽力。因此,在几个盟友还没有到来之前,高建昌就已经做好了调整,把精锐士兵的武器和铠甲都脱下来扔给炮灰士兵使用。而精锐士兵,则表现出一副炮灰部队的模样。其他几个国家的主将,又岂能想到高建昌如此费心费力的耍心思,只是看到高句丽派遣出精锐士兵攻城,他们自然也不能落后。

    一万高句丽士兵分成五个攻城队伍,每二千人为一队,分不成五个纵队,架着攻城云梯,嗷嗷高喊着朝本溪城冲去。

    “呵呵,没想到高句丽为了激励他们的盟友,连如此精锐的士兵都舍得派上战场。”

    袁常他们几人在城头上看到高句丽的士兵冲来,也都感到惊奇。毕竟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精锐部队投入到攻城战之中,似乎是极少的将领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

    只不过,等高句丽的士兵接近本溪城之后,袁常他们便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杀!”“杀!”“杀!”

    高句丽的士兵装备确实精良,气势也很充足。只是,他们的表现怎么都不像是精锐士兵该有的表现。攻城云梯架在城墙之上,靠前的士兵握着武器就这么直愣愣的往城上冲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防护。而且,在幽州的士兵攻击他们的时候,似乎都不知道躲闪,就这么直直的撞上幽州士兵的攻击,毫无悬念的从攻城云梯坠了下去,死的不能再死了。

    “原来如此!”

    袁常几人对视一眼,俱都露出一副恍然之色。袁常、郭嘉和太史慈等人都是历经战场的老鸟了,看这些高句丽“精锐士兵”的反应,哪能不明白这些高句丽士兵其实都是炮灰部队。而高建昌把这支炮灰部队打造成这般模样,他们几人也都不傻,自然是明白高建昌这么做的用意。

    “哼!”

    郭嘉目光眺望向高建昌的方向,口中极其不屑的冷哼一声。虽然说他作为一个谋士,擅长用阴谋诡计。但是,他的阴谋诡计那也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而如今南沃沮、扶余、娄挹、濊貊、辰韩和马韩几个国家都与高句丽联合对付他们幽州,高建昌不把心思用在对付他们的身上,反而把诡计用在了自己盟友的身上,实在是让人不屑。郭嘉也算是明白袁常为何要坚持消灭高句丽这么个国家了,如此无耻的国家,郭嘉在见识之后,也认为不应该让他们继续存在。

    “可怜沃沮、扶余等国出兵相助高句丽,虽然也是为了利益。但是,就这么被盟友给算计,也不知他们是可悲还是可叹。”太史慈同样一脸感慨的说了一句。

    袁常没有多说,对于高句丽的无耻,他早就清楚。虽然说高句丽和高丽是不同的两个国家,但是,高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高句丽的继承者。从后世高丽的行为就能看的出来,他们是怎样一个无耻的国度了,好似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才都是他们国家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蹦跶,历朝历代都要与中原王朝争夺东亚的霸主地位。对于这么一个国家,袁常又岂能让他们继续存在。

    太史慈作为主将,只是稍稍的感慨了一句,之后就没有其他的想法了。怎么说,如今双方都是敌人,高句丽把心思用在自己盟友的身上,那也是他们内部的事情。他现在要做的事,那就是指挥将士全力击杀敌人。

    “弓箭手准备,射杀敌军后方士兵!”

    “檑木、巨石准备,但有敌军上来,都给我往死里砸,一个都不要放过!”

    当初袁常和公孙瓒开战之时,田楷率领近十万大军攻打南皮城,当时负责守城的便是太史慈。因此,对于守城,太史慈也是经验十足。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况且,这些只是高句丽的炮灰部队,城头之上根本不会出现险情,后备的部队在城内似乎有些无所事事。不过,太史慈明白,现在的情况虽然轻松。但是,接下来必然不会这般轻松了。在高句丽的算计下,其他几个国家到时攻城,肯定是要派出真正的精锐士兵,到了那时,才是苦战的开端,现在,只是开胃菜罢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攻城战,高句丽一万的“精锐士兵”死伤惨重,只有三千余士兵还完好无损,将近七千的士兵,非死即伤。如此情形,让高句丽的几个盟友都极为震撼,没想到高句丽的士兵竟然如此拼命。看来,他们的士兵也不能输给高句丽的士兵,否则,指不定会被其他人如何笑话。

    当然,他们如今也只是不知道高句丽暗中的手段。否则,他们绝对不会这么想。若是他们知道高句丽的“精锐士兵”死伤近七千,然而幽州士兵的死伤连他们的一成都不知道,也不知他们会有何感想。而且,幽州的士兵更多的是受了些轻伤,死的连五十个都不到,大部分还是因为倒霉的原因才把小命给丢了。

    所以,高句丽的几个盟友注定是要被坑坏了。

    袁常他们就在城头上观看高句丽士兵攻城的举动,自然能发现这是些什么样的士兵;而高句丽的几个盟友,都是在百米之外,就算眼力再好的人,也看不到城头交战的情形。

    “高将军,鸣金让你的士兵退回来,让我沃沮的勇士给他们一点颜色瞧瞧。”

    沃尔顿看着激烈的攻城战,早就按捺不住了。作为南沃沮首领的儿子,沃尔顿并不在意是否有多大的功劳,在他看来,他们南沃沮出兵是为了帮助高句丽这个邻居出一口气,同时也是要向几个盟友展示他们南沃沮士兵的勇猛。所以,在等了这么久,见高句丽那一万“精锐士兵”死伤的差不多的时候,便跑到高建昌身旁请战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